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教士们-在线阅读

教士们1本章攻击教士和教会。教士们虽也具有一种英雄气质,但他们背弃生命,谋求到达彼岸的拯救。

有一次,查拉图斯特拉给他的弟子们做一个手势,对他们说出这番话:

“这里有些教士:虽然他们是我的仇敌,悄悄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吧,不要拔出剑来!2教士们跟自己也有些共通之处(对最终目的的探究意志、忍受苦难的意志、为道而战、勇气、英雄的气质等),所以查拉图斯特拉对教士们也怀有一种敬意。

在他们当中也有英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受过太多的痛苦——:所以他们也想让别人受苦。

他们是凶恶的仇敌:再没有什么比他们的谦逊更存有报复心的了。跟他们接触,很容易受到污染。

可是我的血跟他们的血有亲属关系3指前注所说的内容。,我愿我的血也会在他们的血里受到尊敬。”——

当他们走过去时,查拉图斯特拉突然感到痛苦;他跟痛苦进行了为时不久的斗争,就开始如是说道:

我觉得这些教士很可怜。他们跟我的趣味相反;可是自从我来到世人中以来,这种事算不了什么。

可是,我跟他们有过同样的痛苦,现在也是4双方都感到人生的痛苦,都想从痛苦中获得解放和拯救。但解放的方法各不相同。一个是要在现世中进行创造,而另一方则是向彼岸的皈依。:在我看来,他们像是囚犯,像是被打过烙印的人。他们称作拯救者的人,给他们戴上枷锁:——

戴上虚假的价值和虚妄的语言之枷锁!唉,但愿有人把他们从拯救者手里再拯救出来!

他们在海上漂来漂去,有一次,他们以为登到一个岛上;可是,瞧,那个岛却是一个沉睡的怪物5中世纪童话中所述。!

虚假的价值和虚妄的语言:对于凡人乃是最凶恶的怪物,——在它的内部有灾难在长期沉睡着,等候着。

可是最后灾难降临了,怪物醒来,把在它身上建造小屋者吃掉,吞下。

哦,瞧瞧这些教士们所建的小屋吧6《马太福音》17,4:“彼得对耶稣说……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们把他们的清香的洞穴称为教会。

哦,这种伪造的光,这种沉闷的空气!在这里,灵魂不许向它们的高处——飞上去!

而它们的信仰却如此命令着:“在台阶上跪下来膝行上去吧7罗马的斯卡拉圣母堂的台阶很有名。信徒们一面念经,一面沿台阶膝行而上。,你们这些罪人们!”

真的,我情愿看无耻之徒,也不愿看他们洋溢着羞愧和虔诚的歪斜的眼睛!

是谁创造这种洞穴和赎罪台阶?不是那种想避开世人而对着纯洁的上天自感羞愧的人吗?

只有当这种建筑物倒塌,纯洁的苍天再透过崩坏的屋顶往下瞧,望着断壁残垣边的草和红罂粟花——那时,我才想把我的心再转向到这种上帝的圣堂8等教堂成为废墟,失去支配力,人们在自然之中能看到这种人类心情的出现,才会对它注意。

他们把跟他们敌对而给予他们痛苦的,称为上帝9不避开苦痛,而把它作为上帝的意思接受。:真的,在他们的崇拜里面也有不少英雄气概!

他们不知道怎样爱他们的上帝的其他方法,除了把人钉上十字架10把否定人的生存发挥作为对上帝的爱。!

他们想要像死尸一样活着,他们用黑袍裹住他们的活尸;从他们的说教中我也闻到陈尸室的令人恶心的气味。

谁住在他们的近处,就像住在黑水池旁边,从池子里听到铃蟾唱着悦耳的忧郁之歌。

他们应当唱更好听的歌,为了让我学会信仰他们的拯救者:拯救者的弟子们看上去应当像是更被拯救的人!

我喜欢看他们赤身裸体:因为只有美才有劝人忏悔的资格11看到原形的美姿,自己也想仿效而改变生活方式。。可是这种蒙面的忧伤能说服什么人哩!

确实,他们的拯救者们12这里拯救者们为复数,指一般各种宗教的教祖。并不是来自自由之国,来自自由的第七重天国13七重天国指最高天国,并非真有七重。!确实,他们的拯救者们,自己也从未在认识的地毯14认识原来是没有偏见的。但他们并不进行这样的精神活动。上走过!

这些拯救者的精神充满漏洞;可是他们在每个漏洞里塞进自己的妄想,他们把这种填塞物称为上帝。

他们的精神溺死在他们的同情之中,当同情之水涨得越来越满溢时,浮到水面上来的总是极大的愚蠢。

他们大声喊叫,热心地驱赶他们的畜群走过他们的小桥:好像只有一条通往未来的小桥!真的,这些牧人也是他们的羊群的成员!

这些牧人们拥有的精神很狭小,而同情的灵魂很广大15包涵他人的心情(灵魂)很广大,自觉是一个人的知性和意力(精神)就变得狭小。:可是,我的弟兄们,就是他们拥有的、直至如今最广大的灵魂,也是多么狭小的地盘啊!

他们在他们走过的路上留下血印,他们的愚蠢教导我们,真理可用血来证明。

可是血是真理的最恶劣的证人;血会毒化最纯粹的教义,把教义变成妄想和内心的憎恶16如有殉教等血的要素加入,真理就不是作为真理来信奉,而是把盲信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为动机来信奉。

即使有人为了他自己的教义钻过烈火,——这又证明什么哩!从自己本身发出的火焰中产生出自己的教义,确实这倒是更有意义!

不安的心和冷静的头脑:两者碰在一起17心里烦闷不安,进行处理的认识力(头脑)就不足。,就产生叫做“拯救者”的狂风。

确实,比民众所称为拯救者的这种压倒一切的狂风更伟大的人,出身更高贵的人有的是18探究不是狂信的真理的人们。即高等哲人和艺术家。!

我的弟兄们,如果你们要找到通往自由之路,你们必须由这种比一切拯救者更伟大的人来拯救你们!

可是,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超人。我见过赤裸裸的最伟大的人和最渺小的人:——

这两种人互相太近似了。确实,我看到就是最伟大的人也是——太人性19太人性意为低级的人性。了!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1
    本章攻击教士和教会。教士们虽也具有一种英雄气质,但他们背弃生命,谋求到达彼岸的拯救。
  • 2
    教士们跟自己也有些共通之处(对最终目的的探究意志、忍受苦难的意志、为道而战、勇气、英雄的气质等),所以查拉图斯特拉对教士们也怀有一种敬意。
  • 3
    指前注所说的内容。
  • 4
    双方都感到人生的痛苦,都想从痛苦中获得解放和拯救。但解放的方法各不相同。一个是要在现世中进行创造,而另一方则是向彼岸的皈依。
  • 5
    中世纪童话中所述。
  • 6
    《马太福音》17,4:“彼得对耶稣说……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 7
    罗马的斯卡拉圣母堂的台阶很有名。信徒们一面念经,一面沿台阶膝行而上。
  • 8
    等教堂成为废墟,失去支配力,人们在自然之中能看到这种人类心情的出现,才会对它注意。
  • 9
    不避开苦痛,而把它作为上帝的意思接受。
  • 10
    把否定人的生存发挥作为对上帝的爱。
  • 11
    看到原形的美姿,自己也想仿效而改变生活方式。
  • 12
    这里拯救者们为复数,指一般各种宗教的教祖。
  • 13
    七重天国指最高天国,并非真有七重。
  • 14
    认识原来是没有偏见的。但他们并不进行这样的精神活动。
  • 15
    包涵他人的心情(灵魂)很广大,自觉是一个人的知性和意力(精神)就变得狭小。
  • 16
    如有殉教等血的要素加入,真理就不是作为真理来信奉,而是把盲信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为动机来信奉。
  • 17
    心里烦闷不安,进行处理的认识力(头脑)就不足。
  • 18
    探究不是狂信的真理的人们。即高等哲人和艺术家。
  • 19
    太人性意为低级的人性。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 近代知识分子第一人——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 启蒙思想家。② 他于1712年6月生于瑞士日内瓦。③ 他的父亲是个 钟表匠,名字叫依萨克·卢梭,一个法国基督教新教徒。他的母亲名 字叫苏珊·卢梭。卢梭是父母的第2个儿子,他母亲生他后几天就因 产后失调去世了。但据卢梭的《忏悔录》记载,他虽幼年丧母,却有慈 爱的姑母抚养;父亲喜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414
  • 第一节 精神王子

    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启蒙时代最有名望的思想家,至今入们 仍然把18世纪的欧洲笼统地称做伏尔泰的世纪。与卢梭不同,伏 尔泰在一生大部分时间里并不贫穷,他不但会写文章,也懂经营之 道。伏尔泰并不安于在舒适、安稳的书斋中度过一生,他离好交往 和社会活动,争强好胜,喜欢论战,不怕得罪权贵;他经历坎坷,多 次遭受迫害并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427
  • 荷马史诗-《奥德赛》-第二十三卷 叙说明证消释疑云夫妻终团圆-在线阅读

    老奶妈无比欢欣地登上楼层寝间, 向女主人禀报丈夫业已归来的喜讯, 兴奋得双膝灵便,迈动敏捷的脚步。 她站在女主人枕边,对她开言这样说: “佩涅洛佩,亲爱的孩子,你快醒醒, 5 好去亲眼看看你天天盼望的那夫君。 奥德修斯业已归来在厅里,虽然归来迟。 他已把那些滋扰他家庭、耗费他财产、 欺侮他儿子的狂妄的求婚人全部杀死。” 审慎的佩涅洛佩回答老奶妈这样说: 10…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441
  • 第二章 与文学并肩而行——德国启蒙时代的文学

    德国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而且造成了文学领域的空前活 跃。这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部分由于理性哲学的枯燥,部分由 于精神生活的需要,18世纪后半叶,德国公众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大 增。在这块新的领域,人们找到了使那些曾被忽视的东西如原创性、 狂热的情感、内心的感觉等得以倾泻的空间。于是,遂有狂飙突进运 动、古典主义、浪漫派等文学浪潮相继涌现,且后浪推前浪,一浪…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60
  •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中译序-在线阅读

    对《名哲言行录》的另一种可能读解方式——代中译序 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是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基本西方典籍之一,关于它的作者、结构和内容、典据、原文和版本,本书原英译者罗伯特·德鲁·希克斯(Robert Drew Hicks)在他为本书撰写的长篇“导论”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说明,因此这里不予赘述。(译者建议读者先读一下“原英译者导论”,然后有兴趣的话可…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2日
    44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