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八版译者序-在线阅读

第八版译者序

美国学者斯通普夫和菲泽两位教授所著《西方哲学史》自 2003年第七版出版后,最近

经过修订的第八版面世了,仅此便足以说明这本书在国外英语世界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作

者不断修正和补充自己的思想的“日新”精神。我曾在2005年出版的该书第七版中译本序

中预言:“可以预料,只要作者健在,隔几年就会有一部新的哲学史问世。史家的思想紧紧

地与时代的进展平行,这正是哲学史家所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目前,这一预言已被证

实。《西方哲学史》第八版,正是作者们随着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界新的需要的产生而作

了诸多改动和增删而成的。除了其他地方之外,一个最明显的改动是,这一版增加了一章,

即在“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之后,加了一个“启蒙哲学”(包括“自然神论和无

神论”、“卢梭”、“锐德”)作为第12章,所以全书就由19章扩展到了20章。相对于以往的

版本,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补充,尤其是对卢梭的补入更是意义非凡。现代人往往把卢梭

看作西方哲学甚至一般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例如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的最后一

个标题就是“从卢梭到现代”。至少,自康德以来的整个西方近现代思想离开了卢梭就不怎

么好讲了。

此次第八版的翻译,主要得力于我的博士生匡宏君的全身心投入。当然,整个翻译仍

是建立在第七版已有的译文基础上的,但由于第八版作者随处都有修改和增删,所以匡宏

君等于是从头至尾将本书校改并在许多地方补译了一遍。无疑,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

工作。译者既需顾及原译文,再次推敲每一个句子和用词,又要根据改变了的英文原文加

以修改和补充,还要注意修改和补充的地方和原来的译文保持基本一致,这比自己独立地

重译一本书要麻烦得多。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七版原有的译文经过匡宏的再次斟酌和润

色,不但比原来更加准确了,而且行文更加流畅华美,更具可读性了。匡宏是学外语出身

的,并且已经有一个很稳定的教师工作,仅仅因为自己对哲学的痴迷爱好,而转向了对西

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自从五年前他考上我的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时起,我就发现他对哲

学问题的确具有超出一般人的领悟能力,不学哲学似乎有些可惜。而在这项开始于大半年

前的翻译工作上,他再次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良好素质。

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匡宏还承担了为全书做一个详细的术语索引的繁重任务。这也是

002本书翻译相对于第七版翻译的一个重要的改进。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今后凡翻译哲

学的专业学术著作,应该把做术语索引当作一项必要的学术规范来完成。然而我自己深深

知道,这件工作有多么烦人。它不只是一个简单地将所有术语搜集起来按次序编排于书后

的事,而且也是对自己的翻译的一项严格的检验。为了避免或至少尽可能减少一词多译或

多词一译的情况,译者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反复推敲每一个术语的最佳译法,每一改动都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对全书其他地方的同一词汇进行再斟酌,由此还往往影响到对

已经译好的句子推倒重译。更有难度的是,一部西方哲学史的翻译还不比对某个哲学家的

著作的翻译,其中的同一个词汇在历史上各个哲学家那里的用法经常有很大的出入,甚至

不可能有一个前后一致的“定译”。但正因为如此,一个较全面的术语索引就更显得必要

了,读者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和查到整个西方哲学发展中那些重要的术语的来龙去脉,

极为有利于从思想发展线索的角度理清西方哲学的源和流。所以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我

认为做术语索引(以词汇为单位)比起做主题索引(以命题为单位)来更具重要性。

这次校改和补译,我和匡宏都添加了一些译者注,其中有些是纠正作者的个别明显错

误的,这决不表明我们比作者更高明。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不可能再产生如同古代亚里士

多德和近代黑格尔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任何人都只能在他所熟悉的一个或几个领

域里独领风骚。但我们的任务不是和作者讨论问题,而只是翻译。之所以还是要就随处发

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加以纠正,是为了让读者(其中大部分可能是大学生)能够更加客观

地看待国外学者的学术观点,不要盲从,不要浅尝辄止。其实就连本书的作者也在不断修

正他们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对马克思的理解上,这一版就比第七版有一定的改进。当然从

总体上看,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忽视,对作为

现代哲学一大流派的哲学解释学的遗忘,我们希望作者将来有机会再作增补。另外,全书

的引文全部都没有注明出处,这也是我们对本书不甚满意的地方,这使得本书具有一种不

容讨论的权威姿态。我不知道西方人怎么看待这样的风格,但就连独断地将自己的观点

强加于人并因此而颇遭非议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都老老实实地一一注明

引文来源,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亦是如此;倒是英美哲学家如罗素和梯利的《西方哲

学史》(均有中译本),要么没有引文注释,甚至没有引文(如梯利),要么引文很少,主要是

作者在那里侃侃而谈(如罗素)。罗素是宁可大段引证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而不引康德和

黑格尔的,即使要引,也只告诉你出自哪本书,至于页码,你用不着知道。难怪他这本书得

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猜想,英美的这些通史著作虽然号称是大学教材,其实主要是

给业余爱好者和高中生作为闲书来看的。果真如此,那也不妨聊备一格。但我们所译的这

本书却是有不少的引文,放在引号中并且用了小号字,却不注明任何出处,实在不应该,至

少有损于学术规范的严肃性。希望读者不要读了本书以后,就以为当今的学术都可以这样

003做了。至于本书的优点和长处,我在第七版的中译者序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匡宏的译稿完成后,我又对他所改动和加译的部分作了大致的审查,少数地方作了再

次的改动和调整,然后再让他作了最后的校订。我想经过这样反复的打磨,这本书的译文

质量应该有比较大的提高。当然,有经验的译者都知道,这样大部头著作的翻译,要想完全

不出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也期望有识者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向我们指正,以便我们

进一步改进。

邓晓芒

2008年11月,于珞珈山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五章 最美的哲学家-在线阅读

    第五章最美的哲学家 在所有的哲学家中,柏拉图也许是长得 最帅的,还是最伟大的。 关于柏拉图这个人,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对他的名字要比前 面几位熟悉一些,尤其是谈过一些恋爱的少爷小姐们。因为在恋 爱的诸多种类之中,便有一种叫柏拉图式的恋爱,我在若干年以 前就听见过,并且稍微实践了一下。 在所有的哲学家之中,柏拉图很可能是最伟大的一个— 是的,就哲学而言,甚至苏格拉…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69
  • 第一节 西西里岛上的传奇哲学家

    西西里岛南部的阿克拉伽(Acragas)原是希腊本土的阿卡亚人在公元前582年建立的一个殖民城邦,约有20万人口,规模宏伟,实力雄厚,在西西里岛上仅次于叙拉古。它是西西里岛重要的农业和海外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他的风茂年华。哲学史家一般认为,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92一前432年,鼎盛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5日
    266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章 希腊⽂明的兴起-在线阅读

    第⼀章 希腊⽂明的兴起 在全部的历史⾥,最使⼈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明的⼤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亚存在了好⼏千年,又从那⾥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才把它们提供出来。 希腊⼈在⽂学艺术上的成就是⼤家熟知的,但是他们在纯粹知识的领域上所做出的贡献还要更加不平凡: 所发⽣的⼀切都是如此之…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59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引言-在线阅读

    〔引 言〕 真正说来,从宗教改革的时候起,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时期;265 至于布鲁诺、梵尼尼和拉梅可以撇开不管,因为他们虽说生活在较 晚的年代,却仍然是属于中世纪的。〔历史〕*已经踏上了一个转 折点。过去,基督教曾把它的绝对至上的内容放到人们的心里,所 以这个内容是封闭的,其中心是个人的;它是作为神圣的、超感性 的内容,与世界隔绝的。在宗教生活的对面,矗立着…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56
  • 第七章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方面的积累应该是最丰富的,他在法兰克福、 耶拿时期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中间因为创建体系的庞大工程而稍 有间断,所以1817年第1版的《哲学全书》第 3 部分《精神哲学》的篇 幅要比逻辑和自然哲学都单薄些。① 当来到柏林大学任教而置身于 当时德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后,黑格尔又再次迸发出对《精神哲学》 的极大热情。他多次开设“法哲学”、“历史哲学”…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