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09

嗯,我们前两次对这个马克思研究的这个呃意志和基础的进行了这个梳理。

现在呢我们谈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这个研究的一般途径和思路。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的回顾和反思。我们发现呢,实际上长期以来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这个文本和思想呢,处于一种零散和无序的状态,就是文本和思想之间呢,缺乏一种内在必然的联系,特别是对文本的这种研究,我们没有宏观和总体上的筹划和设计。这就使得我们的研究呢,缺少这个学术传承和积累,基础相当薄弱,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对马克思原始思想的这个客观完整全面的理解。

呃,最近几年呢,马克思主义研究界有所变化,就是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啊,急速的跟现代流行的哲学观念接轨。但是我们在透过这个重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潮流背后呢,我们看见了两个时代,实际上有相同的策略选择和兼入方式。

啊,就是原来理解的那个马克思了,是属于那个时代流行的观念与马克思的对接。那么我们现在重新理解的这个马克思了,是与现个时代的这个重大的实践和社会发展对接的。呃,那么他两个实际上是有一种同样的策略选择和介入方式。手段和路径呢,都是相同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呢,我们要超越这个呢,必须把马克思的文本啊,视为一个整体性的存在,特别是在对马克思文本的选择上,不能特别随意,要必须有贯穿一致的标准和逻辑依据。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考虑和方略。

啊,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你必须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之上,再来展开自己的工作。

那么呢我们就对这个马克思文本研究这个一般图解啊,就是我自己所理解的,就是怎么进行这项研究,这项研究了又做哪些工作,然后呢才能做的好。

我们给他列一个图。

啊,这是文本研究吧。我们认为这个文本研究啊,它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三个方面的工作,对吧?

就是你现在进行研究,在现在新的境遇上要进行这个文本研究啊。
呃就主我们主要指马克思啊,他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呢就是前提性的工作,前提工作呢,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呢就是学术基础清理。再一个呢,就是方法论反思,是吧?一个呢,就是清理它的这个基础。再一个方法反思,啊这个工作呢,是我们超越的一种前提。

这个学术基础清理,就是要对包括马克思重要著述的这种手狗笔记的保存流传版本情况呢,进行梳理。从总体上对马克思的著述了,进行一些比较清楚的甄别和尽可能准确的统计,对一百多年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出现过的误读和曲解等状况呢,有一种了解和判断。

呃这个工作是什么样?就是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基础清理特别重要,就是说是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要选择这本书,它必须是非常权威的这种呃版本。否则的话,你就甄别不清楚,这是一个。

但是后面会发现了马克思大量的著述啊,没有权威版本。那么你还必须追踪溯源,后面人们编排的这些版本和马克思手稿之间的那个差别,给他做出更别。我举个例子啊,这就是这个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个第一卷第一章里边了,这个里边有九种编排,就是影响最大的有九种编排。如果我们不是,就是说你经过别人编辑中的一种书,你马上进行阅读。那么你所理解的那个马克思那个思路跟原来的那个情况,就很不相同,为什么会没有一个完整的变排呢?就是因为马克思写作的时候,他这个手稿是不连贯的,因此所有的人呢,都试图给马克思这个手稿有一种逻辑排序。

但实际上呢每个人有特定的框架,因此呢,你必须进行甄别,呃,这是一个情况。

呃,再一个呢就是在对马克思这些思想的评论过程中,一百多年形成了不同的谋式和派别。那么我们要对这个状况做出很深刻的了解啊,这个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你就包括你研究中国哲学,你比如说你研究朱熹了,那么你都必须对朱熹的版本和朱熹研究的这个成果啊,给它清理一下,清理完了以后了才能做这个工作。啊,这是一个方面的工作。

呃,还有一个方面,这个我就不再仔细说了。另一个呢就是方法反思,方法论反思,必须考虑到的是,我们是二十一世纪,来重新关照和检读马克思十九世纪的这个文本,特别是经过二十世纪的社会实践和哲学思维的纵深发展。现在马克思文本研究如何应用这种时代变迁和简读模式的变化,特别是解释学的这种挑战。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必须实现这种方法论的自觉和超越,方法论的自觉和超越。就是说你不能无视这个解释学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但是呢你也不能随着这种解释学,把马克思文本呢,成为一个随意性的评论评论,考虑这个解释学的问题。哎,这是一个前提性的工作。

我有一本书啊,就清理与超越,就是谈这个的呃,大家有时间去翻一下是吧?就是谈这个前提,就是你把这个弄完了以后,你才可以对马克思的工作了,做出一个恰当的分析,啊,这是第一步的工作。

第二步的工作呢就是在他们基础之上了,开始这种文本简读,就是重要文本的具体检读。这个呢包括文本的个案研究,微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宏观研究。呃,对于马克思文本来说啊,要对他全部的作品一一进行检读,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因此呢,我们只能从中选择那些最能表征马克思思想特征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重要篇章,作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对象是吧?

最能反映马克思思想变化,他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阶断的那些重要篇章,你不能给他遗漏了。
然后经过过滤和选择,是那些梳理,是那些数量极其庞大。我有一个很长的文章,就统计这个马克思写过多少注数,你看这个是一笔糊涂账,就是那么多人编。但是因为国外的这个文献专家,他一般是某一部某一篇的这个专家,越出这个范围,他就很难。什么人能做这个呢,就是马克思全集的这个编撰者。但是我们说过就是马克思这个全集,迄今为止没有编传一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呢,我就选了这个十二种马克思拳集编撰过程中编的这个书目制,然后通过这个书目制呢,经过把它那个撇目呢,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呢,相同的撇目给它去掉。我带着这个文章的,这个文章,以前发表在哲学动态上啊,带着的。就是它有十二种撇目呢,我们呃十二种这个树木质,这是很权威的,很权威的。然后呢把它那个相同的撇目呢就给它去掉,就是一个一个的去掉。呃,就一个挨着,包括这个最初马克思编的恩格斯编的。然后前苏联和东德编的这个情况,我列了一个表以后啊,最后发现了就列了一个。大家看有个哲学动态,有一篇文章,就是这个马克思著述啊是多少?就是它在多少转出来的,这个是个糊涂章,你是弄不清楚的。

因为你不明白这个总体状况,怎么从那里面抽象了。经过这个统计以后啊,最后我所以我算出来,就是他这个撇和布啊,是相对独立的,什么叫呢?就是马克思显作的时候,有个非常明确的意象,又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部书。再一个呢,马克思即使没有完成,但是它可与其他过程稿相比了,它是有相对独立的,就是有相对的意义。那么通过这个统计了,最后说马克思著述了他一生中写过这个一千九百七十四部和篇,其中马克克思独著的有一千六百六十篇,马克思与别人合作的有三百一十四篇。

除此以外呢,马克思写过三千零九十九封书信,这个全保留下来了,这是个庞大的这样一个,有了这个以后干什么呢?有了一个以后呢,就是我们必须从里边选,就好像我们学外语一样,有的需要精读,有的就泛泛的略过去,我们这个文本解读了,就分这个,一个就是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也就是微观研究啊,再一个呢,就是这个整体的研究,宏观研究,就是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他的这个文本事件有一个简度之后了,那么你才能对他那个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是吧?

个案研究和微观研究了,就是对马克思代表性作品的精读,就是按照文本学研究的一般路径,对它的整个文本包括产生背景、习作过程、版本、问题结构、思想内容、研究历史和动态、以及它的现实价值意义。我们一会儿再详细的分析这个,一一进行详实的梳梳理考证分析和阐发,就是对他那个代表性作品。

那么选择哪部马克思的作品,作为他的代表作了,人们一般想到的都是资本论。资本论,无疑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作品。但是仔细的考察资本论创作时就发现,实际上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部作品,而是有一个极为庞大的过程稿和手稿群。加上他的创作时间长四十余年,而且最终也没有全部完成啊。这样呢因此呢资本论需要了,把它分解开始分成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探讨。

那个我们就说他是代表作,但是我们需要了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我的这个计划呢,就是把资本论路分成十三步过程搞,就研究每一阶段过程中,马克思的这个论数。

这个我们现在流行的资本论只有现成的三卷的这个研究结构呢,是完全不同的。这属于马克思写作的过程是吧?写出来的过程呃,资本论呢,我们准备做这样的处理,就是把它分成不同的过程稿来进行理解。

那么按照这样的计划呢,马克思就没有这个成型的第二卷和第三卷是吧?相反呢它还有一个与现有的三卷篇幅相当的一个剩余价值学说史的部分,那个就是理论史的部分,那么它就会纳入一个很大的研究框架,对总体上把握马克思的这个对资本论的这个写作及其资本逻辑的这个批判呢有下大大的这个一处。

呃,这是一个代表作的处理方式。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呢,最为重要的,我们只能选什么呢?
就是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个案研究的部分,对吧?

呃,在马克思专制后方的著作中,德意志意识心态呢是表征他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但是长期以来呢,我们并没有被它把它归入这个经典的行列。呃,从而呢给予他这个与他的思想分量相匹配的关注和重视。呃,就是迄今为止啊,国内外还没有一部全部解读这部著述的作品论世。

呃,我们的这个研究了,一定程度上呢又填补这个空白,就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整个章节。整个章节呢基于这个详细的这个监督,我给我们研究生开一门课,就是原著研究,就是一个学期就读这个书,后面会发现了这个书,你一学期读也未必读的完,对吧?他这个书写得特别不好读。

那大家你比如说你也是研究康德的吧,那么你就不是把康德全部作品,那么就是找这个纯粹理性批判的或判断力批判的这个读,你读一个学期,研究黑格尔的话,就读逻辑学,或者是这对于这个经典作家来说了,就是这个个案研究是干什么?就是读他一本最能表征他呃重要思想的这个经典来读呃,这个读的就想非常详细,详细。

呃,可能叶秀山老师给你们上过课,他会告诉你们啊,就是说是,他那个教育学生方式,就是哲学史上那么多书,实际上你不必全读,进入哲学史的著作也并不多,就是读那个经典。如果你能精读,就是按照这个个案和微观的方式能读这个十到十五部经典,那么你这个哲学水准肯定不一般,按照这样的方式,二十世纪大部分作品都未必进入这样的境界。就是康德和黑格奠定的那个哲学高峰啊,很难是奇迹的。

二十世纪哲学就是特别热闹,他有一个东西,但是他未必这个谁。呃对大家考虑这样的,就是你必须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解读。呃,我们这次讲的时候,我给大家从两次或者三次讲这个德意志意识形态。你看那里边那个思想,完全跟我们想象的人马克思有很大的差距,他探讨过那么多精神层次的问题,尽管他的这个精神领域里边有相当多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上次不是说了吗?他跟这个主体性哲学这个是很不相同。但是呢他最初是从主体性哲学出来的,他对主体性哲学在精神这样一种追溯和探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逐个思考。他最后的结论是,这个精神不能离开,精神不能是一个自主的存在。他有一个精神之外的一个支撑,精神支柱。换句话说,是他对那里边的奥秘,他想过很多问题,想过问题,我们就沿着这样一个路径来给他探索是吧?这是个案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一个情况。

那么这个整体研究和宏观研究呢,就是选择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写下来的若干重要著述,进行这样一种研究。就是他每个间段留下一部注述,这个注释未必是很经典的。但是离开这个环节,他的思想是连接不起来的,尤其是像他这样的人,大量的并不是经典。

但是你抄去了以后呢,你比如说你离开这个谁离开,我们知道这个四十年手稿。四十年手稿,实际上是一大批笔记的一个作品。那么你离开这个巴黎笔记就不能理解他,是吧?还有我们都熟悉这个黑白法哲学批判导演。但是你离开那个黑白法哲学批判的一个,就理解,理解不了是吧?理解不了这样一个情况。

那么这些著述就是选择若干重要间段留下来的著宿进行监督,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给他列了这么三个标准,一个就是马克思写作这类作品和手稿的时候,它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同时呢这个写作过程中,他花费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比较多的时间,啊这个很重要。

因为你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说他不是精心考虑的,而且没有花大的精力和这个思考,那么就很可能把因为他比如说他为了呼考写作的一大批这个实施品种,很可能就进一步的这里边金融,不论阶构就研究中国情况。
我们原来那个七二年版的那个选家记录了一批马克思关于中国的这个实时评录,所以说是实时评论。实际上在他的整个作品里边,那个不占很多呃,占不在很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写作的时候,也没有经过精心的考虑是吧?啊,这是一个标准,就是他精心考虑过,同时呢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写这个这是一个标准。

再一个呢这些作品的篇幅呢,应该说呢一般是比较大,比较大,集中反映了他一段时期的思想,篇幅比较大,这是第二个标准。

第三个标准呢,就是其中有些著述,虽然不成熟,但他提出和触及的问题是马克思一生思考的主题。在以后漫长的思想创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和解释,可能有反思变化甚至修正。但这些主题被揭示或提了出来。这昭示着这些过渡性的作品,具有永久的价值。

我举这个深圣家族,深圣家族这部作品肯定是没有人认为是一个成熟的作品啊。但是深圣家族很显然就是,他提出了马克思之后相当多的这个问题,就是把这个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它全部承结起来了,清结起来了。

这样的作品有多少呢?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大家看看呃,谁呃呃基本上没有,要求大家下去找我。
这发表过文章。就我这个标准一个就是他进行呃考虑过写作的时候,用很大劲间思考这个问题,再一个篇幅相对比较大。还有一个呢这些作品呢是构成了他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他提出来的问题,恰恰是那些成熟的作品中,经常有反复思考的思考的是吧?

呃,所以呃从这样一个情况呢,我们从总体上对他的注数进行统计的基础之上呢,我把他那个就说是,能反映他的那个东西啊,我给他呃罗列了一下,我觉得值得研究的最起码有五十多部,五十多步,包括这个少年习作五步,笔记十部,实施评论十七部,属于它原创性的这个理论著述八部,还有资本论的这个手稿十三部。

大家看那个我那书里边的把这五十三部这个著述啊,他的具体的写作情况和他的新闻出版就给他也考证了一下是吧?

啊,少年时期他有留下了五部作品,包括他的诗歌,还有他的一些重要的这个作品,还有笔记,笔记大量的就是十部这个笔记,他实时评论有十几部呃,十七部啊,有思想原创性的八部和资本论的这个过程。十三部十三部。

啊,这些作品啊,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的这样一种研究的考虑了,对它进行宏观和就是程度上跟那个个案研究了,有些不同是吧?

对这些作品的解读过程中,与个案研究和微观研究相比呢,考虑到事件的和经历,可能在每一部文本探究的细微处上跟这个个案研究有些差别,但也不能是勋章摘句式的走马观花,必须进入这个文本世界、文本内部,从文本本身出发,着重倾听马克思自己的言说,对这些著述所掺发的思想呢详尽的勾勒,最后呢才能形成一个对马克思一个思想的品呃,完整的这样一种,他这个思想的整体这个观点呢才能完整起来。

就是说你不经过这个,那么对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呃较深呃,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我马克思很多著手,你比如说我们从政治哲学考虑,他关于这个比如说他这个社会社会的这个概念意识形态的概念博学的概念,这样一个革命的这个概念,没有一部是在一部书里边阐述的。
你必须把这些思想给它罗列出来。作为一个过程的这个,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再对他做出这个研究啊,这是呃第二个工作。

第三个工作呢就是,对他这个思想来进行研究。因为你读了这个文本以后干什么呢?读了文本以后,主要就是想研究他的思想,思想研究不能离开这个版本考证和文本解读这个环节。
否则的话,你这个思想研究没有这个着落点。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王德峰老师-重读资本论-22-在线讲稿

    一旦毁掉,就重启市场需求。钢材变成紧俏物质了。 毁于两种回报。 让自然灾害来吧,这是一种。比如说日本。哪一年零几年?还是一几年?这个海啸。一三年还是一七年我忘了,哎,这次这个自然障碍比较大。对,日本经济后来是有很大好处,什么,重建家园。这叫自然灾害,让他毁掉,还有一种什么人为的。战争。我小时候读那个故事,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不是我们中国人一定要。这个抹黑美国是…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78
  • 【复旦大学】《理想国》导读-丁耘教授-第四卷(2) 城邦的德性

    什方人体有四个德性,第一个是智慧,这个智慧呢,是这样的啊,智慧是希腊文是什么? 作为,作为哲学系同学肯定知道的,你们,你们,你们一进来就知道,你们那个哲学的英文类就包含着智慧,PH洛索菲娅是吧,索菲IA是智慧啊,那么。 还是亚里索特德在尼格玛和伦理学里做了一个非常清楚的一个分书啊,他把索菲娅和另外一种智慧用他的词叫fra明智啊,做了区别,F是这个一般的英文的…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4日
    265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讲-在线讲稿

    啊,澄清前提,划定界限, 批判的哲学。从康德开始。或者说主要是由康德建立起来那种哲学。最初的被叫做批判的哲学。费希特的哲学也叫批判的哲学。 而后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哲学是批判的。因为从康德开始,哲学已经从独断论的迷雾当中解放出来。因此他是批判。那么批判的意思。我说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含义。澄清前提和话题解释。我们知道康德最主要的三部著作。叫做…

    讲演分录 2024年1月9日
    214
  • 【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22.4

    嗯,那么过度的近代,你看他对这个近代人里边,又很难,马克思为什么后面又批判他的那个真正社会主义了。他在这个近代人里边,他说这个近代人呢,有三个,近代人呼唤自由的时候,有三重宗在,一个政治、政治自由。再一个就是社会自由。再一个就是人道自由。 政治自由里边,政治自由。近代人的政治自由是从君主专制走向了清代民主,这样的一个呢,人不但侵命有一个皇帝,而亲润于一个国家…

    讲演分录 2024年6月17日
    167
  • 【哲学系列】聂锦芳-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全22讲-讲演稿-19.2

    嗯,我们今天呢,主要把他这些著述中的重要思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呃,我这个假设啊,就是我不管假设什么样的文本,我先告诉大家,这个文本是什么时候情况下写的,我觉得这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呢?就是,便于你把这个文本中的这个思想放在当时的语境中来看待。 因为他当时探讨的很多问题。在后来一直谈,如果不分这个前后的这个思想顺序了,就很容易把他一些思想孤立的抽象出来。这个谈法…

    讲演分录 2024年6月17日
    19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