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盲目的勤奋并不是美德

作者|尼采

一个人的美德之所以被人称赞,并不是由于这些美德对其本人的影响,而是由于这 些美德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从古至今,人们在颂扬美德的同时,很少会有“无私 的”、“非自我本位”的心态!

似乎人们在潜意识里非要看到美德(诸如勤勉、服从、纯洁、虔诚和公正等)对具 有它的人造成伤害不可。美德既是这些人强烈的本能欲望,同时又受到理性的限制, 无法与其他的本能欲望保持均势。如果你真正具备了某种完美的道德(而不仅仅是 一种对道德的向往),那么,你注定要成为这种道德的牺牲品!然而,你反而会因 此受到最亲近者的褒奖呢!

一个勤奋的人会得到人们的称颂,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视了这个人因为过度勤奋 而在视力、思维及创意方面所受到的损害;

人们对一个“鞠躬尽瘁”的青年表示出敬重与惋惜之情,他们这样评价:“失去一 个最优秀的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牺牲是必要的,尽管觉得惋惜, 但更加值得惋惜的是个人的想法、甚至个人对自身的维持与发展完全违背了服务于 社会的宗旨!”

人们之所以惋惜这个青年,并非他本身之故,而是他的亡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 的损失,社会也由此失去了一个屈从的、大公无私的所谓的“老实人”的工具。也 许我们会想,如果他在忘我地工作时能照顾好自己,活得长久一些,这样是否对社 会更有益呢?当然,这个益处早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不过在他们看来,另一个益处 更高、更长远些,那就是,虽然一个人牺牲了,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存 了下来!

可以说,美德中包含一种工具的性质,而褒扬美德实际上就是在褒扬工具的性质。 因此,从一方面来说,美德中存在着一种不受个人整体优势的控制、非理性、盲目 的本能欲望,也正是由于它的非理性,才使得个体转变为整体的职能成为可能。

简而言之,颂扬美德就是颂扬其对个人的损害,也就是颂扬那种剥夺了人的最宝贵 的自我本位和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力量的本能欲望。为了使人们的行为习惯都符合 道德的要求,就必须降低美德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可能性。而实际上这样的结合 的确已经存在了!

举个例子来说,尽管勤奋是一种美德,可是盲目的勤奋不但会成为甘愿当工具的人 的典型美德,也被当成一种发财、成名的途径和医治无聊、情欲的特效毒药,然而, 人们却将勤奋所带来的极大危害紧紧地隐瞒了起来。

我们所说的对人的教育,实际上是试图通过一系列好处将人们吸引过来,从而使他 们形成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一旦这样方式成为了习惯,甚至是本能与激情, 那么就必然会有损个人利益,而“有益于大众”。

盲目的勤奋所导致的名利双收经常可以见到,但是同时却也剥夺了个人肌体器官的 灵敏;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名利以及得到了抗御无聊与情欲的手段的同时,也使 感官逐渐迟钝,使心灵在面对新的刺激时失控。 (我们这个时代是所有时代中最忙 碌的,因为知道现有的勤奋和财力不会有太大的进展,所以只能靠加倍勤奋以期获 得更多的财富;许多伟大的人物通常是付出多,而收获少!相信我们的孙子后代也 将会这样!)

对人的教育的成功必将使个人的种种美德有益于公众,但却不利于个人的最高目 标,这样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个人精神的苦闷和先天夭折。

对无私奉献、行善积德的人的赞美,实际上就是对那些没有将自己的力量与理性用 在保存、发展、提升和促进自身以那些企图扩张权势的人的赞美,这种人从来都先

为别人考虑,与世无争,然而人们对他们的赞美绝对不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忘我的精 神!“最亲近者”对无私的赞美源于他已经从中得到了好处。

如果觉得自己“无私”,那么就应该努力阻止那些损害个人利益的倾向发生,更重 要的是大声宣布自己的无私;然而他并没有对无私称道!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  题,那就是时下正受推崇的道德的矛盾所在:道德的动机与原则事实上是背道而驰 的!用来证明道德的东西反过来受到了道德标准的反驳!

这句“你有舍弃自己,成为牺牲品的勇气。”应该由情愿舍弃个人利益的人来说, 即使这样种“个人应作牺牲”的要求会带来自身的毁灭,但似乎这样才不致与他的 道德标准相悖。事实上,如果最亲近者或者社会为了公众利益而对利他主义大加赞 许,这时,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你应该在对无损他人利益的前提下 寻求自己的利益。”

这样看来,“应该”与“不应该”都是别人说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婚外性关系令人兴奋的根本原因 作者 |李银河

    01.感情与性报酬 人们发现,婚外性关系充满刺激性,尤其开始阶段。这显然是由心理压力造成的:双方在一起时总是非常激动(欲望、犯罪感),他们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必须充分加以利用。配偶之间很少会如此。相互吸引的另一原因是:双方总是只看到对方最美的仪态和最好的表现, 而不会看到对方疲惫肮脏的样子,照料孩子、做饭或做其他平庸琐事时的样子。他们待在一 起的每一分钟都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89
  • 我们该如何度过一生

    作者 我学会了更透彻地理解人类,结果只是更深切地感受到他们让我深陷于何等的苦难之中。时 间和理性迫使我反复咀嚼自己的不幸,并向我揭示现实的惨淡真相,正是这真相让我明白已 经无可救药,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逆来顺受。 经验总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这一点我承认;但是经验只能在将来发挥指导作用。待到死之将 至才懂得该如何度过一生,还来得及吗?在…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91
  • 为什么人类如此容易陷入偏见

    作者「戈登 · 奥尔波特 01. “事实是人类群体倾向于彼此疏离。” 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群体之间互相疏离的情况。人们与和自己相似的人交配, 以具有同质性的小群体形式住在一起,一同吃喝玩乐。小群体中的成员相互拜访,更倾  向于崇拜共同的神明。这种自然产生的内聚力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这种安排比较便捷。&…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86
  •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孰轻孰重?

    弗 在给企业家做咨询的过程,曼弗雷德了解到,许多看似理性的行为实际上非常不理性。组织 管理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冲突——他们的恐惧、失望、欲望、对金钱的关注、对 幸福的追求、对死亡的畏惧…..这些问题关乎人生方向和意义,而他们所需要的答案就藏在 内心之中,他们需要驻足思考,需要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01. 性欲之我思 …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28
  • 哲学帮我节省了许多开销 作者|叔本华

    大家都能看出,行为越是高尚,所能收获的乐趣就越饱满。乐趣总是涉及个人力量的使用,幸福就存在于一连串的乐趣的重复中。 比起另外两种基本的生理的乐趣来说,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同样是存在于世,人类的感觉能力远远大于动物,使得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存在的地位更为高级。感觉的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必须依靠思想才能得到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智…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31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