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七版译者序-在线阅读

第七版译者序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Samuel Enoch Stumpf)的这本《西方哲学史》,作为西方哲学

史的大学本科教材,目前在英语世界非常流行,已印行到第七版。中译本根据第七版,并参

照当代哲学的发展,比前面几版有所增补。按照这种写法,可以预料,只要作者健在,隔几

年就会有一部新的哲学史问世。史家的思想紧紧地与时代的进展平行,这正是哲学史家所

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对照国内学者所写的一些哲学史,我们总会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象,就是史家总是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尤其是某个政治阶段。如写中国哲

学史通常是到1949年为止,西方哲学史则限于马克思主义之前,似乎从此以后一切都不

在话下了,至少也要划出一个“现(当)代哲学”的范围来作特殊处理。这种断裂的历史眼光

(或不如说非历史眼光)是如何形成的,这里不想讨论,但从人类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来

看,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最近一些年来国内学术界摆脱旧的一套思想框架的限制,不

再用一些人为的构架对哲学思想的活生生的历史作生硬的裁割,写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

西方哲学断代史。但也许由于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分工”的效应尚未消除,由某个学者独立

撰写的从古代一直贯通至今的完整的、具有当下性的西方哲学史却一直未能出现,这是令

人遗憾的。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要把这种眼光真正的付诸实现,却是如此

地艰难。它要求作者对人类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当代的

体验,既不能事无巨细地纠缠于个别问题,也不能大而化之地跳过一些必须交代的阶段。

我们面前的这本哲学史在这方面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它以长短适当的篇幅,将西方两千多

年的哲学思想作了一个清晰的展示,很适合作为大学生的西方哲学史课程的入门教材。

本书的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表述上异常清楚明白。作者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总体

特点进行描述,而略去了那些可能导致读者钻入牛角尖里去的复杂论证。在材料的安排

上,作者非常注意哲学家思想内部的逻辑关联和从一个主题向另一个主题的逐渐推移,并

力图做到揭示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与下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之间的联系和进展。这种做法隐

约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的遗风,在现代哲学史家们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就我所

见到的现代西方学者所写的西方哲学史著作来看,要么是就事论事地摆材料和观点,很严

谨,但也很枯燥(如梯利);要么是随心所欲地评点古人,意趣横生,作者的情绪好恶和观点

005跃然纸上,但却不能当作信史来看待(如罗素)。这正像王国维所概括的,“可信者不可爱,

可爱者不可信”;也如黑格尔所总结的,仅仅属于“原始的历史”和“反省的历史”。本书作者

则兼采两种写法之长,试图通过对哲学史资料的编排把其对哲学史、对人类哲学思维发展

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有点要揭示哲学史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的意思了。哲学家并不是

一些仅仅怀有自己个人的突发奇想的天才人物,而是当他投身于时代哲学思潮的洪流之

中的时候,他以自己的哲学天才对人类整个思维的行程在某一阶段的进展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他总是受到某种影响,然后回应、反驳、诘难、背叛、修正或推进某种观点,最终自成

一家。如果能把这种思想的路数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的确是能够吸引青年人那热衷于思

辨的头脑的。黑格尔说过,哲学史就是哲学;恩格斯则认为,要学习哲学,迄今为止除了学

习哲学史外别无他法。但如果青年人手中的哲学史课本在写法上根本就没有哲学味,他们

如何顺利地学习哲学呢?那无疑是在诱导他们把哲学史看作一大堆知识的堆积,而哲学思

考则除了人云亦云以外,就是天马行空。本书作者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值得推荐的范例,

我们只要看看他对古希腊最初几个哲学家思想发展的描述,就会发现这种描述是那么自

然、亲切,就像我们所认识的几个身边朋友在共同把一个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同时又极

其简明。

不过,也正如黑格尔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这种方法虽然比前两种方法层次要高,但

也有它值得警惕的陷阱。黑格尔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他自信这就是

人类哲学思维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因而在遇到与他的逻辑不一致的地方,他就粗暴地扭

曲历史事实。斯通普夫当然没有黑格尔那样的自信,但仍然显出他在处理历史资料上的某

种先入之见。例如他对在近代哲学中发生了巨大影响力并一直波及当代的德国观念论,除

了给康德以一定的地位外,整个采取了一种相当忽视的态度,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干脆就

被砍掉了。在现代哲学中,他对现象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介绍也有简单化的倾向,而诠释

学则只字不提,就当从未出现过。至于对边沁、密尔和孔德的功利主义,则似乎花费了太多

的篇幅,且大都偏重其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没有多少哲学味。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哲

学史家面面俱到,况且一个像本书作者这样的学者总会带上自己的哲学观点,而哲学观点

总是可以讨论的。所以,尽管在我看来本书有如上这些不足之处,但我仍然很欣赏作者的

写法,它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哲学思维,并由此对哲学产生真正的兴趣。至于

书中所缺的那些部分,青年读者们也很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补足。重要的是,作者对所涉及

的那些哲学家的思想作了客观、清晰而生动的介绍,除了对马克思的一处误解外(译者已

在注释中作了澄清),基本上是准确的。

参加本书翻译的有丁三东(第1、2、3、4、12、13章)、张传有(第5、6、7、8、9章)、邓晓芒

(第10、11、14章)、张离海(第15章)、郝长墀(第16章及参考书目)、张建华(第17章)和

006何卫平(第18、19章及关键词汇表),全书由邓晓芒校订和统稿。由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

促,作为最后的统稿人,书中所出现的翻译错误全部由我负责。

最后,感谢中华书局译著部的江绪林编辑,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邓晓芒

2003年12月于珞珈山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1卷 罗马崛起-第8章 布匿战争——"一场巨人之间的较量"-在线阅读

    第8章 布匿战争——“一场巨人之间的较量” 从共和国建立以后,罗马人就开始从一个弹丸之地向四周扩张,首先征服了伊特鲁里亚人的诸城市,接着又合并了一些拉丁部族,然后进一步征服了拉丁族以外的其他意大利族群,如萨莫奈人、坎帕尼亚人以及翁布里亚人等。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中部以后,又将来自北方波河和卢比孔河领域的高卢人赶往阿尔卑斯山脉,随后开始向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城邦渗…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68
  • 第二节语言的功能

    一般来说,语言被认为是一种主体所自觉掌握的交往工具,主体 ① 拉康:《文集》,阿兰·谢里丹英译,第141页,伦敦,1977。 在说话时完全认识到他们正在做什么。相反,拉康的语言观则认为 将说话主体的失控(the lack of mastery),即失语、笑话作为研究的重 要方面。根据这种语言观,主体是在一个使小动物变成人类儿童的 过程中形成的。主体是由语言构…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56
  • 亚里士多德-《论天》-第一卷-在线阅读

    第一卷 【1】有关自然的知识,都明显地几乎是关于物体和大小以及它们的性质与运动的,此外,也是关于这类实体的本原的。因为在自然构成的东西中,有些是物体和大小,有些具有物体和大小,有些则是这些具有者的本原。 连续乃是可以分成部分的东西能够永远再分,而物体就是在一切方面都可分的东西。大小如在一个方面可分就是线,在两个方面可分乃为面,在三个方面可分则是体。除了这些之…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66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第十一章 洛克——启蒙和平等-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洛克——启蒙和平等 生平。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是一位清 教徒和国会派律师之子。年轻时洛克反感经院哲学,同时感 兴趣于自然科学,尤其是医学和化学。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 从事一种思想“清洁”工作,也就是说,对我们的知识作一番批 判的检验。洛克说,促使他追问我们的许多概念是否极不清 楚、极不恰当的,是关于道德问题和宗教问…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11
  • 尼采-《善恶的彼岸》-第七章 我们的道德-在线阅读

    第七章 我们的道德 214 我们的道德?我们很可能仍然拥有道德,虽然它们很自然 地不再是那些严肃而庄严的道德。正是因为这些道德,我们敬 重我们的祖辈,也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后天的欧洲人,20 世纪的第一代人——仍将具有我们危险的好奇心,我们各种各 样的掩饰技巧,我们在感官和精神上成熟,而表面上甜蜜的残 忍一—如果必须拥有道德的话,多半只拥有与我们内心感受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0日
    16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