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宇宙”?哲学上如何思考?

来自丨中青报 · 中青在线

全世界似乎都在谈“元宇宙”。

但围绕于此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面向这个充满想象的未来世界,应该 张开双臂加速奔跑,而且已有人做出起跑的姿势;也有人认为,“元宇宙”走红就是一场资本 炒作,是某些企业对曾经失败的技术投资所进行的一场挽救。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它为什么突然火了?它离我们还有多远?

01.

“元宇宙”是什么?比拼想象力的时候到了

什么是“元宇宙”?截至目前,“元宇宙”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人们对它的描述, 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 ·伯格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让真人置身网络。

他在演讲视频里说:“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 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

他举例,“当我把小孩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 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世界,而不 是独自面对电脑。”

他在视频里还呈现出多种设想的“元宇宙”场景,比如开会时,真人、虚拟人、机器人出现在 同一空间中,有人坐在桌前,有人飘在空中。一位女士想通过网络连线分享自己在现实街道 上看到的涂鸦,这幅涂鸦瞬间就逼真地展现在所有人眼前,仿佛大家都置身于那条街道。

紧随其后,不少互联网从业者也纷纷抛出自己对“元宇宙”的理解。有的说,这事精彩就精彩 在它的不确定性上,“创新是循环的,我们创造的新奇技术可以激发更多创新”;有的说,人 们必须改变思维方式,“比如现在我们以为AR (增强现实)是进入虚拟世界的通道,但未来 它可能还将成为我们回到真实世界的纽带,允许我们从完全虚拟的沉浸感之中解脱一会儿, 但又不用彻底掉线。”

那么,科研人员怎么看“元宇宙”?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学者陈捷在接受采访时,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尔 ·斯蒂  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原始概念:“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 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 中实现。

在陈捷看来,虽然“元宇宙”的出现与发展,将面临诸多技术层面上及人类社会规范层面上的 挑战,但它是人类交互愿望与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

多年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张军平则认为,“元宇宙'就是让真人真正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尝试给“元宇宙”下一个规整的定义。他们 在近期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 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  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这串概念下面还有一排小字:“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 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02.

“元宇宙”为啥火了?鼓励探索警惕忽悠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但也无法阻挡它成为资本和舆论的焦点。

不过,当人们看到“元宇宙”概念里出现的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广为人 知的技术名词时,仍不免冒出一连串的问号:“元宇宙'就是这些?没什么新东西呀!是不是 炒作?”

换言之,现在热议“元宇宙”是否为时过早?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连发两文,表达了对“元宇 宙"概念的谨慎态度。他认为,“任何产业或行业的重大改变,都是技术上逐步积累的结果, 是有明显征兆的",而这次的“元宇宙”概念,仿佛是被资本包装之后“突然蹦了出来”一样。 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恰恰是平静催生了热闹。

沈阳就“元宇宙'为啥突然火了”给出三方面的理由:社会进步技术为本,但近些年互联网领 域的技术概念有些枯竭;普通用户对手机审美疲劳,期待新鲜事物;资本缺乏新热点,需要 新方向。

秉承理性和开放的态度,李志民对“元宇宙”的走红评论道,“任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探索都 应该鼓励,任何以科学为名义的忽悠都需要警惕。”

03.

“元宇宙”距离现实有多远?  技术这把尺子现在量不出来

不论“元宇宙”是虚火还是真火,它都制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集中审视热门技术的机会。人们渴 望知晓"元宇宙"距离现实到底有多远,就必须先把目光聚焦到科技本身。

正如陈捷所说,现实世界的科技水平决定了“元宇宙”的上限。一方面,人类对现实中自然规 律、物理规律以及真实世界的理解,决定了“元宇宙”里能够存在什么;另一方面,当前的科 技水平,决定了“元宇宙”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决定了“虚拟的现实”是真的能让人沉浸其中 甚至难以自拔,并且实现人类社会的部分功能,还是只能当成高档的三维玩具。

为了查明“元宇宙”的技术可行性,张军平浏览了国内最近出版的《元宇宙通证》一书,书中 一幅“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的分析图令他印象深刻。这六项技术分别是:区块链、物联网、 网络及运算、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MR   混合现实等)。

张军平认为,“元宇宙”就像是一个“水果拼盘",“目前技术上没有太多突破,但业界又希望 整合这些技术形成一个全新的应用”。

掌握技术的业界佼佼者,如何看待技术现状与“元宇宙”之间的距离?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微软也布局了“元宇宙”,不过他们目前能公开的内容不多。微软方 面表示,“元宇宙”的本质在于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持久、稳定连接的数字世界。

高通公司表示,他们在XR (扩展现实,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统称)领域已 经积累了十余年。当被问到“XR技术距离让人‘虚实难辨还有多远”时,该公司XR业务中国 区负责人郭鹏说:“具体还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不好预测。”

再把目光转向国内互联网大厂,“元宇宙”似乎更远了。

陈捷坦言,目前“元宇宙”更像是人们的愿景,这种愿景可能承载了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

也承载了人们对各种“梦想成真"的渴望。他说:“我们相信/元宇宙'的推进可以带动一大批研 究,但是也应意识到,真正的‘元宇宙‘还很遥远"。

张军平直白地说:“目前很多核心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人工智能,还处在婴儿期。”

当被问及“‘元宇宙'距离现实还有多远”时,他话锋一转,说:“我想起网上一个关于区块链的 玩笑,说'目前区块链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区块链的相关讲座上。”

文章来源@来点科学,中青报 · 中青在线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思想需要跨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认识自己   第二道坎:运用理性   第三道坎:人间“清醒” 面对历史的蒙昧,我们常自诩为“现代人”。我们有属于自己的“现代文明”科技文明,飞 天探月也不在话下;我们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现代生活:智能手机须臾不离;互联网让人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最便利的生活.... 然而,妨碍…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37
  • 梁漱溟:思维的八个层次

    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 第一层:形成主见 第二层: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第三层:融会贯通 第四层:知道不足  第五层:以简御繁  第六层:运用自如  第七层:一览众山小 第八层:精辟通透 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 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31
  • 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作者|叔本华 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 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 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 一大幸事。 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 身——这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59
  • 哲学家对僧侣的18个灵魂拷问

    哲学家是指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让-佛朗索瓦.何维勒,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儿子马修.理查德获得博士学位后,突然决定放下这一切,到遥远的国度,披上袈裟,削发为僧。 马修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他遭遇到什么困境,而是他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01.为什么要出家? 哲学家: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决定? 僧侣: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介绍喜马拉雅修行…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201
  • 自我封闭是一所可怕的监狱 作者|罗素

    罗素|著,《罗素:幸福就是真实地活着》 幸福,必然是部分取决于环境,部分取决于自身。我们发现就自身因素而言,幸福是一 件简单的事。许多人认为,离开多多少少的宗教信念,幸福感是无法产生的。 许多自身不幸福的人认为,他们的忧郁有着复杂而高级的智慧缘由。我不认为这些事是 幸福或不幸福的真正缘由,它们都只是现象。 一般的情况是,相信幸福的人是幸福…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1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