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2讲-在线讲稿

马克思接着又评论了西塞罗和比埃尔培尔的那些解释。

啊他说西塞罗所要求的物理的原因,会把原子的偏斜拖回到决定论的范围里去,而偏邪正是应该超出这种决定论的。

其次,在原子中,未出现偏斜的规定之前,原子概念根本还没有完成。

最后,佩尔依据圣奥古斯丁的权威,按照这个权威的意见,德莫克利特曾赋予原子一个精神的原理,因而责备eb记录,说他想出了一个偏邪来代替这个精神的原理。

事实上正好相反,原子的灵魂只是一句空话,而偏斜却。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抽象个体性的概念。

啊这里又回到前面所说的,大概有两点大概有两点。

第一个,按照西塞罗和比埃尔佩尔的解释,他们首先说这个偏离直线的运动是什么呢?
是为了解释碰撞。

如果这个偏离直线的运动是解释碰撞的话,那么就会把偏斜运动拖回到决定论的范围里去。
换句话说,原子如果不偏斜,它就无法碰撞,因此它会被拖回到决定论的范围当中去。

那马克思说这肯定不对,因为偏离直线的运动,恰恰是应该超出这个决定论,这是一个方面。

这就是比尔培尔根据圣奥古斯丁的说法。啊他说,德莫克利特曾经赋予原子一个精神的原理,为什么呢?因为德莫克利特经常说原子的灵魂。
马克思说事实上恰好相反,原子的灵魂只是一句空话,而偏离直线的运动却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也就是抽象个体性的概念。

好,这个我们就不多讲了,很简单。啊如果呃我们只是说原子的灵魂,而在哲学上没有得到一种本质重要表达的话,那这个原子的灵魂是空话,一臂就拢,从来不说原子的灵魂,但他说原子有偏离直线的运动。而这一点恰恰是原子真实的灵魂,即抽象个体性的原则,这个就是自我意识的原则。啊自我意识的原则。

所以最后马克思对德莫克利特和伊碧就乳的排斥概念,做了不同的理解。

啊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曾经说过,啊德莫克利特的原子有两种运动,一种是直线降落,一种是排斥。

ebto原子有三种运动,这个直线下落是一样的,排斥也是一样的。
但是它当中有一个,加了一个偏离直线的运动。

由于这个上面的区别,马克思认为这个排斥。
是德莫克利特的排斥和eb记录的排斥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马克思是这样讲的,对于eb来说,
在排斥里,原子的概念便实现了。
按照这个概念,它是抽象的形式。
但反过来说也一样,按照这个概念,原子就是抽象的物质。

因此在原子的排斥中,
表现在直线下坠中的原子的物质性,和表现在偏斜中的原子的形式规定,都综合地结合起来了。

这是对eb记录来说,啊排斥在一必就辱的原子论当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表现在直线降落当中的物质性和表现在偏离直线运动当中的形式规定,这两者综合为排斥。

这个有点像黑格尔的三段论了,一方面是纯粹物质性的存在,直线降落,另外一方面是纯粹形式偏斜运动;排斥,这两者的综合。

这两种综合所以马克思讲,按照这个概念它是抽象的形式。
但反过来说也一样,按照这个概念,原子就是抽象的物质。

表现在直线下坠中的原子的物质性和表现在偏斜中的原子的形式规定综合地结合起来了,这就是一必就鲁的排斥。

那么德摩克。他的排斥意味着什么呢?
那马克思接着说,德莫克利特同一壁旧路相反,他把那对于一臂救鲁来说是原子概念的实现的东西,变成一种强制的运动,一种盲目必然性的行为。

可见他在排斥中只注意到物质方面,既分裂变化,而没有注意到观念方面。按照观念方面,在原子中一切和别的东西的联系都被否定了,而运动被设定为自我规定,这是德莫克利特的排斥。

为什么德莫克利特的排斥,啊只是单纯的受动的方面?
因为在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当中还没有出现形式规定。

所以他的排斥只注意到物质方面。
马克思讲既分裂变化,没有注意到观念方面。

因为观念方面是指形式,指形式规定,按照这个观念的方面,啊在原子中一切和别的东西的关系都被否定了,运动被设定为自我规定。

啊这个只是在一比九那里才出现,在德莫克利特那里还没有出现。因为在德莫克利特那里,啊还没有形式的、能动的、主观的方面,他完全是被理解为单纯的治疗。

所以,德莫克利特也讲排斥,e b i t乳也讲排斥。
但是由于上面他们对原子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这两种排斥完全不同。

对于异地就录来讲,排斥意味着刑事规定和质料综合起来、统一起来。

对于德莫克利特来讲,原子只是被理解为单纯的治疗,
所以它只注意到原子的物质性存在的方面。
也就是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啊这个分裂和变化,这我们讲的物质上的分裂和变化,
而没有出还没有领会到原子的观念的方面、主观的方面、形式的方面。

按照形式的方面,原子应该是被理解为自我运动。

啊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这个区别。

所以我们看到马克思在这个对德莫克利特和伊碧就乳的原子论的这个阐述当中,
这个实际上是对异地就乳的自我意识哲学,做出了更多的肯定。

啊那么这样的一种讨论啊看起来还是非常学院化,啊一个哲学史上的一种争论、一种讨论。

啊但是实际上呢,马克思是更多地赞扬了伊壁鸠鲁哲学,因为在伊壁鸠鲁的哲学当中,啊至少是按照马克思所解释的伊壁鸠鲁哲学当中,他和德莫克利特不一样,德莫克利特只是关注到了原子的物质性的存在,而没有注意到原子概念的另外一个环节,就是纯粹的形式。

纯粹的形式所谓纯粹的形式,我们说它大体上被理解为灵魂般的东西,指的是主观的方面、能动的方面。

因此原子论,作为世界原理的一般的古希腊哲学上的那个根基,嗯由此而构成的对世界的理解是相当不同的。

啊在德莫克利他那里,只有单纯物质的方面、分裂、变化和必然性的东西,在一比九的哲学当中不同。他有能动的方面、有主观的方面、有打破命运束缚的方面。

啊所以呃这两种哲学啊这个呃意味着啊他们对整个世界的领会啊、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和阐述啊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呢,马克思对eb巨鹿哲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最后,啊马克思是这样评价一笔救赎的。他说一必救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

他说在异地救奴那里,原子论及其所有矛盾,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然科学,已经完成,有了最后的结论。

而这个在抽象的个别形式下的自我意识,对于自身来说是绝对的原则,是原子论的取消和普遍东西的有意识的对立物。

反之,对于德莫克利特,原子只是对整个自然进行经验研究的一般客观的表现,因此对他来说,原子仍然是纯粹的和抽象的范畴,是表示经验的结果的一种假设,而不是经验的推动原则。
这种假设因此也没有得到实现,正如真正的自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受到它的规定那样。

啊。这里,马克思突出的强调了一臂救路,是希腊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在他的原子论当中,特别是在他所谓所说的偏离直线的运动当中,表述了原子概念的灵魂,抽象的个体性、形式方面、主观方面和能动性。

所以如果和德莫克利特比较起来的话,德莫克利特只知道物质的方面,只知道受众的方面。
啊德莫克利特还不知道什么叫自我运动。

在刚才我们讲的那一段话里,马克思说,啊得魔克里特
只是表述了经验结果的一种假定,嗯而不是经验的推动原则。

所以德莫克利特的原子,只是表示经验的结果的一种假设,而不是经验的推动原则。
那么经验的推动原则出现在哪里呢,出现在异地就路的原子论当中。

好,这个故事已经讲得太长了是吧。

啊那么这是一个比较思辨的讨论,一个大体上可以说哲学史上的一个学术化的讨论。

但是这个学术化的讨论,那当然首先服务于马克思做博士论文,啊他要做一个博士论文,他要使他的这个博士论文既表述了深刻的思想,又能获得通过,啊这个很容易理解,而且确实他的博士论文在他本人缺席的情况下也顺利的通过了。

那么另外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个解释当中,毫无疑问非常明显的,马克思,实际上力图对古希腊的自我意识哲学进行积极的阐述,啊并且实际上啊像青年黑格尔拍的最左翼一样,他们试图拿这样的武器啊来对基督教、德意志世界进行尖锐的批判。

所以我们看到在一八四零年到一八四一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当中,啊他的哲学的立场啊很显然是站在自我意识的立场上。

啊这个是很明显的一个哲学的特征。

啊我们在博士论文的序言当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声明。

那么我们在对异地就路原子论的解释当中,很明显地看到,他对于偏离直线的运动的解释。
啊这个就是主观的方面、形式的方面和能动的方面。

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这是原子概念的两个环节。
一个是直线降落,纯粹的物质性;
一个是偏离直线的降落,偏离直线的运动。啊纯粹形式方面。

因此在一臂救路的排斥当中,这两者结合起来。
而在德莫克利特的排斥当中,只包含了物质性的原理。

啊这有点像这个斯宾诺莎的实体啊,啊缺少能动性、缺少灵魂、缺少形式的方面。

那么灵魂的方面啊,纯粹的能动的方面、主观的方面被康德和菲希特发展起来。
所以黑格尔最后要求调和什么?啊调和斯宾诺莎的实体和费西特的自我意识,以便使得斯宾诺莎的那个无限的意外,啊那个像垃圾桶一样的尸体能够活动起来,能够使得斯宾诺莎的实体从无限的基质,变成无限的机能。

啊,这是黑格尔对斯宾诺莎的批评意见。斯宾诺莎的实体啊确实是绝对者、无限者,这是哲学和宗教最根本的主题,这是斯宾诺莎应该高度肯定的地方。

但是斯宾诺莎的实体只是无限的基质,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德莫克利特的原子,只是无限的质料,但是它还不是无限的机能。

当然,费希特和康德的那个自我意识是机能,是能动的方面和主观的方面,但它是有限的。

所以黑格尔要求把什么,把斯宾诺莎的无限的机制,同时理解为无限的机能。

这就是精神现象学当中讲的那个原理,实体即主体。

啊这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当中强调的。

而且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啊这个马克思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啊远远超出德莫克利特的评价。

啊所以马克思在这部著作当中,实际上要表明的就是自我意识立场的优越性、啊自我意识原则的优越性。

那么这是我们在一开始讲到马克思立场的时候啊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方面,明确的主导的立场叫自我意识。

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当中,实际上是或多或少意识到,自我意识立场的界限,意识到自我意识立场,有某种需要保留的地方。

啊那个马克思笔记当中的东西,写博士论文的准备材料和笔记当中的东西,我们就不提了。
在博士论文的正文当中,它有两处提到。我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这两个方面意味着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立场的局限性是有所了解的。

第一个地方,马克思讲到。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
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这个你们要找到大概比较难,这个除非在全集本里面。
那个应该是在四十卷,啊大概是全剧本当中能找到,是在第二部分的第三章当中。

啊马克思说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他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量。

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自我意识。作为纯粹主观的自我意识,这个我们可以在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当中看到,它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啊我们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啊。
啊一个人啊受到很多很多的限制,甚至他被关到了监狱里。
啊这个而且这个这个徒刑判得很长啊,无期徒刑,就把牢底坐穿。

那个时候你能不能是自由的?

你可以是自由的,但是这个自由是什么?
这个自由是主观的自由。
对吧。

啊我们说剥夺自由,把这个人关到监狱里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剥夺他的自由。

啊但是对于坚强的人来说,他还是能自由的,他在思想中自由,对不对?
但在思想中的这个自由是什么,纯粹主观的自由。
我这个例子不太恰当啊。

但是马克思这个地方他是这么讲的,抽象的个别性,指的就是,
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它是脱离定在的自由,
就脱离实物世界的自由,
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换句话说是什么是纯粹主观的自由。
是纯粹的主观性。

啊所以比如讲康德的哲学,特别是在道德哲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这样的一种情形。
啊康德讲的那个绝对命令,这东西很厉害啊。
是吧,啊我们现在学生很那个啊,有的是大幅标语是吧。
啊这个这个这个这世界上只有两种让我感到激动的东西啊,
一种是天上的星空,还有一种我内心深处的道德命令是吧?
啊绝对命令。

那个绝对命令在黑哥看来,纯粹主观的。啊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说,这种绝对命令一碰到现实就变得完全软弱无力。

那么,自我意识。马克思这里讲强调的,它确实意味着自由。
它确实意味着自由。

但是在自我意识哲学当中的那种自由,也就是说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
它有一个缺点,这个马克思已经看到了。
啊事实上作为一个黑哥的学生、作为一个黑哥的好学生,
他应该能知道的,它是纯粹主观的自由。

所以马克思说,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这个就是康德费西特哲学,作为主观主义的哲学,他始终面临的问题,他把应有和现有啊这个应当和是,分割开来,啊分割开来。
所以这样的哲学,总是面临这样的问题。

那么马克思作为黑格尔的学生,他知道自我意识哲学有这方面的毛病,他强调了自由、他突出了自由,但是他强调和突出的自由有一个缺陷。
它往往是什么呢?是脱离定在。啊它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换句话说,不是在现实世界当中的自由,而是我们的主观上的自由。
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1)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三卷(4) 统治者的选拔

    我们笼统讲护卫者的集团,是对护卫者之外的承包里的这些人是统治者,但是在护卫者当中呢,有一些是真正的统治,还有一些人是在这里面被管着的啊,被管着的。 这些人这里面就像划分护卫者一样啊,这个第二在讲第二卷的时候,这个护卫者的讨论护卫者的时候,护卫者有一个选拔和教育的问题,在这里面护卫者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后,这个护卫者中的统治者就是真正的惩邦统治者。里面又有…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412
  • 【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20.3

    嗯,大家知道这个异化这个词词异化这个词,就是你创造了一种东西。但是你这个创造物反过来与你作对。 马克斯这样描述,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它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它就越贫穷。他创造的这个产品越多,那么它就约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事件的增值,与人的事件的贬值,是成正比的。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而且生产了商品的生产商品劳动者自身,你产品越多,你就越穷。因此你的贫穷的…

    讲演分录 2024年6月17日
    188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六卷(3) 日喻:太阳与善

    20世纪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说西方哲学史无非是对,呃,柏拉图对话录的注脚啊,你们听说过吧,这句话啊,那么这个话呢,当时说的说的,呃,这种高度概括的话啊,就是如果不是,不是这么一个很有地位的哲学家说的,呃,可能会大家会认为这是个很旺啊,虚妄的话,这是个妄人的话,很像啊,但是呢,呃,呃,这话呢,这个不是那么虚妄的啊,如,如果你们,呃,不管是你们赞同这…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248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二卷(1) 格劳孔重开关于正义的讨论

    呃,第二战的一开始是格拉孔兄弟啊,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换了一个方式,重复了斯拉去马库斯的论点,并以此再次向苏格拉底提出挑战啊,这个我们,呃,一会儿稍微细一点来来来讨论啊,我们先看,先是这个格劳孔说了一番话,然后阿德曼特斯说了一番话,然后他们两个兄弟一起向苏格拉提提出挑战,提出他的要解决的是什么任务,苏以呢,你呢,为了解决格劳孔兄弟啊,给他的提出的挑战和这些任务…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369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32

    32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三) 到了查理曼称帝以后,查理曼就公然表示,就跟教会,他自己也到罗马去进行加冕,对吧?那时候罗马教皇跟他加了冕,加冕而建宣称,从此以后我们西边又有皇帝了,是吧,现在皇帝不在东方了,而在西方,西方又可以跟东方相提并论,平起并坐,甚至要高于东方,因为西方罗马就在西方,所以名正言顺,罗马的皇帝才是真正叫罗马皇帝嘛,是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