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逍遥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1、对理念论的批判——“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A.理念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B.用来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摹仿”、“分有”等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诗意的比喻”
C.理念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
2、哲学的分类
哲学与一切科学的总汇,包括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三大类。
理论科学包括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物理学(自然科学)和逻辑学。
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第一哲学构成了所有科学的共同基础和前提。
2、第一哲学或存在论
对象——“存在本身”或“作为存在的存在”
基本宗旨——阐明事物的一般原因和原理
第一哲学与物理学等其他科学的区别:存在本身与特殊存在物
关于“存在本身”的学说,就是“本体论”(ontology),又称为“存在论”
“存在是什么?”(与“什么是存在?”的差别)
事物被称为 “ 存在 ” 主要有两种意义:
1、偶然的属性(偶性) 2、必然的本质(范畴)
在“必然的本质”中,实体是一切存在的中心“存在是什么?”归结为“实体是什么?”
实体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实体是什么?——狭义的“实体学说”
第二、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
第三、实体是如何生成的?——“潜能与现实”
A、“实体学说”
实体(拉丁文substance)作为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第一性的和独立存在的东西。
实体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实体的特点
1、实体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即“这一个”;
2、实体不同于属性,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
3、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4、实体是变中之不变。
第一实体(个体) 与第二实体(种属)
B、“四因说”—— 对古希腊各种本原学说的理论概括
质料因——“构成了一个物件而本身继续存在着的东西”
形式因——“形式或原型,即陈述本质的定义”
动力因——“变化或停止的来源 ”
目的因——“做一件事的‘缘故’”
形式与质料的关系
a、形式与目的、动力是合一的;
b、任何个别事物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
c、形式代表个别性,因而比代表普遍性的质料更具有实体性;
d、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纯形式与纯质料
建立在形式能动性上的目的论(潜能与现实)
C、潜能与现实——万物生成的根据
潜能与现实不可截然分开,它们并不是两个漠不相关的东西,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潜能之为潜能,仅在于它还没有实现或完成。
实体的生成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就是运动(“运动是潜能的现实化”)。
潜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有机论思想
3、认识论
一方面承认对于第一实体或个别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感觉发生的源泉。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巴门尼德- 柏拉图传统的唯理论特点,认为感觉只能感受事物的外形而不能把握其实质,更不能使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普遍本质。
感觉的对象是个别的、外在的事物,感觉本身是被动的,是一种认识的潜能。只有内在地包含着普遍概念的理性灵魂的思维活动,才是现实的认识。
4、逻辑学——传统形式逻辑的奠基人
1、谓词表和范畴表
2、判断的定义和分类
3、演绎三段论推理的主要格式和规则
4、演绎与归纳的关系
5、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5、伦理学
两种美德:心智方面的知德与道德方面的行德
“中庸”学说:不偏不倚、执两用 中的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