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一篇 古希腊罗马哲学-导言-在线阅读

导 言

古希腊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后人命名的希腊

半岛、爱琴海上的诸岛屿和它南部的克里特岛,还有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地区。

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二

百多个奴隶制的城邦。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奴隶反抗奴隶主残酷压迫的阶级斗争。在城邦的自由民中间,还存在着穷人

与富人、有公民权的公民与无公民权的居民,以及贵族派与民主派的社会矛盾

和政治斗争。

奴隶制是极其残酷的人身奴役制度,但它的出现符合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状况,带来巨大的历史进步。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

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

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

就没有罗马帝国。”① 以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为例,在40万人口中,只有4万

公民,却有20万奴隶,另有十多万没有公民权的移民和穷人。依靠奴隶阶级和

平民阶层的劳动,贵族和富裕的自由民不必为生计操劳,才有可能从事文化和

理论的创造活动。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

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需要的科学

才首先被发现。”②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

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争论间接、曲折地反映了奴隶主阶

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从人类认识史的观点看,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在古代文明

中,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宗教及神话演变为最初的哲学理论。这三个民族的哲

学诞生于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精神的这一突破

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时间约在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古希腊

哲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东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

影响,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生产劳动、航海贸易和城邦政治的经验,批判地吸收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 页。

②[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1b 20—25。14

导 言

了神话世界观的演化观念,发展出推崇理性思辨和逻辑思维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哲学的繁荣培养了古希腊人静观、思辨、论辩和追根求源的民族精神,促

进了科学、历史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此后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互

融合,产生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起源阶

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阶段。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学园,标志着古希腊罗马哲

学的终结。

早期古希腊哲学形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既相互对立又

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经过长期发展,随着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

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早期的朴素

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

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①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

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

演化出异彩纷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本篇在古代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中,参照古代宗教及神话、科学技术、文学

和历史学等思想素材,阐述古希腊罗马哲学长达一千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中有两种意思:一是关于超验世界的本体论,与经验科学相对照;

二是孤立、静止和片面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相对立。本教材将在不同的语境

中,用“形而上学”或表示超越的本体论,或表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 巴克莱的生平与著作

    乔治·巴克莱(George Berkeley)于1685年3月12日出生在爱 尔兰的基尔肯尼郡。他的祖父是英格兰人,1660年王政复辟后移居 爱尔兰。他的父亲出生在英格兰,母亲是爱尔兰人。 1696年夏,巴克莱入基尔肯尼公学就读。1700年3 月,入都柏林 三一学院学习。170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70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并于同年当选为学院教管会成员。在三…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54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以斯帖记-在线阅读

    亚哈随鲁王废除王后华实蒂1:1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亚哈随鲁王的时代。亚哈随鲁从首都书珊的宝座统治,版图由印度到古实,共一百二十七个省份。1:2 并于上节1:3 亚哈随鲁在位的第三年,他为所有的贵族和行政官员举行了大宴会。波斯和米底亚的将领、各省的省长,以及贵族们都参加了。1:4 整整六个月,他向他们炫耀王国的富有、昌隆、威严。1:5 接着,王又为首都书珊全城的…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84
  • 第一节维特根斯坦的独特性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维特根斯坦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思想家。 所谓的“空前”,是指他的思想前无古人:无论是罗素、弗雷格的逻辑, 还是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托尔斯泰的思想,它们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都不过是形成他思想的素材,而不是构成他思想的来源;同样,无论 是布劳威尔的逻辑讲演,还是某场足球比赛,显然都无法成为促成他 思想转折的真正动因。我们既无法从前人中找到与他的思…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23
  •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問题首先涉及“什么是哲学”的問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个常常让入无从下手的问題。如果問:什么是物理学?什 么是法学?或者什么是政治学?那么,人们可以有很明确的答案,因 为这些学科的对象和界限很明确。但是,如果问“什么是哲学”,那么 答案就不那么简單。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对这个問题的回答常常各 不相同。这里我们暂且从哲学的历史源头出发来讨论这个问题。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256
  • 第一节 伊壁鸠鲁其人及其学派

    在从希腊古典时代没落、转入希腊化文明的动荡岁月中,伊壁鸠鲁的活动与著述似乎和周围正在发生的世界大事不相关联,而是在"世外桃源"中建立了一个社团式的学派。但这并不是消极遁世、规避现实,而是敏感于新世界的来临,寻求一种有科学准则、发扬主体精神的新人生态度,并开始探索个人主体和新世界秩序的关系。 一 "花园"哲人和花园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的父亲奈奥克…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0日
    52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