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关于政治问题的争论

1840年前后,关于宗教问题的争论发展为各派之间的政治论战, 这是时局使然。1840年前,虽然政治改革基本上停滞,王室的许诺没 有兑现,但教育改革的成果还得以保持,人们对普鲁士的政治改革还 抱有希望。但是,1840年普鲁士王子弗里往里希·威廉四世上台后, 开始使本来就停滞不前的改革局面倒转。他重新让反对改革的保守 人士进内阁,这就使改革的力量彻底被抛弃在一边,尤其使享受到教 育政策改革好处的人士的处境变得日益艰难。黑格尔学派受到直接 打击,有些人虽然保住了自己的职位,但工作环境则变得险恶,如罗 森克朗茨和亨利希;有些人甚至被剥夺了讲席,典型例子就是布鲁 诺·鲍威尔。1841年,谢林被请到柏林任职也被视为保守派对改革 派的报复,众所周知,谢林是站在保皇党一边的。

当时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实际有左、中、右三方,右派是支持王室意愿的保守派,他们反对进一步的改革,不惜动用包括书报 检查令在内的一切手段,压制民众的自由和参政要求。

左派本是改革的积极推动力量,但在1840年后的尖锐社会对抗 面前,他们发出了革命的呼声,与普鲁士王室势不两立,典型的例子 当推布鲁诺·鲍威尔。在被剥夺教职前,布鲁诺·鲍威尔还认为普 鲁士是一个现代的国家,因为它尽管与教会联盟,但却超然于宗教争 论的事件之外,表现出一定的公允。但是,当因无神论言论激怒了当 局,不能再继续在大学任教后,布鲁诺·鲍威尔终于认识到威廉四世 统治下的普鲁士国家是一个不自由的体系,根本没有教学自由。1842 年以后,他开始猛烈批判普鲁士国家,从而也改变了他与黑格尔哲学 的关系。在此之前,他虽然从正统虔敬派的立场批判黑格尔的理论, 但又注意保护黑格尔的进步特征,使之不会被归于保守派的行列。 这样,他基本上还站在黑格尔主义的基础上。而在这之后,他不再能 像黑格尔那样与那个在当代已经实现了的理性发生联系,并使之继 续在改革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他用对当代的“纯粹否定”代替了黑 格尔对当代的“扬弃”。布鲁诺·鲍威尔还预言国家会逐渐暴露自己 的反动真相,从而遭到公众的批评。他指出应该用革命代替改革。 这和马克思后来的情况相类似。但是布鲁诺·鲍威尔并不认为社会 的希望在于无产阶级,他也意识到市民阶层也不会进行革命,而且他 的立场也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所以他感到失望,也看不到希望,最 后越来越游离于政治活动之外,过着内在的流放生活。

中派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愿望,是 1848年革命前市民阶层追求解放的精神表达。他们要求有人人平等 的权利,希望得到民众的自我规定性,能自由选举议会代表,决策方 面要有民主的公开性,要求取消书报检查令,所有公民都参加国家事 务并承担应有的责任,等等。总之,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有由宪法保 证的公民自由。1848年三月革命是德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市民阶 层是这次革命的发动者,他们的目的有二,一是立法修宪,二是实现德 意志全民族的统一。德意志议会和普鲁士议会同时召开。为此,米希 勒就德意志宪法和普鲁士宪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普鲁士宪法必须以下列11点作为基础:新闻自由;确保个人人格自由;有自由结 社和集会的权利;司法独立;废除享有特权的法权阶层和世袭的特权阶 层;审判程序和刑事陪审法庭要有公开性,允许口头辩论;不同信仰的 人具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建立国家军队并自由选举其统帅;在立法、税 务、借贷和预算等事务中要有民众代表参与制定决议;大臣要承担责 任;军队向宪法宣酱。对于德国统一问题,米希勒认为国王应该要求六 点,才能使德国由一个国家邦联变成联邦国家,它们是,制定德国军队 的普遍法律,有统一的联邦旗帜和统帅;建立德国联邦法院,处理由国 家法所产生的各国间和各国内部的立法和政府问题;可以在德国境内 各国自由居住和迁移;取消所有的关税限制;统一度量衡和硬币中金银 与合金的法定比例;建立一支德国的联邦海军。①

黑格尔学派的研究与黑格尔哲学的命运紧密相连。② 19 世纪 末,随着新康德主义的上升,黑格尔学派几乎都被遗忘了。当时的哲 学史和辞典在提到他们时,往往是把他们作为“过路客”一笔带过,偶 尔的研究,也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他们。1945 年以后,随着黑格尔哲学的复兴,黑格尔学派又再次得到关注,其标 志是吕伯主编的《黑格尔右派》、略维特主编的《黑格尔左派》③,这重 新引起了人们对该学派的兴趣。后来有许多文章发表④,它们大多不 太赞成编者对该学派人物所作的政治派别的划分,从而打破了延续 近一个世纪的僵化分类表。一些新出版的传记清楚地展示了黑格尔 学派中一些成员的成长道路⑤,有人考察了迄今的研究中所用的派别 划分标准,试图以新的表述来替代以前简单的“左、右”分类。⑥ 当时

① 参见米希勒《论宪法问题》,载于吕伯主编《黑格尔右派》,斯图加特,1962。 ② 参见瓦斯泽克《黑格尔学派》,载于费策尔、明克勒主编《政治理念手册》第 4 卷。 ③ 参见略维特《黑格尔左派》,斯图加特-巴德·坎恩斯塔特出版社,1962。两人 选择文献时带有较强的政治倾向,而忽视了理论本身。 ④ 例如瑞德尔的《黑格尔和甘斯》,载于《自然与历史》,斯图加特,1967。 ⑤ 参见瑞思讷《爱德华·甘斯:三月革命时代的人》,图宾根,1965。 ⑥ 参见奥特曼《黑格尔那里的个人和团体》,柏林/纽约,1987。

民主德国的佩培勒(Peperle)的研究尽管是纯学术性的,但也有因过 分强调黑格尔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作用,从而牺牲他们 的独立性的倾向。①

不过,黑格尔学派在哲学史上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他们又有强 烈的时效性,因此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局面在可见的将来也 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中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十分薄弱,-是有关的中 译本极少,二是他们又被置入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起 源的“中间地带”,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所以一直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① 参见佩培勒《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柏林,1978。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阿里斯托芬-《云》-(三)第一场-在线阅读

    斯特瑞普西阿得斯 地神盖亚啊,这是多么神圣、庄严与神奇的声音啊! 苏格拉底 因为只有她们是唯一的神,其余全都是胡说的。 斯特瑞普西阿得斯 凭地神起哲,我耍你说清楚,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难道不是我们的神? 苏格拉底 什么宙斯?别说傻话,宙斯是没有的。 斯特端普西阿得斯 你说什么呀? 雨是谁下的?请你先把这件事情向我解释清楚。 苏格拉底 (手指云) 那自然是她们下…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1日
    733
  • 第五节 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

    斯宾诺莎《伦理学》之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内容全部谈的是情感问 题,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从全书的结构看这似乎有些不成比 例。至少从表面上的原因追溯,斯宾诺莎这部书的旨趣不是本体论, 而是伦理学。伦理学以人为研究的对象,而在斯宾诺莎看来,情感构 成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 在第三部分的序言中,斯宾诺莎向我们揭示,情感是自然而然 的,遵循一定的秩序,为外因所诱惑。外…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4日
    412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一卷-第三章-在线阅读

    本章概述:本章是对前两章所述苏格拉底的品格的确证 他敬拜诸神并劝勉别人敬拜他们 为了证明,在我看来,苏格拉底如何通过他自己的为人以及他对那些和他交游的人们的谈话而使他们获得益处,我将把我所记得的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尽量记录下来。 在他和神明的关系方面:他的言行显然是和在亚波罗神庙的女祭司对那些求问应如何祭神以及如何敬拜祖先的人所作的回答是完全符合一致的;因为女…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347
  • 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

    这里所谓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也就是指那些借助于哲学可 被理性所理解因而内在于理性而可以从理性自身开显出来的原则。 我们在开头曾设问:基督教在寻求哲学的理解过程中,它将促使理性 自觉到哪些原则?或者说,哲学从基督教信仰中化解出了什么样的 原则?这一设问所要追寻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内在原则。对基督教信 仰的内在原则的分析将表明,真正的宗教信仰与哲学这个被视为理 性…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473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节本-第二章-在线阅读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节本-第二章 一 坦塔罗斯在冥土受刑罚,有一块岩石空悬在他上面,站在一个沼里,看见在他肩头两边有许多生着果子的树长在沼边。那水碰着他的下颏,但是在他想要喝一口的时候,那就干了,那果子他如想要摘时,树和果子便被风所高举,直到云边去了。有人说他这样地受罚,乃是因为将神们的秘密泄漏给人们,又要把神食分给他的同类。 二 布洛忒阿斯是一个猎…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4日
    41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