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初版后记-在线阅读

初版后记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本人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但是

自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文化比较学和世界文明史就一直是我所热

衷的研究领域。十多年来,我一直试图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去把握中

西文化基本精神的分野,并对人类文明形态演变的深层机制做出说明。在

前此已经出版的几部文化学著作中①,我曾尝试着进行这种解释,并且初步

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特点在于:从宏观的

和动态的角度来说明人类文明的演化趋势和中西文化的基本分野。我始终

认为,文化学首先是一种解释学,即通过建构各种理论体系来解释那些被

记载的历史事实,并把意义赋予它们。文化学追求的是历史过程的内在逻

辑联系和启迪意义,它的崇高使命是绘制气势浑雄的长程历史发展宏图和

撰写波澜壮阔的人类精神嬗变史诗,而不是批发和零售散乱的文化现象。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文化学体系,如果它能够成其为“体系”的话,

都必定是理论在先的。

我原是学历史出身,后来转攻哲学。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深感

历史材料和哲学思辨对于文化学研究来说,宛如人的肉体与灵魂,缺一不

可。从目前国内文化学研究的情况来看,能够将哲学思辨与历史材料、宏

观构思与微观论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实不多见。缺乏形而上学

① 即《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

统与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文明形态论——文明发生与形态嬗变》(台湾汉忠文化事业股

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等书。

341指导的文化学无疑是一种浅薄的文化学,然而仅有形而上学也是不够的,

文化学同样需要实证的材料。“六经注我”固然不同于“我注六经”,但是

这“六经”却是不可忽略的。实证的“点”需要思辨的“线”来串连并赋

予意义,思辨的“线”则需要实证的“点”来支撑和充实内容。精神必须

现象化,而现象则必须是体现了精神的现象。

记得上中学时读太史公《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书中说到项羽少时

学文不成,学剑亦不成,其季父项梁怒而斥之,项羽却表示学文不过记名姓,

学剑不过一人敌,而其志在于学“万人敌”。读后颇多感慨。当时少年气盛、

心高志远,总觉得人生在世当如项羽一般叱咤风云,干一番轰轰烈烈的英

雄业绩。时至今日,当年的壮志早已被平庸岁月的风尘所掩没,及至“不

惑之年”,更是义无反顾地准备将后半生固守于书斋之中,而将纷纷扰扰的

外部世界抛置于脑后。然而壮志虽泯,豪情犹在,日日危坐书斋,有时竟

如同身临千军万马的战场。思绪奔涌、下笔如泻时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淋

漓畅快之情,而解释历史时的那种心旷神怡的陶醉丝毫也不逊色于英雄们

创造历史时的自我实现的快感。事实上,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让数

千年来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精英豪杰及其所创造的辉煌业绩遵从某种文化

精神的演化规律,或者说把那些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解释为受某种

形而上的“动机的动机”所驱使的历史现象,这是一种何等恢宏的“万人敌”!

当黑格尔轻描淡写地把不可一世的恺撒、拿破仑等英雄人物称为“骑在马

背上的绝对精神”时,他所体验到的那种无可言状的“心情”可能远远超

越于恺撒从埃及凯旋时的骄矜狂傲和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场上胜利时的

踌躇满志。

由于我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在一种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其中难免包含着许多粗糙乃至谬误之处。对于这些敝陋和缺憾之处,

我恳切地希望能得到文化学界同仁们的批评指正;至于这套理论体系的基

本思想(它鲜明地体现着我的学术研究的个性),我却是决心坚持到底的。

342在文化学研究领域中,既然我已经独立地走过了十多年,那么以后的路仍

将独立地去走。在学术和人生方面,我将终生奉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但

丁的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我多年来研究世界文明史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的

出版首先要感谢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张渔先生。我与张渔先生原本素不相

识,去年他在我的一位老同学处借阅了拙著《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

传统与演进》后,来信向我约稿。正是由于他的错爱和鼓励,我才下决心

将手中的其他事情暂时放一下,在刚刚完成了《西方宗教文化》一书后马

不停蹄地转向了本书的写作。此外我也要感谢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为我

提供的课题资助,以及许多学界同仁、先学前辈对于我的鞭策勉励。

赵林

1997年12月14日于武汉大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五节 社会·政治·法·历史

    在给德博斯(Des Bosses)的信中,莱布尼茨抱怨说:“通常有两件 事让哲学家犹豫不决,一件是他们获利的愿望;另一件则是无知,因 为他们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他们不太相信学者,因为他们认为学 者们知道的比他们将要出售的更多。”③但是,哲学家自己也经常是这 样的学者。 为了有所依凭,让我们重新回到莱布尼茨的文本本身。他在1706 年写了一篇书信体的短文《评普…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53
  • 第六节 通俗哲学

    1740—1780年期间,德国出现了一股“通俗哲学”(Popularphilosophie)的潮流。通俗哲学的兴起,表面上看是针对沃尔夫学派,是对 他们的烦琐哲学推论的不满,是对形式主义的批判。1768年,经杜滕 斯(Dutens)主编的莱布尼茨生前许多未曾发表的作品问世,人们惊讶 地发现,莱布尼茨的思想远比他们在沃尔夫那里了解的要多得多。他 们自然会对沃…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334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四章 凝性(Solidity)-在线阅读

    第四章 凝性(Solidity) 1 我们是通过触觉得到这个观念的——我们的凝性观念是 18第二卷 工9 由触觉得来的。甲物如果不离开原位,则乙物在进入它的地位时, 便发生了阻力(resistance)。因此,我们就有了凝性的观念。由感 觉得来的一切观念,最恒常的就是凝性观念。不论我们是运动、是 静止,不论我们姿势如何,我们总常觉得有东西在下边支着我们, 阻…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25
  • 尼采-《悲剧的诞生》-十二-在线阅读

    十二 在指出另一个观众的名字之前,让我们在此稍作停留,重温一 下我们上文描写过的埃斯库罗斯悲剧之本质中存在的分裂性和不 ① 然而,如果在他看来……]誉清稿:然而,如果在他看来理智超越一切,是一 切欣赏和创作的真正根源。——编注十二 89 可测度性的印象。让我们来想一想,我们自己面对悲剧合唱歌队 和悲剧主角时的惊诧心情;这两者,我们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与我们 的习…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64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九章 近代西欧哲学的开端-在线阅读

    第九章 近代西欧哲学的开端 从唯物主义立场看,近代西欧各国哲学起始于弗兰西斯·培根,马克思指 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①,“霍布斯把培 根的唯物主义系统化了”②。霍布斯还被认为是近代政治哲学的开创者。而从唯 心主义立场看,近代西欧各国哲学起始于笛卡儿。黑格尔说:“勒内·笛卡尔 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48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