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亲自去做才算数 作者|叔本华

作者|叔本华 原题《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成年人从其生活经验中获取的东西,即他所具有的不同于少年或青年看待世界的那种方式,首先是一种坦诚直率,或不著偏见。

此时,他把事情看得非常简单, 一是一,二是二;而对少年和青年人来说,现 实的世界,却被那些由他们自己造就的胡思乱想、遗传偏见、奇怪念头所伪装 或歪曲。

经验为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我们摆脱梦幻、遐想、谬见这些乘我们年青 而入的东西。保证青年人摆脱这些东西的困扰,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这 是非常困难的。为达此目的,应把孩童的眼界尽可能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而且,在这个范围中,只准传授那些清晰、正确的观念。唯有孩童正确地领悟这个领域中的任何事物后,才可以逐渐拓展他的视野。这同样适用于青春期。 这种方法还特别要求,不要让他读小说,而是用一些适当的传记去替代,诸如 富兰克林和其他人的传记。

当我们年青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杰出人物和伟大事件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伴 随密集的鼓点和僚亮的号角登场亮相;而在老年,当我们回首平生,发现,他 们都关门闭户静静地睡着,没有人注意他们。

人过40,多数人难免产生愤世嫉俗的毛病。这是很自然的。人们都乐于从自己 的性格出发去衡量他人,看到的情形是别人在思维或激情方面远远落后于己。 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来往,于是不是喜爱孤独,就是仇恨孤独,或者 顾影自怜。

我们青春时代的活力和欢笑,部分是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刚登上人生的峰巅, 并不知道那边山脚下等待着的死神。然而我们跨过山巅后,看到的只是道听途 说的死神的真实面目。

与此同时,我们跃跃欲试的神情顿时消退,这使得我们的精神突然消沉。此时, 悲凉优戚的严肃认真感遂压倒了青春时节丰富多彩的愉悦。我们在青春时节,

视生命为无尽的长河,毫不珍惜地消磨时光;可是,当我们变得苍老时,越发 感到时间弥足珍贵。犹如一个死囚一步步迈向断头台的感受一般。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 活却宛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

一个人必须等到年岁已大,才可能透悟人生。青春时节,时间迈着非常缓慢的步履;因此,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阶段,不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 漫长的,所以它留下了那样多的美好记忆。

假如我们要人追忆往事,那么,任何人在此期间可叙说的东西,比下两个阶段都要多得多。这一段生活,就:像时令之春季,日子本身在根本上就变得令人 难熬的漫长。

当生活临近结束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到底会发生什么。不过,为什么在老年我 们会发现所经历之生活是如此的短促呢?

因为,此时,我们对这段生活的记忆是非常之少,因而显得时光之短罢了。于 是,我们忘掉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事,尤其是我们所经历的不幸,剩下来的东西 当然就为数不多了。

此时,我们活得越长,则会更少考虑那些曾在我们看来是举足轻重、富有价值的事件。时光往往不留痕迹地逝去。就像航船离岸越远,岸上之物便越发变化, 越难区分和辨认一样,我们往昔的东西也渐渐淡漠了。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哲学家的独身一定也包含着某种智慧是解读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人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请看这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薄伽丘、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 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 尼采、斯宾塞、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 假如没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试想西方哲…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7
  • 婚外性关系令人兴奋的根本原因 作者 |李银河

    01.感情与性报酬 人们发现,婚外性关系充满刺激性,尤其开始阶段。这显然是由心理压力造成的:双方在一起时总是非常激动(欲望、犯罪感),他们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必须充分加以利用。配偶之间很少会如此。相互吸引的另一原因是:双方总是只看到对方最美的仪态和最好的表现, 而不会看到对方疲惫肮脏的样子,照料孩子、做饭或做其他平庸琐事时的样子。他们待在一 起的每一分钟都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22
  • 哈佛研究:人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幸福从何而来? 金钱、名望或是成就感? 76年前,哈佛开展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跟踪268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探 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 故事从1938年开始。 那一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 ·博克(ArlieBock)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人 为什么会生病/失败/潦倒",怎么没有人研究下“人怎样才能健…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9
  •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作者|谢利 ·卡根 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清晰而又说服力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创造力和原创力 数年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吉尔伯特 (Daniel    Gilbert) 来耶鲁做讲座。他当时 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情绪如何影…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4
  • 加缪:看到生活的荒谬,这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 作者|宣庆坤

    01. 1938年加缪在《阿尔及尔共和报》上发表有关萨特小说《厌恶》的评论时,其荒谬思想  就有了雏形,《西西弗的神话》则是他的荒谬思想的集中爆发,较完整地、系统地论述 了荒谬问题。“看到生活的荒谬,这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  以这个真理为起点。令人感兴趣的并不是某种发现,而是从中汲取…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