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先验哲学与宗教

我们知道,在西方近代史上较早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是霍布斯和 斯宾诺莎,而在德国,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思想家们对神学的 讨论是曲折和复杂的。莱辛曾经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天启和其他一 些神学概念的来源,反对用教义和圣典来禁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 探索。然而,莱辛的思想却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以后又引起了门德 尔松、雅可比等人在这方面的争辩。因此,有关宗教的讨论在当时成 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康德是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批 判了经院神学对上帝存在的传统证明,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 批判》里先后阐述了道德完善必然导致宗教和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 论证明以后,人们期待着他的宗教哲学专著的发表,然而,他在这个 领域却迟迟没有完成这样的著作。

费希特是康德哲学的直接继承者。年轻的费希特就是在读完 “三大批判”以后,摆脱了独断论和决定论的影响,以批判哲学的精神 撰写了《试评一切天启》而一举成名的。在这部著作里,费希特根据 自己初步确立的先验哲学原理,以康德的道德法则为出发点,试图对 天启信仰作出合乎理性、增进道德目的的解释。在这里,他着重研究 了天启概念的起源、天启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评判天启概念的 标准等三个问题。

在费希特看来,天启概念的起源是与宗教相关的,更确切地说, 应当从比天启概念更高的概念—上帝那里推演出天启。于是,费 希特通过发挥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和理性公设,不仅把上 帝的法则直接确定为理性的法则,把上帝看做道德法则的执行官,而 且还揭示出上帝之观念乃是我们的主观东西转化为我们之外的存在 物的秘密。这样,费希特对天启概念下的定义就必然是,天启概念就 是关于上帝的超自然原因在感性世界里引起结果的概念,通过这类 结果上帝将其自身宣示为道德立法者。换言之,作为立法者的上帝 把自己的意志宣示给我们这些有限的理性存在物,要通过一种作为 感性渠道的天启现象,“上帝必须在感性世界里将他自身和他的意志 向一切道德存在物宣示为对他们具有法律效力的”①,因为“上帝为道 德规律所决定,用一切合乎道德的手段去促进一切理性存在物有尽 可能高的道德”②。显而易见的是,费希特实际上是在阐述康德的实 践理性的基本原理,从要求一切理性存在物无条件地服从道德法则 的关联中,假设一个作为统一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力量——上帝, 然后又从上帝概念及其规定中推演出天启概念。

对于天启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费希特是从天启宗教的道德 感召力来予以说明的。他认为,从普遍意义而言,人们通常都是有道 德感的,但是,由于人同时也是受自然规律所支配的感性存在物,人 的理性本质常常会被感性本质所压倒,出现道德败坏的情况。在这 种情况下,建立以道德为核心的天启宗教就可以与一切非道德的欲 望、爱好相抗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启宗教是直接建立在上帝的 无所不能和无限伟大之上,建立在人们对上帝之神圣性的尊敬之上 的。对于天启概念的必要性,费希特准确而简洁地概括如下:

人类能这样深入地陷于道德败坏境地,以致它除了通过宗 教,就无法复归于伦理,除了通过感性,就无法复归于宗教;一种 对这样一些人有影响的宗教,只能直接建立在神圣的权威之上, 而不能建立在任何其他东西之上;上帝不能期望某一道德存在 物臆造这样一种权威,因此,赋予这样一种宗教以这样一种权威 的,必定正是上帝本身。③

① 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第42页,商务印书馆,1990。

② 同上书第1卷,第43页。

③ 同上书第1卷,第61页。

关于天启概念的可能性,即如何设想在自然界之外的天启具有 自然界之内的一种原因,费希特认为这是一个实践理性的问题,换句 话说,这是一个要使合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与合乎道德法则的自由 相适应的问题。费希特在这里发挥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作的 自然目的论和道德目的论的证明,把自然规律的因果性和道德法则 的因果性看做两种完全独立的因果性,并且认为要使这两种因果性 在感性世界里会合而且不发生矛盾,我们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物是 无能为力的,只能假设这两种因果性来自一个最高的、我们无法从理 论方面探究的立法者. 上帝,它们只有依赖于上帝对感性世界的 超自然影响才能达到一致,用费希特的话说:“确实可以设想,上帝从 一开始……就把某种符合于他的道德目的的现象的最初自然原因编 织到整体的计划中去了。”①费希特的这种发挥与康德一样,都是借助 无所不能的上帝使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因果性的结合成为可能, 其目的是通过确立对作为道德立法者的上帝的信仰,证明道德神学 的感人力量。

对于评判天启概念的标准,费希特的论述充满了哲学家的思辨。 他一方面围绕上帝是道德立法者这个基本命题,强调上帝决不可能 向我们提供不同于理性规律的其他原则,并由此确立了评判天启内 容是否具有神圣性的标准——这种天启是否建立起一条符合实践理 性原理的道德原则,是否建立起由这条道德原则加以推演的道德准 则;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自由是天启宗教的前提,认为天启宗教的最 终目的是增进纯粹道德,而纯粹道德只有通过自由才可能获得,强制 反而与纯粹道德相矛盾,上帝不会利用任何违反道德目的的手段,也 不允许人们把这样的手段用于他自己的目的。所以,费希特得出的 结论是:

天启必须呈现出理性理念,即自由、上帝和不朽。每个人的

① 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第73页,商务印书馆,1990。

自我意识都直接教导他,人是自由的。对于这个事实,他越不用 诡辩的方法歪曲自己的自然而然的感受,他就越不表示怀疑。 一切宗教、一切天启的可能性都以自由为前提。①

显而易见的是,费希特在此时所说的天启宗教不同于传统宗教, 他想用先验哲学改造宗教,或者说用康德哲学去研究天启问题。尽 管费希特在这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哲学,但书中所洋溢的构建 道德宗教、捍卫思想自由的激情却为他以后形成自己的道德宗教哲 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 单子论的哲学体系

    一单子论的形成及其引申 《关于自然、实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灵魂与身体之间统一的新体 系》(简称《新体系》),1695年第一次发表在一家法文刊物上。这篇文 章写于《单子论》之前,它对于我们了解《单子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莱布尼茨在《新体系》中承认单子论是一个假说。站在 21 世纪的 出发点上,回过头来看,我们深深感到“假说”二字的分量。所谓假说, 也可以换一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21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三卷 论语词-第三章 论一般名词-在线阅读

    第三章 论一般名词 §1.斐 虽然存在的只有特殊的事物,大部分的语词却仍是 一般名词,因为不可能§2.让每个特殊事物都有一个特殊各别 的名称,否则就得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记忆力,和这比起来,即使像 有些将军能对他们所有的士兵都叫得出名字,他们的记忆力也都 算不得什么了。如果每一只禽兽,每一棵植物,甚至植物的每一片 叶子,每一颗谷物,最后是每一粒沙子,凡是需要指名…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17
  • 第三节对孔狄亚克的新评价

    我们所谓“新评价”,是指现代欧洲哲学家对孔狄亚克的感觉论 和语言论重新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孔狄亚克的《人类知识起源论》,在这本书的导 论中,孔狄亚克认为他的哲学要点有二:1.世界是由事件组成的。事 件的念头就是观念。把握了观念就是掌握了事件。“把握”就是“连接 观念”,从而形成思想的话语。2.观念是靠语言联系起来的。如果把 观念的连接比做盖楼,脚手架以…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254
  • 梅林-《马克思传》-第一章-在线阅读

    第一章 青年时代 (一)家庭和学校 1818年5月5日,卡尔·亨利希·马克思生于特利尔。他的家系已无从查考,因为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连年战火中,莱茵省的户籍册都已错乱失散了。要知道,就连亨利希·海涅出生在哪一年,至今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哩! 当然,就马克思来说,问题还不至于这祥严重,因为他生在一个比较承平的时期。不过,当他的一位姑母在五十年前逝世并且…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1日
    369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在线阅读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哲学 17 和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西方思想从来不乏理性主义,为什么偏 偏这一时期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呢?原来,理性的时代中的“理性”有其特殊 的意义。古希腊的理性是与宇宙的心灵相通的思辨,中世纪的理性是神学 和信仰的助手。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精神,首先是 因为它与自然科学精神…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16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