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制度囚禁

作者丨卢梭

01.

我们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

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 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

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 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经 验,则是事物的教育。

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就个体而言,如果这三种教育相互冲突,那么这个学生 就会受到坏的影响,而且将永远不合他的心意;如果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那么他就会实现 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安宁。这样的人,才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目前来说,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能部分 地由我们决定,而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掌控的。即便如此,这种控制在很大程度 上也只是假设的,因为,谁能够对孩子周围所有人的言行都加以控制呢?

02.

学会生活、做人

在自然秩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就是获得人性。因此,一个受过良好教育 的人,就不会忽视这一目标及其相关要求。事实上,我的学生打算做军人,还是做教士,或 者是做律师,我都没有什么意见。在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一种职业之前,大自然会让他先成为 一个人。

生活,这就是我教给他的本事。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可能既不是文官,也不是军人

或牧师,但他将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都能很快学会。命运无法让他改变地位, 他将始终处在他的位置上。

我们真正研究的对象是人及其环境。在我看来,我们中间谁最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安乐与忧患, 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更多地在于实行而非口训。当我们开始生 活时,我们就开始接受教育了。

我们的教育始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第一位教师就是我们的保姆。古人也常用“教育”

(Education)  这个词来表达另一层含义,即“养育”(Nurture) 。 瓦罗说过:“助产士接生,

乳母哺育,塾师启蒙,教师教导。”

因此,教育、训练和教导是三件事情,它们的目的也像保姆、塾师和教师的一样,各不相同。 但是,这些差异并不应全被接受,儿童只应该接受一种目的的引导。

03.

学会自我保护

人们往往只想着如何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成人后怎样进行 自我保护;教育他承受命运的打击;教育他勇敢地面对富贵与贫穷;教育他在必要的时候, 也能够生活于冰岛的冰天雪地里与马耳他岛的灼热岩石上。

你保护他不致死亡只是枉费心机,他终归是要死的。虽然他的死并不是由你的悉心照料造成 的,但是你花费的一番苦心还是可能会被误解。

所以,不应教他如何避免死亡,而应教他如何生活:活着,并不仅仅意味着呼吸,还意味着 行动,意味着充分运用我们的感官、精神和才能,运用能让我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每一个部 分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活的岁数最大的人,而是对生命最有感受的人。 一个人可能活 了100岁,但他可能从未真正生活过,这样,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呢!

我们的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俗都充斥着奴役、强制与压迫。文明人生而为奴, 死时亦为奴:他一出生就被束缚于襁褓中,他一死就被钉在棺椁中。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 制度囚禁。

04.

适当的磨炼

当一位母亲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过度关心孩子时,她就会从另一条相反的道路偏离自然。 她往往会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偶像。

她本来是为了不让孩子感觉到自身的娇弱,却把孩子养得越来越娇弱。她希望孩子免受自然

法则的危害,使之远离各种各样的痛苦体验,但她并未意识到,由于她想让孩子少受一些微 不足道的折磨,孩子的未来将因此埋下各种各样的灾祸与危机。她没有想到这样的好心之举 是多么残酷,它使得孩子幼年的娇弱延续下去,以致在成年后无法承受种种劳苦。

观察自然,跟着它所指示的道路前进。它在持续不断地锻炼着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困难磨 炼着孩子,它将很快教会孩子什么是痛苦与失败。由于你想改变自然的法则,结果却毁了孩 子,让你对孩子的照料无法取得成效,你难道不明白这一点吗?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予的 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的。

但恰恰相反,这可以避免危险。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不幸。只要我 们不使他们做超过其能力的事情,让他们使用体力跟怜惜他们的体力比起来,前者的危险更 小一些。

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终有一天必须面对的磨难,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承受严 酷的气温、气候与环境,能够忍受饥饿、干渴与疲劳。把他们浸在冥河里吧!

在他们的身体习惯尚未形成之前,你可以毫无危险地使他们养成你想要他们具有的习惯。一 旦习惯建立起来,任何的改变都会十分危险。一个孩子可以忍受一个大人不能忍受的变化, 因为孩子的肌体是柔软而有韧性的,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使之趋于任何方向。

而成人的肌体则比较僵硬,只有诉诸暴力才能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所以,我们可 以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危害的情况下,把他培养得十分健壮。即便有一些危险,也不必 犹豫。因为,人的一生会充满各种危险,除了面对它们之外,还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哲学帮我节省了许多开销 作者|叔本华

    大家都能看出,行为越是高尚,所能收获的乐趣就越饱满。乐趣总是涉及个人力量的使用,幸福就存在于一连串的乐趣的重复中。 比起另外两种基本的生理的乐趣来说,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同样是存在于世,人类的感觉能力远远大于动物,使得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存在的地位更为高级。感觉的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必须依靠思想才能得到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智…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14
  • 为什么在古希腊唯一正当的爱只存在于两个男人之间

    作者丨张宇凌,来自@GQ 实验室 在古希腊,唯一正当的爱只存在于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间。 他们认为,最美好的生命状态是年轻男子在青春期前,面部毛发还没有开始生长的那段 时间。于是,这份爱就成为年长男子对少年男子在精神上的教育和在肉体上的调教,也 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01. 他们把对少年的爱放上墓碑 在雅典考古博物馆有一幅让…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9
  •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观点

    作者|韦森 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 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在1940年代,世界刚刚经历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西方各国的经济复苏在 当时依然是步履维艰、路途漫漫,但整个世界那时又卷入了由希特勒纳粹帝国和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难之中。当时,许多哲学家、经 济学家…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80
  • 罗素: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罗素 当涅瓦河畔的炮声响起,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种目光掺杂着好奇和钦佩。 就像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一样,高尚的苏维埃理想,拥有 无穷的魅力。一时之间,国际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几乎全都步调一致, 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热情的颂赞。 令人尴尬的是,苏…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90
  •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作者|谢利 ·卡根 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清晰而又说服力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创造力和原创力 数年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吉尔伯特 (Daniel    Gilbert) 来耶鲁做讲座。他当时 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情绪如何影…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