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如何过好这一生?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  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 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 《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 “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 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 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 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人生是一段旅程,难易皆是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在王阳明看来,做事与做人,关键在于一颗心。身处滚滚红尘中,守好自己的 本心,方能过好这一生。

01.

持平常心

王阳明说:“万缘脱去心无事。”修心养性的功夫,就在平常。人生本没有大 事,过好平常每一天,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

心若不安,世间万物跟着烦乱,纷纷攘攘,无穷无尽。心若放平,不执着、不 着急,安安稳稳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

王阳明又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 惯了,所以收摄不住。”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生活的最佳状态。正在做的事 情,和正在相处的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王阳明还有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 从身外觅神仙。”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好世间最平常的事,才能快意 人生。

被贬至龙场的日子,是王阳明生命中极难熬的一段时光。在那缺衣少食的蛮荒 之地,他的随从们相继病倒。为了照顾好自己和随从,王阳明亲自打柴烧水、 洗衣做饭,甚至亲手喂饭给随从们吃。不仅如此,王阳明还担心,在艰苦环境 下随从们会心情抑郁。于是,他经常给随从们吟诗诵词,哼哼小调,只为让他 们心情好些,忘记艰辛和痛苦。面对那些难以预料的事,他不去劳神;面对那 些不能改变的事,他一笑而过。

生活,好也要过,歹也要过。唯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02.

守光明心

王阳明有个弟子叫徐樾,自以为已经深谙阳明心学的真谛,王阳明就让他加以 说明。徐樾每举一个例子,王阳明便否定一个,接连举了十几个例子却全都被 老师否定,徐樾开始焦虑、沮丧。

王阳明指点道:“你太执着于外物。”徐樾不解。王阳明指向烛火:“这是光。” 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亮的湖面:“这也是光。”再指向河面星星点点的渔火:

“这都是光。”徐樾起先茫然,随即顿悟。光既不在烛火上,也不在日月星辰 之间。王阳明说“此心光明”,只要心中有光,光便无处不在。

内心光明,世界也就光明,无论面对什么事内心都是一片坦然。这样的人,懂 得在前路迷茫时,点亮自己心中的明灯。

养吾光明心,是最高的修为。无论是辉煌还是灰暗,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眼 前这段路,都是人生中的一段旅程。越是艰难时,越要守住内心的光明。

关于人生的起起伏伏,王阳明全都坦然接受。在他看来,走路不小心跌倒了, 重新站起来就好,万万不能赖在地上不起身,更不必自欺欺人装作不曾跌倒的 样子。有高峰,自然有低谷;有坦途,自然有坑洼。无论如何,心向光明。

03.  放宽心

王阳明还曾说:“如今于凡忿博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 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愤怒等情绪,学会 顺其自然,不必过分在意,心体自然会廓然大公,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 而心胸宽广的人,他能以宽广之心解决与人纷争,慰藉心灵,因此他的世界会 比别人更加开阔。

人们常说,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的宽广与豁达是一种修养,也 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如果凡事都斤斤计较,久而久之不但心胸变得 狭窄,而且常常对别人产生怨恨情绪,这对己对人都是一种伤害。

只有敞开心怀,面对摩擦和误会放下心中的愤恨情绪,才不会被俗世尘埃所扰, 才能安心当下,保证身心的纯净。包容万物,容纳太虚,待人处事宽大为本, 才能活得轻松,舒心自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罗素:一张治疗日常烦闷的方子

    作者「罗素 01. 动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够的食物,便快乐了。我们觉得人类也该如此,但在近代社会里并不 然,至少以大多数的情形而论。倘使你自己是不快乐的,那你大概会承认你并非一个例外的 人。倘使你是快乐的,那么试问你朋友中有几个跟你一样。当你把朋友检讨一番之后,你可 以学学观望气色的艺术;平常日子里你遇到的那些人的心境,你不妨去体…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9
  • 人为什么不能太穷?--叔本华

    作者 | 叔本华 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来,那些经历过匮乏的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对未来更加慎重,生活上更加节制。乍看之下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生来就富有的人们,将财富看成是没有它就不能活的东西如同空气,他们有条不紊、精打细算,并且勤俭节约,终其一生都在守护自己的财产。 世代受穷的人家,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

    未分类 2024年10月14日
    173
  • 哲学帮我节省了许多开销 作者|叔本华

    大家都能看出,行为越是高尚,所能收获的乐趣就越饱满。乐趣总是涉及个人力量的使用,幸福就存在于一连串的乐趣的重复中。 比起另外两种基本的生理的乐趣来说,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同样是存在于世,人类的感觉能力远远大于动物,使得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存在的地位更为高级。感觉的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必须依靠思想才能得到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智…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14
  • 美丽婚姻里的7个致命谎言

    作者丨霍妮 来自《婚姻心理学》 对于许多踏入婚姻殿堂的两性来说,总觉得只要学会更敏感地与自己的伴侣沟通, 就能挽救婚姻,这个观念可能是对幸福婚姻的最普遍的误解,但它并不是唯一的。 研究发现,关于婚姻的许多谬论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对婚姻还有潜在的破坏作用, 因为这些谬论会把夫妻引到错误的或者是更糟糕的道路上去。更令人难以置信的  &…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6
  • 我们该怎样读书?

    文|培根 学习可以作为消遣,作为装点,也可以增进才能。其为消遣之用,主在独处、归休之时;为 装点,则在高谈阔论之中;为才能,则在明辨是非、深谋远虑之间;因为专于一技者可以操 持甚或判断一事一物,而唯有博学之士方能纵观全局,通权达变。 过度沉溺于学习是怠惰;过度炫耀学问是华而不实;食书不化乃书生之大疾。学习可以完善 天性,并通过经…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