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后记-在线阅读

后记

四年前,我完成了《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一书,当时正值学术著作出版难的“萧条”时期,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书出版了,却由于担心销路问题,只印了两千册。没想到此书出版以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便销售一空,我自己留存的一部分书也在这几年讲授“西方文化概论”的课程时被学生们当做教学参考书买去。一些外地的朋友纷纷来信索购此书,学生们也希望此书能够重印。鉴于此,我在去年时就曾考虑过重印此书的问题,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积累,我对于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宗教有了一些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因此,简单地重印四年前所写的书,心里总有点不踏实的感觉。但是倘若要进行修改,显然又不是只言片语的事情,而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正当我左右为难时,武汉大学法文系的张泽乾教授邀我参加他主编的这套“世界文化丛书”,并希望我能承担《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一书的写作。于是我就决定借此机会,以西方宗教为主线重新对西方文化进行一番梳理。由于对许多有关资料都比较熟悉,因此这本书写起来颇为得心应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就完成了这本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

这本书与《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相比,“自由的狂想”色彩较少一点,而冷静的辨析成分则更多一些。我个人觉得,就“灵气”和文采而言,本书可能稍逊于《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但是就学理的严谨而言,本书则显然胜过后者。这种差别恰恰也反映了我本人的精神发展历程——《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1987年我在厦门大学进修时,面对着波涛翻滚的大海一气呵成的。当时我才三十出头,心高气傲,狂放不羁,所写的文章字里行间奔涌着一股如火如荼的激情。时至今日,已逾不惑之年的我在激情方面自然收敛了许多;而作为补偿,在思维的深度方面则有所增强。如果说在《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中读者看到了一个浪漫主义的作者,那么我希望在这本书中他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理性主义的作者,尽管我本人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前者。

在探讨了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这样一个宏观性的理论问题之后,当我反观现实生活时,不由得为时下社会风气的颓败而叹息。人倘若丧失了神性和神圣感,将会变成一个比最凶残的野兽更可怕的东西。尤其是因为具有理性这种特殊的禀赋,人一旦邪恶起来,连魔鬼也会望而生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种种丑恶现象,都是由于人们在迷失了神性祈度和道德良知之后滥用理性的结果。卢梭曾认为,文明社会的邪恶是野蛮人所难以想象的。野蛮人虽然面对疾病束手无策,但是他绝不会制造假药来戕害生命;野蛮人的生活条件尽管简陋不堪,但是他绝不会因为一已私利而尔虞我诈;野蛮人固然缺乏高雅的精神享乐,但是他绝不会剽窃他人的成果以提高自已的声望。同样,在文明社会中,那些具有较高的精神禀赋的知识精英在德行方面往往并不比品性质朴的平民百姓更加优越。有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所干出来的卑劣行径,常常令我想起了中世纪基督教社会中的伪善的修道士,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那个全身裹在神圣的黑色道袍里的副主教克罗德·孚罗诺。即使是在高贵的精神文化领域中,往往也会滋生出一些寡廉鲜耻的蛀虫。这些蛀虫具有一副极其健全的肠胃,可以把他人辛勤劳动的成果一下子吞进自己的肚子里,然后再缓缓地扃出来。这些大腹便便的文化蛀虫,盘踞在神圣的人类精神殿堂之上,颐指气使,沽名钓誉,一时间竟也颇为得意。然而,这表面上的荣耀并不能遮蔽内在的贫乏,短暂的辉煌掩盖不住灵魂的苍白,恰如歌德所言:

你是什么,到头来还是什么。

即使你穿上几尺高的靴子,

即使你戴的假发卷起千百层绉波,

你是什么,永远还是什么。

——歌德:《浮土德》.复且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3页

辍笔抚案之际,心中总是有说不尽的感慨。一本脱稿的书就是一个新生的婴儿,我此时此刻的兴奋之情,大概只有用听见自己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的母亲的狂喜心情才可以比拟。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殿宇,如同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一般扑朔迷离。要从希腊神话的源头一直追溯到西方近现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探寻出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演化机制,及其对世俗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理论工作。就此而言,本书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尽管我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最终的评判权利还是属于读者的。

作者

1997年6月4日于珞珈山麓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分期和研究方法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在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开阔的时代背景中生成与展开的。它的演变,既有其所处各阶段性文明的社会历史根据,也有希腊罗马人日益深化和发展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根据,有其自身演进的内在逻辑。 一 分期 一般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哲学都自有其中心内容与历史特色。本卷也按照这样的分期,分为上、中、下三篇论述。 (一)早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9日
    1.1K
  • 尼采-《悲剧的诞生》-十八-在线阅读

    十八 这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贪婪的意志总是在寻找某种手段,通过 一种笼罩万物的幻景使它的造物持守在生命中,并且迫使它们继 续存活下去。有人受缚于苏格拉底的求知欲,以及那种以为通过 知识可以救治永恒的此在创伤的妄想;也有人迷恋于在自己眼前 飘动的诱人的艺术之美的面纱;又有人迷恋于那种形而上学的慰 藉,认为在现象旋涡下面永恒的生命坚不可摧,长流不息——姑且 116…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48
  • 霍布斯-《利维坦》-第十二章 论宗教-在线阅读

    第十二章 论宗教 由于除开人类以外便没有任何宗教的迹象或其成果,所以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宗教的种子也只存在于人类身上;它存在于某种特殊品质之中,这种品质在任何其他生物身上都找不到,至少其突出的程度是在其他生物身上找不到的。 首先,对于所见事件好探究其原因是人类特有的本性,这种特性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但在所有的人身上其分量都多得足以使他去穷究本身的好运与恶运…

    书籍分录 2025年9月4日
    30
  • 第五节评价

    《先验唯心论体系》在整个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它 出版一直到今天,入们始终在对它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费希特在 它出版不久后就发现它所表达的思想与自己的知识学并不完全一 致,他为此批评谢林,并由此导致二人展开激烈的争论。① 当代著名 哲学家劳特曾为费希特作辩护,说谢林在强调主客同一性的时候,实 际上是用主观意识去代替客观对象,把本来没有意识的自然像变戏…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62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三章 弗朗西斯·培根-在线阅读

    第三章弗朗西斯·培根 一、从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 公元前五世纪末,斯巴达封锁并攻陷了雅典城,源自希腊哲学与艺术的政治主权思想得以延续,但雅典人那活跃而独立的思想却日渐衰微。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以死刑,雅典人的灵魂便随他一同逝去,仅仅在他引以为傲的学生柏拉图身上得以残存。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菲利普在克罗尼亚战败雅典人,三年后,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古城…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5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