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四卷 论知识-第十一章 论我们对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论我们对于其他事物的

存在所具有的知识

§1.斐 那么,由于只有上帝的存在和我们的存在具有一种

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对于某种事物所可能具有的观念,并不证明

这事物的存在,也正如一个人的图像并不证明这个人在世界上存

在一样。§2.可是,我通过感觉的途径对这张纸的白和黑所具有

的确定性,是和对我的手的运动的确定性一样大的,它仅次于对我

们的存在和对上帝的存在的知识。§3.这种确定性值得称为知

识。因为我不信有任何人能当真地抱这样的怀疑论观点,竟对他

所看到和感觉到的事物的存在也不确定。至少,能把怀疑推进到

这步田地的人,也就永远不会和我有什么分歧,因为他也永远不能

肯定我所说的和他的意见相反。对感性事物的知觉§4.是由影响

我们感官的外界原因产生的,因为我们没有感觉器官就不会得到

这些知觉,而如果只要有这些器官就够了,则它们就该永远会产生

这些知觉。§5.还有,我有时经受到这样的情况,即我不能阻止这

些知觉在我心中产生,就例如当我在一个光线可以进入的地方睁

开眼睛时,那光的知觉就不能不在我心中产生那样;反之那些在我

记忆中的观念,则我可以加以避免。因此这种我无法克服其效应

的生动印象,一定得有某种外界的原因。§6.这些知觉中的有一

些,在我们心中产生时是伴随着痛苦的,虽然我们以后在回忆起它

们时并不感到什么不舒服。并且数学的推证虽然不依赖于感觉,

可是对它们进行考察时利用图解,这就很有助于证明我们视觉的第四卷 论知识

显明性,并且似乎给了它一种接近于推证本身的确定性。§7.我

们的各种感觉在许多情况下也可以彼此作证。一个人看见了火,

要是对它有怀疑的话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看。而我在这里写着

字,我看到我可以改变这纸的表现并且事先说在心中将会呈现出

什么新的观念;但当这些字已写下了时,我就再不能避免看到它们

是那样的字,此外也无法避免另一个人看到这些字时将会读出同

样的声音。§8.如果有人以为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漫长的梦境,那

么他要是高兴的话也可以梦想着我对他作这样的回答,即我们基

于我们的感觉的确定性,是和我们的本性所容许和我们的条件所

要求的一样完全的。一个人看到一支蜡烛在燃烧并且感受到那火

焰的热,要是不把手指缩回来就会被烧伤,这样一个人将不会要求

更大的确定性来规范他的行动,而要是这个做梦者不这样做(即缩

回手指>,他将会发现自己被弄醒了。因此这样一种可靠性对我们

已足够了,它是和快乐或痛苦一样确定的,除了快乐和痛苦这两件

事之外,我们在对事物的知识或存在方面实无任何兴趣。§9.但

在我们现实的感觉之外,并没有知识,而只有概然性①,如当我相

信世界上有人时那样;在这一点上是有极高度的概然性的,虽然现

在我独自在小房间里,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10.期望对每件

事物都有推证,并且当一些明白和显明的真理不是可加推证的时

就不照着这样一些真理行事,这也将是发疯。而一个人要想这样

来用真理,则除了很短时间内就毁灭之外别的什么也靠不住了。

① 原文为vraisemblance(“似然性”),英译作 probability("概然性")。在本书其

他地方vraisemblance与probabilité也常被当作同义词交替使用。第十一章 论我们对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

德 我在我们以前的谈话中已经指出过,感性事物的真理性

是由它们的联系来证明的①,这种联系依赖于以理由为基础的理

智真理,以及甚至当理由不表现出来时,依赖于对感性事物本身的

恒常观察。而由于这些理由和观察使我们有办法来判断与我们利

害相关的未来,并由于事情的成功符合我们合理的判断,我们在这

些对象方面就不能要求也不会有比这更大的确定性。我们对梦境

本身以及对它们的和其他现象很少联系这种情况,也可以说明其

理由。可是我认为我们可以把知识和确定性的称呼扩大到现实的

感觉之外,因为明白性和显明性是超出现实的感觉之外的,这种明

白性和显明性我把它看作也是确定性的一种;而当我们没有看见

人时就当真怀疑世界上是否有人,这无疑确是发疯。当真怀疑就

是相关于实践方面来怀疑,而我们可以把确定性当作一种对真理

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在实践方面要不是发疯就不可能怀疑;而有

时我们还把它更一般地来看待,并把它应用于这样一些场合,在这

些场合中,我们要是怀疑就不能不受到强烈的责备。但显明性

(évidence)是一种光明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在这种场合,由于看

到了观念之间的联系,我们是毫不怀疑的。按照确定性的这种定

义,我们确定君士坦丁堡是在世界上,确定君士坦丁和亚历山大大

帝以及恺撒曾经生存过。诚然,亚耳丁(Ardennes)的某个乡下人

由于不了解情况也可以正当地对这些表示怀疑;但一个有文化和

洞明世事的人,要不是神经错乱是不可能怀疑这些的。

§11.斐 我们凭记忆真的能确定很多过去的事物,但我们不能

① 参阅本书第四卷第二章§14“德”(2)(第437页以下)。第四卷 论知识

很好地断定它们是否还继续存在。我昨天看见了水和水面形成的水

泡上有一些美丽的颜色。现在我可以肯定这些水泡和水一样曾经存

在过,但我不能再确定地知道水和这些水泡现在是否存在,虽然水的

存在有无限更大的概然性,因为我们曾观察到水是持久的而水泡是要

消失的。§12.最后,除了我们自己和上帝之外,我们对其他精神的认

识只是由于启示,而我们对他们的确定性只能由于信仰。

德 我已经指出过,我们的记忆有时是会欺骗我们的。而随

着记忆的较鲜明或较暗淡,以及和我们所知道的事物的联系较好

或较差,我们就在记忆上加上信念或不加。而即使我们可以肯定

主要的情节,对那些周围的情况也常常可能怀疑。我记得曾认识

某一个人,因为我感到他的形象对我不是新见的,他的声音也不是

新听到的;而这双重的征象比起两者中之一来对我是一种更好的

保证,但我总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可是也有这种情况,虽然是罕

见的,就是有人在看到某一有血有肉的真人之前,就在梦中看到了

他。有人曾告诉我说确实有一位著名宫廷中的小姐,曾在梦中看

见并向她的朋友们描述了她以后和他结婚的那个人,以及这对新

人举行婚礼的厅堂;而这是在她既未见过也不认识这个人和这个

地方之前发生的。人们把这归之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秘密的预感;

但偶然性也可能产生这种结果,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罕见发生的,此

外,梦中的影像总有点模糊不清,人们以后就有更多自由把它们和

某些其他的影像联系起来。

§13.斐 让我们作一结论:有两类的命题,一类是特殊的和

关于存在的,例如说一头象存在着;另一类是一般的和关于观念的

依赖性的,例如说人们应该服从上帝。§4.这些一般的和确定的第十一章 论我们对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

命题大部分带有永恒真理的名称,并且事实上它们全都是这样的。

这并不是说这些是自无始以来在某处实际形成的命题,或它们是

按照某种永远存在的模型铭刻在心灵中的,而是因为我们可以肯

定当一个富有这方面的功能和手段的被创造物,把它的思想应用

于考虑它的观念时,就会发现这些命题的真理性。

德 您的分类似乎回到我的关于事实的命题和理性的命题的

分类去了。事实的命题也可能以某种方式变成一般的,但这是通过

归纳或观察;所以这只是许多相似事实的一种集合,如当我们观察

到一切水银都因火的力量而蒸发时那样,这不是一种完全的一般

性,因为我们在其中看不到必然性。理性的一般命题是必然的,虽

然理性也提供了一些命题并不是绝对地一般的,而只是概然的,例

如,我们假定了一个观念是可能的,直到通过更精确的研究而发现

其相反的情况为止,这时的情形就是这样。最后还有一些混合的命

题,这是从这样一些前提得出来的,这些前提中有一些是从事实和

观察得来的,而另一些是必然的命题:如关于地球以及关于星体运

行轨道的大量地理学上和天文学上的结论就是这样的命题,这些是

许多旅行家和天文学的观察与几何学及算术的定理相结合而产生

的。但由于按照逻辑学家们的习惯,结论须随最弱的前提①,并且

不能有比最弱的前提更多的确定性,因此这些混合命题也只能有

① 按照经院哲学家们的逻辑学,这是直言三段论的一条基本原则,照这原则,结

论所包含的,不能多于前提中所包含的,或如有人所说:“结论必须在量上符合于小前

提,在质上符合于大前提”。传统逻辑学家们把否定和特称命题看作是比肯定和全称

命题为弱的;否定命题是在质上较弱,特称命题是在量上较弱。所以如果前提中有一

个是特称的,结论也得是特称的,前提中若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也得是否定的。第四卷 论知识

下路

那种属于观察的确定性和一般性。至于说到永恒真理,必须看到

它们骨子里都是有条件的,事实上是说:这样的事一经设定,则另

一件事就会是这样。例如,说:凡是有三条边的图形也将有三个

角,我所说的无非是:假定有一个三条边的图形,则这同一个图形

将有三个角。我说这同一个,而这就在于这样一点:那些直言命

题,虽然骨子里是有条件的,可以无条件地来陈述,有别于那种所

谓假言的命题,如这样的命题:如果一个图形有三条边,它的诸内

角等于两直角,这里我们看到,那前件的命题(即三条边的图形)和

那后件的命题(即三条边的图形的诸内角等于两直角)并没有同一

个主词,不是像前一种情况它们是有同一个主词的,在那里,前件

是:这一图形是有三条边的,而后件是:那所说的图形是有三个角

的;虽然假言命题往往也可以变为直言的,但要把名词稍稍变化一

下,如假使我不用前述的假言命题,而说:一切有三条边的图形的

诸内角,等于两直角。经院哲学家们曾对他们所称的constantia

subiecti①进行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说,对于一个主体所作的命题,

如果这主体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命题如何能有实在的真理性。这

就是那真理性只是有条件的,并且是说,只要在这主体存在的情况

下,人们就会发现它是这样的。但人们又会问,既然在其中是有那

种并不骗人的实在性,这种联系是基于什么?回答将是:它是在于

观念之间的联系。但人们又会反问:如果没有任何心灵存在,则这

些观念又在哪里,并且那时这种永恒真理的确定性的实在基础又

会变成什么了呢?这就终于把我们导致真理的最后基础,即导致

① 拉丁文,意即:“主体的守恒”。第十二章 论增进我们知识的方法

那至高无上的普遍的心灵,它是不能不存在的,它的理智,真的说

来,是永恒真理的领域,如圣奥古斯丁所曾认识到,并以一种十分

生动的方式表明了的①。而为了不要想着求助于这一点是不必要

的,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必然的真理包含着存在本身的起决定作用

的理由和规范性的原则,以及,总之一句话,就是宇宙的法则。这

样,这些必然真理,既是先于偶然的存在物的存在的,它们就必须

是基于一种必然实体的存在。我正是在这里找到了观念和真理的

本原,这些观念和真理是铭刻在我们灵魂中的,不是以命题的形

式,而是作为源泉,它的应用和机缘就会使实际的判断得以产生。

第十二章 论增进我们知识的方法

§1.斐 我们已经谈了我们所具有的知识的种类。现在让

我们来谈谈增进知识或寻求真理的方法。在学者们之中为大家所

接受的一个意见就是:那些公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而每一门特殊

的科学都是基于某些已知的东西(praecognita②)。§2.我承认各

门数学以它们巨大的成功似乎都有利于证实这种方法,而您是曾

经相当支持这一点的。但人们还是怀疑,是否毋宁是一些观念,通

器下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基督教的著名“教父”之一,他

的哲学,是以意识或内心经验的绝对和直接的确定性的原则作为基础的。在这种个人

意识的确定性中,也就是在思想本身中,就直接包含着上帝的观念,在上帝之中,存在

着作为全部实在的观念或规范的普遍真理。参阅他的De Beata Vita,(《论幸福的生

活》)第七章;Solil.(《独白》)II,1;De Vera Relig.,(《论真宗教》)39、72以下;De Trin.

(《论三位一体》)X,14;XIV,7;以及De Ideis(《论观念》)2,等处。

② 拉丁文,意即:“先已知道的东西”。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二、先验方法论 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在线阅读

    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A832 我所理解的建筑术就是对于各种系统的艺术。因为系统的统一性就是使 普通的知识首次成为科学、亦即使知识的一个单纯聚集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 B860 ① 人的内心禀赋有(同样我相信,这种事在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身上都必然会发生)对 道德的一种自然兴趣,尽管这种兴趣并不是前后一致的和实践上占优势的。如果你加固和扩 展这种兴趣,你将会…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66
  • 下篇引言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是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时代的哲学。它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起,至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所有学园,历经两大文明历史阶段,长达 800余年。 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是希腊哲学有所延续的重大转型。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化世界之前虽早受希腊文化影响,但还没有自身独特的哲学理论;而在 1 世纪左右罗马文明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时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0日
    385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二章 早期自然哲学-在线阅读

    第二章 早期自然哲学 第一节 伊奥尼亚派 地处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地区是中东与希腊的交通要冲,东西方的文化最初在这里交汇。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人在伊奥尼亚地区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爱菲斯是重要的商业与政治中心,新兴的思想很活跃。第一批哲学家在米利都形成学派,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则是一位独立的哲学家。(我们把他们合称作伊奥尼亚派;事实上,这两地的哲学家在历史上并无实际…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355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九章 知觉(Perception)-在线阅读

    第九章 知觉(Perception) 1 知觉是最初的,简单的反省观念——知觉是人心运用观念第九章 知觉(Perception) 的第一种能力,因此,知觉这个观念是我们反省之后所得到的最初 而最简单的一种观念。有些人概括地称这个作用为思想(think ing)。不过按照英文的本义说来,所谓思想应该是指人心运用观 念时的一种自动的作用;而且在这里人心在考察事…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41
  • 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有些问题是全称的,有些则是特称的。例如,“一切快乐都是善”与“没有什么快乐是善”就属全称,而像“有的快乐是善的”与“有的快乐不是善”则是特称。一般说来,立论与驳论的方法对这两类问题都是共同的。因为当我们证明了什么属于一切时,也就证明了它属于其中的某个。同样,如若我们证明了什么不属于某个,也就证明了它不属于一切。我们首先来一般地说说驳论的方法,因…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25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