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二十-在线阅读

二十

有朝一日,终会有一个公正的法官来做出考量:在以往哪个时

代、在哪些人身上,德国精神曾竭尽全力向希腊人学习。倘若我们

满怀信心地假定,我们必须把这种独一无二的赞扬判归歌德、席

勒、温克尔曼①那场极为高贵的文化斗争,那么,我们无论如何都

要补充一点:自他们那个时代以来,在那场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在

相同轨道上获致教化和回归希腊人的努力②是不可思议地越来越

衰弱了。为了让我们不至于对德意志精神产生完全的绝望,难道

我们不该从中推出如下结论:在某个根本点上,可能连那些斗士也

① 温克尔曼(Winckelmann’s)]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

1874/1878年第二版。在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大八开本版中则为:温克尔曼

(Winkelmann's)[译按:此处只有德文拼写法之别,译文未能传达]。

-编注

② 努力]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努力,[译按:此处只多了

个逗号]———编注二十

147

没有成功地深入到希腊本质的核心处,在德国文化与希腊文化之

间建立一种持久的亲密联盟?若然,也许严肃的人物无意间看到

这个缺失,也会形成一种令人沮丧的怀疑:在这些先驱者之后,他

们是否能在这条教化道路上比①前者更进一步,终于臻至目标。

因此我们看到,自那个时代以来,有关希腊人对于教化之价值②的

评价,以极其令人忧虑的方式蜕化了;在殊为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意

识形态阵营里,我们都可以听到那种悲天悯人的优越感的表达;而

在别处,人们则卖弄一些毫无用处的漂亮话,诸如用“希腊的和 130

谐”、“希腊的美”、“希腊的明朗”之类的说辞。而且,有一些团体,

其尊严本来是要孜孜不倦地从希腊的河床里汲取营养从而救助德

国的教化——然则恰恰在这些团体当中,在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

团体当中,人们已经极其出色地学会了及时地以合适的方式敷衍

希腊人,甚至经常以怀疑态度放弃了希腊的理想,甚至经常完全颠

倒了古代研究的真正意图③。如若这些团体里有谁没有完全致力

于做一个忠实可靠的古籍校勘者,或者做一个用自然史家的显微

镜钻研语言的学究,那么,他也许除了其他古代文化,也会力求“历

史地”掌握古希腊文化,不过总是会动用我们现在有教养的历史写

作方法,并且带着这种历史写作④的优越的神情⑤。因此,如果说当

代高等教育机构的真正教化力量可能已经是前所未有地低落和薄

① 比]1872年第一版:较[译按:用了两个不同的副词,但意义相同]。——编注

② 希腊人对于教化之价值]1872年第一版:希腊人的教化价值。——编注

③ 意图]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倾向。——编注

④ 历史写作]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历史写作[此处只有德

文拼写法之别,无关乎意义]。——编注

⑤ 优越的神情]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优越神情。——编注148

悲剧的诞生

弱了,如果说“新闻记者”这些乏味的日子奴隶在任何教化方面①全

都战胜了高级教师们,而留给高级教师们的只是那种已经屡屡经历

过的转变,他们现在也用新闻记者的腔调说话,以这个领域的“轻松

优美”,作为快乐而有教养的蝴蝶而翩翩起舞——那么,这样一个当

下时代的这些个有教养的人士,不得不目睹那个现象,目睹那个或

许唯有从迄今为止未被理解的希腊天才②的至深根基而来才能得到

类比的理解的现象,目睹狄奥尼索斯精神的觉醒和悲剧的再生,他

们会处于何种痛苦的混乱当中呢?除了我们亲眼目睹的当下时代,

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艺术时代,其中所谓的教化与真正的艺术是如

此地格格不入和相互对立。我们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一种十分孱弱

131 的教化会憎恨真正的艺术;那是因为,它害怕由于真正的艺术而导

致自己的没落。然而,整个文化种类③,即苏格拉底一亚历山大的文

化种类,既然可能已进入一个如此纤细脆弱的末端(就像当代教化

那样),那它岂不是已经活到了头?④ 倘若像席勒和歌德这样的英雄

好汉都不能成功地打开通向希腊魔山的关隘,如果他们凭着最勇猛

的奋斗也无计可施,只能流露那种渴望的目光⑤,就像歌德的⑥伊菲

① 教化方面]1872年第一版:教化角度。

编注

② 天才]据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精神。——编注

③ 文化种类]1872 年第一版:文化倾向。——编注

④ 活到了头!]准备稿中中断了的续文:活到了头!人们向我指出了现在仍然会从

那种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一支被活生生修剪过的根苗;于是我便愿意相信这种文化的将

来。此间我看到的只是最后一道闪光:抑或一种完全熄灭的生殖能力。因此就有了对希

腊人的疏远(连歌德和席勒也不知道如何把我们与希腊人持久地联系起来):这些孜孜不

倦的漫游者,是否他们马上就站上了一个高峰,让他们指点新江山。·

编注

⑤ 渴望的目光]1872年第一版:渴望之目光。·

编注

歌德的]1872年第一版:歌德之。——编注

6)二十

149

格涅亚①从荒凉的陶里斯隔海遥望故乡,那么,这些英雄好汉的后代

们还有什么希望呢?——除非是在苏醒过来的悲剧音乐的神秘音

响中,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迄今为止全部的文化努力都未触及过的

方面,这个魔关突然间自动向他们开启出来。

但愿不会有人企图磨灭我们关于希腊古代文化即将再生的信

念;因为唯在其中,我们才能找到那种希望,即德意志精神通过音

乐的圣火获得更新和提炼的希望。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指出什么

东西,是能够在今日文化的荒芜和疲弱中唤起某种对于未来的慰

藉和期望的呢?我们徒然地守望着一棵茁壮的根苗,窥探着一块

丰沃的土地:所到之处,我们只看到尘埃和沙石、僵化和折磨。在

这里,一个绝望的孤独者能够为自己选择的最好象征,就莫过于丢

勒②为我们描绘的与死神和魔鬼结伴的骑士了——这个身披铠甲

的骑士有着青铜般的冷峻目光,丝毫不受他那两个可怕同伴的影

响,但却无望而孤独,骑着骏马,带着爱犬,踏上自己的恐怖之路。

我们的叔本华就是丢勒画笔下的这样一个骑士:他没有了任何希

望,却依然想要真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人了。——

然而,上面描写得如此阴暗的我们那疲乏无力的文化,当它碰

到狄奥尼索斯的魔力时,将会发生怎样突兀的变化啊!一股狂飚 132

将攫住一切衰亡、腐朽、破残、凋零的东西,把它们卷入红色尘雾之

中,像一只苍鹰把它们带入云霄。我们惘然四顾,追寻那业已消失

① 伊菲格涅亚(Ephigenie):希腊神话中阿伽门农之女。歌德有剧本《伊菲格涅亚在

陶里斯》描写伊菲格涅亚的故事。——译注

② 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年):德国画家、版画家。《骑士、死神、魔

鬼》(1513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译注150

悲剧的诞生

的东西:因为我们看到的东西,有如从一种没落中升向金色光辉,

是那么丰沛翠绿,那么生气勃勃,那么充满无限渴望。悲剧就端坐

在这种洋溢着生机、苦难和快乐的氛围当中,以一种高贵的喜悦,

倾听着一支遥远而忧伤的歌——这歌叙述着①存在之母②,她们的

名字叫:幻觉、意志、痛苦③。①——是的,我的朋友们啊,请跟我一

起相信狄奥尼索斯的生命,相信悲剧的再生吧。苏格拉底式人物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且请你们戴上常春藤花冠,拿起酒神杖,若有

虎豹躺在你们脚下奉承你们,你们也用不着惊奇!现在,只要放胆

去做一个悲剧人物:因为您当获得拯救。⑤ 你们当伴随酒神节日

游行队伍,从印度走到希腊!准备去迎接艰苦的战斗吧,但要坚信

你们的神的奇迹!

二十一⑥

让我们从上面这种规劝的⑦口气转回到沉思者应有的情绪上

来。我要重复一遍:只有从希腊人那里,我们才能了解到,悲剧的

① 这歌叙述着]据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这歌梦想着。-—编注

② 此处“存在之母”(Mütter des Seins):参看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第6173-

6306行。——译注

③ 此处“幻觉、意志、痛苦”德语原文为Wahne,Wille,Wehe,均以W开头。

译注

④ 痛苦。]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在1874/1878年第二版

中则为:痛苦,[译按:此处只有标点差别]。——编注

⑤ 只要放胆去做一个……]1872年第一版:你们当去做一个悲剧人物!

编注

⑥ 参看 3 [2]。——编注

⑦ 劝告的]据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恣意的。

编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五-在线阅读

    不断地用思想去熏陶心灵 1.在天亮的时候,如果你懒得起床,要随时 梁实秋∶ 早晨是否黎明即 作如是想∶"我要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我 起,是否贪睡懒觉,事情 虽小,其意义所关甚巨。 生下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我来到世间就是为了 这是每天生活斗争中之第 做那工作的,那么现在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么可 一回合。故奥勒留有此思 考,不过他的卧房极冷, 怨的呢?我既是…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166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二卷 第一章-在线阅读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每当把一个对象归摄到一个概念之下来时,对象的表象都必须和这概念 是同质的,就是说,这概念必须包含有归摄于其下的那个对象中所表象出来的 东西,因为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恰好是:一个对象被包含在一个概念之下。所 以,一个盘子的经验性的概念和一个圆的纯几何学概念具有同质性,因为在圆 中所思维的圆形是可以在盘子中直观到的①。 但现在,纯粹知性…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92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九卷 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五章 爱利亚的芝诺 芝诺(Zeno)是爱利亚公民。阿波罗多洛在其《编年史》中说,他为 忒娄泰戈拉(Teleutagoras)所生,但巴门尼德收养了他,而巴门尼德是皮 瑞斯的儿子。蒂蒙①是这样谈及芝诺和麦里梭的②: 芝诺的力量何其伟大,从未败北, 这一边用力,那一边获胜。 麦里梭则在恢宏的论辩中 技压群雄,几乎无人匹敌。 芝诺自始至终都做了巴门尼德的学生和知…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56
  • 第二节 黑格尔谈“理性的神话学”

    “一种伦理学”,这是那篇被称为《德意志唯心主义的最初的体系 ① 中译文请参见《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贺麟译,第155—280页,商务印书馆, 1988。贺鳞先生把“实证性”(Positivitat)译成“权威性”,从内容上看也无不妥。我们 这里将其按字面意思译出。 纲领》的作品的开头一句话的后半部分。① 1917年,罗森茨威格(F. Rosenzweig)发…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08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这一段讲的是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 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 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 作人类的导师〕。①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0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