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七版译者序-在线阅读

第七版译者序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Samuel Enoch Stumpf)的这本《西方哲学史》,作为西方哲学

史的大学本科教材,目前在英语世界非常流行,已印行到第七版。中译本根据第七版,并参

照当代哲学的发展,比前面几版有所增补。按照这种写法,可以预料,只要作者健在,隔几

年就会有一部新的哲学史问世。史家的思想紧紧地与时代的进展平行,这正是哲学史家所

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对照国内学者所写的一些哲学史,我们总会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象,就是史家总是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尤其是某个政治阶段。如写中国哲

学史通常是到1949年为止,西方哲学史则限于马克思主义之前,似乎从此以后一切都不

在话下了,至少也要划出一个“现(当)代哲学”的范围来作特殊处理。这种断裂的历史眼光

(或不如说非历史眼光)是如何形成的,这里不想讨论,但从人类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来

看,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最近一些年来国内学术界摆脱旧的一套思想框架的限制,不

再用一些人为的构架对哲学思想的活生生的历史作生硬的裁割,写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

西方哲学断代史。但也许由于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分工”的效应尚未消除,由某个学者独立

撰写的从古代一直贯通至今的完整的、具有当下性的西方哲学史却一直未能出现,这是令

人遗憾的。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要把这种眼光真正的付诸实现,却是如此

地艰难。它要求作者对人类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当代的

体验,既不能事无巨细地纠缠于个别问题,也不能大而化之地跳过一些必须交代的阶段。

我们面前的这本哲学史在这方面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它以长短适当的篇幅,将西方两千多

年的哲学思想作了一个清晰的展示,很适合作为大学生的西方哲学史课程的入门教材。

本书的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表述上异常清楚明白。作者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总体

特点进行描述,而略去了那些可能导致读者钻入牛角尖里去的复杂论证。在材料的安排

上,作者非常注意哲学家思想内部的逻辑关联和从一个主题向另一个主题的逐渐推移,并

力图做到揭示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与下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之间的联系和进展。这种做法隐

约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的遗风,在现代哲学史家们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就我所

见到的现代西方学者所写的西方哲学史著作来看,要么是就事论事地摆材料和观点,很严

谨,但也很枯燥(如梯利);要么是随心所欲地评点古人,意趣横生,作者的情绪好恶和观点

005跃然纸上,但却不能当作信史来看待(如罗素)。这正像王国维所概括的,“可信者不可爱,

可爱者不可信”;也如黑格尔所总结的,仅仅属于“原始的历史”和“反省的历史”。本书作者

则兼采两种写法之长,试图通过对哲学史资料的编排把其对哲学史、对人类哲学思维发展

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有点要揭示哲学史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的意思了。哲学家并不是

一些仅仅怀有自己个人的突发奇想的天才人物,而是当他投身于时代哲学思潮的洪流之

中的时候,他以自己的哲学天才对人类整个思维的行程在某一阶段的进展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他总是受到某种影响,然后回应、反驳、诘难、背叛、修正或推进某种观点,最终自成

一家。如果能把这种思想的路数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的确是能够吸引青年人那热衷于思

辨的头脑的。黑格尔说过,哲学史就是哲学;恩格斯则认为,要学习哲学,迄今为止除了学

习哲学史外别无他法。但如果青年人手中的哲学史课本在写法上根本就没有哲学味,他们

如何顺利地学习哲学呢?那无疑是在诱导他们把哲学史看作一大堆知识的堆积,而哲学思

考则除了人云亦云以外,就是天马行空。本书作者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值得推荐的范例,

我们只要看看他对古希腊最初几个哲学家思想发展的描述,就会发现这种描述是那么自

然、亲切,就像我们所认识的几个身边朋友在共同把一个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同时又极

其简明。

不过,也正如黑格尔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这种方法虽然比前两种方法层次要高,但

也有它值得警惕的陷阱。黑格尔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他自信这就是

人类哲学思维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因而在遇到与他的逻辑不一致的地方,他就粗暴地扭

曲历史事实。斯通普夫当然没有黑格尔那样的自信,但仍然显出他在处理历史资料上的某

种先入之见。例如他对在近代哲学中发生了巨大影响力并一直波及当代的德国观念论,除

了给康德以一定的地位外,整个采取了一种相当忽视的态度,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干脆就

被砍掉了。在现代哲学中,他对现象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介绍也有简单化的倾向,而诠释

学则只字不提,就当从未出现过。至于对边沁、密尔和孔德的功利主义,则似乎花费了太多

的篇幅,且大都偏重其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没有多少哲学味。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哲

学史家面面俱到,况且一个像本书作者这样的学者总会带上自己的哲学观点,而哲学观点

总是可以讨论的。所以,尽管在我看来本书有如上这些不足之处,但我仍然很欣赏作者的

写法,它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哲学思维,并由此对哲学产生真正的兴趣。至于

书中所缺的那些部分,青年读者们也很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补足。重要的是,作者对所涉及

的那些哲学家的思想作了客观、清晰而生动的介绍,除了对马克思的一处误解外(译者已

在注释中作了澄清),基本上是准确的。

参加本书翻译的有丁三东(第1、2、3、4、12、13章)、张传有(第5、6、7、8、9章)、邓晓芒

(第10、11、14章)、张离海(第15章)、郝长墀(第16章及参考书目)、张建华(第17章)和

006何卫平(第18、19章及关键词汇表),全书由邓晓芒校订和统稿。由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

促,作为最后的统稿人,书中所出现的翻译错误全部由我负责。

最后,感谢中华书局译著部的江绪林编辑,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邓晓芒

2003年12月于珞珈山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12世纪的两个学派和阿贝拉尔

    一12 世纪的“知识复兴”和沙特尔学派 (一)12世纪的文艺复兴 在中世纪的历史上,文化发展起伏跌宕,有黑暗也有晨光,其 中共发生了三次文艺复兴(Renaissance),第一次是在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或 Carolus Magnus,742—814)的 9 世纪所发生的 加洛林时代的文艺复兴,那个时代的阿尔昆(Alcuin)就梦想在法 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388
  • 埃斯库罗斯悲剧-《报仇神》-(六)第一合唱歌-在线阅读

    (六)第一合唱歌 歌队 (第一曲首节) 生我的母亲,母亲黑夜啊, 生我为死人和活人的苦难, 现在请听吧,那勒托之子 使我们遭受蔑视, 他夺走了逃跑者, 那个属于我们的 净杀母罪的祭品。 (叠唱曲) 这支歌为牺牲吟唱, 使他的神智变糊涂, 使他的心智不清醒; 埃里倪斯们的梦幻曲, 无需竖琴音韵的伴和, 把心灵束缚,使凡人枯萎。 (第一曲次节) 严厉的摩伊拉已把…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447
  • 埃斯库罗斯悲剧-《报仇神》-(七)第三场-在线阅读

    (七)第三场 (雅典娜由圣像后出现) 雅典娜 我刚才远远地听到大声的呼吁, 在斯卡曼德罗斯河畔,正在视察 那片土地,阿开奥斯领袖和头领们 从夺得的战利品中把那大片土地 分配给我,供我永远地享用, 作为提修斯的后代的光辉礼物。 从那里我双脚不停地匆匆赶来, 无需翅膀,盾牌不断地喧嚣。 把那些强健的马驹套上大车, 我看见地上这群人非寻常模样, 我心中并不害怕,但…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397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言-在线阅读

    导言 I.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因为,如果不是通过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则由它们自己引起表象;一则使我们的知性活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连结或分开,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素材加工成称之为经验的对象知识),那么知识能力又该由什么来唤起活动呢?所以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一切知…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24日
    958
  • 洛克-《人类理解论》-赠读者-在线阅读

    赠 读 者 读者: 我现在要把我在无聊沉闷时所自行消遣的一点玩意儿,置于 你的手里;如果我这个消遣的玩意儿,有时亦可以开你的心,而且 你在读时,所感的快乐,只要如我在写时所感到的一半,则你便不 会怪自己,为什么把钱白花了,亦正如我不会怪自己为什么把辛苦 白费了似的。你不要误以为这话是我为自己的作品鼓吹;亦不要 以为,我原来做这种工作时,很觉高兴,所以在作成之…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