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批判基督教

在启蒙思想家中,霍尔巴赫对基督教的批判是最为严厉和彻底 的。这种批判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启蒙色彩,即宣传、鼓动和论战。 霍尔巴赫对基督教的批判涉及到宗教的各个方面。他认为,当 神甫宣称自己是以上帝的名义行使权力时,其实不过是一个虚假的 上帝代表。神甫摆设了各种宗教的仪式,貌似神圣,以骗取人民的尊 重。霍尔巴赫说:

他们假装神向他们显灵,由他们宣布神的旨意;他们传授教 条,由他们宣布人们应该相信和反对的;他们确定那些使神高兴 和不快的事;他们颁布神谕,向焦虑不安的人预见未来,用害怕 报应所带来的恐惧使人们发抖。②

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神甫打着某些神圣的旗号,使人们不能 怀疑他们的资格,就好像因为和神沾了边,神甫从此也就不再是凡人 了。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相信宗教呢?霍尔巴赫称宗教信仰为“神圣 的感染”,一种迷信的历史,其根源在于内心的无知。“人只是因为害

① 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转引自《18世纪唯物主义者》,第324页。 ② 同上书,转引自《18世纪唯物主义者》,第291页。

怕才迷信的,人只是因为无知才害怕。”①怎样的无知?不知道自然的 力量!于是,人们假定一定要顺从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是人们所倚 赖的对象,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的形象。人们从此习惯于 把自己无法摆脱的感情和情绪向神诉说,以求得心灵的安慰。

霍尔巴赫认为,宗教滥用了人的想像力,真正健全的思想并不需 要太多的想像力,而是利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对最简单的真理的认 识。虽然霍尔巴赫对神学作了激烈的批判,但是像许多启蒙思想家 一样,他其实只是集中攻击了一点,即宗教之所以能从事种种伪善之 事,关键在于人们轻信。启蒙者的使命,就在于揭穿这个骗局,从此 人们也就不再相信宗教了,就像培尔所说的,一个由无神论者组成的 社会是可能的。像他的哲学一样,霍尔巴赫在批判基督教方面也是 简单化的,他没有想到宗教信仰还有更为复杂的心理原因,在有了科 学知识后,人不一定放弃信仰。

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排除一切神秘的、不能被解释的东 西。但是,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哲学始终是和“神秘”的精神因素打 交道的。一旦精神的内容“进步”为知识,成为可以实证的东西,就从 哲学本身排除,属于另一门科学了。排除“神秘”性,将使哲学处于无 事可做的境地。但是,霍尔巴赫哲学正是努力寻找真理,破除神秘 性。这是哲学的退步还是进步呢?说它是进步,是因为它将哲学简 单化了。这种简单同时也是退步,精神并不只是一个方向,精神的本 质在于它的多元性。想像或虚构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财富,否则精 神就将枯死。

但是,霍尔巴赫对基督教的批判具有解放思想的积极意义,他启 发人们独立思考,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人的教条。他继承文艺复兴以 来的人文主义传统,解放人,使人直面世俗社会中的幸福。无论如 何,启蒙思想家对基督教的批判推进了近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宗 教的效应与启蒙思想相反,就像霍尔巴赫说的,宗教不相信理性与科

① 崔尔巴赫:《自然的体系》,转引自《18世纪唯物主义者》,第143页。

学,而教育人们安于无知。

霍尔巴赫把宗教与专制政权联系起来。宗教是精神的专制或思 想的权力,专制的政治制度是世俗的权力,两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 专制的。与此同时,它们一定迫害反对自己的人,即使是霍尔巴赫这 样有贵族身份的人也不能幸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霍尔巴赫从未在 自己的著作上署上真名。

霍尔巴赫的批判方式又很像是一个给人们医治精神疾病的心理 医生,警告他们宗教带来的精神危害,以及如何去掉焦虑、恐惧、无 知、妄想等顽症。霍尔巴赫的方式是讲道理,目的是让人们去掉虚构 和幻想,享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快乐、幸福。霍尔巴赫式的批 判带有明显的宣传和数育目的,他的方法是把一切坏事都归于宗教。 这和他所谓“健全的思想”一样是过于简单的。他下面这段话就形象 地说明了这样的简单性:

真理是简单的。谬误是复杂的。谬误的道路无限曲折回 旋。自然的声音任何人都能了解,谎言的声音则模棱两可、扑朔 迷离和神秘莫测。真理的道路平坦笔直,谎言的道路昏暗弯曲。 每个人都必须记住的这些原理是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不能 怀疑的。一切正直的和诚实的心灵都倾听理性的声音。人们的 全部不幸只在于他们的无知;而人们之所以无知,只是因为他们 周围的环境阻碍着教育的发展;人们之所以愚蠢,唯一是因为他 们的理性还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①

这里我们当然可以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这段话具有批判宗教愚昧的 启蒙意义,但这种简单的启蒙宣传可能导致一种新的愚昧。就是说, 人们经过思想“启蒙”之后,可能会逃避任何精神领域的复杂、曲折迂 回、模棱两可、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等,把它们当做无知和愚蠢的。理

① 霍尔巴赫:《健全的思想》,王荫庭译,第19页,商务印书馆,1996。

性只瞄准光明精神,于是导致简单理性。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 20 世 纪法国哲学研究的内容表明,霍尔巴赫的上述立场不但是简单的,也 是独断的。

霍尔巴赫的基本批判方法,是把上帝及其一切神学内容都说成 是不存在的。上帝的存在是无法证明的,无形的精神(比如灵魂)和 神迹只是一些幻象。不能证明人是上帝创造的。由于把实际上不存 在的东西当成存在的,宗教必然导致自相矛盾,如此等等。

我们这里有必要再次提到“自由”概念。霍尔巴赫激烈批判了 “自由意志”的概念,而这个概念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有密切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以往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即自由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宗 教哲学。宗教曾经从自身角度提出自由问题,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的 霍尔巴赫批判宗教意义上的自由意志,这是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事。 我们在这里不准备展开论述这个问题,但是应该指出,“自由”是一个 形而上学的话题,与宗教关系密切,对“自由”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 响到文明的形式(道德、法、政治制度等)。在这方面,笃信宗教的民族 与不信教的民族的差别是明显的。事实上,霍尔巴赫没有看到,启蒙 精神与基督教精神之间不仅有批判与被批判的关系,而且有继承关 系,基督教精神也许是更为根本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宗教,特别 是基督教传统,可能与一个民族的抽象思维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为 基督教中的“存在”与“自由”这样的概念不仅十分抽象,而且要求复 杂的心理想像能力,它有助于形成理性思维能力。

霍尔巴赫批判基督教的意义在于,基督教教义实际上是不能令 入相信的教条,人民在不懂科学的情况下盲目地接受这些教条,以至 于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宗教,没有科学和理性。在此意义上,所谓宗教 的神秘性与科学理性的澄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宗教教条是不可相信的,但是宗教本身并没有随着科学与理性 的进步而消失,宗教仍然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现象广泛地存在着。 在此意义上,霍尔巴赫对宗教的批判是简单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一章 “他就是奇迹”-在线阅读

    第一章“他就是奇迹” 里敕尔说:“多年来,我目睹了如此众多 的后起之秀,还不曾见到一个年轻人像 尼采那样,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 然而,尼采,这个天才,他在生命的最后 十二年里竟是个疯子。 正如我在上卷《西方哲学的故事》结尾所言,这一卷我将以 尼采作为全书之始。 尼采是德国人,但他自认为是波兰人,因为根据他的谱系, 他乃是波兰贵族的后裔,尼采为之而深深自豪…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26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五章 最美的哲学家-在线阅读

    第五章最美的哲学家 在所有的哲学家中,柏拉图也许是长得 最帅的,还是最伟大的。 关于柏拉图这个人,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对他的名字要比前 面几位熟悉一些,尤其是谈过一些恋爱的少爷小姐们。因为在恋 爱的诸多种类之中,便有一种叫柏拉图式的恋爱,我在若干年以 前就听见过,并且稍微实践了一下。 在所有的哲学家之中,柏拉图很可能是最伟大的一个— 是的,就哲学而言,甚至苏格拉…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69
  • 第二节交往合理性建构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和他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联系在一起 的,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要求对理性进行重建。重建的理性被区分为 工具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现代化的病态发展被理解为工具合理性 的片面发展,因而,现代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要求交往 行为的合理化。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是在理想的言 谈情境下通过对话而获得相互理解实现的,因此,交往行为合理性的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01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三卷-第十三章-在线阅读

    一 珀琉斯逃往佛提亚,到阿克托耳的儿子欧律提翁那里,由他给祓除了,又从他得到了他的女儿安提戈涅,以及三分之一的国土。他有一个女儿坡吕多拉,嫁给了珀里厄瑞斯的儿子玻洛斯。 二 他从那里同了欧律提翁去猎取卡吕冬的野猪,但是在对着那猪投过枪去时,无意中打中了欧律提翁,将他杀死了。于是他又逃出佛提亚,走到伊阿耳科斯,到阿卡斯托斯那里,由他给祓除了。 三 在为珀利阿斯…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263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章 哲学,教你如是“超人”-在线阅读

    第二章 哲学,教你如是“超人” 尼采的人生令人伤感,尼采的哲学则令人热血沸腾。 《美国百科全书》是这样表述尼采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的:20世纪绝大多数的德国、法国文豪和大哲人都深受尼采的影响。……在其身后半个世纪内仍能深刻地影响许多大作家者,非尼采莫属。尼采影响了小说家托马斯·曼、海塞、马尔罗、纪德、加缪;诗人里尔克、格奥尔格、萨特;此外德国的存在主义者也深受其…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7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