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Nenkantianismus)是 19世纪下半叶在德国兴起的 一个重要哲学流派,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 康德主义得到广泛流行,不仅成为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占据主导地位 的哲学流派,而且其影响遍及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瑞士、俄国 等欧洲国家,这个流派不仅有众多的追随者,而且其思想还涉及政 治、文化等领域,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实践也有一定影响。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代表现代西方哲学方向的 现象学、存在哲学、分析哲学也正在崛起,而与此同时新康德主义理 论本身的欠缺则逐步显现,这个流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发生了思想 转向。从此,这个流派日渐式微,并走向衰落。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 个流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李凯尔特、拉斯克(E.Lask,1875—1915) 等,在其理论中有时宣扬明显的民族主义,而德国当时所表现出来的 侵略性已经遭到欧洲许多国家的反抗,这也是新康德主义在欧洲诸 国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新康德主义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的流派,而是包含 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特色。其共同之处就是在“回到康德那里” 的大旗下继承和复兴康德哲学;而其代表人物的不同之处则在于,他 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诠释和发挥康德哲学。新康德主义 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是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为代表的西南学 派(由于这个学派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弗莱堡、斯特拉斯堡、巴登等地 方,这个学派又常常被称为弗莱堡学派或巴登学派);二是以柯亨、那 托尔普(P.Natorp,1854—1924)等人为代表的马堡学派。虽然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已经日渐缩小,但经过这个流派新 的领军人物卡西尔、赫尼西斯瓦尔德(R.Hoenigswald,1875—1947) 等人的努力,它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然保持了一席之地,并且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转向,产生了以瓦格纳(H. Wagner)、克拉 默(W.Cramer)为代表的所谓新新康德主义(Neoneokantismus)。不 过,此时回归康德的运动在本质上已经不同于原先的新康德主义,在影响范围上也远不如此前的新康德主义。

现在看起来,新康德主义是一个持续了将近百年、主要局限于大 学讲堂的比较纯粹的哲学思潮。虽然它被一些哲学史家称做“没有 创造力的讲坛哲学”或“教授哲学”①,但其研究对象、思想内容和价值 意义并不限于纯粹哲学之中。这个学派所重视、并加以探讨的“文 化”、“价值”、“效用”、“人性”、“伦理社会主义”等领域,是与当时的社 会现实密切相关的。特别是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们,如伯恩施坦、 考茨基等人力图用康德伦理学中的绝对命令和关于目的和价值的学 说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他们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中的新康德主 义运动”的倡导者,而且还使新康德主义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发生了 直接作用。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考察和分析新康德主义,对当今的学 术研究和实践生活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① 见沃利希主编《新康德主义》(Neukantianismus),第5页,斯图加特,1982。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十二-在线阅读

    卷(A)十二 章一 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本体;我们所探讨的正是本体的原理 与原因。倘宇宙为一整体<完物>,本体就是这整体的第一部分;倘20 这整体只是各部分的串联,本体便当在序次上为第一,其次为质, 继之以量。同时后两者实际上只是本体的秉赋与动变,并非全称 实是,-——将这些也算作实是,“不白”“不直”之类便也成为实是; 至少我们有时也得说“这里是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458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四章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文化复兴的重要影响-在线阅读

    发生于14—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通常被看作是欧洲中世纪文化 与现代文化之间的重要分水岭,但是早在这场意义重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发生之前,在中世纪蒙昧闭塞的精神氛围中,就已经悄然涌动着一股文 化复兴的暗流,这股暗流是由基督教会所推动的。在蛮族大入侵所导致 的“黑暗时代”以及其后的封建社会中,正是基督教会以其超越性的宗 教理想和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不懈地推动…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226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七章 ⿊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在线阅读

    第七章 ⿊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从⼤格雷⾼⾥到赛尔维斯特⼆世的四百年间,教皇制经历了许 多次惊⼈的变迁。它曾不时⾪属于希腊的诸皇帝①;或有时⾪属于西 ⽅的诸皇帝;并在其他时期更⾪属于当地的罗马贵族:虽然如此,公 元⼋世纪和九世纪中,⼀些精明强⼲的教皇却乘机建⽴了教皇权⼒的 传统。从公元600年起到1000年这⼀段时期,对于了解中世纪教会,以 及它与国家的关…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19
  • 第四节关于政治问题的争论

    1840年前后,关于宗教问题的争论发展为各派之间的政治论战, 这是时局使然。1840年前,虽然政治改革基本上停滞,王室的许诺没 有兑现,但教育改革的成果还得以保持,人们对普鲁士的政治改革还 抱有希望。但是,1840年普鲁士王子弗里往里希·威廉四世上台后, 开始使本来就停滞不前的改革局面倒转。他重新让反对改革的保守 人士进内阁,这就使改革的力量彻底被抛弃在一边…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5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