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人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幸福从何而来?

金钱、名望或是成就感?

76年前,哈佛开展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跟踪268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探 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

故事从1938年开始。

那一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 ·博克(ArlieBock)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人 为什么会生病/失败/潦倒",怎么没有人研究下“人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幸福”?

博克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打算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 低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点滴不漏,即时记录,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   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人生赢家的标准十分苛刻。主持这项研究的整整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 · 瓦利恩特

(GeorgeVaillant) 说,赢家必须“十项全能”:十项标准里有两条跟收入有关,四条和身心健康 有关,四条和亲密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关。譬如说,必须80岁后仍身体健康、心智清明(没活 到80岁的自然不算赢家);60-75岁间与孩子关系紧密;65-75岁间除了妻子儿女外仍有其 他社会支持(亲友熟人)等;60-85岁间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收入水平居于前25%。

这就是著名的“格兰特研究(TheGrantStudy)” 。研究名字缘于最初的赞助者,慈善家威廉 ·格 兰特(WilliamT.Grant)。如今,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整整76年,花费超过2000万美元。

从1939年到1944年间,这项研究选择了268名当年正在哈佛就读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这批人已经站在美国年青人的巅峰,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得享成功与长寿的几率很大。这  正是格兰特研究需要的——研究对象要活得够长,否则就不算“笑到最后”,要足够成功,否 则怎能算“笑得最好”?

入选者当年都在19岁上下,全部是家境良好的美国籍白人男性,身心健康,仪表堂堂  — 事实上,每个入选者都经过严格的体格“选美”,研究者倾向于挑选猿臂蜂腰者,因为一开始 的猜测是,“富有男性气概者”更可能拥有幸福人生。

每隔2年,这批人会接到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 姻质量如何,事业成功失败,退休后是否幸福。研究者根据他们交还的问卷给他们分级,E 是情形最糟,A 是情形最好。不过,光是自我评定可不够。

每隔5年,会有专业的医师去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前  去拜访这批人,通过面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目前的亲密关系、事业收入、人生满意度, 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

这批人可谓“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他们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 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 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

最终,这268人里确实涌现了不少成功人士,迄今有4个美国参议员,1个州长,甚至1

个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不过,肯尼迪的研究档案早就被政府单独拿走,预计到2040 年才有可能解密。

其余267份人生档案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以下因素不太影响“人生成功”:最早猜测的“男子气概”没用,智商超过110后就不再影响 收入水平,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高低也影响不大,外向内向无所谓,也不是非得有特别高超 的社交能力,家族里有酗酒史和抑郁史也不是问题。

真正能影响“十项全能”,帮你迈向繁盛人生的,是如下因素:自己不酗酒不吸烟,锻炼充足, 保持健康体重,以及,童年被爱,共情能力高,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

如下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与母亲关系亲密者,一年平均多挣8.7万美元。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一年平均多挣5.1 万美元。

在“亲密关系”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平均年薪是24.3万美元。得分最低的31人,则 平均年薪没有超过10.2万美元。只要能在30岁前找到“真爱”——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 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几率。

乍一看,感觉哈佛用76年熬了一碗浓浓的鸡汤——人生成功的关键是“爱”?

这答案看上去太过普通,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

但瓦利恩特说,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他认为,每个人都 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近乎疯狂类”的猜疑恐惧是最差 的;稍好一点的是“不够成熟类"比如消极、易怒;然后是“神经质类”如压抑、情感抽离;最 后是“成熟健康类”如无私、幽默和升华。

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

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应对方式”,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 反之,一个“缺爱”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而酗酒吸烟等常见  的“自我疗伤方式”,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

瓦利恩特说:“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开场。”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拥 有美好童年,但好消息是,不论你今年几岁,都有机会“在爱里获得重生”。哈佛那批人里, 一个化名卡米尔的入选者直到35岁才第一次知道被别人全心关爱是什么感受——当时他因 肺结核住院14个月,而医护人员给了他一直渴望的爱与温暖。

此后,卡米尔从一个自杀未遂的神经症患者,变成了一个负责的医生、丈夫和父亲,他的家 人、病人、下属和朋友都衷心爱他,最终他在82岁时攀登阿尔卑斯山的过程里因心脏病突 发去世,许多人出席了他的葬礼,向他致意告别——虽然开场并非最佳,但收尾时确实是段 丰盛繁茂的成功人生。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摆脱生命束缚的四种方法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自古以来,人类摆脱生命束缚的方法有四种:无知、享乐、毁灭或者懦弱。 自从无法在知识中找到答案,我对生活的探索便开始了,同时把希望寄托在我周围的人群。 我对与我差不多的人进行观察,并思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是怎样处理那个将我带入无法自 拔的困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找到了一些解释。它们来自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与我差不多的人身&nbsp…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10
  • 蒙田:做人不应该疯狂追求情欲与利益

    做人不应该疯狂追求情欲与利益。我年轻时爱情来得太快我就抵制,有意安排得不太愉 快,以免沉湎其中,最后完全听从爱情的摆布。其他场合遇上精神过于亢奋时我也如法 炮制。感到心像喝了酒似的跃跃欲试以求一醉时,我偏偏违反心意去做。我赶快逃避, 不让自己过于纵情欢乐,以免要收回心时头破血流。 人的心灵糊里糊涂,看不透事情,坏事没有把它们害个…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98
  • 如何好好度过这一生,就是哲学

    讲述者 I 陈嘉映 整理|风小杨 如今的生活,充满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烦恼与困惑,就像学者周濂在他的新书《打开》中所写 到的:“作为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的凡夫俗子,我和你一样,有太多现实的困惑和烦恼, 柴米油盐酱醋茶,找工作、看医生、养孩子,房价居高不下,股市涨涨跌跌,所有这些困惑 和烦恼都是如此的沉甸甸与实打实。” 在这…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14
  • 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作者|叔本华 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 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 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 一大幸事。 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 身——这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2
  • 其实,我们从未远离中国哲学 杨向华

    《中国哲学十五讲》封面上,“中国哲学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当代性,如何让 伟大的先哲们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不仅是郑重的考问,而且是殷切的期望。 多年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孜孜以求的就是"照着讲"和“接着讲”,既 续写中国哲学的辉煌,又弘扬中国思想的力量。 “哲学研究应当回到对文本的深入体贴和解释中去。只有尊重文本才能深入,只&nbs…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9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