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三-在线阅读

为了把握这一点,我们必须仿佛一砖一石地来拆掉那幢漂亮

阿波罗文化大厦,直到我们见到它所立足的基础为止。在这里,

我们发觉那些矗立在大厦山墙②上的壮美的奥林匹斯诸神形象,

他们的事迹在光芒四射的浮雕中表现出来,装饰着它的雕饰花

纹③。尽管作为与诸神并列的一个神祇,阿波罗也置身于诸神中

间,并没有要求取得头等地位,但我们却不可因此受到迷惑。毕

竟,正是在阿波罗身上体现出来的同一种冲动,创造了那整个奥林

匹斯世界,在此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阿波罗视为奥林匹斯世界之

父。那么,使一个如此辉煌的奥林匹斯神界得以产生出来的,究竟

是何种巨大的需要呢?

若是有谁心怀另一种宗教去面对奥林匹斯诸神,试图在他们

那里寻找道德的高尚(实即圣洁),寻找非肉体的超凡脱俗,寻找慈

爱的目光,那么,他必将大感郁闷和失望,立刻掉头而去。在这里

没有任何东西让人想到禁欲、教养和义务之类;在这里,我们只听35

①指上句的狄奥尼索斯信徒。——译注

②山墙]1872年第一版:顶盖和山墙。——编注

③ 它的雕饰花纹]1872年第一版:雕饰花纹及其墙体。——编注32

悲剧的诞生

到一种丰盛的、实即欢欣的人生此在,在其中一切现成事物,不论

善的恶的,都被神化了。而且这样一来,观看者站在这样一种奇妙

的充溢生命面前,就会大感震惊,就会问自己:这些个豪放纵情的

人们是服了何种神奇魔药,竟能如此享受生命,以至于无论他们往

何方看,“在甜蜜感性中飘浮的”海伦①,他们的本己实存的理想形

象,都对他们笑脸相迎。而对于这个已然转过头去的观看者,我们

必须大喊一声:“别离开啊,且先来听听希腊的民间格言对这种生

命,对这种以如此妙不可言的欢快展现在你面前的生命,说了些什

么”。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国王弥达斯②曾在森林里长久地追捕

狄奥尼索斯的同伴——聪明的西勒尼③,却没有捉到。后来西勒

尼终于落到他手上了,国王就问他:对于人来说,什么是绝佳最妙

的东西呢?这个魔鬼僵在那儿,默不吱声;到最后,在国王的强迫

下,他终于尖声大笑起来,道出了下面这番话:“可怜的短命鬼,无

常忧苦之子呵,你为何要强迫我说些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

绝佳的东西是你压根儿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生下来,不要存在,

要成为虚无。而对你来说次等美妙的事体便是-—快快死掉。”

奥林匹斯诸神世界与这民间格言的关系如何呢?犹如受折磨

的殉道者的迷人幻觉之于自己的苦难。

眼下,奥林匹斯魔山仿佛对我们敞开了,向我们显露出它的根

海伦(Helena):主神宙斯之女,相传为古希腊第一美女,因她引发了特洛伊战

争。——译注

② 弥达斯(Midas):古希腊神话中佛里吉亚的国王,相传他曾捕获狄奥尼索斯的

同伴西勒尼,后来释放了后者,狄奥尼索斯为报答他而授他点石成金的本领。---译

③ 西勒尼(Silen):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老师和同伴。——译注三

33

基了。希腊人认识和感受到了人生此在的恐怖和可怕:为了终究

能够生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在这种恐怖和可怕面前设立了光辉灿

烂的奥林匹斯诸神的梦之诞生。① 那种对自然之泰坦②式强力的

巨大怀疑,那冷酷地高踞于一切知识之上的命运(Moira),那伟大

的人类之友普罗米修斯③的兀鹰,那聪明的俄狄浦斯④的可怕命36

运,那迫使⑤俄瑞斯忒斯去干弑母勾当的阿特里德斯的家族咒

语,⑥质言之,那整个森林之神的哲学,连同它那些使忧郁的伊特

鲁利亚人⑦走向毁灭的神秘榜样——所有这一切,都被希腊人通

过奥林匹斯诸神的艺术的中间世界持续不断地重新⑧克服掉了,

至少是被掩盖起来了,从视野中消失了。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希腊

人基于最深的强制性不得不创造了这些诸神:我们也许要这样来

① 为了终究能够生活下去……]誉清稿:并且为了能够生活下去而把它们掩盖

起来。——编注

② 泰坦(Titan):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泰坦式的”转义为“巨大的”。——译注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希腊神话中最有智慧的神之一,泰坦巨人之一,人

类的创造者和保护者,相传为了人类过上幸福生活而盗取火种,被主神宙斯缚在高加

索山上。——译注

④ 俄狄浦斯]誊清稿:俄狄浦斯,[阿卡琉斯的过早死亡]。——编注

⑤ 迫使]1872年第一版:迫使那些戈耳工(Gorgonen)和美杜莎(Medusen)[译

按:均为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编注

俄瑞斯忒斯(Orestes)为迈锡尼国王阿特柔斯(Atreus)的孙子,阿伽门农的儿

子。相传阿特柔斯杀死了意欲篡位的弟弟梯厄斯忒斯的两个儿子,并把人肉煮了给他

吃,当他发现吃的竟是儿子的肉时便诅咒阿特柔斯家族——又作阿特里德斯(Atrides)

家族——,后在阿特柔斯的孙子俄瑞斯忒斯身上应验了这一诅咒:俄瑞斯忒斯为报弑

父之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著名作品《俄瑞斯忒斯》描写了这

个神话故事。——译注

⑦ 伊特鲁利亚人(Etrurier):约公元前900年开始定居于意大利中部的一个种

族,公元前5世纪左右处于文化鼎盛期,后为罗马人同化,直至消失。

译注

⑧ 持续不断地重新]为1872年第一版所没有的。——编注34

悲剧的诞生

设想这个过程,即由于那种阿波罗的美之冲动,经过缓慢的过渡,

原始的泰坦式的恐怖诸神制度演变为奥林匹斯的快乐诸神制度

了,有如玫瑰花从荆棘丛中绽放出来。倘若人生此在没有被一种

更高的灵光所环绕,已经在其诸神世界中向这个民族显示出来了,

那么,这个如此敏感、如此狂热地欲求①、如此独一无二地能承受

痛苦的民族,又怎么能忍受人生此在呢?把艺术创建出来的同一

种冲动,作为引诱人们生活下去的对人生此在的补充和完成,也使

得奥林匹斯世界得以产生,而在这个世界中,希腊人的“意志”就有

了一面具有美化作用的镜子。于是,诸神因为自己过上了人的生

活,从而就为人类生活做出辩护——此乃唯一充分的神正论②!

在这些诸神的明媚阳光之下的人生此在,才被认为是本身值得追

求的,而荷马式的人类的真正痛苦,就在于与这种此在相分离,尤

其是快速的分离,以至于我们现在可以把西勒尼的格言颠倒一下

来说他们:“对于他们来说,最糟的事体是快快死掉,其次则是终有

一死。”这种悲叹一旦响起,听起来就又是对短命的阿卡琉斯③的

悲叹,对于人类落叶般变幻和转变的悲叹,对于英雄时代的没落的

悲叹。渴望继续活下去,哪怕是当临时劳工,也不失旷世英雄的体

37 面。在阿波罗阶段,“意志”是如此狂热地要求这种人生此在④,而

荷马式的人类感到自己与人生此在融为一体了,以至于连悲叹也

① 如此狂热地欲求]1872年第一版:无限敏感的。——编注

② 神正论(Theodicee):又译“神义论”,词根上由希腊文的“神”(theos)和“正义”

(dike)构成,是关于恶的起源和性质的解释,旨在为神的正义辩护。——译注

③阿卡琉斯(Achilles):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为希腊最伟大的英雄,在

特洛伊战争中被杀死。——译注

④ 这种人生此在]誊清稿:持存。——编注三

35

变成了人生此在的颂歌。

至此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为现代人如此渴望地直观到的和

谐,实即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性,席勒用“朴素的”①这一术语来表示的

统一性,绝对不是一种十分简单的、自发产生的、仿佛不可避免的状

态,我们在每一种文化的入口处必定会当作一个人类天堂来发现的

状态:只有一个时代才会相信这一点,这个时代力求把卢梭的爱弥

儿也设想为艺术家,误以为在荷马身上找到了在自然怀抱里培育起

来的艺术家爱弥儿。凡在艺术中发现“朴素”之处,我们都必须认识

阿波罗文化的至高效果:这种文化②总是首先要推翻泰坦王国,杀

死巨魔,并且必须通过有力的幻觉和快乐的幻想,战胜了那种可怕

而深刻的世界沉思和极为敏感的受苦能力。然而③,要达到这种朴

素,即与假象之美完全交织在一起,这是多么难得!因此,荷马的崇

高是多么难以言说,他作为个体与阿波罗的民族文化的关系,有如

个别的梦之艺术家之于一般民族的和自然的梦想能力。荷马式的

“朴素性”只能被把握为阿波罗幻想的完全胜利:正是这样一种幻

想,是自然为了达到自己的意图而经常要使用的。真正的目标被某

种幻象所掩盖:我们伸手去抓取这个幻象,自然则由于我们的错觉

而达到了真正的目标。在希腊人那里,“意志”力求在天才和艺术世

界的美化作用中直观自身;为了颂扬自己,“意志”的产物必须首先

感觉到自己是值得颂扬的,它们必须在一个更高的领域里重新审视

① 席勒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以“朴素的”(naiv)与“感伤的”(sentimen

talisch)来区分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编注

②这种文化]1872年第一版:作为这种文化。——编注

③ 然而]1872年第一版:啊。——编注36

悲剧的诞生

38 自己,而这个完美的直观世界又没有发挥命令或者责备的作用。此

乃美的领域,希腊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镜像,即奥林匹斯诸神。

藉着这种美的反映,希腊人的“意志”来对抗那种与艺术天赋相关的

忍受苦难和富于苦难智慧的天赋:而作为这种“意志”胜利的纪念

碑,荷马这位朴素的艺术家矗立在我们面前。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 社会与法律、宗教与神

    赫拉克利特超越米利都哲学的又一大进展,是最早根据他的哲学原则论述人和社会问题、宗教与神等精神文化问题。 古代学者狄奥多托(Diodotus)认为,他的主要著作是讨论政府的,讨论自然的物理学部分仅仅是用来说明有关普遍法则的例证。现代的耶格尔则称他是"第一个研究人的哲学家",认为他的哲学应是包含宇宙学、神学和人学三部分,而人学是他的哲学的核心。 不过,我们只能根…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1日
    250
  • 第四节 斯宾诺莎的方法论

    斯宾诺莎在另一部关于认识论的主要著作《知性改进论》中,一开 始就提出如何“理解”的问题。他和笛卡尔一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信 任,认为日常生活是空虚的,其道德评价根本不值得信任,关注的自光 应该是真正的善和最高的幸福。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斯宾诺 莎也使用了排除的方法:由功利性带来的善是靠不住的,比如财富、名 声、感官的快乐。但是名誉、财富和感官的享受正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4日
    245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八-在线阅读

    集中注意力于你面前的事物 1.在你的生命的全部中,或从你的青年时 梁实秋∶作为一个军人, 期以后的那一段里,你不见得能像一个哲学家那 奥勒留是干练的,武功赫 赫,可为佐证。作为一个 样生活下去,此种想法可以使你断了追求名誉的 政治家,奥勒留是实际 妄念。你可以明白看出,许多别人亦可明白看 的。他虽然醉心于哲学, 出,你与哲学相隔甚远。所以,你的生活是漆黑 并…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128
  • 第三节《思想录》

    一 微妙精神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藏匿着极其复杂的念头,不太适合用分 类的方法加以诠释。文中对蒙田的《随笔录》引用最多,蒙田的思想 是进入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把钥匙。帕斯卡尔甚至认为蒙田是他 思想上的引路人。② 不过,帕斯卡尔与蒙田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帕 斯卡尔倾向于讨论哲学和宗教,不像蒙田那样喜好叙述奇闻逸事,引 用古代作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帕斯卡尔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69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五卷 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二章塞奥弗拉斯特 (约公元前370—前286年;学园主持,自公元前323 年任职)① 塞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是伊勒苏斯本地人,如阿塞诺多鲁在 《漫步》的第八卷中所说,他是漂洗工美兰特斯(Melantes)的儿子。他首 先在家乡听同胞阿尔西普(Alcippus)讲课,后来去听柏拉图讲课,离开 柏拉图后又去了亚里士多德那儿。而当亚里士多德隐退…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