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51

[TOC]

那么第二个,我们要介绍的人物安瑟伦或者安色尔默啊,他被誉为经院哲学之父,这是被公认的经验哲学的源头。

这个人呢,他的历史地位有一点像但丁,所谓的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和近代的第一个诗人啊,他有点像这个概念啊,最后一位教父哲学家和第一位经验的哲学家。

他为什么是第一位经验哲学家,主要就在于他对于上帝存在的这样的一种理论性的证明。

他的基本观点在于叫做信仰需求理解啊,我们这种就这个颜色设计标出来的。

那这个话呢他的解读应该是这么断句。

是 信仰(然后)寻求理解。

或者是 信仰,(所以)寻求理解。

这么一个意。用他原话来讲的话,其实我绝不是因为相信我绝不是因为理解了才能够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能够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我绝不会。

啊,这句话的意思呃,他讲的是什么呢?他讲的是,基督教的整个的神学体系,他必须要建立在某个信念上。

对于我们的借鉴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个比较世俗的角度来讲,这句话的理论含义是指,

任何的理论体系。他必须要建立在某一个,不能由这个理论体系自身能够说明的,这么一个前提,或者叫公理之上。

如果你们更多的接触到现代的逻辑学的一些观点啊,或者说一些理论的话,你应该听说过一个概念,叫做哥德尔不完备定律。

啊,或者简称叫不完备定律。这个不完备定律呢,其实它的哲学含义啊,我们不讲它的数学含义。它的哲学含义的意思就是指,任何一个体系都不可能自证其为真。明白我意思吧,任何一个体系 都不可能自证其为真。你自己说我怎么怎么怎么着,你必须要有证据,你必须要有一个外在的东西来证明。

所以你会发现这句话,用世俗的语言来表述,无非是一个很简单的哲学的,或者说是逻辑学的原则。任何理论不可能在其内部被确证。任何时候,理论的源头都必须来自于一个公理。

可能你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放在神学角度,你很难理解,现在我们来放在一个日常语言角度啊,我们要把日常语言跟这个哲学语言是一个语言交汇来看啊。比如说,你说人是要吃饭的。这是真理。

然后我问你,凭什么说人就要吃饭了。你说,人不吃饭就会死,我说死就死呗。为什么一直一直一直在吃饭呢?这个时候你就会对我很无语。

可是你仔细想想,我逻辑上是对的,逻辑上非常非常准。
人是要吃饭的,这个绝不是一个事实。
他甚至不具有任何价值。

为什么?因为人可以不吃饭,大不了就去死。

那为什么就是一定要去吃饭?

你会发现,你不可能在事实上说服我,你只能在价值上说服我。你说你怎么说我。

你说,你这个价值观是没有人能够接受的。我说,对啊,是没有人这么接受。

可是问题在于,这个大家不接受他,到底是因为他是一个被理论确认的东西呢,还是因为他只是一种相信,只是一种信仰呢。

你会发现它只是一种信仰,我们作为人,我们无条件的相信人是具有价值。我们无条件的相信活的是具有价值。

对吧,所以很多人问,或者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生活啊,有个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什么?活着是我们的一个前提。你没有办法去论证活着有什么意义,因为活着是意义的。

啊,其实信仰也是一样的。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安斯特伦所说的这个观点,在神学体系里面,你觉得,哇这基督徒怎么那么胡说八道啊,啊你你无非就是说,你认定不了你的信仰吧,啊所以你说,我必须要先相信,我才能够理解你,这不是耍滑头吗?不是。

因为如果他足够的这个跟你深入的去讨论的话,你会发现,你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样子,你也必须要先信仰某个东西,你才能够去理解。你绝不可能没有任何的信仰。

绝对怀疑主义的东西,永远是最后是自我结构,会变成一种虚无主义,啊,这是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所谓的哲学含义的时候。啊,必须要这个体会的一个东西。

呃,另外,呃稍微说说点题外话,对于基督教内部而言啊,教会经常会做这么一件事情,啊。比如说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是他会劝你说。你要先信起来。然后才知道他在说什么。

哎,你对圣经有怀疑,没问题,你对基督教不理解,没问题。哎,你先到我们教堂来,你先来参加我们的礼拜,你先来跟我们一块唱歌,你先来跟我们一块听道,啊,你先来跟我们一块做崇拜。我来带着你,你先我不管你信不信,你先跟着我来做。做了以后你就知道了啊,就这样那么信啊,其实也是这个这个话题的一个翻版啊。

他是因为,信仰本身是一个行为式的东西,信仰本身是一种生活化的东西,它并不是一个理论化的东西。所以接受一种信仰或者不接受信仰,从来就不是我坐在那里去想,然后盯一下那个灯就亮了,然后我就跟着上帝啊,或者跟着安拉,或者跟着佛陀啊,跟着这个样,他是一种体悟性的东西,这个是信仰最源头的东西。

所以我们来对比一下啊,我们讲到基督教学学的时候,第一讲的时候,讲到了两个维度的对比。神学的维度跟哲学的维度。所以你会发现,我刚才的这段话,你可以做这么一个理解,神学的维度跟哲学的维度往往是一体两面的。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51

啊,你看安斯伦的这么一段观点,啊,听起来特别的神学化,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你想一想,所谓的以上帝为核心,以信仰为前提,以圣经为基础,以灵修为指向,以人的得救为盼望,所谓的这么一套的神学体系,用哲学的语言翻译过来啊,我们可以做一个这么的翻译。你们可以也可以自己来做翻译一下,我先给一个参考答案,就是我们当我们来翻译的时候,你会发现。

所谓的,以上帝为核心,指的是,我们需要在哲学上寻找一个最终的源头。所有解释的、归根到底的、一个共同的基础。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哲学的爱好者,应该去刨根问底的、一种理论兴趣所在。如果你不喜欢,那么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

啊,举例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人他们不太喜欢纯粹的思辨。比如说,他会跟你说,哎呀,想那么多干嘛,对不对?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啊,之类的啊,这是我们日常语境里边儿的大多数人的这么一个心态。但是你不能,你这样的话,你就不能做哲学家。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哲学家一定是需要某个上帝的。哲学家一定是需要某个终极性的东西。

啊,这个叫做终极关切,跟保罗蒂尼西的这么一个术语,叫做终极关切。这个关切,可能是人文的,也可能是神学的,也可能是哲学。但是规则到底,代表一种理论的兴趣,我们对于终极的渴望,有很多人是不管的。比如说你跟他说,哎,你这两个行为之间有矛盾的。你今天因为这个理论去做这么去做,明天根据那个理论那么去做,你这个理论之间是矛盾的。然后对方可能会告诉你,哎呀,想那么多干嘛,对不对?脑子都烧坏了,你没看,学哲学的这头发都掉的光掉的比较多嘛,对吧?何必呢?这是一种,它是对我们比较日常的一种态度。但是学哲学我们必须要更多的一个理论兴趣。

借用当代的一个分析哲学家的一个一个理念啊,就是美国的一位分析哲学家,叫做法兰克纳或者法兰克福,法兰克福 还有一句话,他在记者问他说你为什么喜欢哲学的时候,他有两个解释。他说第一。我从来就不喜欢日常语境中,人们对于事物的解释,我总觉得不够满意。就是那个刨根问底。啊,第二个,他说因为我对任何的事情都有兴趣,而且有哲学能够让我保持着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兴趣。

所以你看,其实我们以上帝为指向,以上帝为核心,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对于理论的根基性,对刨根究底这样的一种理论需求。

然后以信仰为前提啊,刚才我们说了,这说明一个理论体系的自洽性,是不可能把它内部论证。一个理论的论证,不能完全从内部来完成。比较有一个超越这个体系的一个信仰。

以圣经为基础。圣经是什么,这个圣经不是一本哲学书,圣经是一本历史书。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民族跟上帝的相遇,以及这个民族在新的福音指向下,将这个上帝的意志传达到世界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圣经指的是,这个理论是跟生活相结合。所谓的神学的理论,所谓最高的终极关怀是跟我们的历史,是跟我们现实的人的生活是有关系的。

以圣经为基础啊。这样翻译过来就很俗了。什么叫以圣经为基础啊,就理论要结合现实。还是听起来就很平淡无奇。对不对?其实事实上的道理真很简单,就是一两条。但是呢,关键看你怎么去深挖它啊,它都是相通的。

啊,以灵修为指向,这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哲学,必须是一种安身立命之学。啊,这个词大家应该都知道,属于安身立命。

啊,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这个是不能安身立命的。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是能安身立命的。这是你看,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学问,一种是经验性的啊,这个工具性,一种是本体性,人性。是以灵修为指向。

然后以得救为盼望,啊,这必须要,这个所谓的一个理论啊,必须要有满足最终的一个关切,那就回到了以上帝为核心的这么一个话题,说这五点的要求。从以上帝为核心,到 以得救为盼望。那么他都无非是反映了人的终极的关切,人的理论的一个 就是 理论的这个所谓的不完备性,然后呢,历史跟理论的一个结合,然后呢,哲学的这种安身立命的这么一种特性,这就种种的特性。

不管是神学还是哲学,它是相通的。啊,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不但是在学神学,我们也是在学哲学。

这个课呢可能信息量比较大啊,这个有很多的名字,有很多的概念,特别是基督教哲学跟我们的文化的氛围很不相衬,或者说很没有这个对接性,这个我们会比较困难。

所以我基本上我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我在告诉大家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是,这些所有的神父教室、灵修、卫道士。他们的基本想法,跟在座的各位,晚上下午想出去玩儿的念头,是一致的,只不过他们的想法比各位要更深刻。

嗯,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发掘,其实也是对于神性的发掘。我们对于神性的发掘,也是对于自己的发掘。

我们哲学这个课程本身是为了让大家更深刻,而不是为了让大家更古怪。就是你读了这些东西。然后你说,我们以后要怎么样,就是满口都是神啊、上帝啊、救赎啊,恩典原罪魔鬼啊之类的,这个不对啊。关键问题是我们怎么样,让自己的日常的思维,能够更加的敏锐,更加的深刻。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51

好,我们现在来讲一个非常经典的一个论证,这个论证呢,就是上帝存在的本质论证明。

安瑟伦,他的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或者说他的这个哲学史上,最大的一个绕不过去的这么一个贡献,就是他的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因为他是 第一次试图用一种严密的辩证法或逻辑,来证明一个永远都是靠信仰来保证的,这么一个神学的问题。开创了一种经院哲学的 逻辑辩证的 这样一个风气。

之前我们都知道上帝存不存在呢,这纯粹是一个神学问题,就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就是一个宗教的问题。比如说圣经里边的上帝,耶和华,当他向他的子民显现出来的时候,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我是已扫的神,我是以撒的神,我是雅各的神,他举的这些是什么人呢?就是犹太人的一些始祖。亚伯拉罕生了已扫,已扫生了以撒,以撒生了雅哥啊,这么几个人。

这个神基本上跟你打招呼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比如说,哎我是你,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你当年你爷爷那个谁谁,我跟他很熟,你爸爸的那个谁谁谁,我跟他很熟,所以你也应该跟我比较熟啊。这个神是这么自我介绍的,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自我介绍。

没有哪个神会站出来说,我跟你讲,从逻辑上来论证一下,啊。我跟你讲,我是第一推动,我是第一原因,我是第一根据,所以我就存在了啊,没有神是这么干的。所以基本上从宗教的角度而言呢,那个神呢,它主要是一个历史的,跟人交接的这么一个形象。所以神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只需要通过一件事情,就是他的行为。他跟人的相交往这样一些行为。比如说,他曾经指引亚伯拉罕走出他的这个老家,叫做沃尔。他曾经指引摩西,带着犹太人走出埃及等等等等,这个是历史性的神。

可是到了,呃,安塞尔莫 这个地方,他希望做这么一个事,虽然我从信仰上,相信了这个神的存在,可是我能不能同时在相信他的时候,又从理智上推导出这个神必定的存在呢?这个神存在的必然性呢,这个时候就从上帝的一个概念推导出了上帝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 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ontology 他也叫存在论。

存在论又有一个很生僻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 是论。

所谓的存在,那个希腊的叫on。然后呢,这个英文叫be,啊这个这个be动词嘛,啊中文叫是。

那么所有的这些东西。关于围绕着他们的这个讨论,就是构成了哲学的核心,也就是形而上学。我们一般说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是形而上学啊,真正的形而上学是指是的学问,存在的学问。

所以所谓的本体论证明,就是他只在”是“这个角度去讨论,为什么上帝是存在的。

上帝 为什么是存在的呢?一言以蔽之,因为他”是“。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51

啊,我们来分析一下啊,来看看他这个怎么怎么讨论的。他做了这么一个推论啊,大致的我对他的思路一个还原啊,他这个推论呢,是一步一步来进行的。

第一步上帝是我们可以设想出的最伟大的存在者,这是第一个前提。你试着反驳一下。奥斯汀,他说,如果你要说他不是,那么我问你,什么是。如果你说那个东西是,那么我告诉你,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上帝。

啊,这是奥古斯丁的这么一个一个一个思路。就是你不可能说,找出一个东西比上帝更伟大,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东西更伟大,那么其实那个更伟大就是上帝。好,这是第一步。

啊,第二步。好,我们来做一个反正法啊,假设它并不存在,会怎么样呢?

啊,第三点啊,第二个做一个反正话。

第三点。虽然我们可以假设它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当然也可以设想它是真实存在啊,这是肯定可以。

那么第四点。如果说,可以设想的最伟大的存在者,实际上是存在的。那么就比实际上并不存在更伟大。这这块有点绕了。

第五点,设想 比 【可设想的罪伟大的存在者】更伟大的是矛盾的。

所以第六点,第二点是不是不正确?假设他并不真实存在,是不正确的,所以上帝存在。啊这有点绕。

这这是他的原本的这个论证过程啊,因为经典哲学家,他本身都很绕,这个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我们来还原一下这个问题的核心点。

有这么几点是很清楚的。

第一。上帝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伟大的存在者。
第二点。假设它并不真实存在,那么就是矛盾啊。
第三点,因为矛盾是不行的,所以它是存在的。

就是我们分了三步。关键是在第二句。为什么假设它并不真实存在,是不对的。

它有内在的一个一个一个推论。
这个推论是什么?就是两个东西,一个东西是特别完美的,可是不管怎么完美,他不存在。
另外一个东西,它即使跟上一个东西那么一样的完美,它同时又是存在的。那么后物者就比前者更完整,因为他多了一个存在的属性。

你不能想象出一个完全的、完美的、伟大的、存在者。可是他又不是存在的。
因为他如果不存在的话,他就不够完美。所以完美跟存在是有内在的包容性。

我们可以用日常语言说,完美可以推导出存在。最伟大可以推导出存在。

或者我们用哲学或者说用逻辑学的语言来说,完美蕴含存在。

比如说我说这个是个男人,你蕴含了他有雄性的荷尔蒙。
你说这个一个男人,哪怕他什么东西像女人?他至少有一些什么,他至少有一些基本的生理的构造,是男人。

我觉得这个男人,可是他什么包括生理过程中的女人,那我就没办法。那我就只能说你你你秀走把脑子有问题。

所以 概念是不能够自相的矛盾。所以 关于上帝是一个最伟大的存在者,最完美的存在者这么一个概念,它不能够与上帝不存在相兼容。

我们再说的简单一点,一句话,所有相信 上帝最伟大的人 不可能 同时相信他不存在。
就这么样。

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话的问题在哪里。这段话有点怪,有点像变魔术。
你觉得他每一步都是对的。每一步都没有问题,可是最后这个结果你会觉得很差。
为什么会有差异呢?这个高低落,在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个修道士。啊,他对他进行了一个反驳。你要注意,这个反驳并不是为了证明上帝不存在。而是为了证明你根本就不应该证明。

高低落 的意思是,你根本就不应该去证明,这个事情没有必要用理论上去证明。
严格的圣经来讲,圣经里面从来就没有证明。

圣经用的什么,见证。啊你们应该应该听说过这个词吧,这个词是宗教语言说的特别多的,叫做见证。

我并不是证明,比如说我见证了他的存在,但是我没有办法去证明他的存在。

你可以在一个泛化的意义上说,我证明它是存在的。你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严格来说,是我见证了它是存在的。我在某年某日某日,我看到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啊这是什么什么样子,我跟你描述。

到低落 的意思是,根本就不能这个证明,比如说,你根本就不可能。他怎么去反驳的呢?他举了一个叫做迷失岛,就这么一个论证,这是很著名的迷失岛论证。

这个lost island 它听起来很像这个美剧啊。
这个lost island 是指什么呢?

他说。如果安瑟伦对。也就是说 他的逻辑,如果是对的话,我们来套用一下。现在有一个岛叫做lost island,是一个完美的一个岛屿。这个岛屿,是迷失的岛屿,是完美的岛屿。那么我们如果想象它不存在的话,它就不够完美。对吧,所以一个完美的岛屿,一个可设想的最完美的岛屿一定是一个存在的岛屿。所以迷失岛存在。

可是 膏立农 说,你显然不能因为这个岛屿的完美性,就直接推导出这个岛屿的存在性。

可见,你也不能从上帝概念的完美性,就推导出上帝概念的存在向。

对吧,所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这里面表现出一种非常巧妙的一种一种辩驳方式。你要知道中世纪的神父啊,这个神学家,无一例外都是伟大的辩论家。

为什么呢?因为基督教有一个很强的一种辩论传统。跟佛教这个变经有点像,我们知道玄奘也是伟大的辩论家,要到印度去,这个跟印度人用印度话辩论啊,居然还还还还还得了冠军啊,这确实是很牛的一件事情。

就是基督教是一样,都是辩论家。所以他这个辩论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我套用你的逻辑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这个归谬。

那么。这个安赛轮是怎么去反拨的呢?

安赛轮 的反驳 很有趣,非常简短。大概的意思就一句话就是。

我跟你说的不是一回事儿,或者你跟我说的,不是一回事。

他的反驳很简单,他的用语也很有意思。他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是这么,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啊,那么当然我就有问题。

不过他并没有很详细的去解释,为什么我就会跟你说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这个东西根本不需要。
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他觉得nothing compared god。
没有东西能够被上帝相比美的。

所以你拿一个岛类比上帝,是不对的。所以你说的你根本就没有意义。

啊,你你比如说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去我们去反驳,你说上帝存在,上帝有两只眼睛,还是四g 眼镜啊。如果两g眼镜它为什么有两g 眼睛啊?人有两g 眼睛是为了看东西,上帝是为什么呀?如果你说量个眼睛,那如果你上帝的脑袋从前面的时候,他岂不就看不见后面了,他就不是全知了,对吧?如果他两个眼睛的话啊等等等等,这个是属于什么呢?那个时候我怎么我怎么告诉你,不能对上帝进行这么形而下的一个结构,上帝不像你们所想象的、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多东西,对不对?

所以他的一个反驳的基本思路,我觉得是正确。就是,在我们说上帝的时候。并不能用迷失岛这个island 来类比。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道理就类似于,当我们说 是的时候,当我说 是何以是的时候,这个是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这个事 来进行区分。啊。你记不记得亚利斯托德的这个划分,它的一个很聪明的一个地方在于。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实体的这个关系,在谈到形而上学的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就说啊,一般的这个定义,一般的这个解释,指的是你用一个更大的概念 去包这个小的概念。比如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那你就必须有一个比人更大的概念。比如我解释什么是人呢?然后我跟你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我就必须有一个更高的一个概念,叫做属。人这一属它是动物这一属。然后呢,我来比这个种差,这个数里面有很多的种,那么人是一种猴子,是一种惺惺,是一种啊,这个鱼是一种乌龟是一种。那么人跟所有这些东西它区别在于什么呢?哦,人是有理性的,所以暑假种差,这是基本的我们在思维的时候的一个定义的方式。

可是亚里斯多德说,对于是、对于存在,我们没有办法这么去定义。你找一个比”是“更大的概念。找不到,因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概念。

所以你会发现,当我们不能够把它包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笑话说,这个,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期间啊,苏联是不是都比较穷嘛,这是讽刺。

他们很饿,然后有个社员钓鱼,钓了一条很大的鱼。然后他却把这个鱼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家里没锅煮。然后这个鱼到水里面就很激动的说,勃列日涅夫万岁。

这个社员家里面穷的连锅都没有啊,这个笑话本身是本身就是为了讽刺啊。所以答案就在这个里面了,没有更大的锅,吃这个鱼怎么办呢?剁了吃,对不对?

亚里士多德 说,一般意义上我们去解释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更大的概念。那么如果这个概念,没有比他更高的怎么办?就剁了。

我们不能顿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剁了,怎么剁,把 是 做成很多份。

所以亚克力斯就是说,我们在说”是“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呢?————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是“ 。 这个方式是什么。category范畴.

范畴 就是把”事“做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有不同的领域。比如说 实体和偶性,比如说出 所动作啊,数量、质量等等等等。

这个时候我就在,问我们在说 是 的时候,我们在说 什么。

我们再说他的姿态,他的动作,他的主动的受众啊,就是说产生很多人的范畴,这是从形而上学 叫 范畴论。

啊,到这范畴论,到最后到康德的这个先验的这个一些鲜艳的这个结构等等等等啊,这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关系。

所以回到这个地方来。这个 埃塞尔莫 的这么一个论证,安塞尔莫的实际的意义是指,当我们在说是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说不是。
是就是,他不可能不是。

因为他是典型的,阿玛尼德。巴门尼德,是就是,他不可能不是。

所以这个论证的还原,过来就会发现,当我们在谈一个终极的事,他不是任何具体的存在的。他是存在本身的那个最完美的、最伟大的最高的这么一个存在的时候,设想它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任何具体的存在都可以,摄像它不存在,因为它只是偶然的东西,它并不是一个终极的是。可是当我们说这个事,这个终极性的事的时候,你说他不存在,是自相矛盾。

你设想上帝。而且是完完整整的按照上帝本来的样子去设想,其实同时又试验它不存在,那么就错了,你就自行矛盾了。

这就类似于,在我们说,我们设想人是一种不想活的存在的时候,自相矛盾是一样的。因为在我们说到人的时候一定是能动的,一定是想活的,一定是有主动精神、这么一个人、存在的人,而不是那个不存在的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一个逻辑的一个判断。迷失岛为什么不能够反驳它,是因为迷失岛本身是一个耦性的存在,只是一个具体的存在。所以当然不能对他的反驳。

啊,就是这个话题我只是一个初步的一个理论。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会发现,直到今天他的逻辑学家还在讨论啊。

虽然这个从 阿斯尔木啊,到后面这个呃托马斯等等等等,都是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比较,延续的这一派的一个观点吧。但是同时从 高丽奴啊 到后来的这个修莫、康德、到罗素也都在 反驳这个观点。但是你就算反驳了这么多,包括康德,我们当时讲康德的时候会极力在讲康德对于这个观点的一个反驳。他认为存在是一种经验性的属性。经验性的属性不能从思维中推导出来。

啊康德有个基本观点,思维和存在是两个概念,这两个不能够一概而论啊,就思有分离的这么一个思路。

但是,作为一个最初的一个有,作为最初的是,最原本的这个东西,它其实思维跟存在是一致的。你绝不可能讨论一个不存在的思维。啊,也不可能思维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啊,这是我们后面要讲,我们这里就不不不多阐述。这是呃关于上帝存在的一个本体论证明。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武汉大学】古希腊悲剧与人生(全14讲)赵林教授-讲演稿03

    那么奥林匹克运动会来源于古代的奥林匹亚竞技会,而奥林匹亚竞技会,就是对北方奥林匹斯山上诸神进行顶礼膜拜的这样一种盛会,一种文化形式。人们崇拜神,而奥林匹斯诸神的特点是肌肉发达、身材伟岸,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所以正是这样,希腊人崇拜这些神,他们也就极力效法模仿这些神,他们极力要想,自己要让自己的身体,像神一样的伟岸,让自己的这种战争的技巧,在战场上的战争技能,…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3日
    309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83

    [TOC] 孟德斯鸠的话,但是很重要的一位法学学家,而且就这个,如果就法学这个学科而言的话,他可能那个重要性也就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且他也是就是说启蒙时代一个什么,那有代表性的这样一个追求强自由这样一个哲学家,OK,他呢,跟伏尔泰稍微下,你看一下,他本身是贵族出身,所以比较有社会地位的,而他青年时代就是学习法律的,然后而且他还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就是说法律的这…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258
  • 【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88

    [TOC] 好,我们现在开始。啊,现在。那个半截裙呢?这些东西第一个嗯你们这些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数据是多少钱的问题啊?呃,特别是。这个解决在抗日战争就是他的先反应。这个部分实际上也是人家认识的。呃,开端的东。在他们这里,他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的解决,实际上是遵遵循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展开的。对存在数据无法肯定的问题的解决,是从人类的时代感谢的是…

    讲演分录 2024年4月24日
    197
  •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全55讲)赵林-讲演稿24

    24 罗马文化的特征(五) 那么我们说啊,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是吧?到了公元一世纪末叶,罗马版图达到极盛,不能不能再扩张了,这个时候罗马人就开始啊,坐享其成了啊,而且东方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东方。这个源远流长的纵欲主义、享乐之风都反过来侵袭到西方。我在讲希腊化时期,曾经跟大家说过,说西方人有一种观点,说东方这种奢靡颓废的纵欲之风、享乐主义…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3日
    242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9讲-在线讲稿

    呃如果我们把四四年手稿,分成几个主要部分的话,那么阅读起来会比较方便。 啊当然,不能把他们完全分离开来,啊因为他们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如果我们把四四年手稿啊区分为啊几个部分来讨论的话,主要是这样三个部分。 第一个,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个部分,以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 第三个部分,以对象性的活动为核心的哲学变革, …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