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嫉妒 文|培根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 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  “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上,还有 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这一方面是由于 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  击。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来嫉妒,以及哪种嫉妒必于公妒,

公妒与私妒有何不同。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 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 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 的时候,他就一定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嫉妒者必须是好打听闲话  的。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 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其实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 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所以古 话说:“多管别人闲事必定没安好心。”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  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 佛被降低了。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 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那种品格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负着残疾的耻辱, 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更加为之惊叹。像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就曾如 此。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  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过  于他,他也会为此产生嫉妒的。所以自己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诗人、画家 和艺术家,因为他们虽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最后,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

也容易引起嫉妒。因为如果别人由于某种优越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 些方面的无能,从而刺伤了他们。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将越强。人可以允许一个 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 亚伯。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哪些人能够避免嫉妒。我们已懂得,嫉妒总是来自以自我与别人 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对方也是皇帝。一 个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因为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的苦 功。它是应得的。所以出身于微贱的人一旦升腾必会受人嫉妒。直到人们习惯了他的这种 新地位为止。而富家的一个公子也将招人嫉妒。因为他并没有付出血汗,却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袭贵胄的称号却不容易被嫉妒。因为他们优越的谱系已被世人所承认。同样,一  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那种在饱 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 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所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他们 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时,总是在向人诉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其实他们 未必真的如此受苦,这只是钝化别人嫉妒锋芒的一种策略。但是,只有当这种人的负担不 是自己招揽上身时,这种诉苦才会真被人同情。否则,没有比一个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 外招揽事做的人更招人嫉妒的了。

此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 么这也等于是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应当注意的是,那种骄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来嫉妒的。这种人总想在一切方面来显示自  己的优越:或者大肆铺张地炫耀,或者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倒宁可给人 类的嫉妒心留下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占占自己的上风。然而另一方面也 要看到,对于享有某种优越地位的人来说,与其狡诈地掩饰,莫如坦率诚恳地放开(只是千 万不要表现出骄矜与浮夸),这样招来的嫉妒会小一些;因为对于前一种人,似乎更显示出 他是没有价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种幸福的,他们的作假简直就是在教唆别人来嫉妒自己了。让 我们归纳一下已经说过的吧。我们在开始时说过,嫉妒有点接近于巫术,是蛊惑人心的。那 么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采用点巫术,就是把那容易招来嫉妒的妖气转嫁到别人身上。正是 由于懂得这一点,所以有许多明智的大人物,凡有抛头露面出风头的事情,都推出别人作为 替身去登台表演,而自己则宁愿躲在幕后。这样一来,群众的嫉妒就落在别人身上了。事实 上,愿意演这种替人出风头角色的傻瓜自然是不会少的。

培根l著节选自《论人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短视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作者 | 寻空2009 短视频日益成为当代人消磨时间甚至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工具。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去 年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单日刷110分钟短视频。 这个数字让我感到有点不安,如果一个人把这个时间拿来读书,一年至少可以读几十本书, 如果拿来看电影,一年可以看300-400部电影,…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57
  • 哲学和音乐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作者|王德峰

    今天分享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教授关于音乐与哲学的思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哲学和音乐让生命变得有意义》,人生真理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人生为什么需要艺术。音乐与哲学,可以承受喜乐,也可以承受悲苦。这些是物质和金钱无法给予自己的。 当爱因斯坦把小提琴架在他的肩膀上,听到它美妙的旋律时,他就进入了音乐状态之中。这和他伟大的科学事业毫不矛盾。他需要一种力量去鼓舞…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510
  • 读书最忌的十种低级趣味-朱光潜

    一般讨论文学的人大半侧重好的文学作品,不很注意坏的文学作品,所以导引正路的话说得 多,指示迷途的话说得少。我以为文学本身上的最大毛病是低级趣味。所谓“低级趣味”就 是当爱好的东西不会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古人有“嗜痂成癖”的故事,就饮 食说,爱吃疮疤是一种低级趣味。在文学上,无论是创作或欣赏,类似“嗜痂成癖”的毛病&n…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72
  • 尼采:做自己的四个方法

    对尼采来说,19世纪在两项发展的冲击下蹒跚前行:大众民主和无神论。对于这  两种挑战,尼采制定了一些极好的、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时代也可以从他的 方案里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西。 1844年,弗里德里希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出生…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224
  • 卢梭: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作者丨卢梭 “学而不倦,不觉老之将至。”古希腊哲学家梭伦在晚年时常重复这一小句韵文。我自己 也走到了暮年,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我身上。不过,二十多年经历教会我的, 是一门相当悲伤的学问;相比之下,还是一无所知比较好。毫无疑问,逆境是一位了不起的  老师,但是它要求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益…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