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古希腊悲剧与人生(全14讲)赵林教授-讲演稿05

好,各位朋友,下面呢,我讲古希腊悲剧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而我们在这一集里面,主要是要给大家展示一下,作为希腊悲剧,它和近代悲剧以及现代悲剧,不同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希腊悲剧,它最主要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它的主题是什么?我们要展现出这样一个命运,在希腊悲剧中重要的意义。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一集要重点给大家介绍的主要内容。

呃,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悲剧的时候啊,他提到悲剧有六个要素。
第一个是情节,第二个是性格,第三个是思想,第四个是言语,第五个是唱段,第六个是戏景,就是剧场的场景。
那么这六个要素,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里边,在希腊悲剧里边,最重要的是情节。

情节,当然就是整个故事的展开的这样一个过程。
而这个情节呐,背后,在希腊悲剧里面是有个很深刻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思想,就是关于命运的思想。
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情节是最基本的要素,但是情节的故事展开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出一个思想。因为悲剧不仅仅只是讲一个单纯的故事,它本身一定是有一个主题,蕴含于其中,贯穿于其中的,

这点。亚里士多德在强调希腊悲剧的情节意义上,他特别强调这种情节的整一性的特点,也就是所谓情节必须严谨,必须具有完整,而且在一定的长度之内完成。

这一点。后来,当然到了近代,在亚里士多德的情节整一性的基础上,最后发展出近代悲剧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叫三一原则,三一律啊,叫三一律原则。就是情节统一、地点统一、时间统一,三个都要一致,都是在一个比较精短,一个精简、比较短小、比较精悍的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之内,一个幅度之内完成的。

那么正是这样,那么希腊悲剧,虽然亚里士多德强调他的情节,强调他的情节整一性,但是在情节的这种展开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一个思想。
所以我个人认为,希腊悲剧和后来的悲剧,之所以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在这个情节背后的一个深刻的思想。而思想本身也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六个要素之一。

而这个思想主要体现在哪里?主要就体现在,希腊悲剧始终贯穿着、烘托出一个命运的主题。这一点和近代悲剧,以及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悲剧,是完全不一样。

额,十九世纪初啊,拿破仑,有一次啊,和德国大文豪歌德有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里边,拿破仑认为,现代和古代,整个这个历史、人生的重大变化,就在于,古代整个历史是受命运支配的,而现代更多的是受人的力量,人的力量也就是性格以及道德所影响。那么这个总结是非常精辟的。

古希腊悲剧剧情情节本身,固然充满了跌宕起伏。但是在这些跌宕起伏的剧情背后,始终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命运。

所以希腊悲剧表现的,更多的,不是好人和坏人、善良和邪恶,这种道德力量之间的冲突,而表现的是一个处在好坏之间,既谈不上是好人,也谈不上是坏人,而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人,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这样一个人,他和一个不出场的巨大的力量--命运,之间的冲突。

用提升到哲学高度来谈,那就是,悲剧主人公的自由、自由意志和背后看不见的某种必然性,也就是命运之间的冲突,这是希腊悲剧的永恒的主题。所以这样一种冲突,显得比后来西方后世出现的悲剧,我觉得更加大气磅礴。而正是这样,所以也导致了剧情的这样一个发展,更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产生了一种荡气回肠的重要作用。

呃,那么跟古希腊悲剧不一样,近代悲剧更多强调的是,好人和坏人善良和邪恶之间的作用,啊,也就是说好人由于坏人陷害而遭受到了不幸。

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卡布莱特里面,卡布莱特本人是个好人。虽然他性格上有一些延宕的一些弱点啊,但他总归来说他是个好人,而他的母亲呢也是个好人。虽然意志比较薄弱,而他的叔叔克劳蒂斯一出场就是个坏人,杀害了哈姆莱特的父亲,篡夺了王位,霸占了哈姆莱特的母亲,还把哈姆莱特置之于死地。

所以整个悲剧就是在善良的哈姆莱特和邪恶的克劳蒂斯之间展开。最后,克劳蒂斯,设计,害死哈莱德。当然哈姆莱特临死之前也报了仇,杀死了克劳蒂斯。但是毕竟哈姆莱特自己,作为一个西施品,死掉了,是吧?也就是说,一个善良的人物,一个正面的人物,最后成了一个悲剧的下场,遭受了一个悲剧命运。
这就是我们说近代悲剧。

还有比如说他视点另外一部悲剧。奥赛罗也是这样啊,奥赛罗虽然有些性格上的弱点,但他是个好人,他的妻子,那这个是一个医尘不染,这个纯洁无暇的一位善良的女子。而那个意大利人亚戈一出场就是个坏人,他涉计了计谋陷害了奥塞罗和她妻子。虽然他自己最后也遭到了正义的惩罚,但是毕竟善良的力量被泯灭了。这就是近代悲剧。

所以,近代悲剧更多突出的是,善良和邪恶、好人和坏人,两种不同的道德力量,之间的冲突,两种不同的自由意识之间的冲撞。

而古希腊悲剧就不是这样。古希腊悲剧里面没有明确的明显的好人和坏人,没有明确的善良和邪恶之间的冲突,而冲突的整个主题,是悲剧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和潜藏在背后不出场的一个巨大的无所不能的力量,命运之间的冲突。

所以这就是近代悲剧和古希腊悲剧不同的意境,不同的主题。

所以这样一种对悲剧的理解,我认为是比近代,把悲剧仅仅局限在道德范畴论,局限在善恶善良和邪恶这两种不同的道德力量之间的冲突,这样一种理解更加深刻。他从根本上涉及到悲剧的本体性的根源,涉及到悲剧由以产生了一个形而上的根源。所以在希腊悲剧里面包含着极深的哲学思想。

这一点我们在后头也会给大家展现,就是希腊哲学,直接就是受到希腊悲剧的启发,而开始登上高峰的。所以希腊悲剧本身就是哲学,它通过一种意象的形式,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啊,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生在世面临着各种各样悲剧。我们好好的检讨一下,我们很多悲剧,到底是由于坏人陷害而导致的,还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某种弱点,某种缺陷,而导致的。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某种认知上的局限,我们性格上的某种弱点,我们人一方面的某种有限性而导致的,这样一种可能性更大。简单的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悲剧不是发生在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之间,更多悲剧的原因不是由于坏人从外面陷害我们而导致的,而是往往是在两个好人之间,两个并不邪恶并不坏的人之间,却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悲剧。比如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母女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双方没有一方有邪恶意志,但他们俩之间绝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悲剧。

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检讨悲剧的原因,主要不是某种道德力量而导致的,而是由于我们人,由于我们人生的某种有限性,由于我们作为自由意志,作为一个自由意志的主体,我们本身的自由意志的有限性而导致的。因为在我们这个自由意志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未可知的必然性的力量。某种作为命运、作为必然,啊,作为这样一种强烈的决定性的因素,它,主宰着我们,我们却悔然不知。

所以如果有了这样一种意识,我们面对悲剧,我们就会更加的坦然,我们就会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来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来面对人生的悲剧结局。

所以我想,这就是希腊悲剧对我们的重要启示,也就是希腊悲剧这种命运主题,它所展现的无尽的魅力。

所以呢,这就是我们讲的古希腊悲剧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希腊的命运主题。

当然,关于这些命运主题是怎么样具体展开,我们下面就依次进入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s布罗斯,索弗克勒斯,欧地米德斯这三大悲剧家。他们的悲剧中,我们来展现一下这种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我们来展现一下希腊悲剧这样一种,命运主题的无穷魅力,和重要的人生启迪。

那好,以上啊,就是我们讲的,古希腊悲剧的第三个问题,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它所包含的重要意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46

    [TOC] 好,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来讲,呃,昨天我们讲到了两个方面啊,一个方面是基督教呢,它基本上秉承了新柏拉图主义的一个哲学体系。 在昨天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黑板上啊,这个呃,右边这一块新柏拉图主义的几个基本的概念,太医鲁斯灵魂和物质的留意,以及在这个留意的过程之中,我们人类的灵魂像这个它的源头就是太医的一个反思。像灵魂的这个方向,像灵魂的来源这个方向去反思…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31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55

    55 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四) 到了19世纪。 是卢梭啊,当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啊,斯拉斯经过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 伏尔泰是处在显贵地位,卢梭是1 : 1,可以说是贫穷贫穷潦潦倒,两个人都死于1776年。 两个人后来最后形同陌路,死成为对头啊,死是对头,不共戴天,但两个人就是同时死,同一年死掉是吧?伏尔泰刚死,鲁梭就去死,但是两个人死的时候状况完全不一样,…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55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21

    21 罗马文化的特征(二) 那么公元59年,凯撒执政,当罗马执政官。那么小家徒多次得罪,不怕这个,呃,宁愿冒着这个身陷灵狱之骨啊,自威是这个身陷牢狱之之威,他不起啊,不怕这个,他公然多次指责凯撒,多次接顾凯撒的野心,乃至于让凯撒对他非常恼羞止怒啊。 凯撒有一次啊,就派人去把他抓到牢里边去,结果呢,没想到当把别他这个士兵们压着小家族啊,在我牢狱里边行进的时候啊…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82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45讲-在线讲稿

    这个部分讲的是一八四五年到一八四六年,文献上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形态。 那么距离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概是六七个月,半年左右。啊半年左右。 啊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以及我们通常讲的,叫新世界观的这个创立。新世界观的创立。 那么这个新世界观的创立。突出的体现在一八四五年春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 不过这两部…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76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74

    [TOC] 莱布尼茨他是一个德国哲学家,他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百科全书是的任务。 那么他的话,比斯宾诺莎稍晚一些, 对应中国,跟那个呃康熙是比较接近,康熙的一六五四,正好比莱布尼茨晚十年间。 然后莱布尼兹他一生这个活动的时间,正好是跟这个康熙的这个统治时期对应的。 我为什么讲这个呢?有点原因,因为十七世纪欧洲它对中国的理解,跟后来不太一样,他对中国的评价非常高…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2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