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二-在线阅读

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

1.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 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但是我,只因我已了悟那美丽的"善"的性质,那丑陋的"恶"的性质,那和我很接近的行恶者本身的性质——他不仅与我在血统上同一来源,而且具有同样的理性与神圣的本质,所以我既不会受他们任何一个的伤害(因为没人能把我拖累到堕落里去),亦不会对我的同胞发怒而恨他;我们生来是为合作的,如双足、两手、上下眼皮、上下排的牙齿。所以彼此冲突乃是违反自然的,表示反感和厌恶便是冲突。1梁实秋∶20年前(上世纪30年代)偶然在一本《读者文摘》上看到这段补白∶"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骄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这几句话很使我感动。这是引自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一位1800多年前的罗马皇帝与哲人,至今存在于许多人心里,就是因为他这一部《沉思录》含有许多深刻的教训,虽不一定是字字珠玑,大部分却是可以发人深省。

2.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丢开你的书本!不要再被书本所困惑,那是不可以的。要像一个垂死的人一般,轻视那肉体——那不过是一汪子血、几根骨头、神经和血管组成的网架。再看看那一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空气而已,还不是固定的一口气,每分钟都要呼出去,再吸进来,剩下来的是理性;要这样想∶你是个老年人了,不要再做奴隶,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不要再令他怨恨现世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

3.神的安排都是充满了神意的,就是命运的播弄也不是脱离自然的,也不能脱离由神意支配着的安排与编插。一切都是由神意而来;不过"必然性"以及"整个宇宙的福利"(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有其作用的。整个的自然之所产生的,整个的自然之所进行维系的,对于自然之各个部分亦必有利。但是宇宙之保全则有赖于变化,不仅是元素的变化,且扩及于由元素复合而成的事物之变化。这样的想法对你是很充分足够的了,如果你引为原则来看待。放弃对书本所抱的渴望吧,以便死时了无遗憾,而能从容不迫从心底里感谢天神。

4.要记取,你已经拖延了多么久,神多少次给你宽限,而你并未加以利用。现在可该明白了,你不过是其中一部分的那个宇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你不过是赖其普护而始获得生存的那个宇宙之主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你的时间是有限期的,如果你不用以照耀你的心灵,时间便要逝去—你也要跟着逝去—良机一去不可复回。

5.随时下决心,像一个罗马人、像一个大丈夫似的那样坚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 严肃而不虚矫,要怀着慈悲、自由与公道,不可稍存其他的念头。2梁实秋∶这样的决心说明奥勒留是一个顺应命运安排的人,虽然他痴迷哲学但依然完美履行了自己的责任。140年,奥勒留被擢升为执政官,(147年)任护民官之职位,其他国家荣誉相继而来。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 免一切粗心大意,避免一切违反理性的感情激动,避免一切虚伪、自私,以及对自己一份命运 的抱怨。你要知道,为了度过平静的一生——和神一般的一生,一个人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如何的少;只要他遵守这些条件,神对他也不会再多所要求。

6.身外的事烦扰你吗?忙里偷闲去再学习一些好的事物吧,不要再被外物牵惹得团团转。不过要当心别陷入另一错误,终生苦苦追求而漫无目标,每一个冲动甚至每一个念头都茫无指归,那些人也是儿戏无聊的人。

7.如果不管别人心灵里进行着的是什么事,一个人便很难得不快乐;但是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心灵的起动,则必定是不快乐的。

8.这一点必须要记住,整个宇宙的性质是什么?我的性质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何关系?我是怎样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个怎样的部分?没有人能妨碍你,令你在"言与行"方面不与自然协调,而你正是那自然的一部分。

梁实秋∶提欧弗拉斯特斯(Theophrastus)是亚里士多德的门徒,继亚里士多德为Lyceum的主讲,哲学及博物方面著述甚丰。文中他这种比较不合于斯多亚派哲学之主张,因为该派主张过错无等级之分。

9.提欧弗拉斯特斯在作恶行的比较时——就一般通俗的说法,此种比较是可以作的——曾按真正的哲学的精神说,由于欲望而产生的过错比由于愤怒而产生的过错更为可厌。因为激于愤怒的人之违反理性,好像是很苦痛的,不自觉地良心不安;但是由欲望而犯过错的人,被快感所挟持,好像是在做错事之际有一点较为放纵、较为缺乏男子气的样子。他又以哲学家的身份说,很明确的,与快感有关联的过错,比起与苦痛有关联的过错,应受更严厉的谴责;并且,一般而论,一个人先受了委屈,被苦痛所驱使而生愤怒,总还有一点男子气概,至于由欲望而入邪途的人,则是自作孽了。

10.你的每一桩行为、每一句话、每一个念头,都要像是一个立刻就要离开人生的人所发出来的。离开人世,如果是有神,这并不可怕,因为神不会引你入于邪恶。如果根本没有神,或者神不管人间事,那么生存在一个没有神或没有神意的宇宙又有何益呢? 不过神的确是有的,并且他们是管人间事的;他们已经赋给人类以力量,令他不致堕入邪恶。即使死后还有邪恶,他们亦已有所准备,使每一个人都不致堕入邪恶。神不使人变恶,怎会使人的生活变恶呢?整个宇宙绝不会因愚昧而生疏忽,并且一旦发觉有何疏失,亦必有力量去防御或纠正之;亦不会因蠢笨无能而造成重大过失,以至令善与恶的报应毫无差别地同样落在好人或坏人的头上。不过死亡与生命,尊荣与耻辱,苦痛与快感,财富与贫穷,的确是无分善恶,是人人所不能免,其本身是既不体面亦不可耻,所以那便无所谓善或恶。

链接 玛克斯·奥勒留的幸福童年

还在孩提时期, 玛克斯·奥勒留就以其性格的坦率真诚赢得了哈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的好感。当时,罗马的帝位常常并不是按血统,而是由选定的过继者来接替的。在原先的继嗣柳希厄斯死后,哈德良皇帝选定玛克斯·奥勒留的姑父安东尼·派厄斯为自己的继嗣,条件是派厄斯要收养玛克斯·奥勒留和原先继嗣的儿子L.维鲁斯为继嗣。

奥勒留认为自己的童年一直是在精心的照料之下。他感谢神赐予他慈祥的祖父,称职的父母,可爱的妹妹,愉快的同事,善良的亲友和朋友们,几乎一切都是好的。其实,他总是这样善意的对待他人,理解他人,总是注意别人身上那些真善美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专注于父辈们的优点,关注那些伟大的传统,所以也深深地为那些优点和传统所改变。他人身上的完美最终达成了奥勒留的完美,罗马人传统中伟大的一面成就了他的伟大……

其实奥勒留的父亲早逝, 但玛克斯·奥勒留始终认为他是从父亲那里受到了谦虚和果敢的品质的影响.父亲的名声和人们对他的追忆也深深影响着他。家族传统的力量,罗马人单纯而坚强的一面,一种和谦虚结合在一起的"男子气概"都塑造着奥勒留作为一名罗马人的特质。

而他的母亲则用虔诚、仁爱的品质,帮助他养成了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世代显贵富有的家庭来说非常难得。母亲也教会他重视内在,忽略外在的奢华。

他也很幸运, 能够亲眼见到他的姑父兼养父安东尼为他树立的榜样.他也在他的书中记录下了这位杰出的人物、明智的统治者的各项美德,并从中学习为王之道——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作者吉本就认为由他们俩统治的时期,即两安东尼王统治的时期是古罗马帝国的黄金世代. 是人们最希望生活在其治下的时期。

安东尼·派厄斯皇帝在公德方面以能够从善如流著称,又善于让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他既不好大喜功,又阻止别人对自己的赞颂和讨好,也坚持维护罗马的公民平等。

在奥勒留的养父皇帝这里, 我们看到了一种他身上最突出的、也是贯穿其私德和公德的气质,那就是∶ 一种温和的坚守中道的气质。此外,他既尊重那些真正的哲学家,但也不因各种学说所惑,同时又深深同情理解一般老百姓的渴望和欲求…·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年轻的奥勒留。

最后,《沉思录》的读者不应该忘记,奥勒留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非常显贵和富有.无需像一个平民一样为生计日夜操劳。这种巨大财富的好处是,在他需要帮助任何需要帮助者的时候,他都不缺乏这样做的手段。但对一个皇帝的儿子来说,他能够懂得一个人是可以完全抛开那些奢华的东西而生活的,这就很是难能可贵了。

人唯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在

11.一切的事物消逝得多么快,他们的形体消失在这宇宙里,在永恒中他们亦很快地被遗忘,那一切的感官方面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用快感诱惑我们的,或用苦痛威吓我们的,或被虚荣所艳羡的——多么无价值、可鄙、龌龊、短暂、无实——这都是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加以体认的。还有,那些靠着言谈见解而博得声誉的人们究竟算得是什么人?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一个人把死参究一下,靠理性的分析把那虚幻的恐惧撇开,他便会觉得那不过是自然的运行而已。如果一个人被自然的运行所吓倒,他便是童骏;须知这不仅是自然之运行,亦正是自然之有益的措施。还要知道,人是如何的与神接触,用他自己的那一部分和神接触,在什么情况之下,人的这一部分才能与神接触。

12.世上最可怜的莫过于那种人,苦苦地要研讨一切事物,甚至如诗人3此诗人指Pindar。所说,"钻研到土底下的东西",并且还要猜想别人心里的事。殊不知他们需要的,只是如何体认并且供奉他内心的神明。所谓供奉即是保持其纯洁,勿使沾染一点"热情"、"轻率",以及对于从神或人们而来的任何事物的"不满"。因为凡是由神那里来的必是极好的,值得我们尊敬;从人们那里来的谊属同类,值得令我们爱,有时候在某种状态之下,还值得我们同情,由于他们不能分辨善恶-—这是和不能分辨黑白一样严重的缺陷。

13.纵使你的生命可以延展到3千年,甚至3万年,要知道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也只能活一回;所以,顶长的寿命和顶短的都是一个样。因为所谓"现在",对大家是一样长的,我们所丧失的根本便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所放弃的显然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而已。所以有两件事要记取;第一,自亘古以来一切事物都是在同一模型里铸造出来的,然后一遍一遍地重复翻演,所以一个人在100年间或200年间或永恒不变地看同样的事物演来演去,实在是没有差别的。再一件事便是∶长寿的与夭折的人所放弃的是一样的多;因为一个人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今",事实上只有这个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没有的东西,他当然也不会失掉。

14.要记取,一切事物均决于我们的看法。犬儒派的蒙尼摩斯(Monimus the Cynic)所说的这句话,其意义是明显的,其效用亦是很明显的,如果我们在其合理范围之内撷取其精华。4梁实秋∶第欧根尼的门徒蒙尼摩斯严格实践了犬儒派的主张。他原来是个仆人或者奴隶,从买了第欧根尼做奴隶的那个人那里听到了第欧根尼的完美言行,激起了对第欧根尼的"强烈敬慕",马上装疯卖傻,让主人把他打发掉,然后投身于第欧根尼和克拉底的门下。

15.一个人的灵魂之堕落,莫过于把自己尽量变成为宇宙的赘瘤。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对于自然的违逆,因为一切的事物都不过是 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另一堕落之道便是∶对于某人加以嫉视,甚至意欲加害于他,许多愤怒的人便往往如是。第三个堕落之道便是∶被享乐或苦痛所征服。第四∶便是戴假面具,在言行上虚伪无诚。第五∶行为或意向漫无目标,对任何事都掉以轻心不加考虑,殊不知最琐细的事也应顾虑到其结果。有理性的人应以服从那最原始的组织形式——即宇宙之理性与法则,为其终极之目标。

16.人生之过程不过是一个点,其本质是变动的,其知觉是模糊的,其整个身体之构造是易于腐朽的,其灵魂是一个漩涡,命运是不可测的,名誉是难以断定的。简言之,躯体方面的实物像是一条河之逝水,灵魂方面的事物像是梦、像是云雾;人生是一场战斗,又是香客的旅途,死后的名誉只是被人遗忘;那么在人生路途中能帮助我们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件东西——哲学;这便是说,把内心的神明保持得纯洁无损,使之成为一切欢乐与苦痛的主宰;做起事来不要漫无目的,亦不存心作为,不受别人的有为或有所不为之影响,更进一步,要迎受一切发生的或注定的事,因为无论其为何事,都是与我们自己同一来源;最重要的是,以愉快的心情等候死亡,须知一切生物都是几种原质所组成,死亡不过是那几种原质的解体而已。如果每一件东西不断地变成为另一件东西,其间就并没有什么可怕,那么一个人对于一切事物之变动与解体又何需恐惧?这是合于自然之道的,自然之道是没有恶的。5赫拉克里特说∶"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时间也不可停止,变化才是永恒。赫拉克里特的哲学思想对奥勒留的影响很大,《沉思录》中多处提到赫拉克里特的思想。

作于卡农图姆6卡农图姆Carnuntum即今匈牙利之Haimburg在维也纳附近,奥勒留于日耳曼战争(171~173)中之驻地。

链接 最好的教育

133年,11岁的玛克斯·奥勒留就穿上朴素、粗糙的哲学家装束.开始学习斯多亚哲学。他周围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一群哲人,包括普鲁塔克的孙子塞克斯、拉斯蒂克斯等。当时,罗马的公共学校质量不高,所以要获得更好的教育就需要聘请老师,而奥勒留的家庭在这方面毫不吝啬。

和大多数的罗马青年一样,奥勒留也尝试写诗,并且研究修辞学,希罗德·阿提库斯和弗龙托是他的修辞学的老师。奥勒留和弗龙托之间的许多书信都保留了下来, 这些信件显示出这位学生受了老师的很大的影响,也表现了老师对于这位勤奋刻苦的学生的巨大的希望。奥勒留曾经提到弗龙托是众多的他得以追随的老师之一。

学习期间,奥勒留过着节俭而艰苦的生活, 甚至到了损害他的健康的地步。最后他放弃了写诗和修辞学,全力投入了斯多亚学派的学习,但同时他也没有忽略学习法律,这对于他未来即将执掌的权柄将会非常有帮助。教他法律的是杰出的法学家L.沃伦修斯.麦西安努斯。我们猜想奥勒留还学习了罗马军队的军纪,因为唯有如此他才可能在日后率领军队与一个尚武好战的民族作战。

奥勒留在他的书中的第一卷记下了他的老师们的名字以及这些老师们所惠泽干他的东西,这里如果我们对他的表达方式不够细心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空洞和自吹自擂,但是如果真的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话那他就错了。奥勒留的意思是纪念他的几位老师的功绩—他们所教授的以及作为他们的学生所应该学会的。而且,这一卷连同其他的11卷,是为他自己写的。

如果我们相信第一卷最后的注释的话∶这卷写于奥勒留与夸地人的一次战役当中,那时,通过对这些老师们的美德的回忆或许使他回想起了他们对他的教导,也使他悟出了些许实际的用途。

他的哲学老师中的塞克斯都是普鲁塔克的孙子.奥勒留曾亲口述说了他从这位优秀的人身上学到的东西。他最喜欢的老师是拉斯蒂克斯,他既是哲学家.又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公共事务.在奥勒留成为了皇帝以后他做了他的顾问。那些注定要身居高位的年轻人通常在自己的同伴和老师这些方面都没有多少运气.除了奥勒留,还没有任何一位王子有这样良好的教育。已经不可能再聚集这样一批有如此成就和品格的人为太子师.而如奥勒留这样的学生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了。

  • 1
    梁实秋∶20年前(上世纪30年代)偶然在一本《读者文摘》上看到这段补白∶"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骄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这几句话很使我感动。这是引自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一位1800多年前的罗马皇帝与哲人,至今存在于许多人心里,就是因为他这一部《沉思录》含有许多深刻的教训,虽不一定是字字珠玑,大部分却是可以发人深省。
  • 2
    梁实秋∶这样的决心说明奥勒留是一个顺应命运安排的人,虽然他痴迷哲学但依然完美履行了自己的责任。140年,奥勒留被擢升为执政官,(147年)任护民官之职位,其他国家荣誉相继而来。
  • 3
    此诗人指Pindar。
  • 4
    梁实秋∶第欧根尼的门徒蒙尼摩斯严格实践了犬儒派的主张。他原来是个仆人或者奴隶,从买了第欧根尼做奴隶的那个人那里听到了第欧根尼的完美言行,激起了对第欧根尼的"强烈敬慕",马上装疯卖傻,让主人把他打发掉,然后投身于第欧根尼和克拉底的门下。
  • 5
    赫拉克里特说∶"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时间也不可停止,变化才是永恒。赫拉克里特的哲学思想对奥勒留的影响很大,《沉思录》中多处提到赫拉克里特的思想。
  • 6
    卡农图姆Carnuntum即今匈牙利之Haimburg在维也纳附近,奥勒留于日耳曼战争(171~173)中之驻地。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埃斯库罗斯悲剧-《普罗米修斯》-(九)退场-在线阅读

    普罗米修斯 尽管宙斯现在自信而又做慢, 但他终会屈服,因为他正想缔结 一场姻缘,那姻缘会非他所料地 把他从为王的宝座上推翻,他的父亲 克罗诺斯发出的诅咒便会完全实现, 在他当年退出古老的王位时, 没有哪位神明能清楚地向他指出 逃脱那灾难的路径,除非我给他作指点。 我知道能躲避的路径,且让他现在泰然地 高踞王座,深信自己的高空雷霆, 手中挥动着那喷射火焰的投掷…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9日
    351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著者对神学圣师阿尔诺先生所做的对第四组反驳的答辩-在线阅读

    著者对神学圣师阿尔诺先生所做的对第四组反驳的答辩① 著者致麦尔赛纳神父的信 尊敬的神父: 我很难找到一个比你给我寄来批评意见的那个人更明智、更 能助人为乐的人来对我的著作做检查了,因为他对待我是那么温 文尔雅,以致我看得很清楚他的计划并不是反对我,也不是反对我 所从事的事业。虽然如此,在检查他攻击的东西上,他是那么细 心,以致我有理由相信他什么都没有漏掉。除…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648
  • 第三节 宇宙论和天体、生命学说

    恩培多克勒根据四元素和爱与争两动因论述的宇宙论和科学思想很有特色,含有不少超前的卓见,在医学上更是自成一派,有深远的影响。 一 宇宙演化的四阶段 恩培多克勒认为,宇宙是个球体(这点是接受了巴 门尼德的观点),永远处于周期性的循环演化之中。四种元素是它的基本质料,爱和争则是演化的动力。每个循环周期经历四个不同的演化阶段。爱和争这两种对立的力量轮流占据主导地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5日
    510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十三-在线阅读

    卷(M)十三 ① 章一 我们先已在“物学”论文中②陈述了可感觉事物的本体与 物质,以后又③讨论过具有实现存在的本体。如今,我们研究的问 题是:在可感觉本体之外,有无不动变而永恒的本体,若说有此本10 体,则又当研究这是什么本体。我们应该考虑到各家的主张,倘彼 诚立说有误,吾人当求免于同样的瑕疵,如吾人之用意与诸家不无 相通而可互为印证之处,则吾人亦可无憾于自…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627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一卷-在线阅读

    第一卷 纯粹理性的概念 A310 不论出自纯粹理性的那些概念的可能性是怎样一种情况,这些概念终归 不只是被反思到的,而是被推论出来的概念。知性概念也是先天地先于经验 B367 并且为经验的目的而被思维的;但它们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对于诸现象就其应 当必然地归属于一个可能的经验性意识而言的反思的统一性。唯有通过它 们,对一个对象的知识和规定才是可能的。所以它们首先…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9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