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拉美特利和萨德的生平与著作

一拉美特利

拉美特利(Julien Offroy de La Mettrie)1709年生于法国西北部 圣马洛城一个商人家庭,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从医和写作。

1733年,拉美特利在巴黎…所医学院获得大学文凭,而后到了荷

① 萨德在著作中使用了许多启蒙概念,比如自由、平等、博爱,它们来自我们 所熟悉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特别是萨德从霍尔四赫《自然的 体系》中借用了自然和物理的概念。尽管有这样的大背景,萨德与拉美特利的精 神倾向却更为接近,即把人理解为动物、植物、机器。

兰莱登,在著名医生波尔哈维①的指导下工作并翻译了许多医学著 作。1742年,拉美特利回到法国当军医。战场的体验成为他的代表 作《人是机器》(L'Homme-Machine)的重要思想资源。后来,他在德 国弗莱堡染上了热病,几乎危及生命,但这也给了他观察自己的机 会,他总结出《人是机器》中的重要立场:身体的状态与思想的状态是 直接对应的,从这样的非人为所能控制的原始欲望状态中,可以引出 一个新的世界。

1745年,拉美特利匿名发表《心灵的自然史》(L'Histoire na turelle de l'ame)。1747年,拉美特利匿名出版《人是机器》,在这本 书的扉页上,他题名献给瑞士生理学家阿莱。② 阿莱的理论使拉美 特利“人是机器”的命题有生理学实验作为基础,这也是拉美特利所 谓“唯物主义”的主要含义。1748年,拉美特利又写了《人是植物》 (L'hommeplante),提出生物进化概念。同年,拉美特利写出另一重 要作品《反塞内克或论幸福》(L'Antisénèque ou le discours sur le bonheur),我们要特别注意他在这里对内疚的分析。1750年,拉美特利 著有《不仅是机器的动物》(Les animaux plus que machines),试图建 立人与动物之间的“兄弟”关系。拉美特利还著有《伊壁鸠鲁的体 系》(Système d'Epicure,1750)和《享乐的艺术》(L'art de oouir, 1751)。

《心灵的自然史》曾经被法国权贵烧毁,拉美特利不得不逃亡荷 兰。在荷兰,拉美特利又因为《入是机器》而遭当地宗教势力迫害,又 逃往普鲁土。普鲁士开明君主腓特烈二世收留了拉美特利。1751年 11月,在柏林,拉美特利因为吃了变质食物,中毒身亡。腓特烈二世 亲致悼词颂扬拉美特利的学问。

① 波尔哈维(Hermann Boerhaave,1668—1738)倡导医学中的机械论和实验 方法。 ②阿莱(Albrecht von Haller,1708-1777)提出人的身体是一个协调的有机 体,受感觉纤维的神经组织支配,构成肌肉的应激性或者感应性。

二萨德①

萨德(Marquis de Sade)1740年7月生于巴黎。他的祖先是法国 普罗旺斯地区的贵族,所以他有一个雅号“萨德侯爵”。14 岁时,萨 德进了一所军事学校,这所学校专门收留来自古老贵族家庭的子 弟。1年后,他获得少尉军衔,参加了法国与普鲁士的战争。萨德 在战争期间就已经引人注目,其一是田为他战斗勇敢,其二是他对 放荡的生活有特殊嗜好。1763年,萨德从战场归来,这时他已经有 上尉军衔。回来后,萨德经常出入于剧院,与女演员交往频繁。萨 德的父亲不满意儿子浪荡的生活方式,极力敦促萨德早日完婚。同 年5月,萨德娶蒙特勒伊小姐为妻。蒙特勒伊出身新贵族且家庭富 裕,但萨德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规矩起来。同年,萨德因为“过度的放 荡”②而入狱。1768年,萨德因为在大街上公然劫持并折磨一个女 行人而重新被监禁6个月。被释放后,萨德又迷恋上他的妻妹。 1772年,萨德在马赛被控告犯有下毒罪,事实上是因为在一次狂饮 的宴席间,他把刺激性欲的药丸分发给四个妓女,并导致其中一个 患病。萨德畏罪逃跑,被缺席判处死刑。萨德没有逃脱,但他在被 捕后越狱成功。萨德漂流四方,始终没有停止他的丑恶言行并引起 公愤。5年后,萨德在巴黎再次被捕。

萨德一生中的大好时光或者是在战场上,或者是在监狱里度过

① 有关萨德的生平和著作资料,我们参考了萨德《小客厅里的哲学》,第7—9 页,巴黎,国际图书出版社,1994。 ② libertin一词在法文里的同义词有 debauche,devergondage,exces,festin, intempérance, libertinage, luxure, orgie,stupre……它们的含义依次是不信神、荒 淫、大吃大喝、淫荡、胡思乱想、放纵或没有节制、盛宴、放肆、好色……我们把这些 词所描述的场景,视为18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中“暗”的方面,而法国社会中的正统 天主教的道德则是“明”的方面。“暗”的倾向是不信神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对唯 物主义的“庸俗”理解被我们的学究气严重忽视了。在18世纪,所谓哲学或唯物主 义并不主要是一种书斋里的理论,而是一种举止和风俗。libertin包含了念头和行 为举止两个方面。

的。为了解闷,萨德在狱中写剧本和小说。后来萨德被转押到巴土 底狱,开始撰写《索多默的120 天》(Cent vingt journées de Sodome, 1784)。2年后,他又写了《美德的不幸者》(Les infortunes de la vertu)。1789年7月,在巴士底狱被巴黎人民攻占前10天,萨德被转移 到外地一所专门关押疯子的收容所,他不得不丢弃了自己大量的书 籍和手稿。萨德在革命后的1790年重新获得自由,萨德夫人对丈夫 嗜好暴力深感厌倦,不再与他一起生活。萨德的两个儿子也移居国 外。为了继续在充满暴力革命气氛的巴黎生活,萨德寻求合作者上 演他的剧本。其间,他与一个年轻的女演员凯娜关系密切,凯娜至死 都忠实于萨德。1791年,萨德匿名发表了《朱斯蒂娜或可怜的美德》 (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①

革命的巴黎使贵族出身的人感到恐怖。为了使人们忘掉他原来 的贵族身份,萨德也站在革命者一边参加了街垒战斗。萨德似乎从 来不乏“革命”的热情,但革命政权还是于1793年底逮捕了他并且宣 判他死刑。但是阴差阳错,由于革命形势的混乱,萨德竟然因行政管 理方面的疏漏而被遗忘在监狱里,躲过了断头台的劫难。1794年10 月,萨德被释放。出狱后的萨德生活非常拮据,他的全部收入都来自 微薄的稿酬。1795年,萨德发表了“萨德主义”的代表作《小客厅里的 哲学》(La philosophie dans le boudoir),此外还有《阿琳和瓦尔古》 (Aline et Valcour)、《新朱斯蒂娜和朱丽叶》(La nouvelle Justine et Juliette)等。

1801年,革命后的法国政府终于没有原谅萨德式的色情暴力,声 称萨德的作品是罪恶的谵妄、淫书,没有经过审判程序,只是一纸行 政命令就把萨德关进了疯人院。1814年12 月,萨德死在疯人院。这 也是最后的象征,萨德的主张将被人类任何政治制度所监禁,人的身 体自由终将有它的界限。令人称奇的是,在那个年代,那样颠沛流离 的生活中,萨德竟然活了74岁,其中有27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萨

① 这本书是萨德哲学小说的一种,此外还有《阿琳和瓦尔古》、《小客厅里的哲 学》、《新朱斯蒂娜和朱丽叶》等。

德被当成精神病患者而屡遭监禁,尽管他最终并没有疯。 萨德的后代在萨德身后拒绝承认他的侯爵身份。无论法兰西政 权怎样变更,萨德的著作始终是一级禁书,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 20 世 纪中叶。

有评价说,萨德拥有“曾经生活过的最自由的精神……集所有犯 罪和淫乱之狂热以及令人厌恶之大成”①。我们通俗地把这解释为 “什么都敢想”。萨德似乎预见了自己的命运,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墓 碑上没有名字,他希望人们忘记萨德这个名字。

我们说萨德是一个不容易下定论的人物,因为研究者发现他的 思想比表面上更为复杂。萨德的思想比一般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 者更具有现代研究价值,特别是 20世纪以来随着精神分析领域的开 拓,研究者发现“萨德主义”里包含着具有普遍性的性心理问题,甚至 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萨德开辟了现代意义上的性心理学。他对性 意识和行为的某些描述在弗洛伊德那里演变为更具医学和哲学性质 的分析。萨德的身体被暴力长期监禁,而他的言行举止、书籍也是暴 力的。他放弃精神上的善而宣扬身体谵妄的恶,他要对身体讲哲学、 心理学、启蒙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八章 世界是一个整体-在线阅读

    第十八章世界是一个整体 您想开始理解哲学吗?那么您首先得做 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对于斯宾诺莎的哲学著作,最简單扼要的评价只有一个字:难。 对于斯宾诺莎的哲学方法,最简單扼要的评价只有一个字:难。 对于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最简單扼要的评价只有一个字: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斯宾诺莎的著作是非常难读的,记得某位哲学教授曾 说过这样一句话:“简而言之,斯宾…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86
  • 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第七卷-在线阅读

    第七卷 【1】按照“相同”一词最严格的字面含义(我们已经说过,相同最严格的含义是指数目上的单一)来考察事物相同或是相异,应该从它们的词尾变化、对等词以及对立面出发。因为如果公正与勇敢相同,那么,公正者与勇敢者、公正地与勇敢地也相同。对立面的情形亦如此;因为如果甲与乙相同,那么,按照任何断言过的对立面来说,它们各自的对立面也是相似的。因为既然它们相似,把一方或…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27
  •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修辞学》-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三卷 【1】 关于演说有三个问题需要详加研究:第一是说服论证应依据什么题材,第二是用语问题,第三是应当如何安排演说的各个部分。我们已经阐述了说服论证及其依据题材的数目,并指明了这些题材共有三种,以及它们有什么性质和为什么只有这么多种。所有的演说之所以说服人,或者是依靠判断者自身所获的某种感受,或者是依靠他们对演说者形成某种性质的看法,或者是依靠给出了自己的…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65
  • 第一节 对弗洛伊德的重读

    拉康主张要想真正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必须“重读”弗洛伊德,而且这种重读必须和主体入以及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尤其是它和语 言的关系的问题联系起来。他还强调,必须根据结构主义和后结构 主义关于“话语(discourse)”的理论来重新解释弗洛伊德。他订正了 入们对弗洛伊德著作的理解,并对弗洛伊德的重读创造了一种新的 精神分析观点。拉康的精神分析观塑造了一种关于个人…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92
  • 第四节效果史

    《精神现象学》现在成为黑格尔哲学中最受重视的作品,因为它 对后人影响最大,且引起不同的解读也最多。关于《精神现象学》的 “效果史”可以再写上几本专著。但历史状况决非一直如此。当黑格 尔在世时,尤其在海德堡、柏林大学任教期间,他本人似乎忘记了这 本书,不仅很少提它,也没有开设过类似的讲座,当时他的重心是《哲 学科学百科全书》和《法哲学原理》,“精神现象学”被浓…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