柏拉图

柏拉图Plato ,公元前 427— 前 347 年。

苏格拉底的嫡传弟子,也是把苏格拉底思想发扬光大并加以体系化改造的最杰出的希腊哲学家。

主要观点:

理念论的思想渊源

上述思想的共同之处:作为思想对象的普遍本质,即“理念”(idea)

理念论与苏格拉底道德

  • 1、苏格拉底探讨精神范畴的一般定义(普遍本质) , 柏 拉 图则把 理 念扩 大到 客观世界;
  • 2、苏格拉底的普遍本质与个别事物并未截然 分开, 柏 拉 图却把 理 念当 作独立 于和先于个别事 物而存在的 客观精神。

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关系

idea 或 eidos 一 词 的中 文译法:1 、理念 2 、相 3 、理 型

“美”本身和美的东西:1 、 摹仿说 2 、分有说

理念世界的层次

  • “善”的理念
  • 道德和审美理念
  • 范畴理念
  • 数理理念
  • 人造物的理念
  • 自然物的理念

理念论的世界观或本体论

  • 理念世界(存在)
  • 感觉世界(既存在又不存在)
  • 原始物质(非存在)
  • 个别事物倾 向 于 它 们 的理念原型;
  • 较低级的理念趋向于较高级的理念;
  • 所有的事物和理念都倾 向 于 “ 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和神创世界

“善”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原则,不仅使一切理念(并通过理念使一切具体事物)获得了实在性和本质(形式),而且也是万事万物追求的终极目的和创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形式、目的、动力的统一

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居住在“理念世界”里,而由于受到肉体的遮蔽暂时忘记了关于理念的知识,所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重新获得知识。

“学习”就是“回忆”

感觉与回忆

1 、 感觉不 是知识的来源, 而是刺激回忆的媒 介;
2 、 回忆不 是对具体事物的 回忆, 而是对理念 的 回忆;
3 、 回忆是 一 个不断上升 的 过程 , 关键在于 灵 魂的能动性。

洞喻 ” 与 “ 线喻

1 、“ 洞喻 ” ——灵魂的不 断 “ 转向 ”
2 、 “线喻 ” ——无知、意见与真 理

辩证 法

纯粹 理 念(哲学 范畴) 的逻辑 联 系与相 互转化 的学说, 不 涉及抽象概念与现实事物之间的 关 系 , 但是却系统地探讨 了各个哲学 范畴 之间的对立 统一关系。
1 、 一个哲学 范畴既是自身, 又是它的对立 面。
2 、对立的 双方在第 三 者( “ 种 ” ) 中 实 现统 一 ( “ 通种论 ” )。

理想 国
整个世界是 一 个由 “ 善”的理念所统辖的秩序井 然的体系, 因 此掌握 了“善”的知识的人(哲学
家) 就应 当 成为一个等级森严 的 国 家 的 主 宰。
灵魂的 三 个部分 国 家 的 三 个阶级 三 种美德
理 性 统 治 者 智 慧
意 志 保 卫 者 勇敢
欲 望 劳 动者 节制

柏拉图


三个部分或三个阶级各守其职即是 “ 正 义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