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方面的积累应该是最丰富的,他在法兰克福、 耶拿时期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中间因为创建体系的庞大工程而稍 有间断,所以1817年第1版的《哲学全书》第 3 部分《精神哲学》的篇 幅要比逻辑和自然哲学都单薄些。① 当来到柏林大学任教而置身于 当时德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后,黑格尔又再次迸发出对《精神哲学》 的极大热情。他多次开设“法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艺术 哲学”、“哲学史”的讲座,作为对《精神哲学》各理论章节的补充和发 挥,而柏林那蓬勃的政治和文化生活则为他的讲座课提供了大量的 新元素,开拓了他的视野,他也据此在第2版中对《精神哲学》的相关 段落作了较大的修改。可以说,如果第1版还是从“地方”的角度看问 题,那么第2、3版则是从“中心”的视域看问题。

黑格尔的几本“讲演录”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人认为它们脱 掉了逻辑-思辨的沉重外衣,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关于《精神哲 学》与各讲演录的关系,我们认为,前者重在从哲学体系发展的总体 角度讲这些具体学科,重在它们所达到的认识的高度及其统一性程 度、历史贡献,当然更要揭露它们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以期最后上 升到哲学的认识;而后者更重在这些具体学科的特殊性,经常现象

①《精神哲学》是目前黑格尔的各部著作中唯一没有中译本的著作。2002年薛 华翻译了黑格尔《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的第1版,其中的第300节至477节是“精 神哲学”,可供读者参考。有关《精神哲学》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张世英:《论黑格尔的 精神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A.佩培尔扎克:《绝对之物的自我认识》,斯图加 特,1987;艾雷:《黑格尔的主观精神理论》,斯图加特,1990,赫思佩、图西林:《心理学 和人类学或者精神哲学》,斯图加特,1991。

学式地描述它们的发展。所以在阅读时两者应该是互相补充的关 系。有时后者确实比前者可读性要强,也有趣得多。但任何时候都 决不能把这些“讲演录”当做了解黑格尔的政治观、艺术观和宗教观 等的唯一渠道。如同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这些“讲演录”是由黑格 尔的学生们编撰的,学生们在确定编辑原则和具体处理时,难免带 上个人的主观想法,从而违背老师的初衷。专家们把近期新发现的 当时学生们的听课笔记与这些“讲演录”作仔细对照,发现后者与黑 格尔的原意有明显的出入,例如《美学讲演录》的编者赫托(Hotho) 就用自己发明的一套逻辑概念对黑格尔的艺术观进行加工,矛盾重 重,且不能自圆其说,背离了老师的原意。①所以说,我们应该将《哲 学全书》与“讲演录”对照起来读,它们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不能相互 取代。

何为精神哲学?黑格尔这样说:

关于精神的知识是最具体的知识,因为它是最高和最难的 知识。认识你自己这条绝对命令不论在其自身还是在历史上得 到公开表述之处,都不具有根据个体的特殊能力、个性、爱好和 弱点进行自我认识的意思;它的意思是指对人的真理性东西的 认识,对自在自为的真理性东西的认识,对本质自身作为精神的 认识。同样,精神哲学也没有所谓的人的知识的意思,有些人致 力于通过这种人的知识去研究特殊性、偏好、弱点,即所谓的人 的心灵的褶痕——这种知识一方面只在普遍东西的知识、人的 知识因而基本上是精神的知识的前提下才具有意义;另一方面 它虽然研究精神性的东西的偶然、意义不大和不真实的实存,但 它给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精神自身并不带来什么。②

因此,精神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就是关于人的学问。

① 参见德瑞等《黑格尔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第373一374页。 ②《黑格尔全集》(理论版)第10卷,第377页。

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人的解放问题和人的知识成为时 代最紧迫的问题,这在康德那里如此,在黑格尔这里也不例外。黑格 尔把精神哲学放在体系的最高位置和最后发展阶段,而人的本质就 是精神,可见他对人的问题高度重视,他的精神哲学就是关于人的主 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的学说。与其他也以人为对象的经验 科学不同,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对人的问题的哲学考察,考察人的经 验、现象、特殊性背后真正具有真理性的东西。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章 哲学,教你如是“超人”-在线阅读

    第二章 哲学,教你如是“超人” 尼采的人生令人伤感,尼采的哲学则令人热血沸腾。 《美国百科全书》是这样表述尼采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的: 20世纪绝大多数的德国、法国文豪和大哲人都深受尼采的影响。……在其身后半个世纪内仍能深刻地影响许多大作家者,非尼采莫属。尼采影响了小说家托马斯·曼、海塞、马尔罗、纪德、加缪;诗人里尔克、格奥尔格、萨特;此外德国的存在主义者也深受…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364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部-第二篇-在线阅读

    第 二 篇 经 院 哲 学 这一段期间约有六百年,或者从教父算起约有一千年。在基 督教教父那里,稍后在经院哲学家那里,哲学思想都同样具有不独 立的性格。不过在基督教之内哲学的基础仍然存在着,即在人心 里面,对真理的意识、对自在自为的精神的意识仍在萌芽,并且人 们也有分享真理的要求。这是绝对的要求和必然性。因此人有能 力分享真理,这必定是可能的。此外他必定要深…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48
  • 第四节 必然性和宇宙演化论、科学思想

    留基伯留存的唯一一完整的一句话是∶"没有任何事情是随便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理由.并目是遵循必然性的。"但没有留存他的阐释。而可知的是德谟克利特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哲学上阐述了"必然性"(anankes,necessity),并用以论述宇宙演化与自然现象,使它成为原子论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他之前,巴门尼德在诗中有几处用了anankes,指命运女…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6日
    355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二章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的演变-在线阅读

    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的演变 一、基督教神学与经院哲学 基督教的一些基本信条,如“上帝存在”“三位一体”“死而复活”“原罪”“基督救赎”等,最初都是建立在纯粹的信仰基础上的,这些信条倘若从理性的角度来加以推敲,显然是荒诞不经的。然而这些基本信条正如德尔图良所言:“正因为其荒谬,才是可信仰的。”宗教信条的荒诞性恰恰构成了它们的可信仰性的前提。如果没有这种荒诞不经、…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328
  • 尼采-《瞧,这个人》-我为什么是命运-在线阅读

    译后记 读者眼前这本《瞧,这个人——人如何成其所是》(Ecce homo.Wie man wird, was er ist)是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年)的最后一本著作(遗著,1908年出版)。1888年9月下旬以后,直至1889年初精神失常,这位德国哲学家住在意大利的都灵。10月底,尼采开始写作本书,至12…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8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