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科利版编后记-在线阅读

科利版编后记”

尽管《悲剧的诞生》面世后已经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但从考订-

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部著作依然是神秘兮兮的。古典的古代文化

研究把尼采的想法当作非科学的东西默然不予理会。然则它本身

有更多的成就来保障一种历史学上的真理性吗?流传下来的事实

材料始终还是相同的、贫乏的和不可靠的。尤其是,人们根据亚里

士多德的《诗学》来说明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的领唱歌手和羊人

剧。而未被驳斥的只有那种联系,即酒神颂歌的起源以及萨蒂尔

形象所显示出来的与狄奥尼索斯崇拜的联系。其余的一切都是有

待商榷的,或者不明朗的——起初有人断定,“悲剧”(Tragdie)一

词的意义就如同“山羊之歌”(Bocksgesang),到最后有人报道说,

阿里翁在僭主佩里安德时期把酒神颂歌引人科林斯②,而经由公

元前六世纪初僭主克里斯提尼的统治,歌颂英雄阿德拉斯托斯之

苦难的悲剧合唱歌队,被搬弄到狄奥尼索斯崇拜上了。③ 然而,在

① 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第1卷《悲剧的诞生》之“后记”,见该书第901—904

页。——译注

② 科林斯(Korinth):古希腊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

译注

③ 阿里翁(Arion,约公元前600年):相传为古希腊诗人和歌手,酒神颂歌的发明

者;佩里安德(Periander,约公元前640-约公元前560年):科林斯僭主、暴君;克里斯

提尼(Kleisthenes,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阿德拉斯托斯

(Adrastos):希腊神话英雄,传说中的阿尔戈斯国王。——译注180

悲剧的诞生

悲剧之起源问题上最大的不可靠性却在于这样一种分歧,即:一方

面是悲剧与狄奥尼索斯以及狄奥尼索斯崇拜有着无可争辩的联

系,另一方面则是流传给我们的悲剧的内容,这两方面之间是不一

致的;流传给我们的悲剧的内容只是偶尔让我们看出一种与狄奥

尼索斯以及狄奥尼索斯崇拜的关联,本质上却是来自希腊人关于

英雄和诸神的神话——也就是说,其来源领域是与史诗相同的。

对于这一点,人们在古代就已经感到好生奇怪了。为了说明这种

分歧和不合拍,尼采建议我们,把神话把握为尽力逃避其狄奥尼索

斯激情的合唱歌队的阿波罗梦幻。的确,这样一来,流传下来的事

实材料就通过一种审美心理学的直觉而得到了补充;但莫非我们

就可以断言,过去一个世纪里出现的其他阐释是“更加科学、更加

学术的”吗?要么,传统的某些元素得到了强调,而其他元素因此

被忽视了,要么,人们在寻求一个统一的说明时引入了一些附加的

观点,尤其是人种学的观点。于是,人们便来强调仪式的维度了,

端出了一种与厄琉西斯宗教秘仪中的“多梅纳”①类似的东西———

这也许竟是不无道理的,但却带着一个错误,就是要用某种更不熟

悉的东西来说明某种不熟悉的东西。还要肤浅得多的做法是,人们

谈论在英雄坟头举行的庆祝仪式,抑或谈论那些戏剧性的、神奇地

被理解的宗教仪式,那些召唤植物界春天般的复苏和动物界丰盛的

繁殖的仪式,最后,人们来谈论一种在狄奥尼索斯②崇拜与奥西里斯

① “多梅纳”(Dromena):原意为“做了的事情”,是厄琉西斯秘仪中一项接近戏剧

表演的活动,它被认为是“戏剧”(Drama)的起源。——译注

②奥西里斯(Osiris):埃及神话中的冥神。据传奥西里斯传入希腊后,才有了狄奥

尼索斯神。----译注科利版编后记

181

崇拜之间的紧密关系,而同时,人们坚持悲剧中仪式性死亡的动机。

然而,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并不是一种历史学的阐释。恰恰在

它表面上似乎作为这样一种历史学的阐释而展开时,它转变为一种

对整个希腊文化的阐释了,而且——仿佛它连这种渐趋模糊的视角

也不满足——甚至还转变为一种哲学的总体观点了。那么,为什么

要戴上这样一个假谦逊的面具呢?在某种意义上讲,尼采的《悲剧

的诞生》是一部“极神秘的”著作,因为它要求一种授圣礼(Ein

weihung)。为了能够深入到《悲剧的诞生》的幻景世界中去,有一些

阶梯是人们必须达到和克服的:有一种应该正确地理解的文学的授

圣礼,在其中,宗教秘仪被印刷的话语所取代了。所以,《悲剧的诞

生》也是尼采最艰难的著作,因为这位秘教启示者(Mystagoge)往往

采取理性的语言,并且以此一次次进入到他努力要深入说明的世界

里。连风格也透露了这样一种分歧: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说的

是德国古典主义的语言,还没有找到他那种全新的、独一无二的、与

某种神秘语境相吻合的表达方式:一种风格形式的自主性、完美性,

是无助于揭示不可言说的东西的。后来,尼采将在对内容保持距离

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理智的,并且获得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还不是全部:那些神秘层次,在《悲剧的诞生》之前发生的、

并且限定了该书之理解的神秘层次,并没有持续地增长起来,相

反,它们可以说起源于那些汇合起来、最后在一个全新的幻景

中——在于此得到传达的“启示”①中——登峰造极的对偶领域。

①此处“启示”(Epoptie)语出希腊文 Epopteia,指厄琉西斯秘仪中的最终体

验。——译注182

悲剧的诞生

一方面是上古的希腊世界,以博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究,但更

多地是梦想,通过想象把它补充、重构为一种面目全非的生活—

后者是以杂乱不堪的话语为基础的,是以品达和悲剧合唱歌队那

种毫无联系的结巴话语为基础的。这是一种心醉神迷的狂喜经

验,关于古代作者的读物的知情行家正是以这种经验实现了[对希

腊世界的]接近。而另一方面,类似的是那种作为《悲剧的诞生》

之基础的并列的和互补的经验:书面话语在此情形下是现代的,是

阿图尔·叔本华的话语,但从中发出的强烈暗示却来自东方印度。

事实上,并不是叔本华这位德国哲学家的理智结构对尼采产生了

决定性的影响:叔本华乃是另一种经验的中间阶段,是一种整体文

化的世界观点的传达者。

如若《悲剧的诞生》的确是以所有这一切为前提的,那就没必

要在一种字面的、直接的意义上来接受和评价它的主张和断言了。

另外,我们已经说过,这种神秘主义具有文学的烙印:它的仪式乃

是阅读,对新幻景的传达是通过书面话语来实现的。这当中存在

着一个重要的限制:抓住一种狂喜状态(Ekstase),它似乎完全是

从版式符号中突现出来的,并且在其中耗尽自己。同样理所当然

地,以此方式形成的尼采的神秘语言,象征性地隐藏于一种关于过

去的阐释背后,隐藏于一种关于已经远去的时代的阐释背后:历史

学论著的形式好像是由这种秘传的经验机制来承担的,而正是这

种内在的观照以奇妙的方式同时唤醒了两个在文字传统之前早已

存在的世界,使之获得了新生。而且,在这部历史学论著中,并非

偶然地,有关幻景本身的对偶原则——那是其不稳定性和怪异性

所测定的一切——采取了苏格拉底这个人名;这个苏拉格底,尼采科利版编后记

183

称之为“特殊的非神秘主义者”(第 90页①)。

然则构成尼采《悲剧的诞生》之基础的那种经验所具有的强

度,是不能仅仅根据一种文学条件和状况来说明的:一种确实的、

被体验的神秘主义力争进入这个结构之中,冲破了历史学论著的

界限。这种直截了当的、而非间接的经验的仪式乃是音乐,而且这

一点赋予《悲剧的诞生》的内容——它变成关于一个神祇即狄奥尼

索斯的现象的叙述——以一种原始幻景的价值,摆脱了它那些文

学条件,其实差不多是与后者相冲突的。书中有关《特里斯坦与伊

索尔德》第三幕的讨论文字,有关音乐的不谐和音的讨论文字,就

是这种直接性的例证。世界心脏中的不谐和音,为尼采本人所体

验,作为一种震动、一种剧烈的战栗、一种激动的陶醉而为尼采本

人所倾听:这就是他的经验。当叔本华以及那些把构成悲剧之基

础的激情解释为原始痛苦的人们,力图使处于戏剧梦想之幻想当

中的狄奥尼索斯合唱歌队摆脱这种原始痛苦,使之疏远于生命,这

时候,尼采那种音乐的、非文学的激情却证明了“另一种”生命根

基,那是“真正的”狄奥尼索斯、具有肯定力量的上帝、一种原始快

乐。另一方面,一种文学的神秘主义与一种被体验的神秘主义的

汇合——仿佛它们是同类的元素——也把一种不和谐带入《悲剧

的诞生》的结构之中了:把瓦格纳捧到如此显要的地位上面,采用

瓦格纳所主张的若干个论点以及当时德国现实中的另一些偶然元

素,这些都是极其严重的后果。在这里,如同后来在其他形式中,

尼采相信生活与写作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但以这样一种过于紧密

的联系,他却犯了幼稚和愚蠢的罪过。

① 此处为科利版第一卷之页码。——译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天主教哲学-第⼀章 犹太⼈的宗教发展-在线阅读

    第⼀章 犹太⼈的宗教发展 后期罗马帝国传给蛮族的基督教包括三种要素:⼀,哲学的⼀些 信念,主要是来⾃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但在部分上也来⾃斯多 葛学派;⼆,来⾃犹太⼈的道德和历史的概念;三,某些学说,特别 是关于救世的学说,它们在部分上虽然可以追溯到奥尔弗斯教 (Orphism)和近东的⼀些类似的教派,但他们在基督教⾥⼤致上却是 新东西。 我认为在基督教⾥…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07
  • 第一节为知识奠基与为自由辩护

    康德在哲学上试图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不仅为一切知识奠定 基础,而且为一切人类个体的绝对权利、绝对尊严与绝对责任奠定基 础,从而为一切可能的人文科学,首先是伦理学和法学-政治学奠定基 础。他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以及其他主要著作都是围绕着这一使命而展开的。 我们人类拥有诸如数学、物理学等提供出来的各种知识,这些知 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呢?如果没有,那么它们就不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79
  • 第二节新实在论

    从以上我们已经知道,新实在论是20世纪初相继出现于英国和 美国的一种哲学思潮。这种哲学的共同特征是以反对19 世纪末的绝 对唯心论为标志,坚持和提倡关于外部世界的常识观点,用本体论和 认识论的实在论反对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当然,在英美两国不同的 哲学家那里,他们对实在和世界的理解各有不同。 ① 布莱克伯恩:《扩展语词》,第171页,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94
  •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正文-在线阅读

    第一部分 要深入探索人的自然状态,当然是应当从他起源的时候开始观察,也就是说,从他还处于最初的胚胎时期开始研究;但是,不论这个办法是多么的好,我也不采用。我不打算通过他的一连串的发展来研究他的肌体构造,我不想把时间花在从动物的系统中去探索人是怎样从当初的样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也不会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去研究他长得长长的指甲当初是不是钩形的爪子,不研究他当初是…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6日
    788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章 莱布尼兹-在线阅读

    第⼗⼀章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是⼀个千古绝伦的⼤智者,但 是按他这个⼈来讲却不值得敬佩。的确,在⼀名未来的雇员的推荐书 ⾥⼤家希望提到的优良品质,他样样具备:他勤勉,俭朴,有节制, 在财务上诚实。但是他完全⽋缺在斯宾诺莎⾝上表现得很显著的那些 崇⾼的哲学品德。他的最精湛的思想并不是会给他博来声望的⼀种思 想,那么他就把这类…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1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