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七章 最渊博的智者-在线阅读

第七章最渊博的智者

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

士多德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

地死去。

也许亚里士多德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但肯定是最渊博的

哲学家。

公元前384年,他出生在色雷斯一个叫斯塔基拉的海港城

市。

我们前面讲过,色雷斯曾哺育了德谟克里特和斯巴达克,现

在又加上了一个更伟大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御医。所谓御

医就是国王的专职医生。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早年生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自小就是

阔少,养成了阔少们的老毛病,放荡不羁、挥金如土,几年就把老

爸留下来的钱财花了个底朝天,只好去当兵糊口,后来他又回到

家乡,干起父亲的老行当来。直到30岁以后他才明白他天生是

个哲学家,于是便去找柏拉图,做了阿卡得米的学生。

对上面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没办法把一个轻浮的花

88

l花公子同一脸书呆子气的亚里士多德扯到一起来。所以我更相

信后一种说法:大约18岁时,他的老爸就把爱子送到了伟大的

柏拉图门下,因为当时阿卡得米的声望大约像是咱们中国的北

大、清华,或者美国的哈佛、英国的剑桥,一个有钱的父亲肯定会

高兴自己的儿子成为里面的一员。

在阿卡得米,亚里士多德很快就超过了师兄们,被老师称为

学园“智星”。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酷爱读书,又堪称历史上最

早的藏书家之一,他的宿舍因此被称做“读者之家”。

这样平时读书,闲时购书,亚里士多德在阿卡得米一呆就是

二十年,直到老师死了才离开。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要离开,而没有留在阿卡得米甚至继承

老师的衣钵呢?

我想原因是这样的:虽然亚里士多德才智非凡,但与老师不

大合得来。我们从历史之鉴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天才往往很难

合得来,就像两千多年后的弗洛伊德和荣格一样。

可能就因为这些原因,柏拉图在临死时,没有将校长一职留

给亚里士多德,而给了另一个学生斯波希普斯。这个斯波希普斯

绝对是柏拉图的忠实弟子,对于柏拉图重视的数学更是奉若天

规,而数学这个东西却是亚里士多德最烦的。于是他便离开阿卡

得米,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离开阿卡得米后,亚里士多德在各地游逛了一段时间,已届

不惑之年了。

这时他的一个老同学,位于小亚细亚沿海密西亚城的统治

者赫米亚斯请这位学长去玩玩,这一去便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

这位统治者将他的妹妹或者侄女嫁给了亚里士多德为妻,也有

人说这位赫米亚斯先生是把自己的小老婆给了没老婆的亚里士

89多德,而这位赫米亚斯原是个宦官。

结婚才一年,一天亚里士多德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邀请:他父

亲的旧上司、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请他去做太子的导师,这位太

子就是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古怪的是我们没找到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亚里士多德与这

位伟大的学生关系到底怎样。一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尽管是一

个杰出的哲学家,但他对亚历山大王太子的教育似乎没多大成

效。老师离开后,亚历山大仍是个野心勃勃、放荡不羁的家伙,对

哲学更是一窍不通。

当然也有传说说亚历山大非常爱他的老师,老师也很支持

弟子后来的统一大业。但那是师生之间正常的感情,与教育的效

果没多大关系。

亚历山大接替父亲的王位后,开始了伟大的征服。

关于这段伟大的征服史大家可以参考《西方历史的故事》第

四章《亚历山大大帝传》。

弟子做了国王不久,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马其顿,他又在各处

逛了几年,这时他因当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按中国的说法,

是太傅的大官了,各地国王哪敢不对他礼敬有加,奉为上宾。

纪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风风光光回到了雅典,这时的雅

典乃至整个希腊已经被大帝征服了,这也是全希腊第一次统一。

“太傅”到达后受到了统治这里的马其顿贵族们热烈的欢迎。

但亚里士多德不是来做官的,而是像孔夫子一样来办学的。

他学着老师也在一个小树林里建起了一座学校,取名叫吕克昂

也被译成莱森学院。

这时的亚里士多德早已名声在外:一是由于他的确是伟大

的哲学家,二是由于他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大家可以

90想想这两个有利条件会给他带来多少学生!

从此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就天天给他的一大帮学生上课了。

每天,当旭日东升,亚里士多德便漫步在校园的草坪上、树

底下,边走边谈,后面尾巴似的跟着他的弟子们。——很逍遥自

在吧?如此,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们便被称做“逍遥派”。

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里一漫步就是十二年,在这里写出了

他的巨作。

纪元前 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了,年仅 33岁。这时,早已

对他的统治愤愤不平的希腊人揭竿而起。他们不但要将统治他

们的马其顿官员们赶走,还把矛头指向了亚里士多德,说他是个

亵渎神明的家伙。亚里士多德可不是苏格拉底,他一见势头不

对,便赶紧溜之大吉,按他自己的说法,这不是怯懦,而是不想给

雅典人再加上一个扼杀哲学的恶名。

他流亡到了一个叫加尔西斯的地方。

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在流亡之地与世长辞。

91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四卷-第九章 我们对于“存在”所有的知识-在线阅读

    第九章 我们对于“存在”所有的知识 1 概括的确定的命题与存在无关——我们一向所考察的,只 是各种事物的本质,不过这些本质既然只是抽象的观念,而且它们 在思想中又和特殊的存在隔绝开(人心在抽象作用中的特有活动, 只是把一个观念当做是理解中存在着的东西而加以考察),因此, 它们便不以有关实在存在的知识给予我们。这里我们顺便注意 到,各种普遍的命题之为真为伪虽是…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30
  • 尼采-《善恶的彼岸》-引言-在线阅读

    引 言 自康德以来,还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弗里德里希·尼采那样, 给现代思想打上了如此不可否认的烙印。即便是几.平震撼了全 欧洲的叔本华,也没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不仅在道德和文 学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尼采那塑造人心的巨手在起作用,使人 精神振奋而饱满,而且在教育学和艺术,政治和宗教等方面, 也可以看到他的学说所产生的影响。 有关尼采的生平材料少之又少,而且很简单…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0日
    192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利未记-在线阅读

    (乔的备注:这一卷的内容,全是各种各样的条例,关于“利未”的含义,参见词条《利未记》) 烧化祭的条例 上主从他的圣幕里召唤摩西,吩咐他向以色列人民颁布以下的条例。 你们当中若有人要献牲祭给上主,可以献牛群中的牛,或羊群中的羊。 如果他献牛作烧化祭,必须选用没有残缺的公牛,带它到上主的圣幕门口,上主就会接纳。他要把手放在祭牲的头上;这烧化祭就蒙接纳,能替他赎罪…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95
  • 第三节“七 七 禁 令”

    13世纪30年代以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开始在巴黎大学讲授并 逐渐被列为必修课程,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 升,其地位甚至可以与施洗者约翰相比。如果说约翰是基督在恩典 方面的先行者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则是基督在自然方面的先行者。 亚里士多德之引入,特别是托马斯·阿奎纳所做的综合工作,可 以看做是基督教进一步理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由思想发展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72
  •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在线阅读

    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 我真正缺乏的是心里明白我要做什么。——克尔凯郭尔,《日记》 开篇问题 1.我们有时说,要成为一个好人,就必须“安分守己”。你认为是这样吗?举出例子。 2.你认为一个道德髙尚的人必定是快乐的吗(至少在正常情况下)?为什么? 3.如果一个虐待狂通过折磨他的受害者而获得了莫大的快乐,事实上,他得到的快乐胜过了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这种残忍…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7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