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二篇 中世纪哲学-导言-在线阅读

导 言

本篇阐述的“中世纪哲学”,这里特指以神学为形式、以基督教哲学为主

干的西方哲学史发展阶段,也是希腊哲学向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希

腊哲学是以理性为原理探索世界和自我知识的学问,而中世纪哲学,正如恩格

斯所说:“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

到神学中。”①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的晚期,基督教哲学已经逐步形成并产生了重

要社会影响,因此,哲学史与世界史的分期不尽相同。世界历史中的中世纪,

是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而西方哲学史上的中世纪哲学,要追溯到2

世纪开始形成的教父哲学,可分为2—9世纪的教父哲学和12—15世纪的经院

哲学两个阶段。本篇主要阐述 2—15世纪文艺复兴前夕,中世纪哲学的产生、

发展、分化以及衰落。

从唯物史观的观点看,教父哲学反映了古代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的意识形

态特征,而经院哲学则是中世纪封建制度成熟和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

格斯研究分析了基督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指出“宗教世界只是现实

世界的反映”②,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

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③。罗马统治者曾经对基督教运动进行了二百多年的残酷

迫害。在为基督教辩护的过程中,早期教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希腊罗马哲

学来宣扬教义和主张。同时,由于罗马帝国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基督教拨动

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心胸中唤起共鸣”④,大批上层人物纷纷皈依基督

教。这些都为基督教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对基督教采取利用、保护和

支持的政策,基督教上升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统治者的积极提倡,推动了

基督教哲学对古希腊罗马哲学的改造和利用,并最终取代了日渐式微的古希腊

罗马哲学的地位。但基督教没有能够挽救罗马帝国的灭亡。从5世纪开始,西

欧进入黑暗时期,在奴隶起义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古希腊罗马文明濒临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5 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 页。112

导 言

灭绝。11世纪初,在蛮族再次入侵结束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领主封建制度

普遍确立起来,大小诸侯领地和王国林立,古代奴隶制社会也逐渐过渡到中世

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与农奴的阶级斗争、贵族与平民的社会矛盾、

教权与王权的政治斗争,彼此交织在一起,封建统治阶级力图利用宗教来麻痹

和欺骗大众,哲学也不能不披上了宗教的外衣。罗马天主教会依靠组织严密的

教阶制度,与世俗政权争夺权力,扩大势力范围。10世纪至11世纪,最初建

立在法国东部勃艮第的克吕尼修道院发起了清除世俗影响的改革运动,加强了

教会和教皇权势。于是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

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①的情形。

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相适应,中世纪哲学始终贯穿着信仰和理性的

矛盾、正统和异端的斗争,哲学研究和争论都用神学的形式,在神学世界观的

范围中进行。中世纪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也是如此。由于神学的

束缚,也由于罗马教会加强对内部思想异端的迫害和思想控制,利用各级教会

和修道院垄断文化教育,推广神学和教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世纪没有也不

可能出现完整的唯物主义学说,但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

物论与唯心论对立的性质,经院哲学应运而生,顺势发展。一般说来,唯名论

是经院哲学内的异端,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唯实论是正统学说,属于神学唯心

主义。对殊相与共相的性质和关系问题,唯名论与唯实论各执一端,它们对人

的认识过程的解释都是片面的。通过两派的长期争论,中世纪哲学家继承了古

希腊罗马哲学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延续了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

统,对人类概念思维的特点和过程有了比较深入和辩证的解释,其中奥古斯丁

和托马斯分别是这两个哲学传统的主要代表。他们一方面用神学思辨的形式限

制宗教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蔓延,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理性精神和辩证法因素

的自主发展。随着古希腊哲学典籍越来越多地传回西方世界,越来越深入地被

研究和理解,中世纪哲学的自主程度也越来越大,从神学中独立发展的步伐越

来越快,并最终在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中,迎来了哲学的

彻底解放,发展过渡到近代哲学。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二十三卷 为帕特罗克洛斯举行葬礼和竞技-在线阅读

    特洛亚全城就这样陷入痛苦的悲泣。 阿开奥斯人退到赫勒斯滂托斯海边, 回到船寨前,散开返回自己的战船, 唯有阿基琉斯没有让米尔弥冬人解散, 他对自己的尚武好战的同伴们这样说: “驭快马的米尔弥冬人,我的忠实朋友, 我们暂不要给这些单蹄马解开辕轭, 让我们把车马赶到帕特罗克洛斯身边, 为他举哀,这是死人应享受的权利。 等我们举哀之后心灵得到慰藉, 再把辕马卸下,…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573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六章 简单的反省观念-在线阅读

    第六章 简单的反省观念 1 简单的反省观念是人心关于其他观念的各种活动——人 心从外面接受了前章所述的各种观念以后,在反省自己时,在观察 自己对那些观念所发生的作用时,便又会从内面得到别的观念,而 且那些观念亦一样可以为它的思维对象,正如它从外面所接受的 那些观念似的。 2 我们的知觉观念,和意欲观念,是得之于反省的——知觉 (perception)或思维(…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21
  • 第一节维特根斯坦的独特性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维特根斯坦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思想家。 所谓的“空前”,是指他的思想前无古人:无论是罗素、弗雷格的逻辑, 还是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托尔斯泰的思想,它们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都不过是形成他思想的素材,而不是构成他思想的来源;同样,无论 是布劳威尔的逻辑讲演,还是某场足球比赛,显然都无法成为促成他 思想转折的真正动因。我们既无法从前人中找到与他的思…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99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3卷 帝国盛衰-第1章 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在线阅读

    第I章 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 西方历史学界通常将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奥古斯都”称号作 为共和制与帝制的分界线。屋大维虽然包揽了诸多职权,但是他也像 恺撒一样,并未公开称帝,只是拥有了奥古斯都的至高权力,开创了 一种不同于共和制的元首制。屋大维去世之后,其养子提必略继承了 “奥古斯都”的名号,由此形成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尤利乌 斯-克劳狄王朝。与帝国…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341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对真理的考察,既困难,又容易,从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握到它本身,也没一个人毫无所得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都在说自然,作为一个个人对真理可能全无或很少贡献,但总起来说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进门并不难。从这方面说真理考察是容易的,它的困难在于有了关于一般、整体的知识,却还是弄不清楚其部分。并且困难的存在有两个方式,其原因不在事情…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3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