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偶因论

 所谓“偶因论”(1'occasionalisme)概念在笛卡尔那里就有论述,其 重要目的是化解身心二元论所面临的矛盾,解决身心相互关系的问 题。马勒伯朗士更完整地提出了偶因论学说。这一学说在近代哲学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了当时哲学的认识水平。偶因论又是一 个复杂的概念,它被广义地用来解释所有现象世界的原因;在狭义 上,它涉及上帝、身体、心灵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都与另一个非常重 要的概念有关,这就是“occasion”,在法文中,它的意思通常是“机 会”、“原因”、“场合”等等,总之,是一种偶然性。把这里的广义与狭义 联系起来,我们再回到马勒伯朗士那里,发觉他是从感觉开始讨论 的。他认为,“感觉”这个词只是在“一次机会”、“一种场合”中感受到 的某种东西,它是在我们的身体里经历的一种偶然的原因。他说: “准确地说,只有关于自由的坏的使用,自由是错误的原因。可以说, 我们有许多官能,这些官能是错误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错误,而只 能称为偶然的错误。我们感受的所有方式都是欺骗我们的场合。”①

 ① 马勒伯朗士:《论自然和神赐》,第20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58。

 身与心的一致在于他们各自的行为方式之间有作用,但绝非是真正 的其中一个影响另一个,因为身与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于是 马勒伯朗士求助于上帝:“肯定地说,如果并不是我们的心灵在身体 内部发生时自行其事,那么只有唯一的上帝具有这种能力。”①他认 为,如果考察我们关于身体或物体的观念,就会认识到身体或物体实 际上并不是自己运动的,也不是由于其他的外来物体使之运动。身 体或物体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精神,是精神使身体和物体运动。但 是,这里的所谓“精神”并不是指被创造的精神,而是指上帝的观念。 当我们想到上帝的观念时,就会意识到上帝的意志与物体的运动之 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自然的原因,比如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身体与 心灵的一致性,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而只是偶然的原因。这情形也适 合于我们这些被创造出来的个别精神。我们的意志和意识都有赖于 上帝,因为正是上帝启蒙了心灵的黑暗,正是上帝按着自己的意志推 动着心灵。例如,我的胳膊运动与我的意志之间的关系是偶然的,是 上帝在我有此种愿望的场合移动了我的胳膊。换句话说,单独的身 体或心灵都不是两者能相互交往的真正原因,而只是偶然的原因。 这里偶然的原因是我想移动自己的身体,真正的或者必然的原因是 上帝,偶然与必然缺一不可。进一步说,身体与心灵都不能自己活动 起来,而要最终靠上帝这个普遍的意志。正是上帝委托给人以移动 身体的能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上帝为这样的运动建立起一种偶然 的原因。身体与心灵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就是说,其行为与结果 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必然的或者真正的联系 在上帝。这样的解释就使偶因论成为一个理论体系、一种学说。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马勒伯朗士建立的偶因论学说,即个别的 被创造出来的精神是一种与身体在一起的精神 它的运动是我们 感受之偶然的或者自然的原因,它流失在我们的身体里。在这里,身 体与精神相遇并且相互帮助。但正是上帝不断地作用,才有身心的

 ① 马勒伯朗士:《论自然和神赐》,第21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58。

 协调。马勒伯朗士经常从热情方面解释心灵,“热情”或本能的感情 把心灵与身体联结起来,并使我的身体成为我的存在的一部分。所 谓“热情”的因素,就是快乐与痛苦之类与身体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 精神因素,就是热情所遭遇的对象。“热情”又是生理意义上的。钉子 刺我的手指,就感到痛,这表明手就是我的身体、我的存在。于是,马 勒伯朗士认为:

 最有智慧的判断发自情感的本能,而不来自这类事物能否 成为自身之一部分的理性之光。因为如果哲学家们根据自明性 和理性之光判断事物,很快就能意识到精神和身体是两种对立 的存在,精神不能自己联系到身体……正是由于感情的本能,人 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所联结的所有感性事物是自身的部 分,我认为它就像思想和感觉是我们的部分一样……但是,对于 理智的事物而言,情况却完全相反,正是由于理性之光,我们才 能重新认识到我们与真理的关系。借助于清晰的精神,我们发 现与其说我们与自己的身体联系,不如说与上帝有更为密切和 本质的联系。没有上帝,我们就没有任何能力,没有认识,没有 意志,没有感觉……①

 这里,我们进入到偶因论的深层:一方面,马勒伯朗士看到“热 情”或“感情的本能”对心灵的巨大作用,甚至从那里能发出“最有智 慧的判断”;另一方面,这“最有智慧的判断”终因来自身体因素而与 “理性之光”不符,从而导致精神领域的真正冲突,于是让位于更高的 全能的智慧,也就是上帝。马勒伯朗士在这里对“启蒙”一词作了与 18世纪不同的界定,他把认识到上帝之光称为“启蒙”,而对18世纪 法国思想家而言,“启蒙”一词的应有之意恰恰在于反对神学权威,开 启心灵本来的热情。

 ① 马勒伯朗士:《论自然和神赐》,第109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58。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霍布斯-《利维坦》-第四十章 亚伯拉罕、摩西、大祭司和犹太诸王的上帝国的的权利-在线阅读

    第四十章 亚伯拉罕、摩西、大祭司和犹太诸王的上帝国的权利 信者之父和第一个依约进入上帝国的是亚伯拉罕,因为最初订立的信约就是和他订立的。在这约中,他使自己和自己的后裔都承担义务,承认并服从上帝的命令;其中不但包括可以通过自然之道认识的(如道德法规),而且也包括上帝以特殊方式在梦和异象中传示给他的。因为在道德法规方面,他们已经承担着义务,无需通过迦南福地的应许…

    书籍分录 2025年9月4日
    35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乙-在线阅读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期第二阶段: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乙、苏格拉底 当苏格拉底这个伟大形象出现于雅典的时候,意识在希腊已经发展到上述的程度。在苏格拉底身上,思维的主观性已经更确切地、更透彻地被意识到了。但是苏格拉底并不是像一颗菌子一样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他同他的时代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不仅是哲学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古代哲学中最饶有趣味的人物,而且是具有世界史…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663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9

    七 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不能详细研究今天仍然在各种不同的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中间以比较纯粹或比较模糊的形式存在着的氏族制度,或者亚洲的文化民族的古代历史上的氏族制度的痕迹了。这两者是到处都可以见到的。只举几个例子:在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氏族的时候,那一位曾经费了莫大气力去误解氏族问题的麦克伦南,就已经证实了氏族的存在,并且大体上正确地描…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736
  • 第一节 真诚与浪漫

    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传统神学的批判,近代西方哲学家 ① 参见泽特纳《谢林》,第207页,斯图加特,弗洛曼出版社,1954。 的信仰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对上帝的认识常常是不同于单纯的宗 教信仰的。作为谢林的前辈,不论是莱布尼茨、斯宾诺莎,还是康德 和费希特,他们都是从理性范围来承认和认识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他 们的泛神论和理性宗教观对谢林都有直接的影响。与此…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19
  • 第一节弗雷格的概念文字

    无论当代哲学家对分析哲学的起源有过多少论述,但几乎没有 人否认,现代分析哲学的产生应当开始于19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德国 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弗雷格。虽然当代哲学对弗雷格的重视 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达米特的工作,但弗雷格的思想影响却随着时 间的推移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我们今天要忽略他的作 用是不可能的。① 一 生平与善作 如今,哥特洛布·弗雷格…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40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