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三卷 论语词-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在线阅读

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1.斐 除了语言的自然缺点之外,还有一些有意造成的以及

由于疏忽而来的缺点,这就是语词的滥用,把它们用得很坏。第一种

和最明显的滥用,就是§2.人们没有把明白的观念归之于语词。这种

语词有两类:有一些是从来没有确定观念的,不论就其起源或其通常

用法来说都是如此。哲学和宗教上的大部分宗派都曾引进这样一些

语词,用来支持某种奇怪的意见,或用来掩盖它们的体系的某种弱点。

可是这些语词在常人口里正是表明他们不同于其他派别的独有的特

征。§3.还有其他一些语词,照最初和普通的用法是有某种明白观念

的,但以后人们使它们适用于某些极重要的事物而并没有赋予任何确

定的观念。智慧、光荣、恩惠这些词在人们的口里就常常是这样。

① 但丁(Dante,1265—1321),以其所作《神曲》被称为“意大利诗歌之父”;彼得

拉克(Petrarque,1304-1374),意大利著名诗人,历史家,被看作“文艺复兴”时期第一

个人文主义者;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也是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者之一,

诗人和文学家,《十日谈》的作者。第三卷 论语词

德 我认为无意义的语词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么多,而只要

稍用点心和有点善意就能把空虚处填满或把不确定处加以确定

的。智慧似乎无非是对幸福的正确认识。恩惠就是我们为那本不

值得承受好处而处境又需要这种好处的人所做的好事。而光荣就

是一个人的优点所具有的名声。

§4.斐 我现在不想来考察对于这些定义是否有什么要说,

而只想来看一看滥用语词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们学会语词在

学会其所属观念之先,小孩在摇篮里就已习惯于这样,就一辈子同

样用这办法;尤其是在会话中他们从未固定他们的观念,而用种种

不同的说法来使别人设想他们想说什么,也还是能使人懂得他们

的意思,这就更加如此。可是这样就使他们的说话中充满了大量

空无意义的声音;尤其是在有关道德的事情上。人们把他们发现

邻人在用的一些语词接过来,为了不要显得对它们的意义无知,就

也很自信地加以运用,而并没有给它们一个确定的意义;而由于在

这一类的说话中,他们对了的事是罕见发生的,要他们相信自己错

了也就同样罕见;而要想把他们从错误中拉出来,就好比要想剥夺

一个流浪汉的家产一样①。

德 实际上人们费必要的精力来获得对名词或语词的理解的

事是如此罕见,以致我不止一次地感到惊讶,小孩竟能这样早就学

会语言,并且人们说话还能说得这样正确;因为我们看到人们很少

致力于教小孩说家乡话的,而别的人们也很少想到要获得清楚的

① 这话的意思是:“他们既然没有确定的意见,因此你就难以使他们脱离自己的

错误,正如一个漫游者既然没有确定的住宅,你就难以剥夺了他的寓所似的”。见洛克

《人类理智论》中译本第479页。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定义;同样地人们在学校中学会的那些定义通常都不是关于那些

公众所习用的语词的。此外,我承认,甚至当人们认真地进行争

论,以及照着自己的感想说话时,他们常常发生错误;可是我也注

意到,在人们就一些发自内心的问题的思辨进行争论时,也常常双

方都是有道理的,除非是彼此处于这样一种对立状态,没有很好了

解另一方的意见;这是由于名词运用不善而来,有时也由于一种反

抗心理和一种好胜心。

§5.斐 第二,语词的用法有时是不一贯的;这种做法在那

些学者中简直太多了。可是这是一种显然的欺骗,而如果它是故

意的,那就是发疯或邪恶。如果有人在算账时也这样搞法(如以十

当五),那我请问还有谁愿和他打交道呢?

德 这种滥用既然不仅在学者中而且在大众之中也是很普通

的,我认为这毋宁是坏习惯和马虎,而不是邪恶使然。通常同一个

词的各种不同意义都有某种联系;这就会使人把一个意义当作另一

个意义,而人们没有费时间来考虑使所说的话都具有所希望的准确

性。人们已习惯于那些转义和比喻,而某种雄辩或虚妄的光彩很容

易使我们上当。因为就最常见的情况来说,人们所寻求的更多的是

愉快、娱乐和表面现象,而不是真理;此外,这里面也掺杂着虚荣心。

§6.斐 第三种滥用是故作模糊,或者是给予名词以不常用

意义的用法;或者是引进一些新名词而不予解释。琉善很有道理

地加以讥笑的那些古代的智者,装作无所不谈,其实是以言语模糊

的幕布掩盖自己的无知。在各个哲学派别中,逍遥学派特别显著

地犯这种毛病;但别的学派,甚至在现代的那些学派中,也不是完

全没有这种毛病。例如有些人就滥用广延这个名词,并发现必须

98第三卷 论语词

8

把它和物体这个名词混同起来。§7.人们如此推崇的逻辑或辩论

术,也有助于维护这种模糊。§8.那些迷恋于此的人对共和国是

毫无用处或毋宁有害的。§9.反之为博学之士所如此轻视的那些

机械工匠,对于人类生活倒是有用的。可是这些糊涂的博士却为

无知的人们所羡慕;而人们以为他们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他们满身

装备着荆棘和芒刺,去让它刺一下可没有什么好玩的;单靠模糊就

能用来防卫他们的荒谬了。§12.坏的是这种把语词弄模糊的技

术已搅乱了人类活动的两大规范,即宗教和法律。

德 您的责备有很大一部分是正确的;可是的确有——不过

很少——一些模糊是可以原谅的和甚至可以赞许的:如当有人公

开宣布自己是在打哑谜,并且那谜语是合时宜的时就是这样。毕

达哥拉斯就曾这样用过①,而东方人的方式就往往是这样的。称

为“行家”的那些炼金术士,宣称只愿让那些法术之子(fils de

I'art)懂得。但如果这些所谓法术之子是有解谜之方的话,这也会

是好的。某种模糊可能是可允许的;不过它必须是隐藏着某种值

得来猜的东西,并且那谜语也得是可解的。但宗教和法律则要求

有明白的观念。似乎是人们在教授它们时所带来的无条理,把那

原理搅乱了;而其中所用名词的不确定性,也许是比模糊更有害

的。至于逻辑,是教人以思想的条理和联系的技术,我丝毫看不出

① 毕达哥拉斯派是约公元前六世纪起延续很久的一个希腊哲学派别,同时也是

一个宗教团体和反动政治团体。这里所指的是该派中的一些所谓“象征”或“神圣的言

辞”,是用一种谜语样的诗句写成的一些神秘的戒律,如“不许吃豆子”,“不要用刀剑拨

火”,“不许穿羊毛的衣服而只穿麻布的衣服”等等。用这种谜语样的形式有为了对局

外人保密的意思。可参阅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965年版,第76—77页。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有什么理由加以责备。相反地倒是缺乏逻辑才使人们弄错。

§14.斐 第四种滥用是人们把语词当作事物,这就是说,人

们以为名词是相应于实体的实在本质的。受逍遥学派哲学教养长

大的人,谁不以为十个范畴的名称是确切符合事物的本性的呢?

谁不以为实体的形式、植物灵魂、惧怕真空、意象①之类都是某种

实在的事物呢?柏拉图派有他们的世界灵魂,而伊壁鸠鲁派有他

们的原子在静止时趋向运动的倾向。如果亨利·莫尔博士的空中

媒介体或以太媒介体②在世界某处得到流行,人们也会同样相信

它们是实在的。

德 正确说来这不是把语词当作事物,而是把假的信以为真。

这种错误对一切人都太普通了;但这并不仅仅是由于滥用了语词,

而是在于完全另一回事。那种范畴表的设计是很有用的,而我们

毋宁应该是想着来改正它而不是排斥它。实体、量、质、主动或被

动,以及关系,也就是说存在的五个一般的名目,再加上那些由它

们组合而成的,可能就够了,而您自己,在整理排列那些观念时,不

:粥

①“意象”原文为les especes intentionnelles,拉丁文为species intentionales,是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唯实论派”用以解释知觉、认识等现象的一种东西,和 species reales

即事物的实在形式相对,一说认为它是外物的“形式"、“相似者”、“影像”,但既不同于

心灵,又不同于外物本身,而是外物的代表或媒介,心灵通过它的媒介作用才能认识外

物;一说认为它是心灵本身的一种“样态”,是外物作用于心灵,心灵对它作出反应而产

生的。“唯名论派”大都否认有这种东西。十七世纪唯物主义者伽桑狄、霍布斯等以及

笛卡尔都对此作了驳斥。参阅“序言”第16段。

② 莫尔见本书第一卷第一章注(第33页注⑧)。所谓“空中媒介体或以太媒介

体”(Vehicules aeriens ou Ethériens),据莫尔说是一种精神的空中或天上的身体,人的

灵魂在充分纯化以后,在死时或死后某个时期就能得到这种身体。这显然是一种十分

荒唐的迷信观点。第三卷 论语词

是也想给它们像范畴那样的名目吗?关于实体的形式,我上面已

经说过了。而我不知道您是否有足够根据来排斥植物灵魂,因为

有些有丰富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都承认在植物和动物之间有很大

的可作类比之点,而您,先生,似乎也曾承认禽兽有灵魂。惧怕真

空可以健康地来理解,这就是说,假定自然一旦曾把空间都充满,

并且物体是不可入的和不可压缩的,则自然就不会允许有真空;而

我主张这三个假定都是很有根据的。但那种当在灵魂与身体之间

作沟通的意象,是没有那回事的,虽然那种感觉意象①也许还可原

谅,它是从对象达到远处的感觉器官的,暗含着运动的传播的意

思。我承认没有柏拉图所说的那种世界灵魂,因为上帝是超乎世

界之上的,是extramundana intelligentia②或毋宁说是supramun

dana③。我不知道您是否把伊壁鸠鲁派的原子趋向运动的倾向理

解为他们归之于原子的重量,而既然他们认为物体本身都是以同

一方向运动,这无疑是没有根据的。已故的亨利·莫尔先生,英国

国教会的神学家,尽管是一位高明人士,但显得在提出假说方面太

轻率了一点,这些假说既不可理解,又不明显,就像他的物质的活

力原则④,重量的原因、弹性,以及在他那里所碰到的其他一些奇

① 据中世纪经院哲学,上述的那种“意象”即 species intentionales又分为“感觉

意象”(species sensibiles)和“理智意象”(species intelligibiles vel intellectuales),前者用

以解释感觉知识,后者则企图用来解释理性的知识。

② 拉丁文,意即“世界之外的心智”。

③ 拉丁文,意即“超乎世界之上的”。参阅《神正论》,第二部分§217.

④ principe Hylarchique.莫尔排斥对物质自然界的机械论解释,而提出了这种所

谓“活力原则”,即认为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一种非物质性的活力,接近于“物活论”的观

点,或柏拉图派关于“世界灵魂”的唯心主义观点。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怪的东西。对于他的以太的媒介体,我没有考察过它的性质,没有

什么好说的。

§15.斐 用一个关于物质这个词的例子就会使您更好地懂

得我的思想。我们把物质看作是在自然中实在存在的、与物体有

别的一种东西;这其实是再明显不过的;否则这两个观念就会可以

毫无区别地互相替换了。因为我们可以说唯一的物质构成了所有

的物体,但并不能说唯一的物体构成了所有的物质。我想我们也

不会说一个物质比另一个更大。物质表示着物体的实体和坚实

性;因此我们也并不比〈设想>不同的坚实性更能设想不同的物质。

可是,一从我们把物质当作某种在这一确切规定性下存在的东西

的名称,这一思想就产生了许多关于原初物质的不可理解的言论

和混乱不堪的争论。

德 我觉得这个例子倒可以用来原谅而不是责备逍遥学派的

哲学。如果所有的银子都有了形状,或者毋宁说因为所有的银子都

由于自然或由于人工而有了形状,难道就不能说银子是一种在自然

中实在存在的东西,而有别于(就其确切的规定性来看)盘子或钱币

的了吗?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说银子无非是钱币的某种性质。在一

般物理学中,就原初物质来进行推理和决定其本性,以求知道它是

否始终齐一,它是否除了不可入性之外还有其他特性(如事实上我

继开普勒之后已指明它还有那种可称为惯性的东西①)等等,虽然

我们永远找不到这种赤裸裸的原初物质——这样做也不是像您所

言下受

① 参阅 De ipsa natura,1698,§11,G本4,519,E本157,a;《神正论》第一部分,

§30,G本6,119,E本512a等处。第三卷 论语词

想那样无用的;正如我们也可以来讨论纯粹的银子一样,尽管我们

也没有这样纯的银子,也没有办法来把它纯化。因此我并不反对

亚里士多德谈到原初物质;只是我们不禁要责备那些人太过于老

是停留在这个问题上,并且就这位哲学家的一些没有很好理解的

字眼捏造出许多荒唐的东西,他自己也许有时也过于给人机会来

造成这些误解和无稽妄谈。但我们不应该这样来夸大这位著名作

者的缺点,因为我们知道,他的有些著作是没有写完,也不是他自

己发表的。

§17.斐 第五种滥用是以语词取代了并非它们所指,也无

论如何不能为它们所指的事物。在下列情况时就是这样的:我们

用实体的名称所想说的不止这样一点,即我叫做金子的东西是可

展的(虽然归根到底这时金子所指的没有别的而无非是可展的东

西),而想使人理解为可展性依赖于金子的实在本质。这样我们就

说,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是对的;而像柏拉

图那样把人定义为两条腿、没有羽毛、有宽指甲的动物是不对的。

§18.难得找到一个人不是假定这些词是指一件东西,有为这些

特性所依赖的实在本质的;可是这是一种显然的滥用,因为这东西

并不包含在这词所指的那复杂观念中。

德 我倒毋宁认为去责备这种普通用法是显然错误的,因

为的的确确在金子这个复杂观念中,是包含着这是一种有一实

在本质的东西,它的构造我们在其他方面并不详细了解,只除了

为像可展性之类的性质所依赖的这一点。但为了说明这可展性

而不是用同一的东西,不是犯coccysme 或同语反复的毛病(请看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第八章§18)①,就应该用其他的性质来认识这东西,好比我们

说,一种可溶解的、黄色的和很重的物体,叫做金子,具有一种本

性,这还给它一种性质,就是在锤子下很柔顺而能被变成极薄

的。说到人们归之于柏拉图的那个对于人的定义,那似乎只是

作为练习而制定出来的,而您自己我相信也不会想把它和那被

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来认真地作比较,显然那定义是有点太外在

并且太暂时性的了;因为如果您上面说过的那种食火鸡也有宽

指甲,那就会是人了;因为人们还无须乎像那只公鸡那样把它的

羽毛拔掉,据说第欧根尼就曾想把公鸡拔掉羽毛使它变成照柏

拉图所说的人②。

§19.斐 在那些复杂样式方面,一旦其中的一个观念改变

了,人们立刻就认出这是另一回事,如下列这些词所显然表现出来

的:英语中的murder<“谋杀”>,相当于德语的Mordt,是指预谋的

杀人;manslaughter 这个词就其起源说相当于杀人,是指一种有意

的但不是预谋的杀人;chancemedley,照字面的意思说就是偶然的

格斗,是指无意的杀人<“过失杀人”>;因为人们用这些名称所表示

的,和我认为是在事物之中的(我以前称为名义本质和实在本质

的),是同一回事。但在实体名称方面就不是这样,因为如果一个

人在金子的观念中放进了别人所省略了的东西,如固定性和可溶

于王水的性质,人们并不认为因此已改变了种,而只是一个人比另

① 所指的参考章节是不对的,也许是指第六章§18,或指洛克原书第十章§18.

② 参阅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公元前三世纪)的《著名哲学家的

生平和学说》V1.40。有人认为归之于柏拉图的这种对于人的定义是假造的。第三卷 论语词

400

一个人对那造成隐藏着的实在本质的东西有一个更完全的观念,

他们把金子的名称和这种实在本质联系上,虽然这种暗含的关系

是无用的,而只是使人陷于麻烦。

德 我认为这一点我已经说过了;但我还是要在这里向您清

楚地表明,先生,您刚才所说的,在样式方面和在实体方面是一样

的,并且我们并没有理由来责备这种与内在本质的关联。我们来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给几何学家所说意义上的抛物线定义为这样

一个图形,其中与某一直线平行的所有光线都经反射汇聚到一点

即焦点上。①但用这观念或定义所表明的,毋宁是这图形的外表和

结果而不是它的内在本质或可以使人立即认识其本原的东西。我

们在一开始甚至可能怀疑,我们所想要的以及应该造成这一结果

的这样一个图形,是不是可能的东西;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一点,使

人认识到一个定义是否仅仅是名义的和得自特性的,或是否也是

实在的。可是,那称之为抛物线并且仅仅依我刚才所说的定义来

认识它的人,当他说到它时,也还是了解到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

或构造的图形,这构造是他所不知道的,但他希望弄懂以便能够来

画这图形。另一个对它考察得更深入的人会加上某种其他的特性,

并发现例如在所求的图形中,由纵坐标轴和过曲线上同一点到轴

的垂线在轴上所截的一段,总是一个常数,而且等于顶点到焦点的

① 按抛物线有这样的性质:如图所示意,凡平

行于其轴的光线,经抛物线反射,都聚集到焦点上。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距离。①这样他就会比前一个人有一个比较完全的观念,并会达到

较容易来做这图形的地步,虽然他也许仍旧不会做。可是人们会

同意这是同一个图形,但它的构造还是掩盖着的。因此您看到,先

生,您在指实体性事物的语词的用法方面所找到并部分地加以责

难的一切,在指复杂样式的语词的用法方面也还是找得到,并且已

清楚地被证明是这样的了。但使您以为在实体和样式之间有区别

的,只是②因为您在这里没有考虑到讨论起来很困难的那些可理

解的③样式,人们发现这些样式在这一切方面和那些还更难认识

的物体是相似的。

§20.斐 这样,先生,我本来想对您说的关于我认为是一种

滥用的原因的话,我恐怕得压下不说了。这原因好像是因为我们

错误地以为自然永远是有规律地行事的,并且用我们所理解并且

永远跟随着同一种的名称的这种的本质或内部构造,来为每一个

种确定了界限。

德 那么,先生,通过那些几何学上的样式的例子,您可以清

楚地看到,我们把它们与种的内在本质相联系是并没有什么太大

错误的,虽然在那些可感觉的事物——不论是实体或样式,我们对

401

y

① 按抛物线又有这样的特性:如图所示意,设

抛物线的顶点为V,过V作轴的垂线(即虚线),其轴

在此垂线与纵坐标轴之间的一段,即OV,在几何上是

等于VF的。F是焦点。OV是个常数,因VF是个常

0

F

v

轴 数。

② G本和E本均作“n'est que”(“只是”),J本

作“c'est que"(“这是”)。

③ intelligibles,相对于sensibles(“可感觉的”)

而言,即不是由感觉,而是由理智所认识的东西。第三卷 论语词

子壹

它们只有暂时的名义的定义,并且我们也并不轻易地希望它们是

实在的——和那些讨论起来很困难的可理解的样式之间,是很有

区别的,因为我们最终是能达到几何图形的内部构造的。

§21.斐〔我终于看到,对于这种与内在本质和构造的关

联,我借口它会使我们的言辞标志着一个无物或一个不可知的东

西而加以责难,这是错了。因为就某些方面来说不可知的东西,以

另一种方式可以使人认识,而内部的东西部分地可以以它所产生

的现象而使人认识。至于说到一个怪胎是不是一个人这个问题,

我看到,如果说我们不能立即加以决定,这并不妨碍那种本身还是

很确定的,因为我们的无知丝毫也并不改变事物的本性。〕

德 事实上,有些很高明的几何学家会发生这样的事,即他们

认识了某些图形的许多特性,这些似乎已穷尽了这个题材,而他们

对这些图形是什么样的却并不充分知道。例如,有这样一些曲线,

被称为珍珠线(perles)①,人们可以找出它所围的面积以及它旋转

后所成曲面和立体的度量,后来才知道它们只不过是某些立方抛

物面组合而成。因此,人们以前把这些“珍珠线”看作一个特殊的

种,就对它们只有暂时性的认识。如果在几何学中都可以发生这

样的事,那么对于更复杂得无比的物体本性,要来决定它的种是很

困难的,这难道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22.斐 为了继续已开始的编号,让我们过渡到第六种滥

用,虽然我清楚地看到其中有几种必须删除。这种很一般但很少

① 参阅本书第四卷第七章§4“德”(第485页)。这是法兰德斯的一位几何学家

斯流氏(René Francois Walter de Sluse,1622-1685)提出来的。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被注意到的滥用,就是人们长期习惯于把某些观念联系于某些语

词以后,就想象着这种联系是很显然并且人人同意的。因此,当别

人问他们所用语词的意义时,即使这是绝对必要的,他们也竟会觉

得很奇怪。如果有人问他们所说的生命是什么意思,很少有人不

把这当作是一种侮辱的。可是他们对此可能具有的那空泛的观

念,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如当涉及一棵已在种子中形成的植物是

否有生命,或在蛋内尚未孵成的小鸡,或在昏迷中既无感觉也无运

动的一个人是否有生命时就是这样。而虽然人们不想显得这样不

聪明或这样啰唆,对人们所用的名词竟有必要总要求解释,也不会

让批判这样不合时宜,竟不停地来挑剔别人对语词的用法,但当问

题涉及精确的研讨时,却是需要来作解释的。那些属于不同派别

的学者,在彼此辩驳而夸耀自己的理论时,往往只是说着不同的话

而所想的其实是一回事,虽然也许他们的利益、兴趣是不同的。

德 我认为我已经充分说明了生命的概念,它应该永远是伴

随着灵魂中的知觉的;否则这就会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就像美洲的

野蛮人归之于钟表的生命,或这些官员归之于木偶的生命那样,当

这些官员想把第一个把这种木偶戏带进他们城市的人作为弄幻术

者来治罪时,他们相信这些木偶是被魔鬼弄活了的。

§23.斐 总结起来,语词的功用在于:(1)用来使人懂得我

们的思想,(2)为了容易地做到这一点,(3)用来给人在对事物的知

识方面的入口。当人们对语词没有决定的和经常一贯的观念,也

不能为别人所接受或了解时,就丧失了第一点功用。当人们具有

一些极复杂的观念,而没有各自分明的名称<来指这些观念>时,就

不能容易地<传达思想>;这往往是语言本身的缺点,有些语言没有

宫第三卷 论语词

这些名称;这也往往是由于人不知道这些名称;这时就需要有长篇

的详解(périphrases)。§24.但当语词所指的观念,和实在的东西

不相一致时,就丧失了第三点功用。§26.(1)那种只有名词而无

观念的人,就好像一个人只有一份书的目录。§27.(2)那种只有

一些极复杂的观念的人,就好比一个人有大量散页而无书名的书,

要给人书时就只能一页接一页地给。§28.(3)那种在<语词>记号

的用法上不始终一贯的人就好比一个商人在同一名称下卖各种不

同的货物。§29.(4)那种在已为一般人所接受的语词上联系上一

些特殊观念的人,是不能用他所可能具有的光明照亮别人的。

§30.(5)那种在头脑里具有一些从未存在过的实体的观念的人,

不会在实在的知识方面前进一步。§33.第一种人将会是徒劳地

空谈“袋蜘蛛”(Tarantule)或仁爱。第二种人将会看到一些新的

动物而不能容易地使别人也认识它们。第三种人将会把物体一时

当作有坚实性的东西,一时当作仅仅是有广延的东西;而以朴素一

时指德性,一时指相近的恶。第四种人将会以马的名称来称呼骡,

而人人叫做浪费的,在他也许会是慷慨;而第五种人将会根据希罗

多德的权威在鞑靼来找一个全部由独眼人构成的民族①。我注意

到前四种缺点是实体的名称和样式的名称所共同的,而第五种缺

点是实体所特有的。

德 您所指出的这些是非常有教益的。我只补充一点,即我

觉得在人们关于偶性或存在方式的观念中也还是有怪诞的东西;

因此第五种缺点也还是实体和偶性所共同的。放荡的牧童之所以

① 见希罗多德的《历史》,第三卷,第116章;第四卷,第13、17章等处。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为放荡,不仅由于他相信树林中隐藏着仙女,而且还由于他永远期

待着浪漫的奇遇。

§34.斐 我已经想着结束了;但我又记起了第七种和最后

一种滥用,这就是那些比喻之词或隐喻、典故之类的滥用。可是人

们很难认为它是滥用,因为所谓机智和想象是比干巴巴的真理更

易为人所接受的。在那些但求愉快的言谈中,这种情况是很通行

的;但归根到底,除了条理和简洁之外,在全部修辞学的技术中,所

有这些语词的人为的和比喻的应用,只是有助于插进一些虚假的

观念,打动感情和诱惑判断,所以这些只是纯粹的巧伪欺骗。可是

人们却正是给这种巧伪的技术以第一流的地位和报酬。这是因为

人们毫不在意于真理,却非常喜爱骗人和受骗。这一点是如此真

实,以致我毫不怀疑我刚才所说的反对这种技术的那些话会被看

作是一种极端大胆的结果。因为雄辩就像女性似的,具有如此强

405

烈的迷人魅力,以致不容人抗拒。

德 我远不是要责怪您对真理的热情,而是觉得它很正确。

并且希望它能对人有所触动。我对此并不完全失望,因为,先生,

您似乎是用雄辩术自身的武器来打击了雄辩术,而且您甚至有一

种比这种骗人的雄辩术优越的其他的雄辩术,就好比有一位维纳

斯·尤拉尼娅(Venus Uranie),是神圣爱情之母,在她面前,那另

一个冒充的维纳斯,那盲目爱情的母亲,就不敢带着她那绑着眼睛

的孩子出现。①但这一点本身也证明您的论点有必要打点折扣,

而某些雄辩的装饰品,就像埃及的古瓶那样,可用作祭器来祭祀真

① 这里所引的神话,可参阅柏拉图的《会饮篇》180.D.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第三卷 论语词

:

正的上帝。这就像绘画和音乐那样,人们也加以滥用,一种常用来

表现光怪陆离的甚至有害的想象,另一种则把人心弄得软绵绵的:

而两者都给人徒劳无益的娱乐;但它们也能被有益地加以利用,一

种可用来使真理清楚明白,另一种可用来使真理能感动人,而这后

一种效果应该也是诗歌的效果,诗歌是包括修辞和音乐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超越与密码

    雅斯贝斯的思想系统是靠两重结构建立起来的,一重结构指他 对内在性存在(Immanenz)与超越性存在(Transzendenz)的区分;另 一重结构指他对我们(人)自身的存在(das Sein,das wir sind)与非我 们自身的存在(das Sein,das wir nicht sind)的区分。这两重结构仿佛 是他的思想系统中的横向与纵向坐标,在“…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50
  •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十二章 启蒙哲学-在线阅读

    欧 蒙”的思想运动,这一运动发出了振 奋人心的呼声:人类在致力于包括科学、 政治、宗教、美学和哲学等在内的一切领 域时,都应该以理性为指导。科学的飞速 进步让启蒙思想家们深受鼓舞,他们自信 通过对理性的运用,就能揭开宇宙的奥 秘,使社会走上新的高度进步的发展方 向。这种对理性的信念在文艺复兴中就已 经有所体现,它迎来了科学的革命和人们 对古希腊思想家们几乎被…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99
  • 第三节 居勒尼学派

    居勒尼学派因其创始人阿里斯提波出生于地中海南岸的希腊城邦居勒尼(今属利比亚)而得名。同昔尼克学派将善规定为节制、禁欲相对立,居勒尼学派将善规定为个体的快乐,以感觉为根据,主张寻求愉快的感受是人的本性和最高的善。苏格拉底的“善”中包含着功利性的“快乐”效果,居勒尼学派将这种快乐因素加以扩展和发挥。 其基本特征是将生活中快乐和痛苦的情绪性感受视为伦理的基础。初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6日
    284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三组反驳 一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作,和著者的答辩-在线阅读

    第三组反驳 一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作,和著者的答辩① 第一个反驳 关于第一个沉思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在这个沉思里所谈到的好象足够说明没有什么可靠的、明显 的标志可以使我们得以认识并且分辨出来什么是梦,什么是醒和 感觉的真实知觉,因而我们醒着时所感觉到的影像②并不是附在 外界东西上的偶性,它们不是用来证明这些外界东西实际存在的 221 充分证据。所以如果不借助…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39
  • 第五节《净化篇》中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净化"(katharsis,purification)一词的原意是"清除罪恶"。它本来是奥菲斯教的一种重要教仪,采取献祭、祛邪、禁欲以及用清水净身等仪式,来洗净依附于肉体的灵魂所带有的前世原罪,如恩培多克勒所说,人们必须"从五泉中汲水盛入坚实的铜盘来洗净自己"。 当时,奥菲斯教对南意大利等地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影响。毕泰戈拉学派接受了这种教义,从诗人品达和索…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5日
    30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