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后记-在线阅读

后记

四年前,我完成了《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一书,当时正值学术著作出版难的“萧条”时期,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书出版了,却由于担心销路问题,只印了两千册。没想到此书出版以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便销售一空,我自己留存的一部分书也在这几年讲授“西方文化概论”的课程时被学生们当做教学参考书买去。一些外地的朋友纷纷来信索购此书,学生们也希望此书能够重印。鉴于此,我在去年时就曾考虑过重印此书的问题,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积累,我对于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宗教有了一些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因此,简单地重印四年前所写的书,心里总有点不踏实的感觉。但是倘若要进行修改,显然又不是只言片语的事情,而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正当我左右为难时,武汉大学法文系的张泽乾教授邀我参加他主编的这套“世界文化丛书”,并希望我能承担《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一书的写作。于是我就决定借此机会,以西方宗教为主线重新对西方文化进行一番梳理。由于对许多有关资料都比较熟悉,因此这本书写起来颇为得心应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就完成了这本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

这本书与《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相比,“自由的狂想”色彩较少一点,而冷静的辨析成分则更多一些。我个人觉得,就“灵气”和文采而言,本书可能稍逊于《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但是就学理的严谨而言,本书则显然胜过后者。这种差别恰恰也反映了我本人的精神发展历程——《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1987年我在厦门大学进修时,面对着波涛翻滚的大海一气呵成的。当时我才三十出头,心高气傲,狂放不羁,所写的文章字里行间奔涌着一股如火如荼的激情。时至今日,已逾不惑之年的我在激情方面自然收敛了许多;而作为补偿,在思维的深度方面则有所增强。如果说在《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中读者看到了一个浪漫主义的作者,那么我希望在这本书中他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理性主义的作者,尽管我本人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前者。

在探讨了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这样一个宏观性的理论问题之后,当我反观现实生活时,不由得为时下社会风气的颓败而叹息。人倘若丧失了神性和神圣感,将会变成一个比最凶残的野兽更可怕的东西。尤其是因为具有理性这种特殊的禀赋,人一旦邪恶起来,连魔鬼也会望而生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种种丑恶现象,都是由于人们在迷失了神性祈度和道德良知之后滥用理性的结果。卢梭曾认为,文明社会的邪恶是野蛮人所难以想象的。野蛮人虽然面对疾病束手无策,但是他绝不会制造假药来戕害生命;野蛮人的生活条件尽管简陋不堪,但是他绝不会因为一已私利而尔虞我诈;野蛮人固然缺乏高雅的精神享乐,但是他绝不会剽窃他人的成果以提高自已的声望。同样,在文明社会中,那些具有较高的精神禀赋的知识精英在德行方面往往并不比品性质朴的平民百姓更加优越。有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所干出来的卑劣行径,常常令我想起了中世纪基督教社会中的伪善的修道士,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那个全身裹在神圣的黑色道袍里的副主教克罗德·孚罗诺。即使是在高贵的精神文化领域中,往往也会滋生出一些寡廉鲜耻的蛀虫。这些蛀虫具有一副极其健全的肠胃,可以把他人辛勤劳动的成果一下子吞进自己的肚子里,然后再缓缓地扃出来。这些大腹便便的文化蛀虫,盘踞在神圣的人类精神殿堂之上,颐指气使,沽名钓誉,一时间竟也颇为得意。然而,这表面上的荣耀并不能遮蔽内在的贫乏,短暂的辉煌掩盖不住灵魂的苍白,恰如歌德所言:

你是什么,到头来还是什么。

即使你穿上几尺高的靴子,

即使你戴的假发卷起千百层绉波,

你是什么,永远还是什么。

——歌德:《浮土德》.复且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3页

辍笔抚案之际,心中总是有说不尽的感慨。一本脱稿的书就是一个新生的婴儿,我此时此刻的兴奋之情,大概只有用听见自己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的母亲的狂喜心情才可以比拟。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殿宇,如同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一般扑朔迷离。要从希腊神话的源头一直追溯到西方近现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探寻出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演化机制,及其对世俗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理论工作。就此而言,本书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尽管我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最终的评判权利还是属于读者的。

作者

1997年6月4日于珞珈山麓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章 斯宾诺莎-在线阅读

    第⼗章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Spinoza,1632—77)是伟⼤哲学家当中⼈格最⾼尚、 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 他是⾄⾼⽆上的。因此,他在⽣前和死后⼀个世纪以内,被看成是坏 得可怕的⼈,这是当然的后果。他⽣来是个犹太⼈,但是犹太⼈把他 驱逐出教。基督教徒对他同样恨之⼊⾻;尽管他的全部哲学贯彻 着“神”这个观念,正统信徒…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22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在线阅读

    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第一节 13 世纪经院哲学概况 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 希腊哲学灭亡之际,一批希腊哲学家流亡到中东。后来,一些因“异 端”罪名受迫害的希腊学者陆续流亡到东方,他们经过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进入波斯,然后来到叙利亚。这些地区相继成为学习和研究希腊文化的中 心。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一些科学著作被译成叙利亚文。七八世纪伊斯兰 教兴起,征服…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184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二卷-第六章-在线阅读

    一 在这些工作之后,他走到忒拜去,把墨伽拉给了伊俄拉俄斯,自己想要娶妻,听说俄卡利亚的君主欧律托斯将他女儿伊俄勒的婚姻给予那在射术上胜过他和他的儿子们的人。他于是来到俄卡利亚,虽然他在射术上胜过他们,可是他得不到新娘,因为那大儿子伊菲托斯说应将伊俄勒给予赫刺克勒斯,但欧律托斯和其他儿子都反对,说他们怕他生了儿女的时候又会得要杀害他们的。 二 不久之后,有些牛…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254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二篇 中世纪哲学-导言-在线阅读

    导 言 本篇阐述的“中世纪哲学”,这里特指以神学为形式、以基督教哲学为主 干的西方哲学史发展阶段,也是希腊哲学向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希 腊哲学是以理性为原理探索世界和自我知识的学问,而中世纪哲学,正如恩格 斯所说:“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 到神学中。”①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的晚期,基督教哲学已经逐步形成并产生了重 要社…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62
  • 第二节“时间-绵延”与“内在化”问题之展现

    “时间”作“绵延”观,使得“时间”不可“量化”,而只能作“性质”观。 传统的哲学当然也考虑到“变化”的问题,但是“变”有"量变"与 “质变”之分,“空间”的“变化”是“量”的方面的,而“时间”之“变”则只 是“质”的方面的。 “时间”的“质”,并不是通常所谓的“物体-物质-材料”“属性”的那 种“质”。“物体”的“属性”仍是从“物体”的“整体”中“分割”出来…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26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