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塞缪尔·克拉克

塞缪尔·克拉克(Samuel Clarke)于 1675年出生在英格兰的诺 威奇。就学于剑桥大学卡尤斯学院。在校时就是牛顿学说的坚定支 持者,后来成为牛顿的朋友,并将牛顿的《光学》译成拉丁文。1715— 1716年,为捍卫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与莱布尼茨进行了论战。克拉 克是神学家和主教,他的神学观点相当正统,但也有理神论倾向。他 的主要著作是1704年和1705年在“波义尔讲座”上分别所作的两次 系列讲演。第一个系列讲演的题目是“关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的证 明”;第二个系列讲演的题目是“论自然宗教不变的责任,并论基督教 启示的真理和确实性”。后来在《塞缪尔·克拉克著作集》中,两个讲 演合名为“论上帝的存在和属性、自然宗教的责任、基督教启示的真 理和确实性”(A Discourse Concerning the Being and Attributes of God, the ()bligations of Natural Religion, and the Truth and Cer·604 · 下篇英国哲学的其他发展 tainty of the Christian Revelation)。克拉克于1729年去世。

克拉克是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伦理学同数学一样,是理性思辨的 题目,理性方法是伦理学的基本方法。他把数学和逻辑推理当做理 性方法的样板,是英国道德哲学家中最自觉地使用数学和逻辑方法 进行推理的人。伏尔泰欣赏他的逻辑推理能力,称他为“名副其实的 思维机器”。克拉克的理性主义是当时欧洲大陆和英国理性主义思 潮的反映,尤其与剑桥柏拉图学派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要注意的是, 虽然在克拉克之前洛克已经明确断言伦理学可以像数学那样进行推 理,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洛克的论断对克拉克有直接影响。这个事实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人在理论上的差别。洛克的伦理学与知识论紧 密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是后者的辅助或补充。比如,他反对道 德原则的先天性是为了证明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的原则;他将道德 知识作为知识分类中演证知识的一部分,在这个范围内他说道德是 可以推理的。与洛克不同,克拉克的伦理学明显依赖于神学(尽管洛 克与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也承认上帝的意志是道德的根据),他特别致 力于说明为什么上帝必定是善的和正义的,他的基本思路是从上帝 的存在和属性来证明道德的性质和人的责任。

在1704年的“波义尔讲座”中,克拉克通过对12个互相关联的命 题的推理,论证上帝的存在和属性。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是宇宙 论原因论证的翻版。他的基本论点是:事物不可能由虚无产生,凡事 物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因为现在有事物存在,所以必定有某个 永恒存在的东西作为万物存在的始因,这就是上帝。由此出发可以 一一证明上帝具有独立、不变、自己存在(必然存在)、无限、无处不在、 唯一、理智、自由、全能、智慧、全善、正义的属性。这里,我们只论述克 拉克关于上帝道德属性的证明。

克拉克的论证从考察事物的性质入手。他认为,如同世界上存 在着各种不同的事物一样,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由 于这些不同事物的不同关系,在事物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致性 或不一致性,存在着不同事物或不同关系互相应用时必然而不可改 变的“适宜性”或“不适宜性”。他将自然事物的这种性质与道德事物 类比。他认为,根据同样道理,由于事物的性质和人的条件的不同, 某些情况与某些人是“适宜的”,某些情况与某些人是“不适宜的”。这 是一切不愿将一个无罪者的痛苦与否同样看成符合事物本性和理性 的人都不能不承认的。也就是说,“在事物的本性和理性中永远、必 然、不可改变地存在着‘适宜’和‘不适宜’那样的东西”①。他认为,一 个行为是否与事物特定的情况相“适宜”,决定了这个行为是道德的 还是不道德的,是善的还是恶的。

事物的不同关系和“适宜性”是客观存在的,凡是有正常理智的 人,凡是其理智没有被特定利益和欲望遮蔽和败坏的人,都可以认识 和理解,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为适合事物的本性。上 帝是理智的存在,他有无限的知识和智慧,他完全知道事物的性质和 “适宜”、“不适宜”的关系。而且上帝是独立的、全能的、自存的存在, 他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约束,所以他必定永远能够做他认为最“适宜 的”事。也就是说,他“必定永远根据无限的善、正义和真实的最严格 的规则行事”②。这里的无限的“善”、“正义”和“真实”代表了上帝的三 个主要的道德属性:无限的“善”是指上帝必定具有行善造福的不可 改变的倾向,他造人就是为了根据人的不同能力和进步将他的善和 幸福传递给人类;无限的“正义”是指上帝必定完全知道公平的规则, 必定会按事物的实际情形作出判断,而且完全有能力行使正义,因为 公平的规则不是别的,正是事物的本性和事物之间必然的关系,所调 行使正义无非是根据“原始的适宜性”使事物的情形与人的条件相适 合,而这些都是上帝完全知道、完全可以办到的;无限的“真实”是指 上帝的一切宜告和允诺都是真实可信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克拉克关于上帝道德属性的论述中包含着一 个假定,即事物的性质和关系中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不依赖于 上帝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上帝不能对之作任何改变,而只能借无限的 智慧发现它,然后根据它的规则运用无限的能力行事。这意味着,在

① 克拉克:《关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的证明》,第83页,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

② 同上书,第84页。

道德领域,上帝必须服从事物的本性,他虽然创造了自然万物,却不 能违背自然的法则行事。“道德先于上帝的意志;一个行为不因为上 帝的命令而是善的,而因为它是善的才为上帝所命令。”①在这个观点 下,上帝的启示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降为附属于自然本性的次要地 位。于是,克拉克的观点就与理神论接近起来。不过,克拉克也遇到 了理论上的困难。因为按他所说,上帝本质上是自由的、全能的,不 受任何力量的约束。可是,如果上帝必须根据事物的“适宜性”和自 然法则行事,那就意味着他不是自由的,而是必然的了。对于这个困 难,克拉克作了说明。他认为,对于上帝来说,他的全知、全能、全善与 他的意志自由是一致的,他决不可能“自由选择”违背他的道德属性 要求的事。在这个意义下,虽然上帝的意志仍然是自由的,但看上去 他“好像”按照必然行事。根据同样的道理,上帝决不可能做恶事。

克拉克将对上帝道德属性的证明用于说明入的道德责任和行 为。他认为,不同事物之间的必然而永恒的关系,以及不同事物或不 同关系之间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是决定一切道德责任和行为 的真正根据,它不但永远对上帝的意志起决定作用,而且也“应当”永 远对人的意志起决定作用。根据事物关系的“适宜性”行事是上帝对 人的要求,是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如果人们不那样做,就违背了事 物的本性和理性,就是在做不合实际和不可能的事,这是最大的傲慢 和狂妄。针对有人认为人的道德义务完全根据于对社会有益的法 律,克拉克指出,事物的本性和由此产生的善恶之分先于一切法律 法律是根据事物的本性和它是否有利于社会来制定的,而不是相反。 如果法律制定者不知道事物的本性和善恶之分,或一切事物本性上 没有差别,那么法律制定者就根本没有理由制定法律。

克拉克认为,关于人的行为的“适宜性”的知识同数学知识的性 质是一样的,它依赖于理性的推理,其基础是直觉。一项行为是否 “适宜”,与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否一致、2加2是否等于4一样,具

①《哲学百科全书》第8卷,第382页,纽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与自由出版社, 1967

有直觉的确实性。道德真理的必然性如同数学真理的必然性一样, 可以从自明的前提出发用推理的方法来确定。比如对于人类和上帝 在道德上“普遍向善”的原理,可以作如下推理:因为上帝比人无限优 越,所以人应当尊崇和服从上帝。上帝作为宇宙的创造者一定会使 万物趋向于永恒的目的,而不会任其听凭命运。在此,上帝为万物做 普遍的善事,尤其让好入得福,必然要比让万物遭受苦难更“适宜”。 同样,一个人努力促进他人的善和幸福,必然要比破坏他人的善和幸 福更“适宜”。克拉克的上述观点使他成为英国近代伦理学家中理性 主义和早期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

克拉克的观点与霍布斯的道德相对主义是对立的。霍布斯认 为道德善恶与事物的本性无关,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和自保,从 而否认人们有普遍同意的道德准则。而克拉克认为,善恶的区分依 赖于事物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这种“适宜性”和“不适宜性”是 必然的、不可改变的,它们构成了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自然法”。人 们可以凭“正确的理性”发现与“自然法”相符合的普遍的道德准则。 西奇威克指出,克拉克是英国早期直觉主义伦理学家中最认真探讨 此类自明道德准则的人。他认为克拉克至少在人与入相处方面确 定了两个基本的“正当规则”:一个是“公平”,一个是“普遍的爱或仁 慈”。前者的意思是说:凡是我认为他人对我所做的行为是合理的 或不合理的,我也同样认为我在同样情况下对他人做这种行为也是 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后者的意思是说:由于善和恶的“自然的”、“必 然的”差别,一切有理性的生物都应当根据行善是“适宜的”、“合理 的”,作恶是“不适宜的”、“不合理的”原理,尽一切可能为自己的同 类做善事。而达此目的的“最确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普 遍的爱或仁慈”。① 克拉克强调,根据“普遍的爱和仁慈”行事就是 要促进“一切人的福利和幸福”,这使他的观点带上了普遍功利主义 的色彩。

① 见西奇威克《伦理学方法》,第384—385页,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07、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四卷-在线阅读

    第四卷 【1】 一切的技术和科学,只要其研究不限于事物的部分,而是以某一终极的种为对象,那么隶属于每一个种的事物就应由单一的一门技术或科学来研究。例如,体育科学要研究,什么样的训练对什么样的身体有利,什么样的训练是最优良的(最优良的训练方式必定是适宜于那些天生体质卓绝而又拥有最优裕的生活条件的人的训练方式),以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什么是他们全都能接受的一种训…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62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东方哲学-在线阅读

    东 方 哲 学 135 首先要讲的是所谓东方哲学。然而东方哲学本不属于我们现 在所讲的题材和范围之内;我们只是附带先提到它一下。我们所 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以及它对于思想, 对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当我们讲到东方哲学时,我们应该 要讲到哲学;不过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到,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 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54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二卷-第四章-在线阅读

    一 阿克里西俄斯去求乩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男孩,神说他的女儿将生一个儿子,将要杀害了他。阿克里西俄斯怕惧这事,乃在地下造了一间青铜的住室,把达那厄关在里边。可是她被人诱惑了,有人说是普洛托斯,因此发生了他们兄弟间的纠纷,但有人说是宙斯,他化身为金〔雨〕,从屋顶流入达那厄的怀中,和她交会了。后来阿克里西俄斯知道了她生子珀耳修斯的时候,他不肯相信她是被宙斯所诱惑…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320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章 ⿊格尔-在线阅读

    第⼆⼗⼆章 ⿊格尔 ⿊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起始的那个运 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 系,决不会产⽣他的体系。⿊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 往⼀向是很⼤的,⽽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九世纪 末年,在美国和英国,⼀流的学院哲学家⼤多都是⿊格尔派。在纯哲 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37
  • 第六节 物体的性质与感觉观念

    根据洛克的观念理论,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有客观的外部世界存 在,我们的最原始的观念(简单的感觉观念)是外界事物的性质作用 于人的感官引起的,外界事物是观念的原因。如前面所指出,虽然洛 克把反省与感觉并列当做观念的一个独立来源,在理论上不够严谨, 但是他始终认为在观念的发生上,感觉观念是最原始的,而“感觉的 对象是外界物质的东西”③。不论洛克的论述有多少不足或缺陷…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