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帕契与普莱蒂

到了 20世纪 50年代,存在主义在意大利的影响日益减弱。60 年代,现象学思潮在意大利重新崛起,影响越来越大。这首先归功于帕契。他自1951年至1976年一直准时无误地主编并发行《非此即 彼》(Aut Aut)杂志,该刊主要从事现象学研究。他在重新阅读康德的 先验模式论后,最终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当代的根本思想。后来 他又提出现象学、现代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相互补充、纠正的观点,认 为马克思主义只有采用现象学方法,才能避免陷入自然主义和教条 主义的错误。

帕契明确提出“回到胡塞尔那里”的口号,但已不是三四十年代 理解的那个胡塞尔,而是后期胡塞尔,即在死后发表的著作中论及生 命世界、心理学和危机的胡塞尔。

帕契不同意把现象学解释为严密科学的哲学的各种观点。他不 仅反对把现象学与新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问题相联系,而且把现象 学理解为源于“事物本身”清晰性的唯一可能的严密哲学。

同意大利现象学思潮主流相反,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普莱蒂仍坚 持胡塞尔的早期思想。普莱蒂(Giulio Preti,1911—1972)的大学毕 业论文就是关于胡塞尔的。他后来参加班菲领导的《哲学研究》编辑 部。他的早期著作有《价值的现象学》(Fenomenologia del valore, 1941)和《唯心主义与实证主义》(Idealismoe positivismo,1943)。当 他思想成熟时,主要倾向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新康德主义。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普莱蒂又从早期马克思思想和杜威的实用主义中汲取 营养,但他认为最符合时代精神的还是逻辑经验主义。在《实践与经 验主义》(Praxise empirismo,1957)一书中,普莱蒂主张形成反独断 论的新型民主文化,表现出既反对唯灵论和唯心论,又反对历史主义 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这本书在意大利引起广泛争论。普莱蒂 对新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的解释十分独特,认为它不是认识的原则, 而是“方法的规则”,即不是事实的陈述,而是规范的陈述。当非理性 思潮兴盛时,他强调科学与哲学的自主性。

普莱蒂在 50年代的《卡尔纳普语义学中的真理问题》(“Problema della verita nella semantica carnapiana”),60 年 代的《哲学语言》 (“Linguaggio della filosofia”),直至 70年代的《语言哲学导论》(“Introduzione alla filosofia del linguaggio”)等一系列论文中,着重研究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和《形式的与超越论的逻辑学》等前期著作。他指 明在最深刻的先验意义上的胡塞尔现象学与语义学发展之间存在着 方向的相似性。他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发现某种极有价值的要求:比 如,把逻辑学理解为克服割裂科学知识的统一科学;他肯定它的理论 性与规范性,并把它看做“无语言陈述”。普莱蒂把逻辑学划分为三 个层次:纯形态学、推理逻辑和真理逻辑。这种划分同卡尔纳普的划 分基本相同:前两种逻辑与卡尔纳普的综合逻辑一致,第三种同语义 逻辑相同。普莱蒂的其他著作有:《科学思想史》(Storia del pensiero scientifico,1957),《修辞与逻辑——两类文化》(Retoricae logica. Le due culture,1968),《人道主义与结构主义》(Umanismo e strutturalismo,1971)。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 道德谱系

    道德问题自斯宾诺莎、康德以来,进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奥古斯 丁所强调的“意志自由”得到进一步的阐发,尤其是康德的《实践理性 批判》,将“意志自由”置于他的哲学的宝塔尖上,使“意志”在哲学理论 上彻底摆脱“情感-欲求”的制约,成为纯粹理性的形式。这一工作,对 于进一步阐发“意志”的“主动性-能动性”极具启发作用,在以后叔本 华、尼采的哲学思路中,就深刻地显明了这…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369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七章 由感觉和反省而来的简单观念-在线阅读

    第七章 由感觉和反省而来的简单观念 1 还有别的简单观念,其进入心中时,是经过感官和反省两 种途径的;就如快乐(pleasure)或喜欣(delight)以及其反面的痛苦 (pain)或不快(uneasiness)、又如能力(power)、存在(existence)、 单位(unity)。 2 快乐和痛苦——喜乐或不快几乎同一切感觉观念和反省 观念是分不开的…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63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诗人-在线阅读

    诗人 “自从我对肉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来,”——查拉图斯特拉对他的一个弟子说道—“在我看来,精神不过是称为精神的一种比喻而已,而一切‘不朽的’——也仅仅是个比喻。” “这话我从前已听你说过,”弟…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655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快乐的热情和痛苦的热情-在线阅读

    快乐的热情和痛苦的热情1原文 Freuden - und Leidenschaften,即 Freudenschaften 和 Leidenschaften,指快乐和痛苦两方面。一般译为快乐和热狂或欢乐与情感。但Leidenschaft,字典上虽只有激情、热情、激昂、情欲等意,而尼采在此乃玩弄文字游戏,利用Leiden 的痛苦之意以与Freuden的快乐之意…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6日
    509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4卷 文化风采-第5章 罗马的艺术与文学-在线阅读

    第V章 罗马的艺术与文学 由于罗马人注重实用,加之罗马帝国实力雄厚,因此,但凡涉及 具象的工艺技术,罗马人的水平都要高于希腊人;然而只要涉及抽象 的文化形态,罗马人就在希腊人面前相形见绌了。罗马这个民族不擅 长抽象的思想,却偏重于实用的技术,他们的思辨素养远远不及他们 的动手能力。罗马人在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方面创造了超越希腊人的 辉煌成就,在造型艺术方面虽然…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76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