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能太穷?--叔本华

作者 | 叔本华

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来,那些经历过匮乏的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对未来更加慎重,生活上更加节制。乍看之下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生来就富有的人们,将财富看成是没有它就不能活的东西如同空气,他们有条不紊、精打细算,并且勤俭节约,终其一生都在守护自己的财产。

世代受穷的人家,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的机会让他发了财,他会将之视为巨大的盈余,就该用来享受或浪费。即使钱花光了,他最多不过是打回原形跟以前一样,还省事了呢!就像莎士比亚在他的《亨利六世》中所说,“乞儿得马,骑死方罢一是否属实,有待查证。"可以说这一类人,对命运也好对自己的 能力也罢,都有着全身心的略显过度的信任。与那些天生有钱的人不一样,他 们并不认为贫穷是个怎么都爬不出来的无底洞。就算再次陷入贫困,他们只会认为那就从头开始,打场翻身仗就好。

人类天性中的这种特性,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婚前出身贫寒的女性比起那些给丈夫带了一大笔嫁妆的女性,通常有着更多欲求,更容易挥霍浪费——富家千金带给丈夫的,不仅是一笔财产,还有血液中那股比贫穷女孩儿更强烈的想要去守护这笔财产的热望。如果有人怀疑这点,并认为结论应该是相反的,那么他可以在阿里奥斯托的第一篇讽刺作品中找到权威的支持。但是,约翰逊博士则同意我的观点。他说:“一个富有的女人,习惯运用金钱,会明智而审慎地花钱;但 一个在婚礼上才首次掌握经济大权的女人却渴望花钱,常常一掷千金导致挥霍浪费。”(《约翰逊的一生》)以防万一,我奉劝那些娶了贫穷女孩儿的人们,不要把本金留给她们,只给她们一份年金即可,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孩子该继承的财产交给她们打理。

无论如何,当我在建议人们谨慎守住他们已经挣得的或继承来的财产时,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说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

生活初始,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保持个人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辛苦 劳作而舒服地生活着。就算拥有的只够自己这样生活,并不能顾及全家人,这 也是一项不可小觑的优势,这意味着对贫穷这项慢性疾病免疫,意味着从普罗 大众天然的命运也就是从事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唯有得到上天如此眷顾的 人,才可以说是生来自由的人,是他自己的时间和力量的主人,能够在每一个 清晨对自己说,“今天只属于我自己。”

收入一百块的人和收入一干块的人之间的差别,比收入一百块的人和身无分文 的人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当具有高度精神赋的人继承了大笔家产,那么这笔 财产将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这种人可以说是得到了命运的双倍眷顾,无须操劳,

可以只为他的才智而活;他可以创造出既能服务普通大众,又能提增自己荣誉 的作品,取得别人达不到的成就,百倍偿还他所欠下的俗世的账;或是使用其 财富来开展慈善事业,更好地为同胞们服务。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 自己 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即便他生来就富有,那么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 时间的小偷,只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像他这样是不会感觉幸福的,即使 被豁免于贫穷,也会被推到了人类痛苦的另外一个极端,无聊,这对他而言无疑是 一种折磨 如果贫穷让他不得不奔波,可能还会好过点。当这种人无聊的时候, 他更容易挥霍浪费,并最终失去这种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没有价值的优势。数不 胜数的有钱人最后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就挥霍,花钱只是为了获得瞬间 的解脱,以逃离压迫他们的无聊感而已。

叔本华|著本文选自《叔本华思想随笔》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关于中国哲学的辩护——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

    作者|俞宣孟 俞宣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评为研究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所务委员会主任、总支书记。 01.挥之不去的隐忧 数年前,中国学界出现了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说法,这个现象有点奇怪。 自从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不久,胡适、冯友兰等先生就先后写出了中国哲学史,这表明,开始 的时候人们对于中国有…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31
  • 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制度囚禁

    作者丨卢梭 01. 我们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 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 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 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 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66
  •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丑陋的作假!

    作者|蒋勋 01. 我常常想起魏晋时候,阮籍的一件事。 阮籍母亲过世时,他不哭。按儒教的传统,父母去世,即使要用锥子刺自己, 都是要哭出来的,不哭是不孝,真的哭不出来,也得请五子哭墓,但阮籍不哭, 宾客吊丧时哭成一团,他无动于衷,等到宾客散尽,他突然吐血数升…… 这是阮籍表现忧伤的方式,在他看来,母亲过世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哭给&nbs…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26
  • 摆脱生命束缚的四种方法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自古以来,人类摆脱生命束缚的方法有四种:无知、享乐、毁灭或者懦弱。 自从无法在知识中找到答案,我对生活的探索便开始了,同时把希望寄托在我周围的人群。 我对与我差不多的人进行观察,并思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是怎样处理那个将我带入无法自 拔的困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找到了一些解释。它们来自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与我差不多的人身&nbsp…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72
  •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作者|谢利 ·卡根 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清晰而又说服力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创造力和原创力 数年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吉尔伯特 (Daniel    Gilbert) 来耶鲁做讲座。他当时 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情绪如何影…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9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