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起源于活动

关于认识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验论和先验论两 派之争。在经验论看来,主体是受教于外在事物的,因此认识只能来 源于客体。先验论则主张,主体本身就具有内在认知结构,并运用这 些结构去规定客体,所以主体才是认识的根本来源。皮亚杰认为,这 两种看法表面上对立,实质上都犯了预成论的错误,前者把认识看做由客体预先存在的特性决定的,后者把认识看做由主体预先存在的 结构决定的。而实际上在认识之前,并不存在既有的认识内容和认 识形式。“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 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 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 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但这是由于主客体 之间的完全没有分化,而不是由于不同种类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① 从发生学的观点看,在认识发生之前并不预先存在各自独立的主体 和客体,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随着认识的发生而逐步分化出来的。 皮亚杰解释说,初生的婴儿就处于类似人类史前时期的主客体混沌 未分的“非二分化”状态,他心目中的世界是由变动不居的感觉“动画 片”组成的,既没有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也没有认识论意义上的客 体,他还没有认知意识。儿童最初的世界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为中心,皮亚杰称这种状态为“儿童自我中心主义”,“婴儿把每一件 事物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好像自己的身体就是宇宙的中心一 样 但却是一个不能意识其自身的中心”。② 除了对自己的动作有 所感觉之外,在婴儿的外部世界与自我世界之间不存在任何界限。 皮亚杰进一步指出,在主客体的分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活 动。婴儿最原始的身体活动,为即将出现的主体与客体提供了唯一 一个可能的联结点。一开始,婴儿的每一种活动只能分别孤立地把 他的身体与外界相联系,以后各种活动逐渐协调,并出现了表象、语 言等信号性功能。当儿童的各种身体活动能够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时,他开始意识到自身是各种活动的来源,主体概念因而产生。另一 方面,当儿童对相应于主体活动而产生的各种外界变化发生自觉注 意时,客体概念也就逐渐形成。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以人的机体结 构为依托、以活动为契机而从无到有地产生的。

皮亚杰的活动理论在认识起源问题上独树一帜,不仅尖锐批评

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第21页,商务印书馆,1981。 ② 见同上书,第23页。

了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的预成论观点,把认识看成一个动态的、发生 的过程,而且通过强调活动的作用深化了对认识起源和认识本质的 理解。“要知道一个客体,就得动之以手”;“认识就是转变实在,从而 理解某一状态是如何产生的”①。应该说,皮亚杰关于认识起源于活动 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起源于实践的思想,在基本出发点上是 一致的。也就是说,他的活动概念所具有的对象性、物质性和结构层次 性,不仅是对唯心主义预成论的批判,而且强调了人在认识中的能动作 用。然而与实践概念相比,活动概念的含义毕竟过于宽泛,它还包括了 人的生命活动、心理活动等;而实践概念最集中地体现了入类文明进化 和认识发展的特征,正是实践构成了活动范畴最本质的内容。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十三章 幸福人生-在线阅读

    第二十三章幸福人生 黑格尔不再是一个没有生活,只有哲学 的人,相反,他享尽人生幸福,甚至有一 个私生子。 在花费大量篇幅讲解康德之后,我们要进入另一个伟大哲 学家——黑格尔——的哲学世界了。我对这位哲学家的尊敬不 亚于对康德,他的哲学可能看上去比康德更难懂,然而如果我们 仔细地看看,会发现他几乎像康德一样博学而深刻呢。 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先讲讲他的生平吧。 …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54
  • 苏格拉底在法官前的申辩

    苏格拉底在被起诉以后,他关于自己的申辩和生命的终结所作的考虑,我以为都是值得回忆的。虽然别人已经论述了这些事,而且都不谋而合地提到了他的崇高的言论(这说明了苏格拉底的确是这样说的),不过,至于苏格拉底这时已经认为,对他来说,死比生更为可取,这一点他们并没有说明,因此,他的这些崇高的言论就显得是没有意义的了。但希帕尼卡斯的儿子海尔莫盖尼斯是他的亲密朋友,他曾作…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323
  • 第五节利奥塔和哈贝马斯的争论

    利奥塔在他的《后现代状态》一书中,一方面阐述了当代科学和 技术的状况,以及技术统治和信息控制;另一方面也对哈贝马斯进行 了批评。因为哈贝马斯坚持总体化的和辩证的传统,认为生命的总 体已经变成了碎片,而且认知的、伦理的和政治的话语应该紧密结合 在一起。哈贝马斯是捍卫现代性而反对新保守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者。 利奥塔主要对哈贝马斯所坚持的黑格尔的总体性概念进行了批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76
  • 第一节 精神王子

    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启蒙时代最有名望的思想家,至今入们 仍然把18世纪的欧洲笼统地称做伏尔泰的世纪。与卢梭不同,伏 尔泰在一生大部分时间里并不贫穷,他不但会写文章,也懂经营之 道。伏尔泰并不安于在舒适、安稳的书斋中度过一生,他离好交往 和社会活动,争强好胜,喜欢论战,不怕得罪权贵;他经历坎坷,多 次遭受迫害并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341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章 斯巴达的影响-在线阅读

    第⼗⼆章 斯巴达的影响 要了解柏拉图,其实,要了解后来许多的哲学家,就有必要先知 道⼀些斯巴达的事情。斯巴达对希腊思想起过双重的作⽤:⼀⽅⾯是 通过现实,⼀⽅⾯是通过神话;⽽两者都是重要的。现实曾使斯巴达 ⼈在战争中打败了雅典,神话则影响了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以及后来⽆ 数作家的政治学说。神话的充分发展,见于普鲁塔克的《莱库格斯 传》;书中所赞颂的理想⼀⼤部分就…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3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