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先验哲学与宗教

我们知道,在西方近代史上较早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是霍布斯斯宾诺莎,而在德国,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思想家们对神学的 讨论是曲折和复杂的。莱辛曾经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天启和其他一 些神学概念的来源,反对用教义和圣典来禁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 探索。然而,莱辛的思想却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以后又引起了门德 尔松、雅可比等人在这方面的争辩。因此,有关宗教的讨论在当时成 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康德是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批 判了经院神学对上帝存在的传统证明,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 批判》里先后阐述了道德完善必然导致宗教和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 论证明以后,人们期待着他的宗教哲学专著的发表,然而,他在这个 领域却迟迟没有完成这样的著作。

费希特康德哲学的直接继承者。年轻的费希特就是在读完 “三大批判”以后,摆脱了独断论和决定论的影响,以批判哲学的精神 撰写了《试评一切天启》而一举成名的。在这部著作里,费希特根据 自己初步确立的先验哲学原理,以康德的道德法则为出发点,试图对 天启信仰作出合乎理性、增进道德目的的解释。在这里,他着重研究 了天启概念的起源、天启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评判天启概念的 标准等三个问题。

费希特看来,天启概念的起源是与宗教相关的,更确切地说, 应当从比天启概念更高的概念—上帝那里推演出天启。于是,费 希特通过发挥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和理性公设,不仅把上 帝的法则直接确定为理性的法则,把上帝看做道德法则的执行官,而 且还揭示出上帝之观念乃是我们的主观东西转化为我们之外的存在 物的秘密。这样,费希特对天启概念下的定义就必然是,天启概念就 是关于上帝的超自然原因在感性世界里引起结果的概念,通过这类 结果上帝将其自身宣示为道德立法者。换言之,作为立法者的上帝 把自己的意志宣示给我们这些有限的理性存在物,要通过一种作为 感性渠道的天启现象,“上帝必须在感性世界里将他自身和他的意志 向一切道德存在物宣示为对他们具有法律效力的”①,因为“上帝为道 德规律所决定,用一切合乎道德的手段去促进一切理性存在物有尽 可能高的道德”②。显而易见的是,费希特实际上是在阐述康德的实 践理性的基本原理,从要求一切理性存在物无条件地服从道德法则 的关联中,假设一个作为统一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力量——上帝, 然后又从上帝概念及其规定中推演出天启概念。

对于天启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费希特是从天启宗教的道德 感召力来予以说明的。他认为,从普遍意义而言,人们通常都是有道 德感的,但是,由于人同时也是受自然规律所支配的感性存在物,人 的理性本质常常会被感性本质所压倒,出现道德败坏的情况。在这 种情况下,建立以道德为核心的天启宗教就可以与一切非道德的欲 望、爱好相抗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启宗教是直接建立在上帝的 无所不能和无限伟大之上,建立在人们对上帝之神圣性的尊敬之上 的。对于天启概念的必要性,费希特准确而简洁地概括如下:

人类能这样深入地陷于道德败坏境地,以致它除了通过宗 教,就无法复归于伦理,除了通过感性,就无法复归于宗教;一种 对这样一些人有影响的宗教,只能直接建立在神圣的权威之上, 而不能建立在任何其他东西之上;上帝不能期望某一道德存在 物臆造这样一种权威,因此,赋予这样一种宗教以这样一种权威 的,必定正是上帝本身。③

① 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第42页,商务印书馆,1990。

② 同上书第1卷,第43页。

③ 同上书第1卷,第61页。

关于天启概念的可能性,即如何设想在自然界之外的天启具有 自然界之内的一种原因,费希特认为这是一个实践理性的问题,换句 话说,这是一个要使合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与合乎道德法则的自由 相适应的问题。费希特在这里发挥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作的 自然目的论和道德目的论的证明,把自然规律的因果性和道德法则 的因果性看做两种完全独立的因果性,并且认为要使这两种因果性 在感性世界里会合而且不发生矛盾,我们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物是 无能为力的,只能假设这两种因果性来自一个最高的、我们无法从理 论方面探究的立法者. 上帝,它们只有依赖于上帝对感性世界的 超自然影响才能达到一致,用费希特的话说:“确实可以设想,上帝从 一开始……就把某种符合于他的道德目的的现象的最初自然原因编 织到整体的计划中去了。”①费希特的这种发挥与康德一样,都是借助 无所不能的上帝使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因果性的结合成为可能, 其目的是通过确立对作为道德立法者的上帝的信仰,证明道德神学 的感人力量。

对于评判天启概念的标准,费希特的论述充满了哲学家的思辨。 他一方面围绕上帝是道德立法者这个基本命题,强调上帝决不可能 向我们提供不同于理性规律的其他原则,并由此确立了评判天启内 容是否具有神圣性的标准——这种天启是否建立起一条符合实践理 性原理的道德原则,是否建立起由这条道德原则加以推演的道德准 则;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自由是天启宗教的前提,认为天启宗教的最 终目的是增进纯粹道德,而纯粹道德只有通过自由才可能获得,强制 反而与纯粹道德相矛盾,上帝不会利用任何违反道德目的的手段,也 不允许人们把这样的手段用于他自己的目的。所以,费希特得出的 结论是:

天启必须呈现出理性理念,即自由、上帝和不朽。每个人的

① 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第73页,商务印书馆,1990。

自我意识都直接教导他,人是自由的。对于这个事实,他越不用 诡辩的方法歪曲自己的自然而然的感受,他就越不表示怀疑。 一切宗教、一切天启的可能性都以自由为前提。①

显而易见的是,费希特在此时所说的天启宗教不同于传统宗教, 他想用先验哲学改造宗教,或者说用康德哲学去研究天启问题。尽 管费希特在这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哲学,但书中所洋溢的构建 道德宗教、捍卫思想自由的激情却为他以后形成自己的道德宗教哲 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民数记-在线阅读

    以色列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的第二年二月初一日,上主在西奈旷野他的圣幕里对摩西说:“你和亚伦要调查以色列的人口,要一宗族一宗族、一家族一家族的调查,把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人名单列出来。你们要从每一支族中找一个族长帮助你们。” 以下是各支族为这项工作所选出来的领袖: 摩西和亚伦得到这十二人的帮助,就在二月初一日集合全体会众,按照宗族、家族的次序登…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1.3K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一-在线阅读

    形而上学 卷(A)一0 章一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980a 1 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25 1 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 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 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② 动物在本性上赋有感觉的官能,有些动物从感…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6日
    726
  • 第二节 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因荒谬而可信

    拉丁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145—220)对基督教教会传统的确立、基督教神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基督教哲学的信仰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东汉末年至曹丕称帝建魏之间,该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德尔图良一生留下著作40余部,其中保存下来的有31部。后人常常援引德尔图良的两句名言:一句是“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共同…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1.2K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二十五章 论关系-在线阅读

    第二十五章 论关系 §1.斐 剩下要考虑的是关系观念,这在实在性上是最贫乏 的。当心灵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相比并来加以考察时,这就 是一种关系或联系①,而由此产生的那些名称或关系名词(termes relatifs),就像那么许多标志,用来引导我们思想超出这主体之外而 及于和它有别的某种东西,而这两者就叫做关系的主体(relata②)。 德〔关系和秩序有某…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8日
    161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著名的哲人-在线阅读

    著名的哲人 你们一切著名的哲人啊,你们为民众和民众的迷信效命!——而不为真理效命!正由于如此,人们对你们尊敬。 因此你们不信教,人们也会容忍,因为不信教乃是一种机智,走向民众的兜圈子的路2说些脱离基督教的巧言,其实只是讨好大众,并非真心反抗因习。结果跟大众妥协,为大众服务。从事记者生涯的文笔家颇多有这种倾…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51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