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如何过好这一生?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  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 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 《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 “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 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 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 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人生是一段旅程,难易皆是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在王阳明看来,做事与做人,关键在于一颗心。身处滚滚红尘中,守好自己的 本心,方能过好这一生。

01.

持平常心

王阳明说:“万缘脱去心无事。”修心养性的功夫,就在平常。人生本没有大 事,过好平常每一天,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

心若不安,世间万物跟着烦乱,纷纷攘攘,无穷无尽。心若放平,不执着、不 着急,安安稳稳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

王阳明又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 惯了,所以收摄不住。”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生活的最佳状态。正在做的事 情,和正在相处的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王阳明还有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 从身外觅神仙。”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好世间最平常的事,才能快意 人生。

被贬至龙场的日子,是王阳明生命中极难熬的一段时光。在那缺衣少食的蛮荒 之地,他的随从们相继病倒。为了照顾好自己和随从,王阳明亲自打柴烧水、 洗衣做饭,甚至亲手喂饭给随从们吃。不仅如此,王阳明还担心,在艰苦环境 下随从们会心情抑郁。于是,他经常给随从们吟诗诵词,哼哼小调,只为让他 们心情好些,忘记艰辛和痛苦。面对那些难以预料的事,他不去劳神;面对那 些不能改变的事,他一笑而过。

生活,好也要过,歹也要过。唯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02.

守光明心

王阳明有个弟子叫徐樾,自以为已经深谙阳明心学的真谛,王阳明就让他加以 说明。徐樾每举一个例子,王阳明便否定一个,接连举了十几个例子却全都被 老师否定,徐樾开始焦虑、沮丧。

王阳明指点道:“你太执着于外物。”徐樾不解。王阳明指向烛火:“这是光。” 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亮的湖面:“这也是光。”再指向河面星星点点的渔火:

“这都是光。”徐樾起先茫然,随即顿悟。光既不在烛火上,也不在日月星辰 之间。王阳明说“此心光明”,只要心中有光,光便无处不在。

内心光明,世界也就光明,无论面对什么事内心都是一片坦然。这样的人,懂 得在前路迷茫时,点亮自己心中的明灯。

养吾光明心,是最高的修为。无论是辉煌还是灰暗,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眼 前这段路,都是人生中的一段旅程。越是艰难时,越要守住内心的光明。

关于人生的起起伏伏,王阳明全都坦然接受。在他看来,走路不小心跌倒了, 重新站起来就好,万万不能赖在地上不起身,更不必自欺欺人装作不曾跌倒的 样子。有高峰,自然有低谷;有坦途,自然有坑洼。无论如何,心向光明。

03.  放宽心

王阳明还曾说:“如今于凡忿博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 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愤怒等情绪,学会 顺其自然,不必过分在意,心体自然会廓然大公,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 而心胸宽广的人,他能以宽广之心解决与人纷争,慰藉心灵,因此他的世界会 比别人更加开阔。

人们常说,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的宽广与豁达是一种修养,也 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如果凡事都斤斤计较,久而久之不但心胸变得 狭窄,而且常常对别人产生怨恨情绪,这对己对人都是一种伤害。

只有敞开心怀,面对摩擦和误会放下心中的愤恨情绪,才不会被俗世尘埃所扰, 才能安心当下,保证身心的纯净。包容万物,容纳太虚,待人处事宽大为本, 才能活得轻松,舒心自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元宇宙”?哲学上如何思考?

    来自丨中青报 · 中青在线 全世界似乎都在谈“元宇宙”。 但围绕于此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面向这个充满想象的未来世界,应该 张开双臂加速奔跑,而且已有人做出起跑的姿势;也有人认为,“元宇宙”走红就是一场资本 炒作,是某些企业对曾经失败的技术投资所进行的一场挽救。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它为什么突然火了?…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75
  • 关于中国哲学的辩护——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

    作者|俞宣孟 俞宣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评为研究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所务委员会主任、总支书记。 01.挥之不去的隐忧 数年前,中国学界出现了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说法,这个现象有点奇怪。 自从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不久,胡适、冯友兰等先生就先后写出了中国哲学史,这表明,开始 的时候人们对于中国有…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29
  • 现代人只追求财务自由却从未想过心灵自由

    南都:您翻译的尼采著作近期再版。如您在尼采译著系列总序里提到,这是一个物质浪漫取 代了精神浪漫的时代,人们拼命工作,追求物质享受、梦想财务自由,却从未考虑过心灵的 自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尼采有什么意义? 周国平:读尼采本身就是对这样一种物质浪漫的质疑。人光有物质浪漫行吗?一个时代光是 物质浪漫占主流,这个对不对?青年人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42
  • 哲学家们如何思考人生|10个思想实验

    文|伊夫 ·博萨尔特 编辑排版@超人文史哲  更多文章请前往微信公众平台@超人文史哲 回复“干货” 古希伯来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大概展现了人类对自身思想局限 性的承认以及无奈,带着调侃的意味。但是,谁能阻止思考继续呢?小到今天午饭吃什 么,大到什么是“我”活着的意义,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人类在哲学思考的道路上从…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00
  • 耶鲁大学哲学课:思考死亡,才能洞察人生的本质

    作者丨谢利 · 卡根 耶鲁大学的教授谢利 ·卡根在2007年就开设了这一门哲学课程:死亡课。作为公开课公 布了讲座视频之后,这门课在全球引起轰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开课,总点击量 超过数亿次。 课程的主讲人谢利 ·卡根也因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和大家侃侃而谈的 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年轻…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8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