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如果各种独断学说的任何一个整体都是正论(Thetik)的话,那么我把背
反论(Antithetik)不是理解为反面的独断主张,而是理解为那些依据幻相的独
断知识之间的(thesin cum antithesi①)冲突,我们并不把要求赞同的优先权利
赋予一方而不赋予另一方。所以背反论所研究的根本不是片面的主张,而只
是根据这些片面主张的相互冲突及其原因来考察理性的普遍知识。先验的背
反论是对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它的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探讨。如果我们不把
我们的理性仅仅为了知性原理的运用而用在经验的对象上,而是冒险把它扩
张到超出经验对象的边界之外,那么就产生出一些玄想的定理,它们可以既不
指望经验中的证实,也不害怕经验中的反驳,它们中每一个就自己本身而言不
仅仅是没有矛盾的,而且甚至在理性的本性中找得到它的必然性的各种条件,
只不过反面命题不幸同样在自己方面也有其主张的有效的和必然的根据。
A421
B449
所以,在纯粹理性的一个这样的辩证论中自然会提出来的问题就是:1.真
正说来究竟在哪些命题上纯粹理性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二律背反。2.这种
二律背反基于何种原因。3.然而在这种矛盾之下是否和以何种方式还为理性
保留着一条向确定性敞开的道路。
因此,纯粹理性的一条辩证的定理本身必须有这样一点与一切诡辩的命
题区别开来,即它所涉及到的不是人们仅仅出于某种随心所欲的意图而提出 A422
的任意的问题,而是这样一种问题,每个人类理性在其进程中都必然会碰见
它;其次,它与它的反命题所带有的不仅仅是一种人为的幻相,一旦我们看透
了它,它就马上会消失,而是一种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幻相,这种幻相甚至当
我们不再受到它的蒙骗时都还一直迷惑我们,尽管不是欺骗我们,因而它虽然
可以被变得无害,但却永远不会被清除。
B450
一个这样的辩证学说将不和经验概念中的知性统一性发生关系,而和单
纯理念中的理性统一性发生关系,这种理性统一性的条件由于首先作为按照
规则的综合而应当与知性相一致,但同时作为这种综合的绝对统一性又应当
① 拉丁文:正题与反题的。埃德曼将thesin改为 thesis。——译者及德文编者274
一、先验要素论
与理性相一致,所以当它与理性相符合时对于知性就会太大,而当它与知性相
适合时对于理性又会太小;于是从中就必然会产生出一种冲突,它是无论我们
从哪里入手都不可避免的。
所以,这些玄想的主张就开辟了一个辩证的战场,在这里,被允许采取进
A423 攻的每一方都稳操胜券,而被迫只是进行防御的一方则必将失败。因此甚至
剽悍的骑士,不论他们所要捍卫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他们留心保有采取最
后进攻的特权而没有经受敌方新的袭击的责任,他们也准保能戴上胜利的桂
冠。我们很容易想象,这个竞技场自古以来就曾屡经纵横驰骋,许多胜利都被
B451 双方所赢得过,但是那对事情有决定作用的最后胜利却总是会被安排成这样,
即这件好事的维护者只有当他的敌手被禁止今后再拿起武器时才稳坐交椅。
作为无偏袒的裁判员,我们必须把争执者们为之战斗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
点完全排除不计,而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他们的事情好了。也许在他们相互使
对方感到疲惫而不是受到伤害之后,他们自己就会看出他们的唇枪舌剑的无
谓,而像好朋友一样分手道别了。
这种对各种主张的争执加以旁观、或不如说甚至激起这种争执的方法,不
是为了最终裁定这一方或那一方的优胜,而是为了探讨这种争执的对象是否
A424 也许只不过是一种每个人都徒劳地追求的幻觉,在此即使他完全不受到阻
碍,他也不可能有任何收获,——这样一种办法,比方说,我们可以称之为怀
疑的方法。它与怀疑论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一条有技巧的和有学问的无
知的原理,它危害一切知识的基础,以便尽可能地在一切地方都不留下知识
的任何可信性和可靠性。因为怀疑的方法以这种方式来指向确定性,即它
B452 在这样一种双方都认为是正当的和凭知性进行的争执中,试图发现那误会
之点,以便像明智的立法者所做的那样,从法官在诉讼时所遇到的困境中,
为自己汲取关于自己的法律中所缺乏的和没有严格规定的东西的教益。在
法律的应用上所暴露出来的二律背反在我们的有限智慧那里是立法学的最
好的鉴别性试验,为的是使在抽象的思辨中不容易觉察到自己的失足之处
的理性由此而注意到在对其原理作规定时的各种契机。
但这种怀疑的方法本质上只有对于先验哲学来说才是唯一特有的,只要
不在这一研究领域内,而在任何其他研究领域内,则它或许是可以缺少的。在
数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将会是无稽之谈;这是由于在数学中没有任何错误的主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75
张能够使自己隐而不显,因为证明必须任何时候都依纯粹直观的线索来进行, A425
也就是通过任何时候都是自明的综合来进行。在实验哲学①中,悬置的怀疑
固然可以是有用的,但这里至少不可能有什么误解是不能被轻易消除的,毕竟在
经验中最终必然包含有判决纷争的最后手段,这些手段迟早是可以被找出来的。
道德学也有可能把自己的全部原理、连同其实践的后果都in concreto②、至少是 B453
在可能经验中提供出来,并由此避免抽象的误解。相反,那些自以为拥有扩展
到一切可能经验领域之外的各种洞见的先验主张,它们就既不处于能让自己
的抽象综合在任何一种先天直观中被给予出来的情况,也不具有能使这种误
解借助于任何一种经验而被发现的性状。所以,先验的理性除了力图把自己
的那些主张相互结合起来、因而首先使它们自由而无阻碍地相互竞争之外,不
允许有任何其他的试金石,而这种竞争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③。
427
455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先验理念的第一个冲突
正题
反题
世界在时间中有一个开端,在空
间上也包含于边界之中。
世界没有开端,在空间中也没有
边界,而是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方面
都是无限的。
A426
B454
证明
因为,让我们假定世界在时间上
没有开端:那么直到每个被给予的时
间点为止都有一个永恒流过了,因而
有一个在世界中诸事物前后相继状
态的无限序列流逝了。但既然一个
序列的无限性正好在于它永远不能
证明
因为,让我们设它有一个开端。
既然开端就是一个存有,在它之前先
行有一个无物存在于其中的时间,那
么就必须有一个不曾有世界存在于
其中的时间、即一个空的时间过去
了。但现在,在一个空的时间中是不
① 原文为 Experimentalphilosophie,维勒认为应作“实验自然科学(Experimentalphys
ik)”。——德文编者
② 拉丁文:具体地。——译者
③ 这些二律背反是按照上述先验理念的秩序而先后排列的。——康德276
一、先验 要素论
通过相继的综合来完成,所以一个无
限流逝的世界序列是不可能的,因而
世界的一个开端是它的存有的一个
必要条件;这是首先要证明的一点。
对于第二点,还让我们假定相反
的情况:这样世界将是一个无限的被
给予了的、具有同时实存着的诸事物
的整体。既然我们不能以别的方式、
而只有通过各部分的综合,才能设想
一个并未在任何直观的某个边界内
A428 部被给予①的量的大小,并且只有通
B456 过完全的综合或者单位自身反复相
加才能设想这样一个量的总体②,因
此,为了把充实一切空间的这个世界
设想为一个整体,就必须把一个无限
世界各部分的相继综合看作完成了
的,亦即一个无限的时间就必须通过
历数一切并存之物而被看作流逝了
的;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实事物
的一个无限集合不能被看作一个被
给予了的整体,因而也不能被看作同
时被给予了的。所以一个世界就其
空间中的广延而言不是无限的,而是
包含于其边界中的,这是第二点。
可能有任何一个事物产生的;因为这
样一个时间的任何部分本身都不先
于另一部分而在非有的条件之前就
具有某种作出区分的存有条件(不
论我们假定该条件是由自己产生还
是由别的原因产生)。所以,虽然在
世界中有可能开始一些事物序列,
但世界本身却决不可能有什么开
端,因此它在过去的时间方面是无
限的。
至于第二点,那么让我们先假定
相反的方面,即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
的和有边界的;于是世界就处于一个
未被限定的空的空间之中。这样就
不仅会发现诸事物在空间中的关系,
而且也会发现诸事物对空间的关系。
既然世界是一个绝对的整体,在它之
外找不到任何直观对象、因而找不
到任何世界与之处于关系中的相关
物,那么世界对空的空间的关系就
会是它不对任何对象的关系了。但
这样一种关系、乃至于通过空的空
间对世界所作的限制都是无;所以
A42!
B45
世界在空间上根本是没有边界的,
① 当一个不确定的量被包含在边界中时,我们就能够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直观,而不
需要通过测量、即通过对其各部分的相继的综合来构成它的总体。因为这边界通过把一切多
数东西加以截断,就已经规定了这个完备性。——康德
② 总体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无非是其各部分的完成了的综合的表象,因为既然我们不
能从整体的直观中(当这种直观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时)引出这个概念,我们就只有通过
对各部分进行综合,直到完成、至少在理念中完成这个无限,才能把握这个概念。——康德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77
亦即它在广延上是无限的①。
A431
对第一个二律背反的注释
A430
B459
I.对正题的注释
Ⅱ.对反题的注释
B458
我在进行这些相互冲突的论证
时并没有想玩花招,以便比方说(如
人们所说的)引入某种讼师的证明,
利用对方的不谨慎来为自己捞好处,
故意承认对方对某种被误解了的法
则的引证,为的是把自己的非法要求
寄托在对这法则的反驳上。这里的
每一个证明都是从事情的本性中引
出来的,并且撇开了两派独断论者的
错误结论所可能带给我们的好处。
我本来也可以从表面上这样来
证明这个正题,即我按照独断论者的
习惯预先抛出有关一个给予量的无
限性的不完善的概念。一个量是无
限的,如果不可能有任何更大的量超
出它(即超出那包含于其中的一个
给予统一体之总量)的话。现在,没
对给予的世界序列和世界总
和②的无限性的证明所依据的是:在
相反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一个空的时
间、同样有一个空的空间来构成世界
的边界。现在,我并非不知道,针对
这种结果人们寻求着种种托词,他们
借口说:一个世界边界在时间和空间
上完全是很有可能的,而勿须人们假
定刚好在世界开端以前的一个绝对
的时间,或一个扩大到现实世界之外
的绝对空间;这种借口是不可能的。
我对莱布尼茨学派的哲学家们这个
意见的后一部分非常满意。空间只
是外部直观的形式,但决不是能够从
外部被直观到的现实的对象,也决
不是诸现象的相关物,而是诸现象
本身的形式。所以空间绝对不可能
① 空间只是外直观的形式(形式直观),但不是外部可直观到的现实的对象。空间,先
于所有那些规定着(充实或限制着)它的、或不如说给出一个符合它的形式的经验性直观的
物,在绝对空间的名称下只不过是外部现象的单纯可能性,只要这些外部现象或者是本身能
够实存的,或者是能加在所予的现象上的。所以经验性的直观不是由现象和空间(知觉和空
的直观)复合起来的。一个并非另一个的综合相关者,而只是在同一个经验性的直观中作为
该直观的质料和形式联结起来的。如果我们要把这两者一个置于另一个之外(把空间置于一
切现象之外),那就从中产生出对外部直观的各种各样空洞的规定,这些规定却并非可能的知
觉。例如在无限的空的空间中世界的运动或静止,就是对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永远不可能
知觉到的规定,因而也是一个单纯思想物的谓词。——康德
② 福伦德尔将“世界总和”(Weltinbegriff)校为“世界概念”(Weltbegriff)。——德文编者278
一、先验 要素论
有任何总量是最大的,因为总还可以
再加上一个或者多个单位。所以一
个无限的被给予量、因而甚至一个
(不论是就流逝的序列而言还是就
广延而言的)无限的世界是不可能
的:所以世界在两方面都是有限制
的。这样我本可以引出我的证明:单
是这个[给予量的无限性的]概念是
配不上人们所理解的无限整体的。
通过无限整体所表现的并不是它有
多么大,因而它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极
B460 大值的概念,相反,由此所想到的只
是它与一个可以随意采取的单位的
关系,对这单位而言它是大于一切数
目的。于是依照所取的单位更大或
更小些,这个无限的东西也就会更大
或更小些;只是由于这无限性仅仅在
于对这个被给予的单位的关系,它就
会永远保持为同样的无限性,虽然这
个整体的绝对量无疑决不会由此而
得到认识,也不是这里所要讨论的。
A432
无限性的真实的(先验的)概念
就是:在测量一个量时对这个统一体
的相继综合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完
成①。由此就毫无疑问地推出,那些
(自己单独地)作为某种进行规定的
东西在物的存有中出现,因为它根本
不是什么对象,而只是可能对象的形
式。所以作为现象的诸物固然规定
着空间,就是说在空间的一切谓词
(大小和关系)之中诸物决定这些或
那些谓词是属于现实的;但反过来,
空间作为某种独立自存的东西却不
可能在大小或形状方面规定诸物的
现实性,因为它就自己本身而言并不
是什么现实的东西。所以一个空间
(不论它是充满的还是空的)②可以
由诸现象所限制,但诸现象却不可能
由它们之外的一个空的空间来限制。
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时间。承认了
所有这一切,无可争议的仍然是,如
果人们要假定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
间上的世界边界,他就绝对必须假定
世界之外的空的空间和世界之前的
空的时间这样两个怪物。
因为,谈到人们试图用来逃避这
一结论的解救办法——根据这一结
论我们就说:如果世界(在时间和空
间上)有边界,则无限虚空就必须要
按照现实诸物的量来规定它们的存有
A433
B461
B461
① 因此这个量就包含一个比一切数目都更大的(给予统一体的)总量,这就是无限的东
西的数学概念。——康德
② 人们容易看出,这里的意思是想说:空的空间就其由诸现象来界定而言,因而这种在
世界之内的空的空间,至少是不与先验原则相矛盾的,所以对这些先验原则来说是可以承认
的(虽然并不因此就马上主张它的可能性)。——康德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79
前后相随直到一个给予的(即当前
这个)时间点为止的现实状态的某
种永恒性不可能是流逝了的,所以这
世界必须有一个开端。
就正题的第二部分而言,虽然一
个无限的、然而却是流过了的序列这
种困难是消除了;因为一个在广延
上无限的世界的杂多是同时被给予
的。不过,为了思考这样一个总量的
总体性,由于我们不可能依据在直观
中自行构成这个总体性的那些边界,
我们就必须对我们的这个概念作出
解释,这个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从
整体达到各部分的确定的总量,而
必须通过各部分的相继综合来阐明
一个整体的可能性。现在,由于这
个综合必然会构成一个永远也不能
完成的序列;所以我们不能先于这
综合、因而也不能通过这综合来思
考一个总体性。因为这个总体性概
念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完成
了的各部分综合的表象,而这种完
成、因而就连这个完成概念也都是
不可能的。
① 拉丁文:现相世界。——译者
② 拉丁文:理知的世界。——译者
了——,那么它仅仅隐秘地在于:人
们所设想的不是一个感官世界,而是
一个谁知道是怎样的理知世界,不是
最初的开端(一种在前面先行着一
个非存在的时间的存有),而是一种
并不预设这个世界中的任何其他条
件的一般存有,不是广延的边界,而
是世界整体的限制,而这样一来就避
开了时间和空间。但这里所涉及的
只是 mundus phaenomenon① 以及它
的量,我们决不能从它上面抽掉被想
到的感性条件而不取消它的本质。
感性世界如果它是有边界的,就必然
处于无限的虚空之中。如果我们想
把这个无限虚空、因而把作为现象的
可能性之先天条件的一般空间去掉,
那么整个感性世界也就取消了。在
我们的课题中被给予我们的只有这
种感性世界。mundus intelligibilis②
只不过是对一般世界的普遍概念,在
这概念中我们抽掉了这世界的直观
的一切条件,因而对这概念来说任何
综合命题,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
的,都是根本不可能的。280
一、先验 要素论
A435
B463
正题
先验理念的第二个冲突
反题
A43.
B46:
在世界中每个复合的实体都是
由单纯的部分构成的,并且除了单纯
的东西或由单纯的东西复合而成的
东西之外,任何地方都没有什么东西
实存着。
证明
因为,让我们假定复合的实体不
是由单纯的部分构成的;那么当一切
复合在思想中都被取消之际,就会没
有什么复合的部分留存下来,并且
(因为不存在任何单纯的部分)也没
有任何单纯的部分留存下来,因而也
就根本没有什么东西留存下来了,这
样一来,就会没有什么实体已被给予
了。所以,要么不可能在思想中取消
一切复合,要么在取消之后必定留存
有某种不带任何复合的存在物,它就
是单纯的东西。但在前一种情况下
复合物仍然不会是由实体构成的
(因为在实体身上复合只是实体的
一种偶然的关系,没有这种关系实体
也必然作为独立持存的东西而存
A436 在)。既然这种情况与前提相矛盾,
B464 那么就只剩下第二种情况:即在世界
中实体性的复合物是由单纯的部分
构成的。
由此便直接推出:世上之物全都
在世界中没有什么复合之物是
由单纯的部分构成的,并且在世界
中任何地方都没有单纯的东西实
存着。
证明
假定:一个复合的物(作为实
体)是由单纯的部分构成的。由于
一切外部的关系、因而甚至一切由实
体而来的复合,都只有在空间中才是
可能的:那么由多少部分构成该复合
物,也就必须由这么多部分构成它所
占据的空间。既然空间不是由单纯
的部分所构成的,而是由诸空间所构
成的,所以复合物的每一部分都必须
占据一个空间。但一切复合物的绝
对最初的部分是单纯的。因而这单
纯的东西占据着一个空间。既然所
有占据一个空间的实在东西都包含
有处于相互外在状态中的杂多,因而
是复合起来的,也就是作为实在的复
合物而非由偶性复合起来的(因为
偶性不能没有实体而相互外在地存
在),因而是由实体复合起来的,那
么,单纯物就会是一个实体性的复合
物了,而这是自相矛盾的。
反题的第二个命题,即世界中根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81
是单纯的存在物,复合只是它们的外
部状态,并且,即使我们永远不能完
全把这些基本实体从这种结合状态
中提取出来和孤立起来,理性却仍然
必须把它们思考为一切组合中的第
一主体,因而思考为先于一切组合的
单纯存在物。
本没有什么单纯的东西实存着,在这
里只是想说出这个意思:绝对单纯东A437
西的存有不能从任何经验或知觉、不 B465
管是外知觉还是内知觉中得到阐明,
所以绝对单纯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
理念,它的客观实在性永远不能在任
何一个可能经验中得到阐明,因而在
说明现象时毫无用处,也无任何对
象。因为我们想要假定的是可以为
这种先验理念找到一个经验对象:这
样,对某个对象的经验性的直观就必
须被认为是这样一种直观,它绝对不
包含任何相互外在并结为统一体的
杂多。既然从对这样一种杂多的无
意识并不能有效地推论出这种杂多
在对客体的任何一个直观中都完全
不可能,而后者对于绝对的简单性又
是完全必要的,所以这样一来,这种
简单性就不能从任何一种知觉(无
论是哪一种)中推论出来了。因此,
由于作为绝对单纯客体的某物永远
也不能在某个可能经验中被给予,而
感官世界却必须被视为一切可能经
验的总和:所以,在感官世界中任何
地方都没有什么单纯的东西被给予。
反题的这第二个命题比第一个
命题走得更远,第一个命题只是把单
纯物从对复合物的直观中排除掉了,
而这里却把单纯物从整个自然界中
去掉了;所以这个命题本来也可以不282
一、先验要素论
从一个外部直观给予的对象的概念
中(从复合物的概念中)、而是从这
概念对一个一般可能经验的关系中
得到证明。
A439
B467
对第二个二律背反的注释
I.对正题的注释
Ⅱ.对反题的注释
A43
B461
如果我们谈到一个必然由各个
单纯部分组成的整体,那么我所指的
只是一个作为真正组合物的实体性
的整体,也就是杂多之物的偶然的统
一体,这些杂多之物被(至少在观念
中)分离地给予出来,而被置于相互
联结中,并由此而构成了一。空间真
正说 来不 应该称 之为组 合 物
(Kompositium),而应该称之为整全
(Totum),因为它的各部分只有在整
体中才是可能的,而非整体由于各部
分才是可能的。空间必要时也许可
以称之为 compositum ideale①,但不
能称之为 compositum reale②。只是
这种说法毕竟微妙难测。由于空间
决不是从各个实体中(甚至也不是
从各个实在的偶性中)复合起来的
东西,所以一旦我在它里面取消一切
复合,必然就什么也不会余留下来,
哪怕是一个点;因为点只是作为一个
针对这个只有数学上的证明根
据的物质无限分割的命题,单子论者
们所提出的那些反驳就凭如下一点
即已使得自己变得可疑了,即他们不
想承认最明白的数学证明是对空间
在事实上是一切物质的可能性的形
式条件这种空间性状的洞见,而是把
这些证明仅仅看作从一些抽象但却
任意的概念中所作的、不可能与现实
之物相关的推论。这就好比说甚至
也有可能设想出不同于在空间的本
源的直观中所给予的另外一种直观
方式,并且空间的先天诸规定并不会
同时与一切仅仅由于充满这个空间
才成为可能的东西发生关系似的。
如果我们听从他们的话,那么我们就
会不得不除了设想那单纯的、但没有
部分而只是一个空间的界限的数学
的点之外,还去设想一些物理学的
点,后者虽然也是单纯的,但却具有
① 拉丁文:观念的组合物。——译者
② 拉丁文:实在的组合物。——译者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83
空间的界限(因而一个复合物的界
A440 限)才有可能。所以空间和时间不
是由单纯的部分所组成的。凡是只
属于一个实体的状态的东西,即使它
有一种大小(例如一种变化),它也
不是由单纯的部分所组成的,就是
说,变化的某种程度并不是由于许多
单纯的变化的增加而产生的。我们
从复合物到单纯物的推论只适合于
那些本身独立存在之物。但状态的
各种偶性却不是本身独立存在的。
所以人们可以很容易就破坏掉对单
纯的东西作为一切实体性复合物的
组成部分的必然性的证明、因而一般
地说破坏掉正题本身,如果人们把这
个证明扩展得太远并想使它对于一
切复合物无区别地有效的话,就像实
际上已经多次发生过的那样。
B468
A442
B470
此外,我在这里所谈到的单纯的
东西,只是就其必然在复合物中被给
予出来而言,因为在此复合物可以分
解为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单纯的东西。
单子(Monas)这个词(按照莱布尼茨
的用法)的本来含义的确只应当指
那种作为单纯实体直接(例如在自
我意识中)被给予出来的单纯物,而
不是作为复合物的要素,后者人们
可能称之为原子(Atomus)要更好些。
作为空间的各部分而仅仅通过它们
的聚合来充满空间的优点。在这里
无须重复人们所找到的大量对这一
无稽之谈的通俗而明白的反驳,正如
通过仅仅是论证性的概念就想把数
学的自明性化作玄想是完全白费力
气一样,所以我想指出的只是,如果
哲学在这里用数学来钻牛角尖的话,
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
哲学忘记了在这个问题上所涉及的
只是诸现象及其条件。但在这里,为
复合物的纯粹知性概念找到单纯物
的概念是不够的,还要为复合物的
(物质的)直观找到单纯物的直观,
而这一点按照感性的法则、因而也在
感官对象那里是完全不可能的。所
以对于一个只是由纯粹知性所想到
的诸实体的整体来说总是可以承认,
我们必须在这整体的任何复合之前
就拥有单纯物;但这一点毕竟不适用
于 totum substantiale phanomenon①,
后者作为空间中的经验性直观带有
这样的必然属性,即它的任何一个部
分都不是单纯的,因为空间的任何部
分都不是单纯的。然而单子论者们
足够机灵地想要这样来避开这一困
难,即他们不是把空间预设为外部直
观对象(物体)的可能性条件,而是
A441
B469
① 拉丁文:实体现相的整全。——译者284
一、先验 要素论
而由于我只是想就复合物而言把单
纯实体证明为它的诸要素,所以我也
许可以把第二个二律背反的正题①
称之为先验的原子论(Atomistik)。
但由于这个词早就被用来表示对物
质现象(molecularum②)的一种特殊
的解释方式了,因而是以经验性的概
念为前提的,所以正题就可以叫作单
子论的辩证原理。
把这些对象和一般诸实体的力学性
关系预设为空间的可能性条件。现
在,我们关于这些物体只是作为现象
才拥有一个概念,但这些物体作为现
象却必须把空间预设为一切外部现
象的可能性条件,所以这种逃路是徒
劳无益的,它甚至在前面的先验感性
论中就已经被充分切断了。假如这
些物体成为自在之物本身,那么单子
论者们的证明当然会是有效的。
第二种辩证的主张本身有一点 A443
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有一个自相反对
的独断的主张,这个主张在一切玄想
的主张中是唯一努力要在一个经验
的对象上明显地证明我们在前面只
是归于先验理念的那种东西的现实
性、即证明实体的绝对简单性的:就
是说,证明内感官的对象、正在思维
着的我,是一个完全单纯的实体。对
此我现在不加讨论(因为前面对它
已作了更详细的考量),我只指出一
点:如果某物只是被思考为对象而不
添加对它的直观的任何综合的规定
(正如这里通过完全赤裸的表象
“我”所发生的情况那样),那么在这
样一个表象中当然就不可能知觉到
任何杂多的东西和任何复合了。此
① 原文为“反题”,兹依梅林、瓦伦廷纳和阿底克斯校正。
② 拉丁文:分子的[现象]。——译者
德文编者
B471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85
外,由于我用来思考这个对象的那些
谓词只不过是内感官的直观,所以在
其中也就不可能出现表明相互外在
的杂多、因而表明实在的复合的任何
东西了。所以,只有自我意识才导致
这种情况,即由于思维着的主体同时
又是它自己的客体,它就不可能自己
划分自己(虽然可以划分依存于它
的那些规定);因为就它自身而言每
个对象都是绝对的统一体。尽管如
此,如果这个主体从外部被当作直观
的一个对象来观察,那么它倒是会在
现象本身中显示出复合。但如果我
们想要知道在它里面是否有一个相
互外在的杂多,那么它就任何时候
都必须被这样加以观察。
1444
3472
先验理念的第三个冲突
正题
按照自然律的因果性并不是世
界的全部现象都可以由之导出的唯
一因果性。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还有
必要假定一种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
反题
没有什么自由,相反,世界上一
切东西都只是按照自然律而发生的。
A445
B473
证明
且让我们假定,除了按照自然律
的因果性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因果
性;那么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以某个在
前的状态为前提,它按照一条规则不
可避免地跟随着这个状态。但现在,
这个在前的状态本身也必须是某种
证明
设:有一种先验理解中的自由作
为一种特殊的因果性在起作用,世界
上的事情据此才能产生出来,这就是
绝对地开始一种状态、因而也开始这
状态的一个诸后果的序列的能力;这
样,就不单是一个序列将通过这种自286
一、先验 要素论
发生起来的东西(在时间中形成起
来的东西,因为它原先是没有的),
因为,假如它任何时候都已存在着,
它的后果也就不会才产生出来,而会
一直存在着了。所以使某物得以发
生的原因的因果性本身也是某种发
生起来的东西,它按照自然律又要以
某种在前的状态及其因果性为前提,
但这个状态同样要以一个更早的状
态为前提,如此等等。所以,如果一
切都是按照单纯的自然律而发生的,
那么任何时候都只有一种特定的开
A446 始,而永远没有一个最初的开始,因
B474 而一般说来在一个溯源于另一个的
诸原因方面并没有什么序列的完备
性。但既然自然律恰好在于:没有先
天地得到充分规定的原因就不会有
任何东西发生,所以如果说一切因果
性都只有按照自然律才是可能的,则
这个命题在其无限制的普遍性中就
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这种因果性不可
能被看作是唯一的因果性。
根据这一点,必须假定有一种因
果性,某物通过它发生,而无需对它
的原因再通过别的先行的原因按照
必然律来加以规定,也就是要假定原
因的一种绝对的自发性,它使那个按
照自然律进行的现象序列由自身开
始,因而是先验的自由,没有它,甚至
在自然的进程中现象在原因方面的
发性而绝对地开始,而且是导致产生
这序列的这个自发性本身的规定性、
也就是因果性也将绝对地开始,以至
于没有任何东西先行在前而使这一
发生的行动按照常住的规律得到规
定。但行动的每一个开端都是以那
尚未行动的原因的某种状态为前提
的,而该行动的动力学上的第一开端
以这种状态为前提,这种状态与刚才
这种先行的原因没有任何因果性的
关联,也就是不以任何方式从其中产
生出来。所以先验自由是与因果律
相对立的,并且是起作用的诸原因之
相互承继状态的这样一种联结,按照
这种联结,经验的任何统一性都是不
可能的,因而在任何经验之中也都找
不到这种联结,所以它是一个空洞的
A44
B47
观念物。
这样,我们所拥有的就只不过是
自然界,我们必须到其中去寻求世界
上的事情的关联和秩序。脱离自然
律的自由(独立)虽然是从强制中解
放出来,但也摆脱了一切规则的引
导。因为我们不能说,进入世界进程
的因果作用的不是自然的规律而是
自由的规律,因为假如按照规律来
规定自由的话,自由就将不是自由、
而本身无非就是自然了。所以自然
和先验自由的区别正如合规律性和
无规律性的区别一样,在其中,自然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87
延续系列也永远不会得到完成。
虽然给知性提出了困难的任务,要它
到原因序列的越来越高处寻求诸事
件的根源(因为因果性任何时候都
是以这些事件为条件的),但它也许
诺了经验的彻底的合规律的统一性
作为补偿。相反,自由的幻觉虽然给
进行研究的知性在原因的链条中承
诺了一个休息地,因为它把知性带到
某种无条件的因果性上,这种因果性
是从自身发动其行动的,但由于它本
身是盲目的,它就中断了规则的导
线,而只有凭借这种导线,一种通盘
关联的经验才是可能的。
448
476
对第三个二律背反的注释
I.对正题的注释
自由的先验理念虽然远没有构
成这一称号的心理学概念的多半是
经验性的全部内容,而只是构成行动
的绝对自发性的内容,即行动的可归
咎性(Imputabilitat)的真正根据;但
它却是哲学的真正的绊脚石,哲学感
到承认这样一类无条件的原因性有
不可克服的困难。所以在关于意志
自由的问题中从来都使思辨的理性
陷入莫大的困惑的这种承认,真正说
来只是先验的,并且只是意味着是否
Ⅱ.对反题的注释
自然万能(即先验的自然统
治①)的辩护者在反对自由学说时,
也许会针对后者的玄想的推论而以
如下方式坚持自己的原理:如果你
们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中按照时间来
说有任何数学上最初的东西,那么你
们也就没有必要寻求按照原因性来
说的力学性上最初的东西。是谁叫
你们去臆造出一个绝对最初的世界
状态、因而臆造出一个诸现象的依次
流过的序列的绝对开端,并且为了使
A449
B477
①“自然统治”原文为 Physiokratie,常译作经济学上的“重农”,但康德此处用它的希腊
文原义。——译者288
一、先验要素论
必须假定一种由自己开始一个相继
诸物或诸状态的序列的能力。这样
一种能力是如何可能的,这同样是不
可能给出必然的回答的,因为我们在
按照自然律的原因性那里同样也必
须满足于先天地认识到必须预设这
样一个原因性,尽管我们没有任何办
法理解如何可能通过某物存有就使
另一物的存有得到设定,既然如此,
我们就必须仅仅执着于经验。现在,
我们阐明了一个现象序列从自由中
首次开始的这种必然性,虽然真正说
来只是在对于一个世界起源的可理
解性所需要的范围内阐明的,然而人
们对于一切随后而来的状态就可以
A450 视为仅仅按照自然律的一种顺序了。
但由于这样一来毕竟这种在时间中
完全自发地开始一个序列的能力得
到了一次证明(虽然不是得到了洞
察),所以我们现在也就斗胆在世界
进程当中让各种不同序列按照原因
性自发地开始,并赋予这些序列的诸
实体以一种自由行动的能力。但在
这里,我们不可以因为这样一种误解
而妨碍自己,即以为由于在世界中的
一个相继序列只能有一种相对的开
B478
始,因为毕竟总是有诸物的一个状态
在世界中先行于前,所以,在世界进
你们自己的想象能够得到一个休息
所而为无限制的自然去设立边界的?
既然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任何时候都
已存在着,至少,经验的统一性使这
样一个预设成为必要的,那么,再承
认这些实体的状态的交替、即它们的
变化的一个序列任何时候都已存在
着,因而不需要寻求任何第一开端、
不论是数学性的开端还是力学性的
开端,这就没有任何困难了。这样一
种无限起源没有一个使其他一切环
节都只是跟随其后的第一环节,这种
无限起源的可能性①按照其可能性
是不能得到领会的。但如果你们因
此就想要抛弃这一自然之谜,那么你
们也就会感到不得不把许多你们同
样不可能领会的综合的基本性状
(基本力)也拒之门外,甚至不得不
伤及一般变化的可能性了。因为,如
果你们没有通过经验而发现变化现
实地存在,那么你们就永远也不会有
可能先天地想出,这样一种无止境的
存在与非存在的接续是如何可能的。
然而,即使在必要时为了开始世
界变化而添加上了某种先验的自由
能力,但这种能力毕竟至少必须只存
在于世界之外(尽管在一切可能直
观的总和之外还假定一个不能在任
A451
B475
① 维勒将“可能性”校为“奇迹”,因为下文马上提到“按照其可能性”。——德文编者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89
程中恐怕序列的任何绝对的第一开
端都将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在这
里所讨论的绝对第一开端不是时间
上的,而是原因性上的。如果我现在
(例如说)完全自由地、不受自然原
因的必然规定影响地从椅子上站起
来,那么在这个事件中,连同其无限
的自然后果一起,就会绝对地开始
一个新的序列,虽然按照时间这个事
件只是一个先行序列的继续而已。
因为这个决定和行为根本不处在单
纯自然作用的顺序中,也不是这些自
然作用的单纯继续,相反,规定性的
自然原因就这一发生而言完全终止
于其上,这一发生虽然跟随自然原因
之后,但并不由此实现出来,因而虽
然不是按照时间、但毕竟是就原因性
而言,必须被称之为诸现象的序列的
一个绝对第一开端。
对于理性在自然原因序列中援
引一个自由的第一开端的需要的这
一确认,极其清楚地表现在这一点
上,即古代的一切哲学家(伊壁鸠鲁
学派除外)都觉得不能不为了解释
世界的各种运动而设定一个第一推
动者,即一个自由行动的原因,它首
次并且自发地开始了诸状态的这个
序列。因为他们不敢冒从单纯的自
然来使一个第一开端得到理解的
危险。
何可能知觉中给予出来的对象仍然
总是一种冒失的僭妄)。不过,在世
界本身中把一个这样的能力赋予诸
实体,这却是决不能再被允许的,因
为那样一来,我们称之为自然的那些
根据普遍规律相互必然规定着的诸
现象的关联,连同把经验和梦幻区别
开来的经验性真理的标志,就会大部
分都消失了。因为伴随着这样一种
无规律的自由能力,几乎不再能够思
考自然;因为自然规律会由于自由的
影响而不断地被改变,而诸现象的按
照单纯的自然而本来是有规则的、一
律的活动由此也就会变得混乱和无
关联了。290
一、先验 要素论
A452
B480
正题
先验理念的第四个冲突
反题
A453
B481
A454
B482
世界上应有某种要么作为世界
的一部分、要么作为世界的原因而存
在的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证明
感官世界作为一切现象的整体,
同时包含着一个变化序列。因为,没
有这个序列,就连作为感官世界之可
能性条件的时间序列的表象都将不
会给予我们①。但每一个变化都从
属于在时间上先行于它、而它必然处
于其下的条件。既然任何被给予的
有条件者在其实存方面都以一个从
诸条件直到绝对的无条件者的完整
序列为前提,而这绝对的无条件者
是唯一绝对必然的,所以某种绝对必
然的东西如果有一个变化作为其后
果而实存,那就必定是实存着的。但
这个必然之物本身是属于感官世界
的。因为假定它处于感官世界之外,
那么世界的变化序列就会从它引出
自己的开端,而这个必然的原因本身
却又不属于感官世界。 于是这就是
任何地方,不论是在世界之中,
还是在世界之外作为世界的原因,都
不实存有任何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证明
假定世界本身是一个必然的存
在者,或在它里面有一个必然的存
在者,那么在其变化序列中要么有
一个开端,它是无条件的、因而是没
有原因的,而这是与时间中一切现
象之规定的力学性规律相矛盾的;
要么这个序列本身没有任何开端,
尽管它在其一切部分中都是偶然的
和有条件的,在整体上却依然是绝
对必然的和无条件的,而这是自相
矛盾的,因为一个集合体,如果它的
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拥有本身就是必
然的存有的话,它的存有就不可能
是必然的。
反之,假定有一个绝对必然的世
界原因在世界之外,那么它作为世界
变化的原因序列中的最高项,就会首
先开始这些世界变化及其序列的存
A455
B483
① 时间作为这些变化的可能性的形式条件,虽然客观上先行于这些变化[原文为 vor
dieser,指“先于这种可能性”,兹据埃德曼校正;格兰德认为应作“先于感官世界”,不取。——
据德文编者],但在主观上[按:维勒认为“主观上”与前面的“客观上”应颠倒位置。——德文
编者]并在意识的现实中,时间表象毕竟只是如同任何别的表象一样,是通过对知觉的引起而
被给予的。——康德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91
不可能的。因为,既然一个时间序列
的开端只有通过在时间上先行的东
西才能得到规定,那么一个变化序列
的开端之最高条件就必须实存于该
序列尚不存在的那个时间中(因为
这开端是有一个时间先行于前的存
有,在这时间中开端之物尚不存
在)。因此,变化的必然原因的因果
性,乃至于这原因本身,都是属于时
间,因而属于现象的(时间只有在现
象上作为其形式才是可能的),所以
它不能与作为一切现象的总和的感
官世界脱离开来而被思考。因此,在
世界本身中包含有某种绝对必然的
东西(不论这个东西是整个世界序
列本身还是它的一部分)。
有①。但这样一来,这个世界原因也
就必须开始行动起来,而它的因果性
就将归属于时间,但正因此将归属于
现象的总和,即归属于世界,所以它
本身,这个原因,不是在世界之外的,
而这是与前提矛盾的。所以不论是
在世界之中还是在世界之外(但与
世界处在因果联结中),都不存在任
何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A456
对第四个二律背反的注释
A457
B484
I.对正题的注释
Ⅱ.对反题的注释
B485
为了证明一种必然存在者的存
有,我在这里有责任除了宇宙论的论
证外不使用任何其他论证,这种宇宙
论的论证就是从现象中的有条件者
上升到概念中的无条件者,因为人们
把这无条件者看作序列的绝对总体
的必要条件。要从所有一般存在者
当我们在现象序列中上升时,如
果我们以为遇到了一些反驳一个绝
对必然的至上原因之存有的困难,那
么这些困难也必定不是建立在有关
一般物之必然存有的单纯概念之上
的,因而也不是本体论的,而是为了
给现象序列假定一个本身是无条件
① “开始”这个词是在两重意义上来理解的:第一是能动的,这时原因开始了一个状态
序列作为它的结果(infit开端)。第二是被动的,这时因果性是在原因本身中起始的(fit 发
作)。我在这里从第一种含义推出第二种含义。——康德292
一、先验 要素论
中一个至上存在者的单纯理念里寻
求这种证明,这是属于理性的另外一
条原则的,所以这种证明必须加以特
别的对待。
现在,这个纯粹宇宙论的证明对
一个必然存在者的存有只能如此来
阐明,即它同时让这个存在者是世界
本身还是一个与世界有区别之物的
问题悬而不决。因为,为了查明后一
种情况,就要求有一些原理,它们不
再是宇宙论的,也不在现象的序列中
继续,而是一些关于一般偶然存在者
(就它们只是被考虑为知性对象而
言)的概念,以及一条把这些偶然存
在者通过单纯的概念与一个必然存
在者连结起来的原则,而这一切都是
属于超验的①哲学的,对这种哲学这
里还不是讨论的地方。
但如果人们一旦通过把现象序
列和在此序列中按照原因性的经验
性法则所作的追溯当作基础,而从宇
宙论来着手这一证明:那么人们接下
来就不可以跳出这个序列而转到根
本不在这个序列中作为一个环节的
某物上去。因为某物必须在同一个
意义上被看作条件,在这个意义上,
有条件者对条件的关系曾经被放在
那个本应在连续的进步中引向这一
A458
B486
的条件而从原因与该序列的联系中
产生出来的,所以是宇宙论的,是按
照经验性法则推出来的。因为这必
然表明,在(感官世界的)原因序列
中的上升永远也不可能在一个经验
性上无条件的条件那里终结,并且从
世界状态的偶然性出发而按照世界
状态的变化所作的宇宙论论证,会得
出反对假定一个最初的和绝对首先
开始一个序列的原因的结果。
但在这个二律背反中表现出一 A459
种奇怪的对照:就是恰好从同一个证
明根据中,既在正题中推出了一个原
始存在者的存有,又在反题中以同样
的严格性推出了它的非存在。最初
宣称的是:有一个必然存在者,因为
那整个流逝了的时间把一切条件的
序列、因而同时也把那个无条件者
(必然的东西)包含在自身内。现在
宣称的是:没有任何必然存在者,恰
好也是因为,那整个流逝了的时间把
一切条件的序列(这些条件因而又
全都是有条件的)包含在自身内。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样的。第一个
论证只是着眼于在时间中一个规定
另一个的那些条件的序列的绝对总
体性,由此就得到了一个无条件的和
必然的东西。相反,第二个论证所纳
① 格兰德将“超验的”(transzendente)校为“先验的”(transzendentale)。
德文编者
B487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293
最高条件的序列中来看待。现在,如
果这种关系是感性的并且属于可能
的经验性的知性运用,那么这个至上
的条件或原因就只能按照感性的法
则、因而只能作为属于时间序列的东
西而结束这一回溯,而那个必然的存
在者就必须被看作这个世界序列的
至上环节。
然而人们选择了作这样一种跳
跃(μeraβaoeuζ aλλo yevo(①)的
自由。因为他们曾从世界中的变化
推论出经验性的偶然性,即推论出这
些变化对进行经验性规定的那些原
因的依赖性,并获得了经验性条件的
一个上升的序列,而这也是完全有道
理的。但既然人们在此不曾有可能
发现任何第一开端或任何至上环节,
于是他们就突然脱离了偶然性的经
验性概念而采用了这个纯粹范畴,该
范畴随后就引发了一个单纯理知的
序列,它的完备性是建立在一个绝对
必然的原因之上的,而这原因由于不
受任何感性条件的束缚,也就摆脱了
使它自身的原因性开始的那个时间
条件。但这一程序是完全违法的,这
从以下可以推出。
入考察的是一切在时间序列中被规
定的东西的偶然性(因为在任何东
西之前都有一段时间先行,在这段时
间中条件本身又必须被规定为有条
件的),由此也就完全取消了一切无
条件者和一切绝对的必然性。然而
这种推论方式在两种情况下,甚至在
普通人类理性中,都是完全适当的,
普通人类理性依照它从两种不同的
立足点考虑自己的对象而多次陷入
到自身分裂中。冯·梅兰先生②把
两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由于选择立足
点的类似的困难而产生的争执看作
一个值得充分注意的现象,为此特别
写了一篇文章。因为一位天文学家
这样推论说:月球绕其轴自转,因为
它总是把同一个面转向地球。另一
位天文学家则推论:月球不绕其轴自
转,也正是因为它总是把同一个面转
向地球。按照人们考察月球运动所
愿意采取的立足点,两个推论都是正
确的。
A461
B489
① 希腊文:转移到另一种类。——译者
② Jean-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1678—1771),即“德·梅兰先生”,法国物理学家和数
学家。——译者294
一、先验 要素论
偶然的东西在这个范畴的纯粹
意义上就是那种其矛盾的反面是可
能的东西。现在,人们根本不能从经
验性的偶然性推论出那种理知的偶
A460 然性。凡是被改变的东西,它的反面
(其状态的反面)在另一个时候都是
现实的、因而也是可能的;因而这个
东西并不是与前一个状态相矛盾的
反面,后者所需要的是在前一个状态
存在的同一个时间内、在同一个位置
上已经可以有它的反面了,而这是从
变化中完全不可能推论出来的。一
个曾经处于运动中的物体=A 进入
了静止=非 A。现在,从一个与状态
A对立的状态跟随在这个状态A 之
后这一点,根本不能推论出与A相
矛盾的反面是可能的、因而A 是偶
然的;因为这将需要在运动曾经存在
的同一时间中已经可能有静止取代
A的地位了。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只
不过是静止在接着而来的时间中是
现实的、因而也是可能的。但运动在
一个时间中,而静止在另一个时间
中,相互并不是矛盾对立的。所以对
立的诸规定的前后相继、也就是变化
绝对不证明根据纯粹知性概念而来
的偶然性,因而也不可能导致根据纯
粹知性概念而来的某种必然存在者
B488
的存有。变化依照原因性法则所证
明的只是经验性的偶然性,即新的状第三节 理性在它的这种冲突中的得失
295
态没有一个属于前一时间的原因本
来是根本不可能自己单独发生的。
这个原因即使它被认为是绝对必然
的,却还必须以这种方式在时间中被
遇到,并且必然属于诸现象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