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社会文化学说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学说的基础仍然是性动力说和本能论。他在 《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写道:“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 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①他认 为,人的本能出自两大原则,即追求满足机体快乐的唯乐原则和要求返 回事物初始状态的强迫重复原则。这两大原则分别体现为生存本能和 死亡本能,生命就是存在于这两个趋向之间的一种冲突和妥协。

生存本能就是性本能,也包括自我保存本能。性本能为个体生 存和种族繁衍提供动力,它促使新生命的诞生,同时又推进生命的历 程,体现为一种建设的力量。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对于人类来说,生 存本能的根本特征不仅在于求生,更在于求爱、求乐,即推及到一切 可以给人带来愉快感受的欲望,所以它又称做爱的本能。生命除了

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4。

表现为求生、求爱的力量,它还包含着破坏的冲动,即以本能的方式 毁灭自身或是伤害同类,这就是死亡本能。死亡本能是任何生命历 程所不可缺少的。生存本能代表着爱和创造的力量,死亡本能代表 着恨和破坏的力量,现实的人生始终贯穿着这两者的对立冲突和联 系转化。

弗洛伊德研究本能的目的,在于从中引出某种维系人类社会的 心理力量,因此,性动力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从生命动力过渡到社会发 展动力的理论。他认为,由性本能提供动力的个体生命原本具有无 限生机,但人类的社会存在形态又不得不对个人的本能冲动施行必 要的压抑,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个体性本能虽然受到压抑,其 心理能量并未减少,必然会寻找其他途径释放出来,以达到心理状态 的平衡,这种现象就称为转移。除了言行失误、精神病等消极转移方 式之外,弗洛伊德又提出一种积极的、更为理想的、为社会所接受的 转移方式:

升华。“其中有一种在文化的发展上占着特殊重要的 地位。……这个历程,叫做升华作用(sublimation),因为有这个作用, 我们才能将社会性的目的提高到性的(或绝对利己的)目的之上。”① 也就是说,通过升华作用,力比多可以放弃原始的性目标,转向更高 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从而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断 言,入类历史上的辉煌成就,都与伟大人物的心理能量升华有关。比 如达·芬奇从小是孤儿,这使他对母亲的爱失去了目标,于是他的性 本能转而升华为对艺术的追求,从而创造出《蒙娜丽莎》那样的不朽 作品。必须指出,尽管弗洛伊德的升华说涉及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 内在冲突和代价等理论问题,但是简单地把人类文明进步与个人幸 福对立起来,是没有根据的;尤其是把文化创造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仅 仅归结为性本能,难免不走向荒诞。

弗洛伊德对宗教与道德起源的论证,同样基于他的性本能动力 理论。他认为,历史上图腾崇拜的两项禁令(禁止杀死图腾动物和禁

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第275页,商务印书馆,1984。

止与本部族妇女通婚),体现了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和道德观 念,而这两个禁令同俄狄浦斯情结的两个要素(杀父与娶母)恰恰是 巧合的,所以应该把性理论作为历史、宗教、道德、社会研究的前提。 他按照这一观点解释道:原始部落中的父亲占有着本部落中的所有 妇女,是儿子们崇拜、畏惧和仇恨的对象。终于有一天,儿子们杀死 并分吃了父亲,然后约定放弃对本部落妇女的占有权。他们还举行 了图腾仪式,以作为对弑父行为的补偿和对分享父权的庆祝。这就 是人类犯罪感的起源,也是宗教观念、伦理道德、社会体制的发端。 弗洛伊德仅仅从心理上分析宗教、道德的起因,并进而推及对全部社 会历史现象的解释,这种以偏概全、主观武断的做法脱离了科学研究 的轨道,使他的社会文化学说流于浅薄和庸俗。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医学、心理学和哲学上都有重大贡 献。在医学上,它突破了以药物、手术方法治疗精神疾患的传统生物 医学模式,开创了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达到心理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性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立并发展起来。 在心理学上,它的多层次心理结构的提出和对无意识心理机制的探 索扩大了心理学的视界。以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行为动力、需要、人格 的研究,实际上是把内因决定论和动力论引入了精神领域,并由此开 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新领域。在哲学上,它 使长期被忽略的无意识精神现象第一次受到如此重视,为哲学研究 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同时也丰富了人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了解。但 是,弗洛伊德对无意识本能的片面强调,又导致这一理论陷入误区。 他颠倒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实际上是对人类理性的贬损;他的泛 性论带有明显的生物本能决定论色彩;他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心理化 解释,又表现了他在思想方法上的狭隘和片面性。这种种理论缺陷, 首先遭到来自于学术阵营内部他的追随者们的质疑。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七章 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在线阅读

    在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一种由北向南的运动轨 迹,它的未来发展热土将不再是发达的欧洲和北美,而是文明化历程与 殖民化历程同步的、欠发达的拉丁美洲和非洲。然而在有着深厚文明根 基的亚洲,基督宗教的发展却面临着伊斯兰教、印度教等传统宗教信仰 的巨大阻力,其蹇滞状况与它在拉丁美洲、非洲的顺利情景形成了鲜明 对照。在中国,基督宗教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75
  • 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订本补遗-二、近代哲学中实在论倾向-在线阅读

    二、近代哲学中实在论倾向 第一节 实在论的传统 (一)对唯心主义的反动 二十世纪实在论复活是近代和当代哲学中最重要的现象。从 近代哲学一开始,就有一再出现、往往激烈的实在论的反抗,但是, 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相比,实在论尚未持续而成为不 断上升的传统。实在论一般表现为对过度的流行的唯心主义的反 动,而不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独立的传统的表现。实在论的中…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118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对真理的考察,既困难,又容易,从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握到它本身,也没一个人毫无所得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都在说自然,作为一个个人对真理可能全无或很少贡献,但总起来说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进门并不难。从这方面说真理考察是容易的,它的困难在于有了关于一般、整体的知识,却还是弄不清楚其部分。并且困难的存在有两个方式,其原因不在事情…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226
  • 第五节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是整个《实践理性批判》之中内容最为丰 富的一章。所谓动力就是意志的主观决定根据。从纯粹实践理性法 则这一意志的客观决定根据转到意志的主观决定根据,在思考角度 上就从道德法则的客观必然性挪移至道德动力的主观强制性,从一 般的理性存在者挪移至道德行动者主体;从理论的进程来说,这一章 正是从原理出发而自概念进到感觉的所在,不过,所谓感觉在这里…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03
  • 第一节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互动

    在许多人的眼里,导致实用主义在 20 世纪 30 年代衰败的罪魁祸 首是分析哲学,因为正是分析哲学的侵入,使得实用主义偃旗息鼓, 退到了思想舞台的边缘。然而,当我们将视角落到 20 世纪初乃至更 早些时候的19 世纪末,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事情要比人们所想的复杂 得多。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究竟是论敌还是论友?一时难以找到一 个简单的解答。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6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