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篇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Part2-在线阅读

§ 26

意志客体化最低的一级表现为最普遍的自然力。这种自然力,

一部分是无例外的显现于每一种物质中,如重,如不可透入性;

一部分则各别分属于现有一切物质,有些管这一种物质,有些管

那一种物质,由此而成为各别特殊的物质,如固体性,液体 性,

弹性,电气,磁力,化学属性和各种物性。这些都是意志的直接

表出,无异于人的动作;并且作为这种直接表出是没有根 由的,

也无异于人的性格;只有它们的个别现象和人的行为一样,是服

从根据律的;它们自身既不能叫作后果,也不能叫做原因,而是

一切原因后果先行的,作为前提的条件。它们自己的本质就是通

过这些原因后果而展出而呈现的。因此,要问重力的原因,电气

的原因,那是没有意思的。这些都是原始的力,它们的表出虽然

按因和果而进行,乃至它们的个别现象都有一个原因,而这原因

又是这样的一个个别现象,决定着该力的表出必须在时间和空间192

第 二 篇

中发生;但该力本身却不是一个原因的后果,也不是一个后果的原

因。因此说“石子所以下落,重力是其原因”,也是错误的;其实这

里更应说地球处在近边是石子落下的原因,因为是地球吸引着石

188子;如果把地球挪开了,石子便不会掉下,尽管重力依然存在,力本

身完全在因果锁链之外。因果锁链以时间为前提,只能就时间说才

有意义,而力本身却是在时间之外的。个别变化总有一个同类的个

别变化为原因,而不是以该力为原因,力的表出就是个别的变化。

因为不管一个原因出现多少次,那一贯以后果赋予原因的就是一

种自然力;而作为自然力,它就是无根由的,即是说完全在原因

的锁链之外,根本在根据律的范围之外;在哲学上它被认作意志

的直接客体性,是整个自然的“自在”〔本身〕;在事因学上——这

里是在物理学上——它却被指为原始的力,也即是“隐秘属性”。

在意志的客体性较高的级别里我们看到显著的个性出现,尤

其是在人,〔这种个性〕出现为个别性格的巨大差别,也即是完整

的人格;这是在显著不同的个别相貌上已有着外在表现的,而人

的相貌又包括着整个的体型。动物的个性差别在程度上远不及人,

只有最高等的动物还有点踪迹可寻;在动物还是“种性”占绝对的

统治地位,所以个别的相貌也就不显著了。越到下等动物,个性

的痕迹越是汨没于种属的一般性格中,这些种属也就只有单一的

相貌。〔在动物的种属中,〕人们知道一个种族的生理特征,就能

对每一个个体事先作出精确的判断;与此相反,在人这个物种,

每一个体都得个别的研究,个别的探讨;因为〔人有了〕与理性而

俱来的伪装的可能性,所以要有几分把握事先来判断人的行径是

极为困难的。人类和其他一切物种的区别也许和这一点有关,即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193

是说大脑皮在鸟类是完全没有褶叠皱纹的,在啮齿类皱纹也还很

微弱,即令是在高等动物也比在人类的要〔左右〕两边匀整些,并

且在每一个体的相似性和人相比也更少变化*。此外,可以作为区 189

别人禽有无个性特征看的一个现象是动物在寻求“性”的满足时没

有显著的选择;而在人类这种选择固然是在独立于任何反省思维

之外的,本能的方式之 下〔进行的〕,竟强调到这种程度,以致选

择转进为强烈的激情了。所以每一个人要看成一个特殊规定的,具

有特征的意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要看成一个特殊的 理念;

而在动物整个的说都缺乏这种个性特征,因为只有物种还保有一

种特殊意义。与人类的距离愈远,个性特征的痕迹愈消失;到了

植物,除了从土壤、气候及其他偶然性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得以充

分说明的那些特殊属性外,已完全没有其他的个体特性了。最后

在无机的自然界,则一切个性已经消失无余了。只有结晶体还可

在某种意义上看作个体,它是趋向固定方向的冲力的一个单 位,

在僵化作用中冻结而留下了那冲力的遗迹。同时它也是它原始形

态的聚合体,由于一个理念而联成单位,完全和一棵树是各自发

展的组织纤维的聚合体一样。在树叶的每根筋络中,在每片树叶

中,在每一根枝条中都呈现着,重复着这种纤维;而这些东西中

的每一件又可在一定意义下看成是个别的生长的,寄生于一个更

大的生长物而获得营养,所以也和结晶体一样,也是小植物有系

统的聚合体;不过这〔树的〕整体才是一个不可分的理念的,亦即

* 文则尔(Wenzel):《人类和动物的大脑构造》1812年版,第三章。居维叶(Cuvier)

《比较解剖学教程》,第九课第四条和第五条。维克·达助尔(Vicg d'Azyr);《巴黎科

学院史》1783年版,第470页和第483页。194

第 二 篇

意志客体化这一固定级别的完整表现。但是同类结晶体中的个体,

除了外在偶然性带来的区别外,不能更有其他区别;人们甚至可

190 以任意使任何一类成为或大或小的结晶体。可是个体作为个体说,

亦即具有个别特征的形迹的个体,在无机自然界是绝对找不到的。

无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普遍自然力的表出,也就是意志客体

化的这样一些级别:这些自然力的客体化完全不借个性的差别,

(如在有机自然界那样,)——这些个性是部分地表出了整个的理

念——,而仅是表出于种属的;这种属又是完整地,毫无任何差

别地表出于每一个别现象的。时间、空间、杂多性和由于原因而来

的规定既不属于意志,又不属于理念(意志客体化的级别),而只属

于它们的个别现象;那么,在这样一种自然力的,——如重力的,

电力的——千百万现象中,自然力作为自然力就只能以完全同样

的方式表出,而只有外来情况才能够改变〔一个〕现象。自然力的

本质在其一切现象中的这种统一性,这些现象发生时的不变常规,

在因果性的线索下只要有了发生的条件,就叫做一个自然律。自

然力的特征既是在自然律中表达出来的,在自然律中固定了的,

如果一旦由于经验而认识了这样一条自然律,那就可以很准确地

预先规定并计算这自然力的现象。意志客体化较低级别的现象所

具有的这种规律性使这些现象获得一个不同的外表,有别于同一

意志在它客体化的较高,即较清晰的级别上的现象,即有别于在

动物,在人及其行动中的意志现象;而这些现象中又有个别特性

或强或弱的出现,以及由动机推动〔的行为〕,——动机是在认识

中的,对于旁观者始终是隐而不见的

,遂使〔人们〕至今未能

认识到这两类现象的内在本质是同一的。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195

如果人们从个别事物的认识,而不是从理念的认识出发,则

自然律的准确无差误就会有些使人出乎意料之外而惊异,有时甚

至使人悚惧战栗。人们可能感到诧异,大自然竟一次也不忘记它

自己的规律,例如只要是符合一条自然律而在一定条件之下,某191

些物质在遇合时就会产生化合作用,放出气体,发生燃烧;所以

只要条件齐备,不管是我们的设施使然或者完全是出于偶然(由

于原非意料所及,准确性就更可诧异),则立刻而无延宕地就会发

生一定的现象,今天如此,千年之前也是如此。我们对于这种可

惊异的事实有着最鲜明的感觉是在罕有的,只在极复杂的情况下

才出现的现象中——不过是在这些情况下预先告诉了我们〔会出

现〕的现象—,例如说某些金属带有酸化了的水分.一种接着另

外一种交互相间而互相挨着时,把小小一片银箔放在这一串金属

的两端之间,这片银箔一定会突然地自行焚毁于绿色火焰之中;

或是在一定条件之下,坚硬的钻石也要把自己化为碳酸。自然力

好象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似的,这才是使我们惊异的东西,而

日常现象中并不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我们在这里都看到因果之间

的关联原来是如此的神秘,实和人们在符、咒和鬼神之间虚构的

关联无异,说鬼神是在符篆的召唤之下必然出现的。与此相反,

如果我们已经深入哲学的认识,认识了一种自然力就是意志客体

化的一定级别,也即是我们认为是自己最内在的本质的客体化的

一个级别;认识了这意志本身是自在的,既不同于它的现象,又

不同于现象的形式,不在时间和空间之内,因而由时间空间制约

的杂多性既不属于意志,也不直接属于它客体化的级别,也就是

不属于理念,而只属于理念的现象;认识了因果律只在时间和空196

第 二 篇

间上说才有意义,因为因果律只是在时 间空间中为各种理念翻

了多少番的现象,意志自行显示于其中的现象,决定它们的位置,

规定这些现象必须进入的秩序;——我说,如果在这些认识中我

们明白了康德的伟大学说的内在旨趣,明白了空间、时间和因果

192 性与自在之物无关而只是现象所有,只是我们“认识”的形式而不

是自在之物的本性;那么我们就能理解〔人们〕对于自然力作用的

规律性和准确性,对于自然力亿万现象完全的齐一性,对于这些

现象出现的毫无差误等等的那种惊奇,在事实上可比拟于一个孩

子或野蛮人初次透过多棱的玻璃来看一朵花,对他看到的无数朵

花的完全相同惊奇不止而各别地数着每一朵花的花瓣。

所以每一普遍的、原始的自然力,在其内在本质上并不是别

的,而只是意志在〔最〕低级别上的客体化。每一个这样的级别,我

们按柏拉图的意思称之为一个永恒的理念。而自然律则是理念对

其现象的形式之关系。这形式就是时间、空间和因果性,而三者

又有着必然的、不可分的联系和彼此的相互关系,理念通过时间

和空间自行增殖为无数现象,但是现象按以进入多样性的形式的

那个秩序都是由因果律硬性规定的。因果律好比是各个不同理念

的那些现象之间的临界点的限额似的,空间、时间和物质就是按

此限额而分配于那些现象的。因此,这限额就必然地和全部现存

物质的同一性有关,而物质又是所有那些不同现象共同的不变底

料。如果这些现象不全都仰仗那共同的物质,物质也无须分属于

现象的话,那也就无须乎这样一条定律来规定现象的要求了,现

象就可全都同时并列的,经历无穷的时间充塞无尽的空间。所以

单是为了永恒理念,所有那些现象都要仰仗同一的物质,才必须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197

有物质进出〔于现象〕的规则,要是没有这种规则,现象和现象之

间就不会彼此互让了。因果律就是这样在本质上和实体恒存律相

联的,两者互相从对方获得意义;不过空间和时间对于两者也有

着与此相同的关系。原来在同一物质上有相反规定这种单纯的可193

能性,这就是时间,同一物质在一切相反的规定下恒存,这种单纯

的可能性就是空间。因此我们在前一篇里曾把物质解释为时间和

空间的统一;这种统一又表现为偶然属性在实体恒存时的变换,

这种变换普遍的可能性就正是因果性或变易。因此我们也说过物

质彻始彻终是因果性。我们曾把悟性解释为因果性在主体方面的

对应物,并说过物质(即作为表象的整个世界)只是对悟性而存在

的,悟性作为物质必需的对应物是物质的条件,是物质的支点,

〔这里〕说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顺便回忆一下第一篇所论述过的东

西。要完全理解这一、二两篇,就要注意到这两篇之间内在的一

致,因为统一于真实世界不可分的两面,意志和表象,在这两篇

里是把它们割裂开来了,〔而所以这样做,乃是为了〕以便分别孤

立地,更明晰地认识〔世界的这两个方面〕。

再举一个例子以便更清楚地说明因果律如何只在对时间的关

系,空间的关系,对存在于二者的统一中的物质的关系上才有意

义,也许不是多余的罢。〔因果律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一些界限,

自然力的现象即按这些界限而分占物质;而原始的自然力本身作

为意志的直接客体化,意志作为自在之物,都是不服从根据律的,

都不在这些形式中;〔也〕只有在这些形式中,然后每一种事因学

的说明才有妥当性和意义。事因学的说明也正以此故而决不能触

及自然的内在本质。——为了举例,我们可以想一想一部按力学198

第 二 篇

原理制成的机器。铁质的重块由于它们的重力,才发起运动;铜

的轮盘由于它们的固体性,才发生抗拒作用;借它们的不可透入

性,才互相推动,互相擎举并推动,举起杠杆等等。这里,重力,

固体性,不可透入性是原始的,未经解释的一些力;力学仅仅只

指出这些自然力按以表示自己,按以出现,并按以支配一定的物

194 质和时间、空间的一些条件和方式。假如现在有一块磁性很强的磁

铁对那些重块的铁发生作用,抵消了重力,那么机器的运转就会

停顿,而这里的物质也就立刻成为完全另一种自然力的舞台了。

对于这一自然力,事因学的说明又同样只指出这个力,磁性,出现

的条件,此外也就没什么了。或者是把那机器上的铜片放在锌板

上,而在两者间导入酸性液体,这就使该机器的原来的物质又陷

入另一种原始力,即陷入金属的化学放电作用之中;于是化学放

电作用又按其特有的那些规律而支配着物质,在这物质上显出它

自己的现象。关于这些现象,事因学也只能指出现象出现的一些

情况和规律,此外不能再有什么了。现在〔再〕让我们把温度加高,

又导来纯氧,整个机器便燃烧起来,这即是说又一次有一种完全

不同的自然力,亦即化学作用,在此时此地不可抗拒地占有那物

质,在物质上显现为理念而为意志客体化的一个固定级别。由此

产生的金属白垩又再和一种什么酸化合,就产生一种盐,出现

了结晶体。这又是另一种理念的现象,这理念自身又是完全不可

根究的,而其现象的出现又有赖于事因学能指出的那些条件。结

晶体风化,和别的物质因素混合,于是又从这些混合中长出植物

生命来,这又是一种新的意志现象。如此类推以至于无穷,可以

跟踪恒存的物质而看到时而是一自然力,时而是那一自然力获

意志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199

得支配它的权利,看到这些力无可规避地掌握着这权利以出现

〔于世〕而展出其本质。这个权利的规定,这权利在时间空间中成

为有效的那一点,这是因果律指出来的;但是以此为根据的说明

也就仅仅到此止步。“力”自身是意志的现象,是不服从根据律的

那些形态,也即是无根据的。“力”在一切时间之外,是无所不在

的,好象是不断地在等待着一些情况的出现,以便在这些情况下

出现,以便在排挤了那些直至当前还支配着某一定物质的力之后,195

能占有那物质。一切时间都只是为“力”的现象而存在,对于“力”

自身是无意义的。化学作用的一些“力”可在一物质中长眠儿千年,

直至和反应剂接触才得到解放,这时它们就显现了;但时间就只

是为这显现,而不是为那些“力”自身而有的。金属放电作用可长

眠于铜和锌中几千年,铜与锌和银放在一起也相安无事;而这三

者一旦在必要的条件下互相接触,银就必然化为火焰。甚至在有

机领域内,我们也可看到一粒干瘪的种子,把那长眠于〔其中〕的

力保存了三千年之后,最后在顺利的情况出现时,又成为植物。*

* 1840年9月16日,帕蒂格溜(Pettigrew)先生在伦敦市的文艺科学研究院讲演埃

及古迹,他展出了G·威尔金生(Wilkihson)爵士在特本(Theben)附近的坟墓中发现

的一些小麦颗粒。这是在一个密封的瓶中发现的,放在那坟墓里总有三千多年了。他播

种了十二颗,其中一颗长出了植物,已长到五英尺高,所结的实现在已完全成熟。(引自

1840年9月21日的《泰晤士报》。)—与此类似,1830年,霍尔顿(Haulton)先生在伦敦

医药植物学学会展出一块植物根,这是在一个埃及的木乃伊手中发现的,大概是由于什

么宗教的目的放在那儿的,所以至少有二千年之久了。他把这块植物根种在花钵里,这

根随即长出芽来并且还有茂盛的绿咛。〔上面〕这〔一段〕是1830年10月份《大不列颠皇家

研究院杂志》第196页从1830年的《医学杂志》引来的:—“在格立姆斯顿(Grimstone)

先生的庭园中,有来自伦敦海格特区(Highgate)植物标本室的豌豆苗正在丰盛地结实。

这是帕蒂格溜先生和大英博物馆的职员们从一个瓶中取出的豌豆里长出来的。这个瓶

子是在一个埃及的石椁里发现的,放在那里已有2844年之久了。”(引自1844年8月16日

的《泰晤士报》)——是啊,在白垩石缝中发现的活蟾蜍也导致人们假定即令是动物的生

命,如果以冬眠开始,而又有特殊的情况,也能保留几千年之久。200

第 二 篇

如果由于这一考察,我们弄清楚了自然力和它所有的现象两

196 者间的区别;如果我们体会了自然力就是在这一固定级别上客体

化了的意志本身;〔体会了〕出自时间和空间的杂多性仅仅只属于

现象,而因果律也只是为个别现象在时间、空间中决定地位而已;

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马勒布朗希关于偶然原因的学说的全部真

理和深刻意义。马勒布朗希在《真理研究》,尤其是在该书第六篇第

二段第三章和附录中对这一章的说明中阐述了这一学说;把他的

学说和我这里的论述比较一下,就可发现这两种学说虽在思想的

路线上差别极大,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样比较是值得辛苦一趟的

是的,马勒布朗希完全被他的时代无可抗拒地强加于他的那些流

行的信条所局限,然而在这样的束缚中,在这样的重负下 他还

能这样幸运地,这样正确地找到真理,又善于把这真理和那些信

条,至少是在字面上,统一起来;这是我不得不叹服的。

原来真理的力量之大是难以相信的,它的经久不衰也是难以

限量的。我们在各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所有一切独断的信

条中,甚至是在最芜杂的、最荒唐的信条中也能多方的发现真理

的痕迹;这些痕迹常和光怪陆离的事物为伍,虽在奇怪的混合之

中,但总还是可以识别的。所以真理有如一种植物,在岩石堆中

发芽,然而仍是向着阳光生长,钻隙迂回地,伛偻、苍白、委屈,

——然而还是向着阳光生长。

马勒布朗希诚然是对的:每一个自然的原因都是一个偶然的

原因,只提供机会,提供契机使那唯一的,不可分的意志得以表

出为现象;而意志乃是一切事物自在的本身,它的逐级客体化就

是这整个可见的世界。不是现象的全部,不是现象的内在本质,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01

而只有这出现,这转化为可见,在此时此地的出现和转化才是由

原因引起的,也只在这种意义上是有赖于原因的。现象的内在本

质乃是意志自身,根据律不能适用于它,从而它也是无根据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在它根本的,整个的存在上有一个什么原因,197

而只有一个它所以恰好在此时此地的原因。为什么一颗石子一会

儿表现出重力,一会儿表现出固体性,那是有赖于原因,有赖于

外来作用的,也是可以由这些原因或作用来解释的;但是那些属

性本身,也就是石子的全部本质,由这些属性所构成而又按刚才

说的那些方式表出的本质,石子所以根本是这样一个如此这般的

事物,它〔何以〕根本存在着,这些都是无根由的而是无根据的意

志的“可见化”。所以说一切原因都是偶然原因。我们既在无知的

自然界发现了这一点,那么,在那些已非原因和刺戟而是动机决

定着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的场合,也即是在人和动物的行为中,

也正是如此。因为在这些场合和在自然界,都是那唯一的同一的意

志在显现,这意志在其显露的程度上差别很大,在各程度的现象

中被复制了;而就这现象说,那是服从根据律的,它自在的本身

却独立于这一切之外。动机并不决定人的性格,而只决定这性格

的显现,也就是决定行动;只决定生命过程的外在形相,而不决

定其内在的意义和内蕴。这后二者来自人的性格,而性格是意志

的直接表出,所以是无根由的。为什么这个人坏,那个人好,这

是不以动机或外来作用,如什么箴诫或说教为转移的,而是在这

种意义上简直就无法解释。但是一个坏蛋或是在他周围的小圈子

里以琐细的不义,胆小的诡计,卑鄙的捣蛋表出自己的坏,或是

作为一个征服者而在迫害一些民族,把世界推入悲惨的深渊,使202

第 二 篇

千百万人流血〔牺牲〕;这些却是他显现的外在形相,是现象所有

的,非本质的东西,是以命运把他放在哪种情况为转移的,是以

环境,外来影响,动机为转移的;然而〔人们又〕决不能从这些方

面来说明他在这些动机上的决断,决断来自意志,而这意志的现

象就是这个人。关于这一点,待第四篇再说。性格如何展开其特

198 性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比拟于无知自然界的每一物体如何表出其

物性的方式方法。水,具有其内在的特性,总还是水。水或是作

为宁静的湖而反映着湖边〔的风物〕,或是泡沫飞溅从岩石上倾泻

而下,或是由于人为的设施而向上喷出如同一根长线,

这些

却有赖于外因;而或是这样或是那样,对于水来说都是同样自然

的,不过按情况的不同,它的表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对于

任何〔可能的〕情况它都处于同样准备状态,并且在每一情况下它

都忠实于自己的性格,总是只显示这个性格。同样每个人的性格

也会在一切情况下显示出来,不过由此产生的现象如何,则将各

随其情况而定。

§ 27

如果我们现在由于上面所有这些关于自然力及其现象的考察

而弄清楚了从原因作出来的说明能走多么远,必须在什么地方停

步,——如果这种说明要不堕落为那种愚蠢的企图,企图把一切

现象的内容都还原为现象的一些赤裸裸的形式,以至最后除形式

而外便一无所有了——,那么,我们也就能够在大致地规定要求于

事因学的是什么。事因学的职责是给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找出原因,

即找出这些现象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出现的那些情况;然后又得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03

把在多种情况下形态已很繁复的现象还原为在这一切现象中起作

用的,在指出原因时已被假定的那东西,还原为自然界中原始的

力,同时正确地区别着现象的不同究竟是从力的不同,还是从力

借以表出的那些情况的不同来的,并且既要防止把同一种力而只

是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当作不同种类的力的现象看,又不可反过

来把原是属于不同种类的力的现象当作一种力的〔不同〕表现。这

就直接需要判断力;这也就是何以在物理学上,只有这样少数的

人能够扩大〔我们的〕见解,但是任何人都能推广经验。在物理学

中懒惰和无知使人倾向于过早地援引各种原始力,这一点在经院 199

学派的存在和本质中以近乎讽刺的夸大,就已表现出来了。我最

不愿意的就是促成这些东西的卷土重来。人们不去提出一个物理

的解释,反而求助于意志的客体化或上帝的创造力,这都是不容

许的。原来物理学要求的是原因,而意志可决不是原因。意志对

现象的关系完全不遵循根据律,而是就其自在的本身说〔原〕是意

志的东西,在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也即是现象。

作为现象,它服从那些构成现象的形式的规律;臂如说,每一运

动尽管它每次都是意志的显现,却仍必须有一个原因;就这运动

对一定时间、地点的关系说,亦即不是在普遍性上,不是在它内

在的本质上说,而是作为个别的现象说,这运动就是由这个原因

来解释的。这个原因,在石头是力学原因,在人的行动是动机,

可是决不能没有这个原因。在另一面,那一般的东西,某一种类

一切现象所共同的本质,也就是不假定它,则从原因来的解释就

会无意思无意义的那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普遍的自然力。这

种自然力在物理学上不能不一直下去都是隐秘属性,正因为这就204

第 二 篇

是事因学的说明到了尽头,形而上学的说明〔从此〕发端的地方

了。因的锁链和果的锁链决不会被人们要向之求助的原始力所打

断,也不回归到这原始的力,不是把原始力当作〔锁链的〕第一个

环节而回归到它;而是这锁链的〔一切环节,〕不分最近的和最远

的,都已先假定了原始的“力”,否则什么也不能说明。许多因和

许多果的系列可以是些极不相同的“力”的现象,这些力在因果系

列的引导下接踵成为可见的,这是我在前面那个金属机器的例子

中已阐明了的。但是这些原始的,不得互相引出的力虽不相同,

却一点也不打断那原因锁链的统一性,不打断这锁链中一切环节

200 间的联系。“自然”的事因学和“自然”的哲学决不互相损害,而是

从不同观点来考察同一对象,平行不悖。事因学论证那些必然导

致个别的,要说明的现象的原因,指出那些普遍的,在所有这些

原因后果中起作用的力作为事因学一切说明的基础,并精确地规

定这些力,规定它们的数目,差别;然后规定每一种力各按情况

的不同而分别出现于这些情况中的一切作用。每一种力又都是遵

循它特有的性格而出现的,这个性格又是它按一个〔从来〕不失误

的规则展出的,这规则就叫做自然律。物理学一直在每一点上都

完成了这一切〔任务〕,达到了它的圆满境界,那么,在无机的自

然界中就不会还有不知道的力了,也再不会有什么作用还没有被

证明为那些力中的某种力在一定情况之下,遵循一个自然律的显

现了。不过自然律仍然只是从观察自然界记下来的规则,只要一

定的情况出现,大自然每次就遵循这规则办事;因此人们很可以

对自然律下这样一个定义:自然律是一个普遍表出的事实,是“一

个一般化了的,概括起来事实。”准此,完整无缺的列举所有一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05

的自然律也不过是一本完备的记录事实的流水账罢了。—于是,

对于整个大自然的考察就要由形态学来完成了,形态学胪举有机

自然界中一切不变的形态,并加以比较和整理。对于个别生物出

现的原因,形态学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因为在任何生物这个原因都

是生育,而关于生育的学说,那又另是一套;在罕有的情况下生

育还有两可的双重方式。严格地说,意志客体性的较低级别,亦

即物理化学现象,如何分别出现的方式也是属于形态学的,而指

出这一出现的各条件就正是事因学的任务。与此相反,哲学在任

何地方,所以也在自然界,所考察的只是普遍的东西;在这里原

始的力本身就是哲学的对象。哲学将这些原始力认作意志客体化

的不同级别,而意志却是这世界的内在本质,这世界自在的本身;

至于这个世界,哲学如果把本质别开不论,就把它解释为主体的201

单纯表象。——可是现在如果事因学不为哲学做些开路的工作,用

例证为哲学的学说提供应用〔的可能〕,反而以为它自己的目标就

是把一切原始的“力”都否定掉,直到只剩下一种,那最普遍的一

种,例如不可透入性,这也就是它自以为能够彻底了解的,因而

横蛮地要把一切其他的力还原为这一种;那么它就挖掉了自己的

墙脚,它提出的就只能是谬论而不是真理了。这样,大自然的内

蕴就被形式挤掉了,把什么都推在从外面起作用的情况上,没有

一点什么是从事物的内在本质来的。如果真正在这条途径上可以

成功的话,那么,如已说过的,在最后一个运算公式就会揭穿宇

宙之谜了。可是,如果人们,如已谈过的,把生理作用还原为形

式和化合〔作用〕,譬如说还原到电,电又再还原为化学作用,化

学作用又还原为机械作用,那么他就是在走着这条途径了。例如206

第 二 篇

笛卡儿和所有原子论者们的错误就是这种办法。他们曾把天体的

运行还原为一种流动体的推动作用,曾把物性还原为原子的关联

和形态;他们努力的方向是要把自然的一切现象解释为仅仅只是

不可透入性和凝聚力的显现。尽管一般已经从这些说法回过头来

了,可是在我们今天,那些电气的、化学的、力学的生理学家们

仍在依样画葫芦,他们仍顽固地要从有机体组成部分的“形式和化

合作用”来说明整个的生命和有机体的一切功能。人们在麦克尔

编的《生理学资料汇编》1820年第五卷第185 页上还看得到这种说

法,认为生理学的解释,目的在于把有机生命还原为物理学所考

察的那些普遍〔自然〕力。拉马克在他的《动物哲学》第二卷第三章

中也宣称生命只是热和电的作用;他说:“热〔能〕和 电的物质完

全足以合共组成生命的那个本质的原因”(《动物哲学》第16页)。依

此说来,热和电就得算作自在之物而动物界和植物界就是这自在

202 之物的现象或显现了。这种说法的荒唐在该书306页上已暴露无

遗。大家都知道,在最近期间所有那些屡被推翻的说法又复狂妄

地招摇过市了。如果人们仔细地考察一下,所有这些说法最后都

是以这么个假设为基础的,亦即假定有机体只是物理的、化学的、

机械的力的各种现象的集合体,这些力偶然地在这里凑到一起就

把有机体搞成功了;〔不过〕搞成功也只是作为大自然的游戏,再

没有其他意义了。从哲学上看,若是依这种说法,动物或人的有

机体就不是一个特殊理念的表出了,亦即有机体自身不直接是意

志在一较高的级别上的客体性了,而是要说在有机体中显现的只

是在电气,在化学作用,在机械作用中使意志客体化的那些理念

了;而有机体也就会是由这些力的凑合偶然吹到一起的,似乎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07

和动物的形体只是由云雾或钟乳石凑合成的,因而在有机体自身

也再没什么可资玩味的了。不过我们也就会看到,在哪种范围之

内把物理化学的说明方法应用到有机体上还是可以容许的,有用

处的,因为我就要阐明生命力固然使用着,利用着无机自然界的

一些“力”,却不是由这些“力”所构成的,正如铁匠不是锤和砧构成

的一样。因此,即令只是最简单的植物生命,也决不能以毛细管

作用和渗透作用来说明,如果是动物的生命那就更不必说了。讨

论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下面的考察可以为我们铺平道路。

根据上面所说过的一切,自然科学要把意志的客体性的较高

级别还原为较低级别,这当然是自然科学的错误;因为误认和否

认原始的,各自独立的自然力这种错误,等于毫无根据地又另外

假定一些特殊的力,而其实并不是什么原始的力,只不过是已知

的力的又一特殊显现方式罢了。因此,康德说得很有理,他说:不

对头的事情是为一根草茎也希望有一个牛顿,亦即希望有这么一

个人把草茎还原为物理化学上一些力的现象,似乎这草茎就是这203

些力偶然的聚集,从而只是大自然的一次游戏罢了;其中并无特殊

理念的显现,亦即并非意志直接展出于一较高的、特殊的级别上,

而是恰好和它显现在无机自然界的现象中一样,偶然的显现在这

一形式中。那些无论如何也不会容许这种说法的经院学派,他们

的说法就会完全正确,他们说这是整个儿否定了本质的形式,把

本质的形式贬低为偶然的形式了。原来亚里士多德的本质的形式

正是指我所谓意志在一切事物中的客体化的程度而言。——可见

在另一方面也不要看漏了,在一切理念中,也就是在无机自然界的

一切力中,在有机自然界的一切体型中只是同一个意志在那里显208

第 二 篇

示着它自己,而显示它自己也就是进入表象的形式,进入客体性。

因此,意志的单一性也必然 地可从 意志的一切现象之间的一种

内在的亲属关系上看得出来。这种亲属关系在意志客体性的较高

级别中,在那儿整个现象也较为明晰些,也就是在植物界和动物

界中,通过普遍贯穿着一切形式的类似性,通过在一切现象中重

现的基型把自己显示出来。这种基型也因此已成为卓越的,在本

世纪由法国人首创的动物学体系的指导原则了,并在比较解剖学

中作为“设计的统一性”、作为“解剖学的因素的齐一性”已获得了

最完整的证明。发现这一基型也曾是谢林学派自然哲学家们的主

要任务,至少可以肯定是他们最可表扬的企图;虽然他们追求自

然中的类似性,在好多场合已堕落为纯粹的儿戏,然而他们也有

些功劳。不过他们也有做得对的地方,他们证明了在无机自然界

的理念中也有普遍的亲属关系和属类间的类似性;例如在电和磁

之间,——这两者的同一性后来已证实——,在化学的吸引力和

重力之间,以及其他等等之间〔都有这种关系〕。他们还着重指出

了〔相反相成的〕“极性”,即一个力的分裂为属性不同,方向相反而

204 又趋向重新统一的〔两种〕活动,——这种分裂最常见的是在空间

上显示为相反方向的背道而驰——,几乎是一切自然现象的,从磁

石和结晶体一直到人的一种基型。不过从上古以来,在中国阴阳对

立的学说中已经流行着这种见解了。——正因为世界的一切事物

都是那同一个意志的客体性,从而在内在本质上〔本〕是同一的;所

以必然的不只是在事物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类似性,不只是在较

不完备的事物中已经出现了高一级较完备的事物中的痕迹、迹象、

粗胚;而且因为所有那些形式都只属于作为表象的世界,所以甚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09

至可以承认即令是在表象的最普遍的形式中、在现象的世界特有

的这基本间架——空间和时间——中,已经可以找到,可以指明充

塞这些形式的一切事物的这个基型,这种迹象,〔这种〕粗胚。关

于这一点,过去似乎已有了一种模糊的认识,这种认识构成犹太

伽巴拉密教,毕达戈拉斯派所有的数理哲学以及中国人所著《易

经》的渊源。还有在谢林学派中,我们也看到他们在多方努力要揭

露一切自然现象间的类似性,同时又有一些企图要从单纯的空间

规律和时间规律来引伸自然律。这当然是些不幸的企图。不过人

们也无从知道一个有天才的头脑一时究竟能实现这两种努力到什

么地步。

尽管现象与自在 之物的区别 是决不可置若无睹的,从而

决不可把在一切理念中客体化了的意志(因为意志的客体性有它

一定的级别)的同一性歪曲为意志显现于其中的个 别理念本身的

一种同一性,例如决不可把化学的或电力的吸引还原为由于重力

的吸引,虽然它们内在的类似性已被认识而可以把前者看作等于

是后者更高一级次的存在;同样,在一切动物身体的构造有着内 205

在的类似性也决不可以作为理由把物种混 淆 起来认为是同一的,

不可把较完备的〔物种〕解释为较不完备的〔物种〕的变种;最后尽

管生理机能也决不可还原为化学和物理过程,然而在一定的限制

内人们还可承认下列事实有很大的盖然性而为上述这种做法辩

护。

如果在意志客体化的较低级别上,也就是在无机体中,意志

的现象中有几种现象陷入相互冲突中,这时每一现象都在因果性

的线索上争着要占据眼前现有的物质。于是,从这冲突中产生的210

第 二 篇

是〔其中〕一个高级一些的理念的现象,这现象把原先所有的一切

较不完备的现象都降服了,并且是在降服它们之后仍容许它们的

本质在一个较低级的状态中继续存在,这时战胜的现象就从它们

那里吸收了一种和它们类似的东西了。这一过程是只能从显现于

一切理念中的同一个意志及其一贯趋向较高客体化的冲力来理解

的。例如在骨骼的硬化中我们就发现一种不会看错的类似于晶体

化的东西,因为这骨化作用本来是支配着石灰质的,不过骨化作

用仍决不得还原为晶体化作用。在肌肉的硬化中,这种类似性就更

为微弱了。同样,动物身体中各种液汁的混合和分泌也是化学上

化合和化分的类似物,并且化学的规律仍然继续在起作用,不过

是次一级的作用,大受限制,被一个更高的理念所制服罢了。因

此单是化学的那些力,如不在有机体中,就决不会产生这样的身

体液汁;而是〔某种东西〕

化学不知儿,解嘲有何益?

“自然之精华”,姑以为定义。

由于战胜一些较低的理念或意志较低的客体化而涌现的那一较完

备的理念,正是由于它从每一被降服了的理念吸收了一较高级次

的类似物在它自身中而获得了一崭新的特性。意志把自己在一新

的更明晰的方式上客体化了。原来本是由于两可的双重方式,后

来却是由于同化于现成的种子而生的,有有机的浆液、植物、动

206 物、人。所以那较高现象是从一些较低现象的相互冲突中产生的,

它吞噬了这一切现象然而又在较高的程度上实现了这一切现象的

向上冲动。所以这里就已经是“蛇不吃蛇、不能成龙”这一条规律

在支配着。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ii

我原以为由于〔我这〕论述的明晰性可以使我克服这些思想在

〔它们〕的题材上附带有的晦涩,可是我已看清楚,如果我不想仍

然为人所不理解或误解的话,那么,读者们自己的考察就必须大

大的助我一臂之力才行。——根据上面提出来的看法,人们固然

得以在有机体中指出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迹象,但决不应以这些

迹象来解释有机体;因为有机体怎么也不是由这些力统一起来的

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所以也不是偶然产生的现象;而是一个较高

的理念、这一理念以压倒一切的同化作用降服了那些较低的理念;

〔而这又是〕因为那把自己客体化于一切理念中那一个意志在它

力趋最高可能的客体化时,在这儿把它较低级别的现象,在经过

一场冲突之后,放弃了,以便在一个较高的级别上更强有力地显

现。没有胜利不是通过冲突而来的。较高的理念或意志的较高的

客体化,既只能由于降服了较低级的理念才能出现,那么,它就要

遭到这些较低理念的抵抗了。这些理念虽然是已降到可供驱使的

地位了,总还是挣扎着要获得它们自在的本质独立完整的表出。把

一块铁吸上来的磁石就不断地在和重力进行着斗争,〔因为〕重力

作为意志最低级的客体化,对于这铁的物质有着更原始的权利。在

这个不断的斗争中,由于抗拒力好比是在刺激着它作出更大的努

力似的,这磁石也使自己更坚强了。和磁石一样,每一意志现

象,包括在人类有机体内表出的意志现象,也在对许多物理的,

化学的力进行着持续的斗争;而这些力作为较低级的理念,对于

有机体中的物质也有着先入为主的权利。所以人的手臂,由于克

服了重力而把它举起一会儿之后.仍会掉下去。因此健康的舒适

感〔虽然〕表现着一种胜利,是自意识着这舒适感的有机体的理念 207212

第 二 篇

战胜了原来支配着身体浆液的物理化学规律。可是这舒适感是常

常被间断了的,甚至经常有一种或大或小的,由于那些物理化学

力的抗拒而产生的不适感与之相伴,由此我们生命中无知地运行

着的部分就已经是经常的和一种轻微的痛苦联在一起了。所以消

化作用也要压低一切动物性的机能,因为消化要据有全部生命力

以便通过同化作用而战胜化学的自然力。所以根本是由于这些自

然力才有肉体生活的重负,才有睡眠的必要,最后还有死亡的必

然性。在死亡中,那些被制服了的自然力,由于有利情况的促成,

又能从疲于不断斗争的有机体〔手里〕夺回它们被劫走的物质而它

们的本质又得以无阻碍地表达出来了。因此人们也可以说,每一有

机体之表出一理念,——有机体就是这理念的摹本

,仅仅是

在抽去那部分用于降服和这有机体争夺物质的低级理念的力量之

后。耶各·丕姆①似乎已隐约的看到这一点,他在有一个地方说

人类和动物,甚至植物所有的一切身体,真正说起来都是半死的。

那么,在有机体降服那些表出着意志客体性低层级别的自然力时,

各按其成功的或大或小,有机体便随之而成为其理念的较圆满或

较不圆满的表现,即是说或较近于或较远于那理想的典念;而在

有机体的种属中,美就是属于这典型的。

这样我们在自然中就到处看到了争夺,斗争和胜败无常,转

败为胜,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中我们此后还要更清楚地认识到对于

意志有着本质上的重要性的自我分裂。意志客体化的每一级别都

在和另一级别争夺着物质、空间、时间。恒存的物质必须经常更

① Jakob Bohme(1575—1624),德国新教神秘主义者,著有《上升中的朝霞》。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13

换〔自己的〕形式,在更换形式时,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有机

的现象在因果性的线索之下贪婪地抢着要出现,互相夺取物质,

因为每一现象都要显示它的理念。在整个自然界中都可跟踪追寻

这种争夺,是的,自然之为自然正就只是由于这种争夺:“因为如果 208

冲突争夺不存在于事物中,一切就会是‘一’,有如恩披陀克勒斯

所说。”(亚里 士多德:《形而上学》B.,5)原来这冲突争夺自身就

只是对于意志有本质的重要性的自我分裂的外现。这种普遍的斗

争在以植物为其营养的动物界中达到了最显著的程度。在动物界

自身中,每一动物又为另一动物的俘虏和食料,也就是说每一动

物又得让出它借以表出其理念的物质,以便于另一理念得据以为

其表出之用,因为每一动物都只能由于不断取消异类的存在以维

持它自己的存在。这样,生命意志就始终一贯是自己在啃着自己,

在不同形态中自己为自己的食品,一直到了人类为止,因为人制

服了其他一切物种,把自然看作供他使用的一种出品。然而就是

在人这物种中,如我们在第四篇里将看到的,人把那种斗争,那

种意志的自我分裂暴露到最可怕的明显程度,而“人对人,都成

了狼”了。同时,我们在意志客体性的较低级别上也看到这同一的

斗争,同一的〔一物〕制〔一物〕。许多昆虫(尤其是膜翅类昆虫)

把蛋下在别种昆虫的蛹的表皮上,甚至下在蛹的体内,而这些蛹

的慢性毁灭就是新孵出的这一幼虫做出来的第一件工作。枝生水

螅的幼虫从成虫中长出,好象树之有枝一样,后来才和成虫分离;

在幼虫还牢固地长在成虫身上时,已经在和成虫争夺那些自己

送上来的食物,竟可说是互相从口中抢夺这些东西(春 百烈

〔Trembley〕:《百足动物》II,第110页,IV,第165页)。澳洲的猛犬214

第 二 篇

蚁为这种斗争情况提供了最触目的例子:当人们把它切断之后,在

头部和尾部之间就开始一场战斗,头部以上下颚咬住尾部,尾部

力刺头部而〔发起〕勇敢的自卫。这场战斗经常要延长到半小时之

久,直到双方死亡或被其他蚂蚁拖走为止。〔每次试验,〕每次都发

生同样的过程(引自《英国W.杂志》豪威特〔Howitt〕的一封信,

转载于贾立格兰尼的《邮报》,1855年11月17日)。在米苏里河的两

209 岸,人们不时看到参天的橡树被巨大的野葡萄藤缠住枝干,束缚

着、捆绑着大树,以至这树不能不窒息枯萎。甚至在最低的一些

级别上也可看到同样的情况,例如通过有机的同化作用,水和碳

就变为植物浆液,植物或面包又变为血液;并且,只要是一些化

学的力被限制为低一级的作用而动物分泌又正在进行的场合,到

处也都有这样的变化。其次是在无机自然界也有这种情况,例如

正在形成的结晶体互相遭遇,互相交叉而互相干扰,以至无从表

出它们完整的结晶形式,以至任何晶簇几乎都是意志在其客体化

那么低的级别上冲突着的摹本。或是磁石把磁性强加在铁上时,

磁石要在铁中显出它的理念;或是化学的放电作用制服了各种化

学的亲和力,把牢固的化合物分解了而如此严重地抑制着化学的

规律,以致在阴极被分解的一种盐类的酸不得不奔赴阳极,却又

不得和它中途必须通过的硷类相结合,即令只是把中途遇着的石

蕊纸变成红色也不可能。在宏 观〔的宇宙〕方面,也有同样的情

况表现在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关系上。行星虽是断然的依附〔于恒

星〕,却还是和有机体内的一些化学力一样,在抗拒着〔恒星〕,从

而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永恒的紧张。这种紧张〔不但了使宇宙

天体运行不息,而且自身就已是我们正在考察着的那普遍的,意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15

志现象本质上的斗争的一个表现。因为任何物体既然必须作为意

志的一个现象看,而意志又必然是作为一种向上冲动而表达出来

的;那么,任何抟成球形的天体,它的原始本然状态就不能是

静,而是动,而是无休止地,无目标地,在无穷空间中向前的迈

进。这一点既不和惯性定律,也不和因果律相反。因为按惯性定

律,物质之为物质对于动静是无所偏爱的,所以物质的本然状态

可以是动,也可以是静。因此,如果我们发现它在运动中,我们

便无权假定它前此经历了静止状态,无权追问运动所以发起的原

因;正和反过来,我们发现它在静止中,无权假定它前此经历过210

运动状态,无权追问那运动何以停下来的原因,是一样的。因此

要为离心力找到最初的推动力,那是无处可找的;因为离心力在

行星,依康德和拉布拉斯的假设,是恒星原有自转运动的残余,

这又因为行星是在恒星自行缩小时从恒星中分离出来的。但运动

对于恒星是本质上重要的〔东西〕,它仍一贯自转着,并同时在无

穷空间中飞去,或是围绕着一个更大的,我们看不见的恒星在旋

转。这一看法和天文学家的臆测的中央恒星说完全一致,也符合

于已发现了的,我们整个太阳系在移动的事实;也许是我们太阳

所属的整个星群在移动,最后还可推论到一切恒星的,包括中央

恒星在内的普遍移动;而这种在无穷空间中的移动当然也就已失

去任何意义了(因为在绝对空间中的运动是无法能区别于静止

的)。这种无穷空间中的向前移动正由于失去意义,直接由于无

目标的奋进和飞行,就已表现为我们在本书的末尾必须认为是意

志在其一切现象中的奋进所〔共〕有的那种虚无性,那种缺乏最后

目的了。因此无穷的空间和无尽的时间又必然是意志所有一切现216

第 二 篇

象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而意志的整个本质就是为了要表出为

现象而存在的。——最后,甚至在单纯的物质中,在物质作为物

质看时,只要物质现象的本质是康德正确地称为排拒力和吸引力

〔的东西〕,我们就已经能看出〔这里〕纳入考察的,一切意志现象

的相互斗争了。所以物质已经就只是在相反力量的斗争中而有其

存在了。如果我们把物质的一切化学差别抽掉,或是在因果链上

设想,一直回溯到没有化学差别存在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只有剩下

来的纯物质了,剩下这世界抟成一颗弹丸,而这弹丸的生命,亦即

211 意志的客体化,也就是吸引力和排拒力之间的那斗争所构成的

了;前者作为重力,从一切方面向中心扑去;后者作为不可透入

性,或是借固体性或是借弹性抗拒着前者。这一永恒的扑向中心

和抗拒作用就可看作意志在最低级别上的客体性,并且在这级别

上就已表现了意志的特性。

于是我们在这里,在这最低级别上,就好象是看到意志把自

已表出为盲目的冲动,为一种昏暗无光的、冥顽的躁动,远离着

一切直接认识的可能性。这是意志客体化最简单最微弱的一种。

不过在整个无机的自然界,在一切原始的“力”中,意志也是作为这

种盲目冲动和无知的奋斗而显现的;物理化学所从事的就是找

出,这些原始“力”和认识它们的规律。这些原始“力”中的任何一

种都是在百万次完全相同的,合乎规律的现象中,把自己表出于

我们之前,毫不露出一点个性特征的痕迹,而只是被时间和空间,

亦即被个体化原理所复制罢了,有如一个图片被菱镜的许多平刻

面所复制一样。

意志的客体化一级比一级明显,然而在植物界,连结意志现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17

象的纽带虽已不是原因而是刺戟,意志仍然是完全无知的作用,

还是无明的冲动;同样,最后在动物现象中自然运行的部分,在

任何动物的生育和成长中,在动物内部营养输将的维系上,依然

还只是刺戟在必然地决定着意志的现象,意志也还是盲目的。意

志客体性的级别一直上升,最后达到一点,在这一点上表出理念

的个体已经不能单由随刺戟〔而发生〕的活动来获得它要加以同化

的营养品了;因为这种刺戟必须待其自来,而在这里,营养品都

是特殊规定的,在现象愈来愈复杂的时候,拥塞混乱的情况就更

加剧了,以致这些现象互相干扰起来,于是单是由刺戟发动的个

体必须从偶然的机会来等待食物,那就太不利了。因此,动物在

卵中或母体中是无知的成长着,从它脱离卵或母 体那一瞬开始,212

食物就必须是搜寻来的,拣选来的。由于这个缘故,行动就必要

按动机〔而发〕,而为了这些动机又必须有认识;所以认识是在意

志客体化的这一级别上作为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所要求的一种辅

助工具,〔一种〕“器械”而出现的。认识的出现是以大脑或一更大

的神经节为代表的,正如把自己客体化的意志其他的任何企求或

规定都是以一个器官为代表的一样,也即是为表象而把自己表出

为一器官*。——可是因为有了这个辅助工具,这个“器械”,在反

掌之间就出现了作为表象的世界,附带地还有它所有的形式:客

体和主体,时间,空间,杂多性和因果性。这时世界显出了〔它

的〕第二面。在此以前世界原只是意志,现在它同时又是表象,是

认识着的主体的客体了。直到这里,意志是在黑暗中极准确无误

* 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是补充这里的,还有我著的《论自然界中的意志》,第一版第

54页,第70—79页,第二版第46页,第63—72页。218

第 二 篇

地追随它的冲动;到了〔现在〕这一级别,它却为自己点燃了一盏

明灯。为了消灭那个从它那些现象的拥塞和复杂情况中产生出来

的缺点.即令最完备的现象也不免要产生的那个缺点,这盏明灯

是一个不可少的工具。在此以前,意志所以能在无机的和单纯植

物性的自然中以一种决不失误的妥当性和规律性起作用,那是因

为只有它独自在它的原始本质中,作为盲目冲动,作为意志在活

动;没有别的援助,可是也没有来自第二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来

自作为表象的世界的干扰。作为表象的世界虽然只是它自己的本

质的写照,但却是完全另一性质,现在却要插手在它那些现象的

联系之中了。于是,它那些现象的决不失误的妥当性就从此告终

了。动物就已经不免为假象,幻觉所迷误。动物还只有直观的表

213 象,没有概念,没有反省思维;因此它们是束缚在“现在”上的

不能顾及将来。——看起来,这种没有理性的认识好象不是在一

切场合都足以达到它的目的似的,有时候好象也需要一种帮助似

的。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摆在我们面前,就是说盲

目的意志作用和由认识照明的作用这两种作用,在两类〔不同的〕

现象之中〔每〕以非常出乎意料的方式互相侵入对方的范围。一面

我们看到在动物那些由直观认识和动机来指导的作为之中,就有

一种不带这些认识和动机的作为,也就是以盲目地起作用的意志

的必然性来完成的作为。这种作为可以在动物的制作本能中看得

出来,这种本能既无动机,又无认识的指导,然而看起来甚至好

象是按抽象的、理性的动机来完成它们那些工作的。和这相反的

另一情况是反其道而行之,认识之光侵入了盲目地起作用的意志

的工地里去了,把人类有机体的纯生理机能照明了;在磁性催眠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19

术中就是这样。——最后在意志达到了它客体化的最高程度时,发

生于动物的那种悟性的认识,由于是感官为它提供资料,而从这

些资料产生的〔又了只是局限于眼前的直观,所以就不敷应用了。

人,这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可塑性的、需求最多的、难免不受

到无数伤害的生物,为了能够生存,就必须由双重认识来照明,

等于是直观认识之上加上比直观认识更高级次的能力,加上反映

直观认识的思维,亦即加上具有抽象概念能力的理性。与理性俱

来的是思考,囊括着过去和未来的全景,从而便有考虑、忧虑,

有事先筹划的能力,有不以当前为转移的行为,最后还有对于自

己如此这般的意志决断完全明晰的意识。假象和幻觉的可能性既

已随单纯的直观认识而俱来,于是,前此在意志无知的冲动中的

可靠性就被取消了;因此本能和制作冲动,作为无知的意志之表

出而杂在那些由认识指导的意志之表出中,就必须出而助以一臂

之力;所以说和理性出现的同时,〔前此〕意志之表出的那种可靠214

性和准确性(在另一极端、在无机自然界,甚至现为严格的规律性)

就丧失殆尽了。本能〔既〕几乎完全引退,势欲取一切而代之的思

考(如在第一篇里论列的)就产生了摇摆不定和踟蹰不决。于是谬

误有了可能,并且在好些场合还以行动妨碍着意志恰如其分的客

体化。这是因为意志虽在性格中已拿定了它固定不变的方向,而

欲求本身又少不了要在动机的促使之下按此方向而出现;然而由

于幻想的动机如同真实的动机一样插手其间,取消了真实动机*,

谬误就能把意志的表出加以篡改;例如迷信在不知不觉中带进了

* 因此,经院学派说得很对:“目的因不是按其是什么的本质,而是按 其被认识

的本质起作用的。”见苏阿瑞兹《辩论集》,《形而上学的辩论》XXII,七、八两段。220

第 二 篇

幻想的动机,强制一个人进行某种行为,和他的意志在原来情况

之下没有这种强制时会要表出的行为方式恰恰相反:〔所以〕阿格

梅姆隆①杀了他的女儿;吝啬鬼出于纯粹自私,希望将来获得百

倍的酬报也要布施;如此等等。

所以认识,从根本上看来,不管是理性的认识也好,或只是

直观的认识也好,本来都是从意志自身产生的。作为仅仅是一种

辅助工具,一种“器械”,认识和身体的任何器官一样,也是维系

个体存在和种族存在的工具之一。作为这种工具,认识〔原〕是属

于意志客体化较高级别的本质的。认识本来是命定为意志服务的,

是为了达成意志的目的的,所以它也几乎始终是驯服而胜任的;

在所有的动物,差一些儿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然而在〔本

书〕第三篇我们就会看到在某些个别的人,认识躲避了这种劳役,

打开了自己的枷锁;自由于欲求的一切目的之外,它还能纯粹自

在地,仅仅只作为这世界的一面镜子而存在。艺术就是从这里产

生的。最后在第四篇里,我们将看到如何由于这种〔自在的〕认识,

215 当它回过头来影响意志的时候,又能发生意志的自我扬弃。这就

叫作无欲。无欲是〔人生的〕最后目的,是的,它是一切美德和神

圣性的最内在本质,也是从尘世得到解脱。

§ 28

意志把自己客体化于现象中,我们已考察了这些现象的巨大

差别性和多样性,我们也看到了这些现象相互之间无穷尽的和不

① Agamemnon,土劳埃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21

妥协的斗争。然而,根据我们前此所有的论述。意志自身,作为

自在之物,却并不包括在这种杂多性和变换之中。理念(柏拉图

的)的差别,也即是客体化的各个级别;一大群的个体,每一理念

都把自己表出于这些个体中;形式与形式之间为占有物质而进行

的斗争〔等等〕;这一切都和意志无关,而不过是意志客体化的方

式和样态,只是由于客体化才和意志有着间接的关系;借此关系

这一切才属于意志的本质为〔了成为〕表象[而有]的表现。犹如一

盏神灯映出多种多样的图片,然而使所有这些图片获得可见性的

却只是〔灯里〕那一个火焰;那么,在一切繁复的现象中,

些现象或是并列而充塞宇宙,或是作为 事故先后继起而相消

长——,在这一切变动中只有那一个意志是显现者,永无变动;而

那一切一切则是它的可见性、客体性。唯有它是自在之物而一切

客体则都是显现,用康德的话说,亦即都是现象。

意志作为

(柏拉图的)理念,虽在人类中有其最明显的和最完美的客体化,然

而单是这一客体化还不能表出意志的本质。人的理念,如果要在

应有的意义之下显露出来,就不可孤立地、割裂地表出,而必须

有向下行的各级别,经过动物的一切形态,经过植物界直到无机

界〔的自然〕相随在后才行。有这一切才使意志的客体化达到完整

的地步。人的理念要以这一切为前提,正如树上的花要以枝、叶、

根、干为前提是一个道理。这些级别形成一个金字塔,而人就是塔 216

顶。如果人们爱好比喻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这一切一切,它们的

现象是如此的必然随伴着人的现象,正如〔白昼〕完全的光明必有

逐级不同的半明半暗相随伴一样,经过半明半暗才消失于黑暗之

中。人们还可以把这一切称为人类的余音,可以说动物和植物是222

第 二

下降的第五和第三音阶,而无机界则是较低的第八音阶。不过最

后这个比喻的全部真实性,要在下一篇中我们探讨音乐的深长意

味时,才能明白;〔在那儿〕我们将看到那通过轻快的高音而在连

续中进行的曲调,何以要在某种意义上看作是在表现着人的由于

反省思维而有着连续的生活与奋斗。与此相反,那些不相连续的

补助音和慢低音原是音乐的完整性所必需的谐音之所从出,这些

音就象征着其他动物界和无知觉的自然。不过关于这一点,容在

后文适当的地方再谈,在那里听起来就不会是这样难解了。——

可是我们也看到了意志现象所以要排成级别的内在的,和意志恰

如其分的客体性分不开的必然性,在所有一切意志现象中都是由

一种外在的必然性表现出来的。由于这种〔外在〕必然性,人为了

自己的生存就需要动物,动物又因而依次需要另一种 动物,然

后也需要植物;植物又需要土壤、水分、化学元素、元素的化合

物等,需要行星、太阳、〔行星的〕自转和公转、黄道的 倾斜度

等等。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意志必须以自身饱自己的馋吻而产

生的,因为除意志以外,再没有什么存在的东西了;而它呢,却

是一个饥饿的意志。〔人世的〕追逐、焦虑和 苦难 都是 从这里来

的。

唯有在现象无穷的差别性和多样性中,认识到作为自在之物

的意志的统一性、单一性,才能对于自然界一切产物间那种奇迹

般的,不会看错的类似性,那种亲族的近似性提出真正的说明。

由于这种亲族的近似性,我们才能把自然界的产物看作那同一的,

217 但不是随同提出的一个主旋律的变化。与此相似,由于清晰而深

入地认识到这世界…切部分间的那种谐和,那种本质上的联系,认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23

识这些部分划成级别的必然性—这是我们才考察过的——,我

们对于自然界一切有机产物的内在本质及其不可否认的目的性有

何意义才能有一个真实的充分的理解。〔至于〕这种目的性,在我

们考察和审定这些有机的自然产物时,我们已先验地把它假定下

来了。

这个目的性有双重的性质;一面是内在的,也就是一个个别

有机体所有各部分间有如此安排好了的相互协调,以致该有机体

及其种族有了保存的可能,因而这就表现为那种安排的目的。另

外一面这目的性又是外在的,一般说来这根本是无机自然界对有

机自然界的一种关系,不过有时也是有机自然界各部分之间相互

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整个有机自然界,同时也使个别物种有

了保存的可能,因此,这关系对于我们的判断是作为达到这一目

的的手段而呈现的。

这内在的目的性就是以下述方式插到我们这考察的序列中来

的。如果以前此所说的为据,在自然界中一切形态的差别性和个

体的杂多性都不属于意志,而只属于意志的客体性和客体性的形

式;那就必然要说,意志,尽管它客体化的程序,也就是(柏拉图

的)理念,是差别很大的,它自己却是不可分割的,在任何一现象

中出现,都是整个的意志。为了易于了解起见,我们可以把这些

不同的理念作为个别的,自身简单的意志活动看,而意志的本质

又是或多或少地把自己表出在这些活动中的。个体却又是这些理

念——亦即那些活动——在时间、空间和杂多性中的一些现象。

——一个这样的〔意志〕活动(或理念)在客体性的最低级别上也

在现象中保有它自己的统一性;而如果在较高的级别上,为了显224

第二 篇

现出来,这种活动就需要时间上的整个一系列的情况和发展,所

有这些情况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它的本质的表出。例如,在

任何一种普遍自然力中显示出来的理念,不管它这个表出按外在

218 情况的变化是如何的有差别;它总只有一个单一的表出;否则就

根本不能指出这表出的同一性,而指出这种同一性正是由剥落那

些从外在情况发生的差别性来完成的。结晶体正是这样才只有一

次的生命表现,那就是它的结晶活动。这个生命表出随后就在僵

化了的形式上,在它一瞬息的生命的遗骸上有着它完全充分和赅

括无余的表现。植物〔也〕是理念的显现,但植物表现理念——植

物即这理念的显现——就已不是一次的,也不是由一个单一的表

出,而是由植物器官在时间上的继续发育来表现的。动物则不仅

是在同一形式下,不仅是在相续而常不相同的形态(形变)中发展

着它的有机体,而是这形态本身,虽已是意志在这级别上的客体

性,却仍不足以充分表现它的理念;而是由于动物的行为,这理

念才得到完整的表现,因为动物的验知性格,也即是在整个这一

物种中相同的性格,是在这些行为中透露出来的,这才是理念的

充分显出。这时,理念的显出就是以那一定的有机体为基本条件

的。至于人类,每一个体已各有其特殊的验知性格(我们将在第

四篇看到直至完全取消种性,即是由于一切意欲的自我扬弃而取

消种性)。那由于时间上必然的发展,由于以此发展为条件的分散

为个别行为而被认为是“验知性格”的东西,在抽去属于现象的这

时间形式时,就是康德术语中的“悟知性格”。康德指出了这一区

别和阐明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阐明了自在之

物的意志和意志在时间中的现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指示中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25

特别辉煌地显出了他不朽的功绩*。所以这悟知性格是和理念,或219

更狭义些是和显露于理念中的原始意志活动相准的。那么,在这个

范围内说,就不仅是每个人的验知性格,而且是每一动物种属的,

每一植物种属的,甚至无机自然每一原始力的验知性格都要作为

悟知性格的——也即是一个超乎时间、不可分割 的 意 志 活动

的——现象看。——附带的我想在这里指出植物的坦率也可注意

一下。每一植物单是在它的形态中便已坦率地表出了它整个的性

格,公开显示着它的存在和意欲;植物面貌所以那么有趣就是由于

这一点。可是动物〔就不同〕,如果要在理念上认识它,就已经要在

它的行动和营为上来观察;而人呢,因为理性使他具有进行伪装

的高度能力,就只有全靠研究和试探〔来认识他了〕。动物比人更

坦率,在程度上比较正等于植物比动物更坦率。在动物,比在人

更能看到赤裸裸的生命意志,因为人是用许多知识包扎起来的,此

外又是被伪装的本领掩饰起来的,以至他的真正本质几乎只偶然

地间或显露出来。完全赤裸裸的,不过也微弱得多,那是显出于

植物的生命意志,那是没有目的和目标,盲目求生存的冲动。这

是因为植物显示它全部的本质,是一览无余的,是完全天真无邪

的。这种天真无邪,并不因一切禽兽的生殖器官都在隐蔽的部位,

而植物却顶戴之以供观赏,便有所损失。植物的天真无邪基于它

的无知无识。邪恶并不在意欲中,而是在带有知识的意欲中。每

一植物首先就吐露了它的故乡,吐露这故乡的气候和它所从生长

* 见《纯粹理性批判》,“从世界大事的全部引伸来的宇宙观念之解决”,第五版,

第560—586页,第一版第532页和后续各页,还有《实践理性批判》第四版第 169—179

页,罗森克朗兹版224页和后续各页。比较我的论文《根据律》第43节。226

第二 篇

的土壤的性质。因此,即令是一个没有学习过的人也容易识别一

种异乡的植物是热带地区的还是温带地区的,是生长在水里的,

在沼地的,在山上的还是在荒地上的。此外每一种植物还表达了

它种族的特殊意志而说出用任何其他语言不能表示的东西。——

但是现在要看看〔如何〕应用已说过的〔这些〕来对有机体作目的论

上的考察,并且这种考察也只以针对有机体内的目的性为范 围。

220在无机的自然中,当那到处都是当作一个单一的意志活动来看的

理念把自己显露于仅仅一个单一的并且总是相同的表出〔方式中〕

时,人们就能说验知性格在这里直接具有“悟知性格”的统一性,

等于是和“悟知性格”合一了,因此这里就不能显出什么内在的目

的性。与此相反,当一切有机体是以前后相继的发展来表出它的

理念时,而这发展又是被决定于不同部位互相并列的多样 性 的,

也就是说这些有机体的“验知性格”所有那些表现的总和统括起来

才是“悟知性格”的表出;那么,这就并不是说这些部位的必然互

相并列,这些发展的必然前后相继就取消了这显现着的理念的统

一性了,就取消了这把自己表出的意志活动的统一性了。实际上,

倒反而是这个统一性在那些部位和发展按因果律而有的必然关系

与必然连锁上获得了它的表现。把自己显出于一切理念中的,亦

如显出于一个〔意志〕活动中的,既然就是那唯一的,不可分的,

因而完全和自己相一致的意志,那么,意志的现象虽然分散为不

同的部位和情况,仍然必须在这些部位和情况一贯的相互协调中

显出那统一性。这是由于所有一切部分间的必然相关和相互因依

而后可能的,由此即令是在现象中也恢复了理念的统一性。准此,

我们现在〔就可〕把有机体的那些不同部分和不同功能看作相互之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27

间的手段和目的,而有机体自身则为一切目的的最后目的。从而

一面有自身单一的理念分散为有机体杂多的部位和情况,另一面

是理念的统一性又由于那些部位和功能的必然联系作为互相依存

的因和果,手段和目的而得恢复;无论哪一面对于显现着的意志

之为意志,对于〔这〕自在之物,都不是特有的,本质的东西;而

只是对于意志在空间、时间和因果性(都是根据律的一些形态,现

象的一些形式)中的现象,这两面才都是特有的、本质的东西。这

两面都属于作为表象的世界而不属于作为意志的世界;属于意志 221

在其客体性的这一级别上如何成为客体——也即是如何成为表象

——的方式和方法。谁要是钻进了这一容或有些难于理解的讨论

〔所包含〕的意思,以后就会充分地懂得康德的学说。这学说的旨

趣是说有机界的目的性也好,无机界的规律性也好,最初都是由

我们的悟性带进自然界来的,因此目的性和规律性两者都只属于

现象而不属于自在之物。前面已说过,人们对于无机自然界的规

律性感到惊奇的是这种规律从不失效的恒常性。这种惊奇,和人

们对于有机自然界的目的性所感到的惊奇基本上是同一回事,因

为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使我们诧异的都只是看到了理念本有的统

一性,而理念〔只是〕为了现象才采取了杂多性和差别性的形式*。

至于第二种目的性,外在的目的性-—按前面所作的分类

———那是在有机体的内部生活中看不到的,而只是在有机体从外

面,从无机的自然获得的,或是从别的有机体获得的支援和帮助

中看得到的。就这一目的性说,它同样的可在上面确立的论点中

* 比较《论自然中的意志》“比较解剖学”一段的末尾。228

第 二 篇

获得一般的说明,因为这整个世界,连同其一切现象既都是一个

不可分割的意志的客体性,而这理念对一切其他理念的关系又有

如谐音对个别基音的关系,那么,在意志所有一切现象相互之间

的协调中,也必然可以看到意志的那种统一性。不过,如果我们

再深入一点来察看那外在目的性的一些现象以及自然界各不同部

分之间的协调,那么,我们就能够把这里的见解大大的弄清楚些;

并且这样来讨论还可以回过头来说明前面的论点,而要达到这一

步,我们最好是来考察下面的类比。

222

任何一个人的性格,只要彻底是个别的而不是完全包涵于种

性中的,都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理念,相当于意志的一个特殊客

体化行动。那么,这一行动自身就可说是人的悟知性格,而人的

验知性格就是这悟知性格的显现了。悟知性格是没有根据的,即

是作为自在之物而不服从根据律(现象的形式)的意志。验知性格

是完完全全被这“悟知性格”所规定的。验知性格必须在一个生活

过程中构成悟知性格的摹本,并且除了悟知性格的本质所要求的

而外,不能有别的作为。不过这种规定只对如此显现的生命过程

的本质方面有效,对于非本质的方面是无效的。属于这非本质方

面的就是经历和行为的详细规定,而经历和行为就是“验知性格”

借以显现于其中的材料。经历和行为是由外在情况规定的,外在

情况又产生动机,而性格则按其自性而对动机起反应。因为外在

情况可以大不相同,那么“验知性格”由之而显现的外在形态

亦即生活过程上某些实际的或历史的形态——必须适应外在情况

的影响。这种形态可以很不相同;尽管这现象的本质方面,现象

的内容,保持不变。例如人们是拿胡桃,还是拿王冠作赌注,这是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29

非本质的方面;但在赌博中人们是故弄玄虚而欺骗或是老老实实

按规矩赌博,这却是本质的方面。后者是由悟知性格决定的,前

者是由外来影响决定的。正如一个主旋律可以用千百种音调的变

化来发挥,同一个性格一样也可出现于千百种不同的生活过程中。

尽管外来影响可以如此多变,在生活过程中表出的验知性格,不

管那影响如何,仍然必须准确地〔去〕客体化那悟知性格,因为后

者是常使它的客体化适应着实际情况已有的材料的。——如果我

们愿意想一想,意志在它客体化的那一原始活动中是如何决定着

它把自己客体化于其中的不同理念,——而这些理念也就是各种 223

自然产物的不同形态——;且意志的客体化既分属于这些形态,所

以这些形态在现象中也必然有着相互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就

得假定一种和外在情况对于在本质方面被性格决定的生活过程所

发生的影响相类似的东西。我们必须假定在一个意志所有一切的

那些现象之间都有着普遍的相互适应和相互迁就;不过,我们就

会看得更清楚,在这里应将一切时间上的规定除外,因为理念原

是在时间之外的。准此,每一现象都必须和它所进入的环境相适

应,不过环境也得和现象相适应,虽然在时间上,现象所占的地

位要晚得多。于是我们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自然〔界〕的协调”。因

此,每一植物都是和它的土壤,所在地带相适应的;每一动物都

是和它生息于其中的因素,和它用为食料的捕获品相适应的,并

且还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以对付它在自然界中的迫害者。眼睛是和

光及光的折射相适应的,肺和血是和空气相适应的,鱼鳔是和水

相适应的,海狗的眼是和它借以看事物的本质的变化相适应的,骆

驼胃里的蓄水细胞是和非洲沙漠的干旱相适应的,鹦鹉螺的“帆”230

第 二 篇

是和送它那只“小船”前进的风相适应的,如此等等,可往下列举

直至最特殊,最使人惊奇的,外在的目的性*。不过这里要把一切

时间性关系撇开,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对理念的显现而言,却不能

对理念自身而言。因此上面这种说法也可反过来用,就是不仅承

认每一物种适应着已有的情况,而且要承认这在时间上先已有了

的情况本身也同样要照顾行将到来的生物。这是因为在整个世界

把自己客体化的只是一个同一的意志;它不知有什么时间,因为

根据律的这一形态既不属于它,也不属于它原始的客体性——理

念——,而是只属于这理念如何被自身无常的个体所认识的方式

224 方法,也即是说只属于理念的显现。因此,就我们目前对于意志的

客体化如何把自已分属于各理念的考察来说,时间顺序是全无意

义的,而有些理念也并不因为它们的现象按因果律——作为现象

是服从因果律的——而先进入时间顺序就对另外一些理念,其现

象进入时间顺序较晚一些的理念有什么优先权;反而是这后进入

时间的现象正是意志的最圆满的客体化,那些先进入时间顺序的

现象必须适应这些后进入的,犹如后者必须适应前者一样。所以

行星的运行,黄道的倾向〔于赤道〕,地球的自转,〔地壳上〕水陆

的分布,大气层,光,温暖以及一切类似的现象,它们在大自然

正犹如通奏低音之在谐音中,都富有预觉地准备着适应即将降临

的各族生物,准备成为这些族类的支柱和维系人。同样,土壤要

迁就植物而成为它的营养,植物又准备成为动物的营养,这些动

物又安排自己作为别的动物的营养,完全和所有后面的这些又反

* 见《论自然中的意志》“比较解剖学”条。

二儿九-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31

过来把自己安排为前者的营养一样。大自然的一切部分都互相适

应,因为在这一切部分中显现的总是一个意志;而时间顺序对于意

志原始的和唯一恰如其分的客体性(下一篇将解释这个术语)—

理念——却完全不相干。现在,在各种族已只要保存而无须再发

生的时候,我们还一再看到大自然指向将来的,事实上好象是从

时间顺序套取来的事先筹划似的,看到那已存在的准备迎接那将

要到来的。所以鸟儿要为幼雏筑巢,而它还并不认识这些幼雏;海

狸要造窝,而它也并不知它的目的何在;蚂蚁、土拨鼠、蜜蜂要为

它们所不知的冬季贮存粮食;蜘蛛,蚁狮好象是以熟虑的妙算要

为将来的,它们所不知道的捕获品设立陷阱;而昆虫总是把蛋下

在未来的幼虫将来能找到食物的地方。并蒂螺旋藻的雌花本来是

被它那螺旋的花茎留在水面之下的,〔可是〕在花事期间,它却把

这螺旋茎伸直而上升到水面,恰好同时,那水底下长在一根短茎 225

上的雄花也就自动从这茎上脱落下来,不惜牺牲生命而浮于水面,

以便在飘游中找到雌花;而雌花一经受精之后,又由螺旋茎的收

缩作用而回到水底,然后在那里结成果实*。这里我不得不又一次

想到鹿角虫的雄性幼虫,它们为了将来的形变,在树木里咬出的

洞要比雌性幼虫所咬出的要大一倍,以便为将来的两角留出余地。

所以动物的本能,根本就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以说明自然界

的其他目的性。原来如同本能很象是按目的概念而有的行为却完

全没有目的概念一样;同样,大自然的一切营造也等同于按目的

概念而有的营造,而其实并完全没有目的概念。原来我们在大自

* 夏丹(Chatin):《螺旋藻》,见法国科学院整理的《科学汇报》1855年第十三期。232

第 二 篇

然的外在目的性中,也同在内在目的性中一样,我们不得不设想为

手段和目的的〔东西〕,到处都只是如此彻底自相一致的一个意志

的单一性:对我们的认识方式自行分散于空间和时间中的现象。

同时,由这单一性所产生的现象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迁就

却并不能消灭前文阐述过的,出现于自然界普遍斗争中的内在矛

盾。这是意志本质上的东西。上述那种协调的范围所及,只是使

世界和世界的生物有继续存在的可能,所以没有那种协调,世界

也早就完了。因此协调的范围只及于物种的继续存在和一般的生

活条件,但不及于个体的继续存在。因此,在物种和普遍自然力

借那种协调与适应各自分别在有机界和无机界并存不悖,甚至互

相支援的时候,同时与此相反,经过所有一切理念而客体化了的

意志,它的内在矛盾也分别显出于〔每一〕物种个体之间无休止的

毁灭战中和自然力的现象之间相互不断的搏斗中,一如前文所述。

226 这斗争的校场和对象就是物质;互相要从对方夺过来的就是物质

以及空间和时间;而空间和时间由于因果性这形式而有的统一才

真正是物质,这是在第一篇里已阐明了的*。

§ 29

我在这里结束这篇论述的第二个主要部分,我是抱有一种希

望的。我希望在第一次传达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的可能范围 内,

——正因为前所未有,所以这思想不能全免于一种个 性的痕迹。

它原是由于这种个性才产生的——,我已成功地传达了一个明显

* 第二卷第二十六章和二十七章是补充这里的。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33

而的确的真理,就是说我们生活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按其全部本

质说,彻头彻尾是意志,同时又彻头彻尾是表象;就是说这表象

既是表象,就已假定了一个形式,亦即客体和主体这形式,所以

表象是相对的。如果我们问,在取消了这个形式和所有由根据律

表出的一切从属形式之后还剩下什么,那么,这个在种类上不同

于表象的东西,除了是意志之外,就不能再是别的什么了。因此,

意志就是真正的自在之物。任何人都能看到自己就是这意志,世

界的内在本质就在这意志中。同时,任何人也能看到自己就是认

识着的主体,主体〔所有〕的表象即整个世界;而表象只是在人的

意识作为表象不可少的支柱这一点上,才有它的存在。所以在这

两重观点之下,每人自己就是这全世界,就是小宇宙,并看到这

世界的两方面都完整无遗地皆备于我。而每人这样认作自己固有

的本质的东西,这东西也就囊括了整个世界的,大宇宙的本质。

所以世界和人自己一样,彻头彻尾是意志,又彻头彻尾是表象,

此外再没有剩下什么东西了。所以我们在 这里看到 泰勒斯考察

大宇宙的哲学和苏格拉底考察 小宇宙的哲学,由于两种哲学的

对象相同而在这一点上契合一致了。——在本书前两 篇中 所传 227

达的一切见解将由于下续两篇获得更大的完整性,并且由于更完

整也就会有更大的妥当性。在我们前此考察中还曾或隐或现地提

出过一些问题,希望这些问题也能在后两篇中得到充分的答复。

目前还可以单独谈谈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本来只是在人们

尚未透彻了解前此的论述的意义时才能提出的问题,所以也只在

这种情况下才能有助于阐明前此的论述。这是这样一个问题:任

何意志既是一个欲求什么东西的意志,既有一个对象,有它欲求234

第 二 篇

的一个目标,那么,在我们作为世界的本质自身论的那意志究竟

是欲求什么或追求什么呢?———这个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一样,

是由于混淆了自在之物和现象而发生的。根据律只管后者,不管

前者,而动机律也是根据律的一形态。任何地方都只能给现象,

道地的现象,只能给个别事物指出一个根据或理由,而决不能给

意志自身,也不能给意志恰如其分地客体化于其中的理念指出什

么根据或理由。所以每一项个别的动作,或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

有一个原因可寻,而原因也就是必然要引起这些变化的一个情

况;唯独自然力本身,它是在这一现象和无数类似现象中把自己

显露出来的东西,那就决无理由或原因可寻了。所以如果要追问

重力、电等等的原因,那就是由于真正的不智,由于缺乏思考而

产生的。只有在人们证明了重力、电等等不是原始的固有的自然

力,而只是一个更普遍的,已为人所知道的自然力的一些显现方

式之后,才可以问原因,问那个在这里使那些自然力产生重力、

电等等现象的原因。这一切都在前面详细申论过了。同样,一个

认识着的个体(这个 体自身只是 意志作为自在之物而显出的现

象),他的每一个别意志活动都必然的有一动机,没有动机那意志

活动就决不能出现;但是和物质的原因只包含着这个或那个自然

228 力的表出必然要在此时此地,在此一物质上出现的规定一样,动

机也只是把一个认识着的生物在此时此地,在某些情况之下的意

志活动作为完全单独的,个别的东西来规定,而决不是规定这一

生物它根本欲求和在这一方式下欲求。这种欲 求是生物的悟知

性格的表出,而悟知性格,作为意志自身,作为自在之物,是

没有根据或理由的,是在根据律的 范围之外的。因此,每人也⑩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235

经常有目的和动机,他按目的和动机指导他的行为;无论什么时

候,他都能为自己的个别行动提出理由。但是 如果人们问他何

以根本要欲求或何以根本要存在,那么,他就答 不上来了,他

反而会觉得这问题文不对题。这里面就正是真正的说出了他意识

着自己便是意志,而不是别的。意志的欲求根本是自明的,只有

意志的个别活动在每一瞬点上才需要由动机来作较详尽的规定。

事实上,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

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这一点,在谈到离心力的时候,已经触及

到。在意志客体化的最低级别上,也就是在重力上,也可看到这

一点;重力不停地奔赴〔一个方向〕,一眼就可明白看到它不可能

有一个最后目的。因为,即令是所有存在的物质都按它的意志而

抟成一个整块,然而重力在这整块中,向中心点奔赴挣扎着,也

还得和不可透入性作斗争,〔不管〕这不可透入性是作为固体性或

弹性而出现的。所以物质的这种追求永远只能受到阻碍,却决不,

也永不会得到满足或安宁。可是意志所有的现象的一切追求也正

是这样一个情况。每一目标,在达成之后,又是一个新的〔追求〕

过程的开端,如此〔辗转〕以至于无穷。植物从种子经过根、干、

枝、叶以达到花和果而提高了它自己的显现,这果又只是新种子

的开端,一个新的个体的开端,这新个体又按老一套重演一遍,

经过无尽的时间如此辗转〔往复〕。动物的生活过程也是这样 的:

生育是过程的顶点;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这一代的个体的生 229

命就或快或慢地走向下坡,同时自然地,一个新个体便〔起而〕保

证了这物种的继续生存且又重演这同一过程。是的,每一有机体

〔中〕物质的不断更新也只能作这种不断冲动和不断变换的现象236

第 二 篇

看。这种现象,生理学家们现在已中止把它作为对运动中被消耗

的物质的必要补偿看了,因为机器的可能损耗决不可和通过营养

而来的不断增益等同起来。永远的变化,无尽的流动是属于意志

的本质之显出的〔事〕。最后,在人类的追求的愿望中也能看到同样

的情况。这些欲望总是把它们的满足当作〔人的〕欲求的最后目标

来哄骗我们,可是在一旦达成之后,愿望就不成为愿望了,很快

的也就被忘怀了,作为古董了;即令人们不公开承认,实际上却

总是当作消逝了的幻想而放在一边〔不管〕了的。如果还剩下有什

么可愿望可努力的,而这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到新愿望的游戏

得以不断继续下去而不陷于停顿,那么,这就够幸运的了。从愿

望到满足又到新的愿望这一不停的过程,如果辗转快,就叫作幸

福,慢,就叫作痛苦;如果限于停顿,那就表现为可怕的,使生命僵

化的空虚无聊,表现为没有一定的对象,模糊无力的想望,表现为

致命的苦闷。——根据这一切,意志在有认识把它照亮的时候,

总能知道它现在欲求什么,在这儿欲求什么;但决不知道它根本

欲求什么。每一个别活动都有一个目的,而整个的总欲求却没有

目的。这正是和每一个别自然现象在其出现于此时此地时,须由

一个充足的原因来决定,而显现于现象中的力却根本没有什么原

因,是同出一辙的,因为这种原因已经是自在之物的,也是无根据

的意志的现象之级别。——意志唯一的自我认识总的说来就是总

的表象,就是整个直观世界。直观世界是意志的客体性,是意志

的显出,意志的镜子。直观世界在这一特殊意味中吐露些什么,

那将是我们后面考察的对象。*

*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是补充这里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一章 柏拉图-在线阅读

    第一章 柏拉图 一、柏拉图生活的时代 查看欧洲地图你会发现,希腊如同一只骷髅手,正将其瘦骨嶙峋的手指伸入地中海。伟大的克里特岛在其南面,公元前两千年,就是这只手,在这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大门。越过爱琴海,东面便是小亚细亚,平静而略显麻木,然而在前柏拉图时代,这里曾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工商业中心。意大利在西边如同一座海上斜塔,与希腊隔伊奥尼亚海相望;继续往西是西西里…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275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答格罗莱对《论法的精神》的意见-在线阅读

    答格罗莱对《论法的精神》的意见” 先生,你赞同我在书中表达的观点,而且在阅读拙著时边读边做笔 记,这令我非常感动。你的这些疑虑表明你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下 面就是我忙中抽空写就的回答。 “关于奴隶制,第十五章第六节,第二十节,第十八章。鞑靼人攻下 城池后,滥施杀戮,以血还血,他们认为这样做是符合万民法的。鞑靼 人的奴隶制是否也适用万民法,究其根源是否起因于怜…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87
  • 柏拉图-《法篇》-第六卷-在线阅读

    第 六 卷 751 雅典人 好吧,把已经讲过的这些事情做完后,你的下一个任 务就是在你的这个社会中任命行政官员。 克利尼亚 呃,当然是 雅典人 这件事确实涉及社会组织的两个部门。首先是设立 行政职位和任命行政官员,决定恰当的职位数量和适当的任用官 B员的方式。等这件事做完后,接下去就确定这些行政部门的法律, 决定有多少个部门和行政官,每个行政官员要用什么样的…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353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部-引言-在线阅读

    〔引 言〕① 哲学史的第一个时期共一千年,从公元前五五○年的泰利士 99 到死于公元四八五年的普罗克洛,到异教哲学的研究机构于公元 五二九年被封闭为止。第二个时期一直到十六世纪为止,又包括 一千年,我们打算穿七里靴尽速跨过这个时期。 在这以前,哲学存在于希腊人的(异教徒的)宗教之内。从这 时起(在这第二个时期中)哲学是在基督教世界中;至于阿拉伯人 和犹太人,…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90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另一曲舞蹈之歌-在线阅读

    另一曲舞蹈之歌 1 “最近我凝视你的眼睛,哦,生命啊:我看到黄金在你的夜色昏暗的眼睛里闪闪发光,——我的心由于这种快乐而停止跳动了: ——我看到一条金色的小船在夜色昏暗的水面上闪…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46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