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写作过程和全书结构

黑格尔是在1805年冬开始写作《精神现象学》的。当时,他把这 本书筹划为未来哲学体系的入门,和逻辑学一起构成体系的第一部 分,所以又给它加了一个副标题“意识的经验的科学”(Wissenschaft der Erfahrung des Bewusstseins)。1806年夏季,该书的第一部分(原 文第1—336页)也就是在这个副标题下被交给出版商付印的。黑格 尔对“意识”这个概念的关注与他在此期间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合为 一体的做法有关。既然逻辑就是形而上学本身,不再是哲学的入门, 那么,怎样才能将普通的认识引导到哲学认识的入口呢?黑格尔希 望意识来承担这项任务。1806年夏季,他在讲座课上明确说,精神现 象学是逻辑学的入门,它由绝对知识的概念(《精神现象学》最后一个 部分)直接过渡到存在的概念(《逻辑科学》第一部分)。

黑格尔在写作《精神现象学》时,先写的是“导论”(Einleitung)。 在“导论”中,他立足于意识的经验发展,阐述了意识历史发生的形成 条件,也就是哲学思维和自然意识相区别的条件,指出自然意识应通 过怀疑主义使自己从认识的局限中解放出来,经过辨证运动,最后达到科学认识,即逻辑。在写第1—5章(I—V)时,黑格尔也基本上贯 彻了这个意图。但在写到第6章“精神”时,他的初衷发生了改变,他 领悟到社会历史-现实性的重要性,开始从描述意识的发展史转向描 述世界发展史,即社会的真实历史发展。他认为,意识正处于一个新 世纪的开端,它要和它已有的实存和表象彻底决裂;但是新世纪是从 历史中产生的,所以意识只有通过世界史才能重新掌握新世纪,它必 须承担“世界史的巨大劳作”。于是,在第 6—8(VI—Ⅲ)章中,黑格尔 重点讨论了伦理、道德、法、宗教等问题。这样,最初的“入门”就变成 了一个篇幅很大的独立作品。1806年10 月,黑格尔终于写完了这本 书,为了读清样和督促印刷工作,他亲自跑到出版社所在的班堡市, 其间因交稿时间的拖延还和出版商发生过摩擦。在最终交付的书稿 上,他删去了“意识的经验的科学”的副标题,添加上“精神现象学的 科学”作为副标题。在1807年1月才最后撰写的“序言”(Vorrede) 中,黑格尔简述了改变初衷的理由。精神现象学承担着当代科学的 任务,它既不再是体系的第一部分,也不再是体系的入门,而是“一般 的科学或知识的这个形成过程”①,它体现了逻辑的历史发展过程。 1807年 4 月,《精神现象学》一书终于正式出版。

不幸的是,由于出版时麻烦不断,例如因作者分几次才交完全部 手稿,印刷工作只能断断续续,装订又分开进行,所以,不是所有的书 都添加上了有新副标题的扉页,有的书还将两个不同的副标题并列。 这种混乱还表现在段落的划分和目录、标题的处理上。在段落结构 方面;先交第一部分稿件时,黑格尔划分的段落是用罗马数字从I一 W(中译本第 1—8 章)来标识的,最后定稿时,他又弄了一个新结构, 全文被用拉丁字母分成 A、B、C三大部分,在C中又套了AA、BB、 CC、DD四部分(中译本分为甲、乙、丙,丙里面再套上甲、乙、丙、丁)。 从原来的八章到最后的六个部分,实质的变化是把原来的前三章合 并为一个部分,即“A.意识”,后面的结构基本上保持原样。但是字母

①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第17页,商务印书馆,1979。

的标题只体现在目录中,正文中的标题还是旧的。后来出版的《精神 现象学》各版本都把这种双重结构保留下来。①在目录与标题方面:在 最初交稿付印时,黑格尔列了一个目录,最后交稿时又给了一个经过 修改的更好的目录,但出版社只在目录表上列出了这个有清晰小标 题的目录,却没有据此给全部正文加上标题,所以造成目录表的小标 题并没有反映在正文的内容中。这些都让初读者一打开该书就感到 些许困惑。②

黑格尔为“序言”部分添加的小标题如下:

论科学的认识;真实之物的要素是概念,概念的真实形态是 科学的体系;精神目前的状况;原则并不是终结,反对形式主义 绝对之物是主体,主体是什么;知识的要素;上升到知识就是精 神现象学;已被表象之物和熟知之物转化为思想,它们在概念之 中;精神现象学在何种程度上是否定的或者包含了错误的东西; 历史的真理和数学的真理;哲学真理的本性和它的方法;反对图 表化的形式主义;从事哲学研究的要求;在其否定态度中的发怨

① 关于《精神现象学》的计划、写作、印刷、出版等问题请参见班西本为1988年 版的《精神现象学》所写的“导言”,载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魏塞思、克莱蒙特主编, 第IX—LXⅢ页,汉堡,迈纳出版社,1988(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② 应该指出的是,《精神现象学》的中译本在小标题的处理上有须改进之处。第 一,译者根据拉松本和参考法、俄译本,在目录和正文中加上了许多带[]的小标题,以 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而这些标题是黑格尔的原文中所没有的(参见中译本“译后记”)。 我们以为,经典原著的翻译应该严格地根据原著进行,任何后人的添加物都不能全面 准确地还原原作者的思想,反而会误读原文,因为每一个译者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带 有时代视域的局限性。第二,中译本的序言小标题没有相应地将黑格尔本人所写的 全部序言小标题翻译出来,在后面各章的目录中还有几处本来是黑格尔的原标题,却 被标上{],这和译者所参照的荷夫迈斯特1952年版本有些许出入。第三,“序言”的 原文文本中只有自然段落,并没有穿插小标题,也没有按内容分成几大段,但中译文 用带[]的小标题将其划分开来,而且这些带[]的小标题与原文的内容还有几处不太 …致,例如“历史的真理与数学的真理”那一段被标识为[历史的认识与数学的认识] (参见《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第26页,商务印书馆,1979。)

言的思想;在其肯定态度中的发怨言的思想,它的主体;作为健 康人类理智和作为天才的自然的哲学;结束语,作者与读者的 关系。①

黑格尔本人是这样说明《精神现象学》与他的哲学体系的关系 的。在1807年10月28日《耶拿文汇报》的知识专栏上,他刊登了一 份自我介绍:

本书描写生成着的知识。精神现象学应该对知识的根据作 出心理学的解释或是抽象的讨论。它从如下角度——通过这一 角度它就是一个新的、有趣的、哲学的第一科学——看待科学的 准备:它把精神的诸形态当做道路的各站包括在自身内,通过这 条道路,精神就成为纯粹的知识或绝对的精神。因此在这个科 学的诸主要部分中——当然它们又分为若干部分,意识、自我意 识、观察着和行动着的理性,精神自身,作为伦理的、有教养的和 道德的精神,最终作为宗教的精神,在其有区别的形式中得到考 察。那些初看上去混乱无章的精神现象的财富被置入一种科学 的秩序中,这种科学秩序根据必然性来描写这些现象,不完善的 现象在这种秩序中自身消解,并上升到更高的现象中,后者是紧 跟着前者的真理。它首先在宗教中,然后在作为整体的结果的 科学中发现最后的真理。

在“序言”中,作者说明了从目前哲学的立场来看哲学的需 要应该是什么;说明了旧哲学套路的狂妄自大和胡作非为,它们 正在贬低哲学;说明了那些在哲学和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东西。 第2卷将包括作为思辨哲学的逻辑的体系,还有哲学的其余 两个部分,自然的科学和精神的科学。②

①《黑格尔全集》(理论版)第3卷,第1页。 ② 同上书第3卷,第 593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四卷 第一章-在线阅读

    第一章 斯彪西波 (约公元前407—前339年;学园主持,公元前347— 前339年在任) 前文内容是勤勉研究权威典据后我们所能编辑的关于柏拉图的最好记 述。他的继任者是攸利密顿的儿子斯彪西波(Speusippus),这个人是雅典 人,住在迈尔海努镇,是柏拉图的姊妹波托妮的儿子。他自第108 届奥林 匹亚赛会①开始主持学园,达八年之久。他在学园中的由柏拉图建…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09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舞蹈之歌-在线阅读

    舞蹈之歌 有一天傍晚,查拉图斯特拉跟他的弟子们走过森林;当他在寻找泉水时,瞧,他来到一处碧绿的草地,四周有许多树木和灌木丛静静地环绕着:在草地上有一些少女相聚在一起舞蹈。少女们一看出是查拉图斯特拉,立即停止舞蹈;可是查拉图斯特拉却露出亲切的态度走近她们,说出这番话: “你们这些可爱的姑娘,不要停止舞蹈!来到你们面前的,并不是露出恶意眼光的扫兴者,也不是姑娘们…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368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以赛亚书-在线阅读

    1:1 在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和希西家当犹大王的时候,上帝向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启示有关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事。本书所记载的就是以赛亚所领受的信息。 上帝谴责他的子民 1:2 上主说:“天哪,地呀,都来听!我——你们的上主这样宣布:我亲自扶养带大的孩子竟然背叛我。1:3 牛认识主人,驴知道主人喂它们的槽,我的子民以色列却不认识我;我的子民什么都不明白。”1:4 …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77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在线阅读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神话正是通过想象以两种不同的倾向理解和反映他们的周围世界:一是把《荷马史诗》描写的奥林匹斯诸神作为人格化的自然力和社会形式,认为神的欲望和意志支配着自然,诸神…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253
  • 第四节 亨利·莫尔

    亨利·莫尔于 1614年出生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1631年入剑 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后当选为该院研究员。由于他对自然科学的 关注,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是 1647 年收集的《哲学诗》(Philosophical Poems),这些诗根据柏拉图主义和 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表达了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他的主要著作有《反 无神论的消毒剂》(An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5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