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洛克的实体学说

洛克认为感觉和反省是观念的来源,不论何种复杂的观念都可 以还原为简单的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不过,有一种观念是例外,那 就是实体的观念。洛克直言不讳地说:“我承认另有一种观念,人类 有了这种观念是会普遍有用的,按照一般所说,人们好像是有这种观 念的。这种观念就是实体的观念,我们借感觉或反省得不到、也不可 能得到这种观念。”①

根据洛克的知识起源理论,既然实体的观念既非来自感觉,也非 来自反省,那么,它就不是知识的材料,就不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对 象,而所谓的“实体”概念或“实体”一词也将因没有它所代表的观念 而失去意义,因此,就应当把它从哲学中去除掉。然而,洛克并没有 这样做,正相反,在他的哲学中,实体是讨论最多的主要概念之一。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在西方哲学中,实体问题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它的实质是世界的本质存在的问题,它与实在和意识、物质和 精神的关系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它当然会得到哲学家们的普遍关注, 洛克也不例外。洛克要说明知识的本性,就不能回避说明实体的知 识,不能不阐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其次,亚里士多德曾 详细阐述了关于实体的学说,并赋予实体以多种不同的意义,此后, 实体就成为西方哲学中经常争论的一个概念。在近代,笛卡尔提出 了心灵和物质两种实体的二元论,从而将身心关系的问题凸显出来 最后,实体也是经院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三位一体、化体说 等神学理论的基础,作为启蒙学家,面对经院哲学中有关实体的陈腐 观点和繁琐争论,洛克也需要对自己的实体观作出说明。

洛克接受了笛卡尔关于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划分,这是他讨 论实体问题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他认为,我们的实体观念与其他观

洛克:《入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68页。

念出现在心中的方式不同,它们不像简单观念那样是呈现出来的,也 不像其他复杂观念那样是心灵用简单观念造出来的,而是人们“假 设”出来的。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关于实体所用的“基 体”概念。他说,我们通过感觉获得了许多简单观念,可是我们不能 想像这些简单观念如何能自己存在,于是我们就“习惯于假设”一个 “基体”(substratum)作为它们的寓托或“支撑”,并把它称做实体,这 样我们就得到了物质实体的观念。依据同样的方式,当我们进行思 维、推理、怀疑、意欲等心理活动时,我们不能想像这些活动能够自己 存在,于是假设它们也是为一种实体所寓托的,这就是精神实体,由 此我们得到了精神实体的观念。寓于实体中的性质和心理活动也可 以称做实体的偶性或附性。这里所说的是一般而言的实体观念,如 果我们根据特定的经验来考虑,就可以获得各种特殊的实体观念 比如当我们发现一定的黄色、重量、可延展性、可熔性的观念经常在 一起,就认为它们寓于一个实体中,并用一个特殊的名称“黄金”来称 呼它,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特殊实体的观念。

既然实体的观念是“假设”出来的,于是洛克关于观念起源于经 验的理论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反例,尽管他也说那个假设是在有了其 他的感觉或反省观念后作出的,但是他毕竟认为实体的观念不是来 自感觉或反省,这就使他的理论的严密性打了折扣。

因为实体的观念是假设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实体除了一种作为 “基体”或“寓托”的意向外,不可能有任何确定的知识。洛克说, 如果任何人要亲自考察纯粹的一般实体的概念,他将发现,他 对实体所具有的观念根本只是一个假设,即假设了一个他不知为何 的东西,来支撑能在我们心中产生简单观念的那些性质……我们以 实体这一概括名称来称谓的那个观念,只是假设出来的,只是我们 发现存在着的那些性质的支撑,这个支撑是我们所不知的……①

洛克《人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283—285页。

实体有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之分,它们的区别在于:物质实体所支撑 的是各种可感的性质和能力,如广延、形状、数目、运动等,精神实体 所支撑的是各种心理活动,如思维、推理、怀疑、意欲等。由于我们对 实体的本质毫无所知,所以当我们说到两种实体时,只能提到寓于它 们之中的可感的性质或心理活动,而不能妄称知道实体的本质,更不 能将那些可感的性质或心理活动当做实体的本质。所以洛克说:

当我们谈论任何一种实体时,我们说它是具有这样或那样 性质的东西,就如我们说物体是一种有广延、有形状、能运动的 东西,说精神是能思想的东西,同样我们也说坚硬、易碎、能吸引 铁物是在磁石中所见的性质。这样一些说法意指着:实体永远 是我们假设的某种东西,它是在广延、形状、固体性、运动、思维 或其他可观察到的观念之外的,尽管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①

洛克以上所述表现出一种怀疑主义的倾向,它实际上是经验主 义重经验、轻理性,重现象、轻本质的倾向的反映。洛克的观点成为 英国经验主义发展中的一个转折。霍布斯(也包括 F.培根)对认识事 物的本质抱有信心,而洛克却动摇了,后来巴克莱正是利用洛克的观 点攻击物质实体的概念,休谟则进一步发展了洛克怀疑主义方面, 将实体概念完全从人类的知识体系中排除出去。

与抽象概念和唯名论的观点相联系,洛克区分了实体的名义的 本质和实在的本质。他认为,“本质”一词的原义是指一物的“存在”, 它是该物各种性质的依托,它决定该物之为该物而非他物。就此而 言,我们所不知道的实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结构就是本质,洛克称之为 “实在的本质”(real essence)。可是,人们还将“本质”一词用在另一种 含义上,即将它与区分物种所普遍使用的名称相联系,用来指这些名 称所代表的抽象观念(概括性观念)。比如,我们从黄金中抽象出某

洛克《人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288—289页。

种黄色、重量、可延展性、可熔性等的抽象观念,命名以“黄金”这个普 遍名称。我们用这个名称可以将黄金这类实体与其他的实体区分开 来。普遍的名称之所以能用来区分物种,是因为它们与那些抽象的 观念相“契合”,于是,普遍名称所代表的抽象观念就成为物类或物种 的本质,洛克称之为“名义的本质”(nominal essence)。他认为,人们 通常所说的本质大多是指名义的本质。

洛克区分两种本质,其主要用意不在于对事物的本质作出规定, 而在于澄清语言的用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为同类事物的每一个 个体一一取名,也不可能一一谈论它们,如果不用抽象的方法区分事 物的不同性质,形成抽象的、普遍的概念,分出不同的物种,我们就无 法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也很难扩展我们的知识。但是,抽象是人心 灵的活动,带有人为性,所以我们由此得到的抽象观念是相对的、不 确定的,而观念的变化会改变它们的名称的意义,改变我们用这些名 称所作的分类,当我们根据这些抽象观念和名称来确定事物的本质 时,往往会产生分歧、误解和混乱,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许多无谓争 论就是由此而来。洛克称这种本质为“名义的”,正是要提醒人们,这 里所说的本质只与事物分类中名称的使用有关,与事物的“实在的” 本质无关,不应当将两者混淆起来。他尤其反对动辄将这种名义的 本质当成是事物的实在本质,因为我们对事物的实在本质毫无所知。 虽然洛克认为实体是我们所不知的东西,但是他毫不怀疑实体 的存在。渥塞斯特主教斯蒂林弗利特指责说,洛克把实体看成是假 设出来的,就等于将实体诉诸幻想,怀疑实体的存在。洛克反驳说, 我并未把实体的“存在”建立在关于“基体”的假设上,而是把实体的 “观念”建立在那个假设上,我所说的也许会动摇实体的“观念”,却不 会动摇实体的“存在”。

洛克相信实体的存在,他依据的是经验。他说:

感觉使我们确信有固体的、广延的实体,反省使我们确信有 思维的实体。经验使我们相信这两者的存在。而且前者有借推 动来运动物体的能力,后者有借思想运动物体的能力,这是我们·336 · 中篇英国经验主义哲学 不能怀疑的。我要说,经验每时每刻都给我们提供出两者的清 晰观念。①

实际上洛克的经验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实体的存在,因为他既然断定 我们对实体毫无所知,那么不论我们具有什么样的经验,它只能证明 与经验直接相关的各种性质的存在,而不能证明实体本身的存在。 如果要证明实体的存在,他仍然要根据那些性质不能独自存在的理 由进行“假设”。因此,我们与其说洛克证明了实体的存在,不如说他 表达了对实体存在的一种“信念态度”。对于精神实体的存在,他摹 仿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证明,不过,他强调的不是笛卡尔的证明 的直觉确定性,而是知觉经验。他说,我可以怀疑其他一切东西,正 是这种怀疑使我知觉到我自己的存在,因为如果我知道我在怀疑,那 么我不但知觉到怀疑活动的存在,还同样知觉到正在怀疑的东西即 自我的存在。

笛卡尔在实体问题上主张二元论,他把物质和精神看成是互无 联系、互不影响、互相独立的两个实体。洛克接受了笛卡尔关于物质 实体和精神实体的二重划分,但是对笛卡尔的二元论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我们对实体的本质是不知的,我们只根据我们的观念知道物 质实体有广延、形状、固体、运动等属性,精神实体有思维、推理、怀疑、 意欲等属性,在我们的知识的范围内,我们不知道两者是如何联系 的。就物体而言,我们只能想像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发生作用、一个 运动产生别的运动,决不能想像物体会产生精神方面的性质,我们虽 然有“物质”和“思维”这两个观念,但我们不知道物质的东西是否能 思想。洛克以上所说没有超出笛卡尔的范围,可是他没有到此止步, 他力图打破笛卡尔二元论的约束,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堪称大胆的设 想:由上帝将思想赋予物质。他说:“就我们的想法而言,我们不难构 想,如果上帝愿意的话,他可以给物质加上别的有思想能力的实体,

洛克《人类理智论》,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第1卷,第308页。

我们同样不难构想,如果上帝愿意,他也可以给物质加上思想能 力。”①他还强调,在物质是否能思维的问题上应当保持“哲学的谦 虚”,不要作非是即否的专断。

虽然洛克说的“物质可以有思想能力”只是个设想,但是它的理 论震撼力却很大。一方面它招致了宗教界的疯狂攻击,另一方面它给 后来的理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以鼓舞。伏尔泰高度赞扬洛克的观 点,旗帜鲜明地为洛克辩护,他说:“人们大嚷洛克企图颠覆宗教,然 而这件事根本与宗教无关;这是一个纯粹哲学问题,与信仰和天启风 马牛不相及;我们只应当心平气和地检视一下,说物质能思想,以及 神能把思想传授给物质,是不是有矛盾。”②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十四章-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法与气候性质的关系 第一节 本章总体思想 神特点和内心情感如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确实迥然有异, 那么,法律就应该考虑这些内心情感和精神特点的差异。 精 第二节 人在不同气候下的差异有多大 人体外部纤维的末端因冷空气而收缩①,纤维的弹性因此而增大, 从而有利于血液从末端回流心脏。寒冷使纤维的长度缩短②,从而增 强其力量。反之,热空气使纤维末端松弛,长度…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407
  • 第五节想像界、象征界和实在界

    拉康认为,想像来自婴儿有关他的“镜像自我”的经验。它来自镜 像阶段,但是一直延续到要儿成年期有关他者和外部世界的经验之中。 无论在哪里发现错误的自居作用——在主体内、主体之间或主体与事 物之间——想像都占据统治地位。想像被认为是一种外表,它起着 误认(misrecognition)的作用,而且完全不同于认识(Knowledge)。 拉康在他的《论镜像阶段》(…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1.9K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二章 战争的起因。爱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亚事件。 爱皮丹努斯城位于伊奥尼亚湾[1]入口的右手边。它的附近居住着伊利里亚族的陶兰提亚人。[2]它是科基拉的一个殖民地,是由赫拉克利斯的后裔,科林斯人爱拉托克雷德斯的儿子法里乌斯建立的。按照古代的惯例,殖民地的建立者法里乌斯是从母邦科林斯请来的。殖民者中有科林斯人,还有其他的多利斯人。[3]随着时间的推移,爱皮丹…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465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译者附志-在线阅读

    (一)形而上学(哲学)的编次 (1)“形而上学”(哲学)是“亚氏全集”中的重要著作。在早期 希腊诠疏中,这书名有两种解释。其一,叙明安得洛尼可(盛年约 公元前40)在编纂亚氏遗稿时,把这若干苇纸卷汇次在“物学”之 后,他于书名有所迟疑,姑尔签为 tá μetá tá φuouκa“次于物学之 后若干卷”。拉丁编者省去冠词就成为 Metaphysica,此字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507
  • 埃斯库罗斯悲剧-《奠酒人》-(十)退场-在线阅读

    (奥瑞斯特斯自宫中上。可以看见埃吉斯托斯和克吕泰墨涅斯特拉的尸体) 奥瑞斯特斯 你们请看,有这一对国家暴君, 杀害国王的凶手,宫廷毁灭者。 他们曾一起尊贵地高踞于王座, 现在也很亲密,他们的共同遭遇 即可为证,忠实于信誓的责任。 他们曾发誓置不幸的家父于死地, 自己也一起死去:誓言被听取, 你们请看,这些是罪行的见证; 谋杀的用具,不幸父亲的陷阱, 缚住双手…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1日
    57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