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不论我们知识的内容是什么,也不管这知识与客体有怎样的关系,一般说

来,我们所有判断的普遍的、虽然只是消极的条件终归是:它们不自相矛盾;否

B190 则的话,这些判断自在地就本身而言(即使不考虑客体)便什么都不是。但即

使在我们的判断中没有矛盾,那么这判断毕竟还是有可能这样来联结概念,就

如同它不是对象所造成的,或者甚至没有任何不论是先天地还是后天地给予

我们的理由来批准这样一个判断,这样一来,一个判断即使没有任何内部的矛

盾,却也有可能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无根据的。

A151

于是,任何与一物相矛盾的谓词都不应归于该物这一原理就称之为矛盾

原理,它是一切真理的一条普遍的、虽然只不过是消极的标准,但它也因此而

① 梅林认为应作“综合判断的原理”。·

德文编者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113

仅仅属于逻辑,因为它所适用的知识仅仅是作为一般的知识,而不顾它们的内

容,并宣称:矛盾将完全消灭和取消知识。

但毕竟,我们也可能将这条原理作一种积极地运用,即不仅仅是清除虚假

和错误(只要这是基于矛盾之上),而且也认识真理。因为,如果这判断是分

析的,则不管它是否定的还是肯定的,它的真理性任何时候都必然是能够按照

矛盾律来充分认识的。因为凡是作为概念已经包含在客体的知识中并在其中

被想到的东西,永远都对相反的东西进行着正当的否定,却必然会由该客体对

这概念本身加在肯定,因为,该概念的反面将会是与这个客体相矛盾的。

B191

所以我们也必须承认矛盾律是一切分析性的知识的一条普遍的、完全充

分的原则;但它的威望和用途也不会走得比真理的一条充分标准更远。因为,

不能有任何知识与这条原理相违背而不自我消灭,这诚然使这条原理成为了

我们知识的真理的 conditio sine qua non①,但并没有成为它的规定根据。既然

我们所讨论的本来只是我们知识的综合部分,那么我们虽然将随时操心着永

远不要违背这条不可侵犯的原理,但却永远不能指望在这样一类知识的真理

性方面从它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A152

然而,这条著名的原理,虽然抽掉了全部内容而只是形式上的,但它的一

个表达式却包含了由于不小心而毫无必要地混杂进去的综合成分。这个表达

式说:某物不可能同时存在而又不存在。在这里,无可置疑的(通过不可能这

个词的)确定性是多余地附加上去的,这种确定性却又必须是由这原理本身

而不言自明的。除此之外,这条原理又附带上了时间这一条件,它仿佛宣称:

一个等于A之物如果是等于B的某物则不能在同一时间又是非 B;但它完全B192

可以前后相继地是两者(既是B又是非B)。例如一个人他是青年,不能同时

又是老人;但同一个人完全可以在一个时候是青年,在另一个时候是非青年即

老人。现在,矛盾律作为一条单纯逻辑的原理,必须完全不把它的要求限于时

间关系,因此一个这样的表达式是与矛盾律的意图根本相违的。这一误解只A153

是由于:人们把一物的谓词预先从它的概念中分离出来,然后又把这谓词的反

面与这谓词相联结,而这反面永远也不会与主词发生矛盾,只是与主词中已与

其综合地联结了的那个谓词相矛盾,而且只是在前一谓词和后一谓词被设定

① 拉丁文:必要条件。——译者114

一、先 验 要素论

在同一时间中的情况下才是这样。如果我说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不是有学问

的,那么必须伴以同时这一条件;因为这个在某一时候是无学问的人,在另一

个时候完全可以是有学问的。但如果我说,没有哪个无学问的人是有学问的,

那么这个命题是分析的,因为这一标志(无学问)从此也参与构成了主词的概

念,然后这一否定性的命题便直接从矛盾律中显露出来,而不可添加上同时这

一条件。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上面改变了矛盾律的表达式、使得一个分析命

题的本质由此而清楚地表现出来的缘故。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生命冲动与道德宗教

    柏格森不仅关注生命冲动的“自由展开”,而且也看到人类因为 其社会性而必然会受到道德和宗教的限制。 柏格森认为,生命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克服物质阻力的 冲动,即生命冲动,生命就是生命冲动。① 活着就是为了行动,它是一 股火山爆发式的冲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世界,冲破物质的 防线,奔向人格向上、自由意志的最高境界。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力图 征服物质的反抗…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272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七章 黑森林小路上的哲学家-在线阅读

    第十七章黑森林小路上 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思想伟大,人格却相对渺小。 无论是驱车行驶在穿越黑森林的大道上,还是漫步在 这片丘陵里的田间小径或林中土路,你时时都会感到一种 从土地里散发出来的思的沉静和凝重。墨绿色的丛林中不 时闪出一片片淡绿色的林中空地,在阳光下,白羊黄牛、红 瓦灰墙一一清晰可见,你立时就会觉得大地丰厚馈赠的宽 怀,深感与大地的亲情,深感这永远付…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97
  •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在线阅读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从立足于信仰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到立足于理性的近代哲学,中间经历了一个过渡的形态,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欧洲的 14—16世纪,史称“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段时期,欧洲的社会政治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两大支柱,即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在经过激烈的权力争夺之后,已双双败下阵来。本来,教廷在与皇室的斗争中已取得了明显…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0日
    115
  • 埃斯库罗斯悲剧-《奠酒人》-(三)第一场-在线阅读

    埃勒克特拉 女奴们,你们在宫中是我的好助手, 现在伴随我来这里作这次献祭, 愿你们能为我提供有益的建议。 为亡者作祭奠,我该说些什么? 我怎样祝祷?怎样向父亲祈求? 我说这祭品来自亲爱的妻子, 我的母亲,献给亲爱的丈夫? 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我找不到 合适的词语,祭奠于父亲的坟前。 或者我这样说,按照通常惯例: 愿亡灵根据献祭者的行为给以 同等的回报,给恶行者…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1日
    276
  • 第一节邓斯·司各脱的形而上学实在论

    中世纪的实在论是对种属共相是否在实在上存在这一共相问题 作出肯定回答的一种形而上学理论。尽管共相问题起源于古希腊哲 学中的“一对多”的问题,并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站在各自本 体论的立场都肯定共相在实在上存在,但是共相问题作为一个独立 的形而上学问题则起始于早期中世纪的著名的波菲利问题。波埃修 首先对波菲利问题作出了详尽深入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引出了一 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8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