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在希腊哲学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将早期希腊哲学中的南意大利传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它以理智的思辨探求宇宙万物的原理,既对伊奥尼亚哲学进行了批判性的总结,也不是只停留在毕泰戈拉学派的数量关系与几何形式结构的外在直观方面,而是更为纯粹、深入地强调以理性的思维去把握"存在"全体的本质,将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引向本体论的范畴建构,为早期希腊和希腊古典时代的哲学提供了一种纯粹逻辑分析的思辨理性的方式。就此而言。它是后来希腊"第一哲学"以纯粹理性探索"存在"全体的本质的逻辑起点。

爱利亚(Elea)是南意大利的一个城邦,是这个学派的主要活动中心地,后人就以此地名来命名该学派。但是,爱利亚学派只有大体一贯的思想联系。它不像毕泰戈拉学派那样结成-个既是科学共同体又是宗教社团的盟会,也不像后来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那样有固定持续的教学与研究的学园。爱利亚学派米利都学派一样,并没有一个有形的组织。但是,因为他们有着承续一致的哲学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也是在爱利亚奠定了基本理论,于是被称为爱利亚学派。这个学派从公元前 6 世纪中叶发端到公元前5 世纪一直延续了 100多年。期间。塞诺芬尼以批判传统的人格化多神教、首创理性神的方式,成为该学派的思想先驱;巴门尼德建立思辨的存在哲学,成为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核心代表∶梦诺提出蕴涵主观辩证法的悖论.捍卫、发展了巴门尼德的理论;麦里梭则在该学派处于衰弱之时,在回应其他学派的挑战中对本学派的理论作出修正。

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当时传播的地区相当广泛,除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外,在希腊本土(例如雅典)和东方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都有广泛的传播和深刻的影响。它的"存在"论被公元前 5世纪下半叶的希腊自然哲学家吸收与综合,成为他们深入探究粒子性元素的本原∶它所倡导的以纯粹理性探求事物与世界的本质、建构哲学范畴的方式,对柏拉图的哲学尤其有重要的影响。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1)

相关推荐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六章 论从反省来的简单观念-在线阅读

    第六章 论从反省来的简单观念 斐 通过反省来的简单观念就是那些关于理智和关于意志的 观念,〔因为我们是通过对自身进行反省而察觉到它们的。〕 德〔是否所有这些观念都是简单观念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很 显然,例如意志的观念就包含着理智的观念,而运动的观念就包含 着形状的观念。]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237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二卷-第八章-在线阅读

    苏格拉底劝说当雇工的犹泰鲁斯,要他找一种比较适当的工作,因为他目前的工作对象他这样大年纪的人不合适,并建议他到一个有钱的人家去做管家。犹泰鲁斯不同意,说他不愿意向一个主人负责,苏格拉底对他加以反驳,说世界上没有不负责任的工作。 有一次苏格拉底看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时说道:“犹泰鲁斯,你是从那儿来的?” “苏格拉底,我是在战争结束1据补翁古典丛书,色诺芬:《…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474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九章 特立独行-在线阅读

    第十九章 特立独行 萨特一生特立独行,甚至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现在我们来讲萨特。 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生于巴黎。他的父亲名叫让·巴蒂斯特·萨特。对于父亲,萨特并没有多少印象,不过他记得小时候,在他母亲的床头摆着一张父亲的照片,照片上的父亲一看就是个老实人,一双纯朴的眼睛,头顶光秃秃的,唇上留两撇小胡子。 萨特这个老实的父亲从小爱海,因此…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773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二十四章 论集合的实体观念-在线阅读

    第二十四章 论集合的实体观念 §1.斐 在简单的实体之后让我们来谈那些集合体(Aggregés)。 对于构成一个军队的这一群人的观念,也和对一个人的观念一样 是一个单一的观念,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德〔说这种集合体(用经院哲学的话来说就是ens per ag gregationem②)造成一个单一的观念是有道理的,虽然恰当地说来 这一群实体并不真正形成一个实…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295
  • 尼采-《快乐的科学》-(四)-在线阅读

    (四) 一六六、在属于自己的社会中 在天性与历史各方面均和我相接近的一切,不断地向我诉说、赞美我、 安慰我且激励我;于是其他的我都没有听到,即使听到也立刻就忘掉了。 我们只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社会里。 一六七、厌世与博爱 我们对某些人无法了解与接受时,就认为他们是有病的。厌世是太过 于渴望博施济众与“同类相残”所导致的结果——但是,是谁叫你把人类当 作牡蛎般地…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54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