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五章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在线阅读

第五章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同样都代表⽂明较低的民族对

意⼤利的精神统治的反抗。就宗教改⾰运动来说,这反抗也是政治性

的、神学上的反抗:教皇的威信被否定,他原来凭“天国钥匙权”获得

的那份贡赋不再缴纳。就反宗教改⾰运动来说,只有对⽂艺复兴时期

意⼤利的精神⾃由、道德⾃由的反抗;教皇的权⼒未被削弱,倒有所

增强,不过同时也明确了他的威信与鲍吉亚家和梅狄奇家的散漫放纵

⽔⽕难容。粗略讲来,宗教改⾰是德意志的运动,反宗教改⾰是西班

⽛的运动;历次宗教战争同时就是西班⽛和它的敌国之间的战争,这

在年代上是与西班⽛国势达到顶峰的时期相⼀致的。

北⽅民族的民情舆论对待⽂艺复兴时期意⼤利的态度,在当时的

这句英国谚语⾥有所说明:

⼀个意⼤利化的英国⼈

就是魔⿁化⾝。

我们会想起,莎⼠⽐亚剧本中的棍徒恶汉有多少个是意⼤利⼈。

亚哥①或许是最著名的例⼦了,但更富于典型性的实例是《⾟⽩林》

(Cymbeline)⾥的亚其莫,他把正在意⼤利游历的那位品德⾼洁的布

利吞⼈②引上迷路,又来到英国对真诚⽆猜的⼟著耍弄阴谋诡计。在

道德上对意⼤利⼈的愤懑,和宗教改⾰运动有密切关系。不幸,这种

愤懑还牵连着在思想认识上否认意⼤利⼈对⽂明所作的贡献。

①亚哥(lago)是莎⼠⽐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个阴险恶

汉。他是奥赛罗将军的旗官;施诡计勾动奥赛罗怀疑妻⼦黛丝德梦娜

不贞,把她杀死。——译者

②布利吞⼈(Briton)是古代英国南部的原住民。——译者

宗教改⾰运动和反宗教改⾰运动的三杰是路德、加尔⽂和罗耀

拉。在思想认识上,所有这三⼈和紧在他们以前的意⼤利⼈⽐起来,

或者和埃拉斯摩与莫尔⼀类的⼈⽐起来,他们的哲学观是中古式的。

按哲学讲,宗教改⾰开始以后的⼀个世纪是个不⽑的世纪。路德和加尔⽂又返回圣奥古斯丁,不过只保存他的教义中讲灵魂与神的关系那

⼀部分,不保留关于教会的部分。他们的神学是⼀种削弱教会权⼒的

神学。炼狱中的亡者灵魂能靠弥撒祭拯救出来,他们废弃了炼狱。教

皇收⼊有⼀⼤部分仰赖免罪说,他们否定这⼀说。根据豫定说,把死

后灵魂的宿命讲得与祭司的举措完全⽆关。这种种⾰新虽然在对教皇

的⽃争上起了助⼒,却阻碍各新教教会在新教国家做到像旧教教会在

旧教国家那样有势⼒。新教牧师(⾄少在起初)也和旧教神学家⼀样

偏狂执拗,但是他们的势⼒较⼩,所以为害也较少。

⼏乎从刚⼀开始,新教徒中间关于国家在宗教事务中的权限问题

就有了分歧。不管哪国君主,只要他奉新教,路德就愿意承认他是本

国的宗教⾸脑。在英国,亨利⼋世和伊丽莎⽩⼀世极⼒坚持⾃⼰有这

⽅⾯的权⼒;德意志、斯堪的纳维亚以及(叛离西班⽛后的)荷兰的

新教君主们,也都采取同样态度。这加速了既有的王权扩张趋势。

但是对宗教改⾰的个⼈主义各⽅⾯认真看待的新教徒们,不愿意

屈从教皇,也同样不⽢⼼顺服国王。德意志的再洗礼派①被镇压下去

了,但是这派的教义传播到荷兰和英国。克伦威尔与长期国会的争⽃

有许多⽅⾯;在神学⽅⾯,这争⽃⼀部分是国家在宗教事务中应有裁

决权这个意见的反对者与赞同者之间的争⽃。逐渐,由于宗教战争闹

得⼈疲惫倦怠,宗教宽容信念滋长起来,这信念是发展成为⼗⼋、⼗

九世纪⾃由主义的那派运动的⼀个源泉。

①⼗六世纪时兴起的新教⼀派。它认为幼年⽆意志时所受洗礼⽆

效,到成年必须再受洗礼。在政治上这派主张政教分离。——译者

新教徒的成功最初⼀⽇千⾥,主要因罗耀拉创⽴耶稣会才受了挫

折。罗耀拉原先当过军⼈,他的教团是照军队榜样建⽴的;对总会长

必须⽆条件服从,每⼀个耶稣会员应当认为⾃⼰正从事对异端的战

⽃。早在⼟伦特宗教会议时,耶稣会⼈就开始有声势。他们有纪律、

精明强⼲、彻底献⾝于事业、善于宣传。他们的神学正是新教神学的

反⾯;他们否定圣奥古斯丁的教义中为新教徒所强调的那些成分。他

们信⾃由意志,反对豫定说。得救不是仅仗信仰做到的,⽽靠信仰和

功德双⽅⾯。耶稣会⼈凭布道热忱,特别在远东博得了威信。他们作听神⼯①的神⽗受到欢迎,因为(假使巴斯卡尔②的话可信)他们除

对异端外,⽐别种教⼠宽厚慈悲。他们倾注全⼒办教育,因⽽牢牢把

握住青年⼈的⼼。他们所施的教育在不夹缠着神学的时候,总是⽆可

他求的良好教育。后⽂要讲,他们传授给笛卡尔的⼤量数学知识是他

在别处学不到的。在政治上,他们是团结⽽有纪律的单⼀整体,不避

危险,不辞劳苦;他们敦促旧教君主进⾏残酷迫害,尾随着胜利者西

班⽛军的战尘,甚⾄在享有了将近⼀个世纪思想⾃由的意⼤利,再树

⽴起异端审判所的恐怖⽓氛。

①天主教神⽗在“神⼯阁⼦”中听教徒⾃述罪叫“办神⼯”。——译

②巴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62),法国科学家,宗教哲学

家。他对物理学和数学多有贡献。在神学上,巴斯卡尔实际是反耶稣

会的。1656年冉森派的阿尔诺受到耶稣会攻击,他匿名陆续发表了⼗

⼋篇《致外乡⼈书》(1656—57),严厉批判耶稣会的神学和道德,

为阿尔诺辩护。所谓“他们除对异端⽽外,⽐别种教⼠宽厚慈悲”,⽆

⾮是反讥耶稣会⼈对待异端残酷⽆情。——译者

宗教改⾰和反宗教改⾰在知识界中的后果,起初纯是不良的,但

是终局却是有益的。通过三⼗年战争,⼈⼈深信⽆论新教徒或旧教

徒,哪⼀⽅也不能获全胜;统⼀教义这个中世纪的愿望必须放弃,这

于是扩⼤了甚⾄在种种根本问题上⼈的独⽴思考的⾃由。不同国家的

宗教信条各异,因此便有可能靠侨居外国逃脱迫害。有才能的⼈由于

厌恶神学中的争⽃,越来越把注意⼒转到现世学问,特别转到数学和

⾃然科学上。⼀部分由于这些原因,虽然路德兴起后的⼗六世纪在哲

学上是个不⽑时期,⼗七世纪却拥有最伟⼤⼈物的名字,标⽰出希腊

时代以来最可注⽬的进展。这进展由科学开端,下⼀章就来讨论。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八章中世纪的共相问题之争: 唯名论与实在论(上)

    中世纪哲学大致是指从400年到1400年继古希腊哲学之后到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的根本问题大致有两个:基 督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和作为哲学之基础的形而上学问题即何物 存在问题。就前一个问题而言,中世纪哲学的总体纲领就是以安瑟 伦的著名神学箴言“信仰寻求理解”(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为神 学旗帜,试图在哲学-神学的问…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957
  • 第三章呼唤自由的社会政治学说

    费希特自己曾经明确地说,“我的体系是第一个自由体系”①。考 察费希特的全部学说,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说他的知识学的晦涩难懂 掩盖了其自由的本质,那么,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追求公正、呼唤 自由的精神则得到充分显现。在德国哲学革命中,费希特的社会政 治思想的形成和表达,既不像康德那样,是在法国革命以前,也不像 谢林和黑格尔那样,是在拿破仑帝国建立时期,而是在法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40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二卷-第二章-在线阅读

    一 林叩斯在达那俄斯之后统治阿耳戈斯,因了许珀耳涅斯特拉生有一个儿子阿巴斯。在阿巴斯与曼提纽斯的女儿阿格赖亚之间生了双生儿子,阿克里西俄斯与普洛托斯。这两人在腹内时便互相打架,长大了的时候因了王位而战争,在战争中间他们是第一个发明用盾的。阿克里西俄斯得了势,将普洛托斯逐出了阿耳戈斯,普洛托斯来到吕喀亚找〔国王〕伊俄巴忒斯,或如别人所说是安菲阿那克斯,娶了他的…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253
  • 第二节 阿贝拉尔的唯名论

    一作为唯名论思想先驱的阿贝拉尔 在11—12世纪的中世纪,波埃修所讨论过的亚里士多德式的温 和的实在论一直占据着主流的立场。但是,由于这种实在论肯定共 相是经过理智或思维抽象而得出的一种概念,其实在性的基础仅仅 在于概念与理智之外的个别事物的联系,所以,是一种包含着唯名论 倾向的实在论,是一种混合的共相论。实际上,整个中世纪的唯名论 与实在论的争论在某种意义…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83
  • 第二节中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转变发生在1929年秋天至1936年间。由于 这段时间比较长,通常人们也把它称做“转折时期”或“中期”。维特根 斯坦在这段时间逐渐思考和形成他后期的主要思想,写下了大量的 笔记,并向学生们阐述了他的主要观点。他在这段时间写下的笔记 在他去世后被整理出版,他的讲座笔记也被他的学生们整理出版。 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哲学语法》(1974)、《哲学评论…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8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