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子论的创始者留基伯

留基伯(Leucippus)的生平资料留存极少,只有第欧根尼·拉尔修的短短两句话的记述;"留基伯出生于爱利亚,有人说他出生于阿布德拉,也有人说他出生于米利都。他是芝诺的学生。"1他的生卒年代已无从香考。但他必定比巴门尼德年轻。而年长干公元前460年左右出生的德谟克利特。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曾从他那里吸取"虚空"概念,而在公元前 423年上演的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嘲讽了第欧根尼的赋有理智的"气"本原观,由此推算留基伯的鼎盛年约在公元前 423年左右。而关于他的出生地的记述有三种说法,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综述了他的生活与学术的经历∶或许他本来是米利都人,他的学说出自伊奥尼亚哲学传统;希波战争中米利都沦为废墟后,他迁居爱利亚,成为芝诺的学生,他无疑通晓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后来他又去阿布德拉,成为德谟克利特的老师,师生二人自树高帜,建立了原子论的阿布德拉学派。

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留基伯其人,有一则历史公案,现已了断。据第欧根尼 ·拉尔修记载,希腊化时代的原子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在致欧律罗库的信中,"否认留基伯这位哲学家的存在,虽然有些人和伊壁鸠鲁学派的阿波罗多洛都说他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2。心地宁和、性情谦逊的伊壁鸠售居然数典忘祖。将师祖打入乌有之邦,真是不可思议。这段记载在历史上本来并不被人重视,因为从亚里十多德、塞奥弗拉斯特到罗马思想家卢克莱修、西塞罗的著作都没有怀疑过留基伯的存在。但到近代,德国学者罗德(Rohde)在 1879 年出版的一本文集中。却翻出伊壁鸠鲁的这封陈信来。认为历史 上根本没有留基伯这个人。伯奈特认为这是误解和误译,伊壁鸠鲁这句话的原意是"留基伯算不得什么哲学家",其用意是"我(有意)忽略他"或"我不想讨论他"。3留基伯的生平与思想资料极少,他的成就又被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所掩盖,以致仅约一个半世纪后的伊壁鸠鲁也难以研讨他。但留基伯创始原子论的贡献不应抹煞,在哲学史上也应有光辉的一席。

留基伯写有建立原子论基本理论框架的论著。塞奥弗拉斯特说他写过一部《大宇宙系统》4,但没有流传下来。据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公元 1 世纪的学者塞拉绪罗(Thrasyllus)编辑的德谟克利特的著作目录中有这部著作,并注明"塞奥弗拉斯特将它归干留基伯"5。很可能这部著作是他们师生共同合作的成果。留基伯还写过一篇论文《论心灵》,亦已佚失,只保存了留基伯的唯一的一则原著残篇∶"没有任何事情是随便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理由,并且是遵循必然性的。"6

关于留基伯创立的原子论是否有希腊之外的思想渊源。从古至今既有怪异之说,也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古希腊后期有一种记载,说在留基伯以前,远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就有一个腓尼基人摩赫(Mochus)提出了"原子"概念。若说那时有人曾讲过"原子"这个词并简单地赋予原始、粗朴的意义,从词源上说或有可能;但说那就是最早的原子论哲学,则是无稽之谈,因为在公元前12世纪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根本还没有产生哲学,怎么可能有高度抽象的原子论哲学呢?还有一个问题,古代印度哲学中也产生过原子论哲学,希腊的原子论是否受此种印度哲学的影响? 贝利认为,印度的原子论比留基伯创建的原子论要晚一些,两种原子论的内容也颇为不同。7 也有学者认为印度哲学的原子论在先,或有思想联系。我们以为,留基伯如在小亚细亚生活与游历过,他对东方思想或有了解与吸收,但这要有确凿的史料佐证。从现有的历史记载看。他创建的原子论不是"舶来品",而是内源的,自有其希腊自然哲学内在演进的源流关系。

留基伯大约在爱利亚生活过,听过芝话讲学。他的思想明显曾受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的影响。但他不受拘约。循着恩培多克勤和阿那克萨拉的思想路线。将它改造为物质粒子结构的本原论,达到比两人的学说层次更高的境界。亚里士多德经常指出原子论哲学同爱利亚学派的思想联系,但他总是将原子论者放在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以后,并列论述。留基伯建立原子论,在理论方向上是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致的,他们都打碎、改造了爱利亚学派的不动变的、唯-一的"存在"。循着探素物质结构的途径,去认识物质内部不变的本原。从而解决了"一"与"多"的矛盾。沟通了自然本原和现象世界。辛普里丘记载塞奥弗拉斯特所说∶"留基伯在哲学上曾同巴门尼德交往,但他关于'实在'的观点,并没有走和巴 门尼德与塞诺芬尼相同的路子,毋宁说似乎是走了相反的道路。"8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了恩培多克勒等一些哲学家关于物体结构和认识的理论后,指出原子论是有重大理论创新的,"而最系统、最始终一贯,并且可以应用于一切物体的学说,是由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的"9

由于留存的留基伯原著的残篇只有—一则。古代转述他的思想的第二手资料大都将他和德谟克利特并提,所以很难截然将师生两人的思想区分开来,而单独论述留基伯的原子论哲学。因此,如果硬将他们两人的思想分开论述,必然会造成重复累赘,如贝利所著《希腊原子论学派和伊壁鸠鲁》一书虽颇详致,有独到之见,但有这种弊病。古代唯有第欧根尼·拉尔修对留基伯的学说有单独记载∶"他【留基伯】的观点是这样一些。事物的总数是无限的,它们互相转化。全体包含了虚空和充实。原子落进虚空并相互结合就形成许多世界,当它们体积增大而运动时就产生各种星体。太阳循着更大的圆周绕月亮运动。大地稳定地停留着,作绕中心的漩涡运动,它的形状像一面鼓。留基伯是第一个提出原子是本原的人。这些就是他的观点的概述。"接着便较详细描述了存在的"全体是无限的",基本元素原子与虚空的结合和分离造成无数世界的形成与消亡,在原子漩涡运动中形成各种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天体,并发生一些天文现象。总之,他认为,"世界是生成的。它也有成长、衰落和毁灭。按照某种必以然性。可是对此他并没有细说"。10 由此可以推测∶留基伯作为原子论的创始人,已经提出原子和虚空这对基本的本原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生灭成毁现象。他还初步论述了原子漩涡运动的宇宙论。并借以说明一些天体现象。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必然性范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创见。大体上说,他已经提出了原子论哲学的基本要点。而原子论的系统理论是德谟克利特完成的,其中某些内容是他们师牛共同持有。而主要由德谟克利特充实、发展的。至于涉及认识与逻辑思想。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与审美等人文与社会知识的内容,是德谟克利特在他所处时期的研究成就。

  1.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 30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2.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10 卷,第12—13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3. 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 330页注2,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4.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8A3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5.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 46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6.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7B2,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7. 见贝利《希腊原子论学派和伊壁鸠售》.第 64-65 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28。 ↩︎
  8. 塞奥弗拉斯特∶《物理学》,"残篇第八",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 2卷,第384-385页。 ↩︎
  9. 亚里士多德∶《论生灭》,324b36—325a7,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10.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9卷,第30—34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认识是主客体的双重建构过程

    “新结构——新结构的连续加工制成是在其发生过程和历史过 程中被揭示出来的——既不是预先形成于可能性的理念王国之中, 也不是预先形成于客体之中,又不是预先形成于主体之中。这似乎 表明,新结构的历史-心理发生上的建构是真正组成性的,不能归结为 一组初始条件的状态。”① 皮亚杰认为,在认识过程中,当个体受到外部刺激时,他所反映 ①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60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二卷 第十章-在线阅读

    第十章 欧几里德 如亚历山大在其《哲学家的师承》中所说,欧几里德(Euclides)是 处在伊斯姆地峡的麦加拉①的本地人,或据一些人说是吉拉(Gela)的本 地人。他致力于研究巴门尼德的作品,后来人们把他的追随者称作麦加拉 学派,然后又称作论辩派(Eristics),再晚些时候还称作辩证论者——这 个名称是卡尔西顿(Chalcedon)的狄奥尼修首先送给他们…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55
  • 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订本补遗-一、近代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倾向-在线阅读

    一、近代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第一节 英国和美国的绝对唯心主义 (一) 布拉德雷(1846—1924 年) (1)逻辑、真理和实在 真理是经验的一个方面,就它是绝对的面言,它是实在的本质 方面的典范。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宇宙的一般情况,却未认识、永远 不能认识它的一切详细情况。真理在一个方面、即哲学中至上的 方面,是全部世界;而哲学甚至意识到它自己的不圆满性。在…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122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十六章 论数-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论数 §4.斐 在数方面的观念,是比在广延方面的观念既更精确 又更恰当地彼此区别开的,在广延方面,我们不能和在数方面一样 容易地来观察大小的每一相等和每一超过量,这是因为在空间方 面,我们不能在思想上达到某种确定的最小,在此之外不能再前进 的,如同在数方面的单位那样。 德〔这应该理解为是就整数来说。因为否则就数的广阔范第二卷 论观念 围来说,包括“…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19
  • 第二节爱留根纳:上帝与无

    爱留根纳(J.S.Eriugena 约 810—877)是继波埃修之后黑暗时 代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是西方世界在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之间最重要的哲学家,甚至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形而上学家之 一。① 但这种地位不是他的时代赋予他的,他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 视。除了他不朽的著作,我们对他所知甚少。他的生平,甚至他真实 的名字几乎都隐藏在历史的黑暗之中。他有…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36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