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关于政治问题的争论

1840年前后,关于宗教问题的争论发展为各派之间的政治论战, 这是时局使然。1840年前,虽然政治改革基本上停滞,王室的许诺没 有兑现,但教育改革的成果还得以保持,人们对普鲁士的政治改革还 抱有希望。但是,1840年普鲁士王子弗里往里希·威廉四世上台后, 开始使本来就停滞不前的改革局面倒转。他重新让反对改革的保守 人士进内阁,这就使改革的力量彻底被抛弃在一边,尤其使享受到教 育政策改革好处的人士的处境变得日益艰难。黑格尔学派受到直接 打击,有些人虽然保住了自己的职位,但工作环境则变得险恶,如罗 森克朗茨和亨利希;有些人甚至被剥夺了讲席,典型例子就是布鲁 诺·鲍威尔。1841年,谢林被请到柏林任职也被视为保守派对改革 派的报复,众所周知,谢林是站在保皇党一边的。

当时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实际有左、中、右三方,右派是支持王室意愿的保守派,他们反对进一步的改革,不惜动用包括书报 检查令在内的一切手段,压制民众的自由和参政要求。

左派本是改革的积极推动力量,但在1840年后的尖锐社会对抗 面前,他们发出了革命的呼声,与普鲁士王室势不两立,典型的例子 当推布鲁诺·鲍威尔。在被剥夺教职前,布鲁诺·鲍威尔还认为普 鲁士是一个现代的国家,因为它尽管与教会联盟,但却超然于宗教争 论的事件之外,表现出一定的公允。但是,当因无神论言论激怒了当 局,不能再继续在大学任教后,布鲁诺·鲍威尔终于认识到威廉四世 统治下的普鲁士国家是一个不自由的体系,根本没有教学自由。1842 年以后,他开始猛烈批判普鲁士国家,从而也改变了他与黑格尔哲学 的关系。在此之前,他虽然从正统虔敬派的立场批判黑格尔的理论, 但又注意保护黑格尔的进步特征,使之不会被归于保守派的行列。 这样,他基本上还站在黑格尔主义的基础上。而在这之后,他不再能 像黑格尔那样与那个在当代已经实现了的理性发生联系,并使之继 续在改革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他用对当代的“纯粹否定”代替了黑 格尔对当代的“扬弃”。布鲁诺·鲍威尔还预言国家会逐渐暴露自己 的反动真相,从而遭到公众的批评。他指出应该用革命代替改革。 这和马克思后来的情况相类似。但是布鲁诺·鲍威尔并不认为社会 的希望在于无产阶级,他也意识到市民阶层也不会进行革命,而且他 的立场也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所以他感到失望,也看不到希望,最 后越来越游离于政治活动之外,过着内在的流放生活。

中派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愿望,是 1848年革命前市民阶层追求解放的精神表达。他们要求有人人平等 的权利,希望得到民众的自我规定性,能自由选举议会代表,决策方 面要有民主的公开性,要求取消书报检查令,所有公民都参加国家事 务并承担应有的责任,等等。总之,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有由宪法保 证的公民自由。1848年三月革命是德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市民阶 层是这次革命的发动者,他们的目的有二,一是立法修宪,二是实现德 意志全民族的统一。德意志议会和普鲁士议会同时召开。为此,米希 勒就德意志宪法和普鲁士宪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普鲁士宪法必须以下列11点作为基础:新闻自由;确保个人人格自由;有自由结 社和集会的权利;司法独立;废除享有特权的法权阶层和世袭的特权阶 层;审判程序和刑事陪审法庭要有公开性,允许口头辩论;不同信仰的 人具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建立国家军队并自由选举其统帅;在立法、税 务、借贷和预算等事务中要有民众代表参与制定决议;大臣要承担责 任;军队向宪法宣酱。对于德国统一问题,米希勒认为国王应该要求六 点,才能使德国由一个国家邦联变成联邦国家,它们是,制定德国军队 的普遍法律,有统一的联邦旗帜和统帅;建立德国联邦法院,处理由国 家法所产生的各国间和各国内部的立法和政府问题;可以在德国境内 各国自由居住和迁移;取消所有的关税限制;统一度量衡和硬币中金银 与合金的法定比例;建立一支德国的联邦海军。①

对黑格尔学派的研究与黑格尔哲学的命运紧密相连。② 19 世纪 末,随着新康德主义的上升,黑格尔学派几乎都被遗忘了。当时的哲 学史和辞典在提到他们时,往往是把他们作为“过路客”一笔带过,偶 尔的研究,也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他们。1945 年以后,随着黑格尔哲学的复兴,黑格尔学派又再次得到关注,其标 志是吕伯主编的《黑格尔右派》、略维特主编的《黑格尔左派》③,这重 新引起了人们对该学派的兴趣。后来有许多文章发表④,它们大多不 太赞成编者对该学派人物所作的政治派别的划分,从而打破了延续 近一个世纪的僵化分类表。一些新出版的传记清楚地展示了黑格尔 学派中一些成员的成长道路⑤,有人考察了迄今的研究中所用的派别 划分标准,试图以新的表述来替代以前简单的“左、右”分类。⑥ 当时

① 参见米希勒《论宪法问题》,载于吕伯主编《黑格尔右派》,斯图加特,1962。 ② 参见瓦斯泽克《黑格尔学派》,载于费策尔、明克勒主编《政治理念手册》第 4 卷。 ③ 参见略维特《黑格尔左派》,斯图加特-巴德·坎恩斯塔特出版社,1962。两人 选择文献时带有较强的政治倾向,而忽视了理论本身。 ④ 例如瑞德尔的《黑格尔和甘斯》,载于《自然与历史》,斯图加特,1967。 ⑤ 参见瑞思讷《爱德华·甘斯:三月革命时代的人》,图宾根,1965。 ⑥ 参见奥特曼《黑格尔那里的个人和团体》,柏林/纽约,1987。

民主德国的佩培勒(Peperle)的研究尽管是纯学术性的,但也有因过 分强调黑格尔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作用,从而牺牲他们 的独立性的倾向。①

不过,黑格尔学派在哲学史上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他们又有强 烈的时效性,因此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局面在可见的将来也 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中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十分薄弱,-是有关的中 译本极少,二是他们又被置入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起 源的“中间地带”,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所以一直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① 参见佩培勒《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柏林,1978。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哲学的性质和方法

    维特根斯坦在他正式撰写《哲学研究》之前,已经写下了大量的笔 记,这些笔记有些是为了获取学校职位而向校方提交的已整理成书的 打印稿,如《哲学评论》、《哲学语法》、《关于数学基础的讲座》等;但更多 的内容则完全是维特根斯坦本入随时思考的随手记录,其中有些被打 印出来,而有些还保留着他的手稿原样。这些打印稿和手稿后来被大 致按照写作的时间编成具有章节的东西,通常称…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24
  •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生成》-第五卷-在线阅读

    第五卷 【1】 我们必须研究动物各部分由之区别开来的各种状态[1],这些状态是指眼睛的蓝和黑,声音的高和低,肤色、毛发和羽毛的差异。某些状态有时可以表示动物整个种类的特征,而有时则随意或偶然存在于某些动物中,人类尤其如此。再者,有些状态在所有动物中都具有相似性,它们伴随动物整个生命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些状态在不同动物中恰恰相反,即那些与声音和发色相关的状态。因…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303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九卷 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五章 爱利亚的芝诺 芝诺(Zeno)是爱利亚公民。阿波罗多洛在其《编年史》中说,他为 忒娄泰戈拉(Teleutagoras)所生,但巴门尼德收养了他,而巴门尼德是皮 瑞斯的儿子。蒂蒙①是这样谈及芝诺和麦里梭的②: 芝诺的力量何其伟大,从未败北, 这一边用力,那一边获胜。 麦里梭则在恢宏的论辩中 技压群雄,几乎无人匹敌。 芝诺自始至终都做了巴门尼德的学生和知…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418
  • 第一节 希腊文明转折点上的哲学大师

    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期,希腊城邦奴隶制已经面临衰亡,希腊古典文明已落下终结的帷幕,而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不仅征服了希腊诸城邦,而且在扬起席卷亚、欧、非三洲的铁骑声中,将时代带入一个新的希腊化文明。亚里士多德就处在这个希腊文明的重大转折关头。他的生平活动始终和这个文明转折时期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紧密相关,他的著作与哲学思想也体现了文明转折的时代性特…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8日
    310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二章 简单观念-在线阅读

    第二章 简单观念 1 单纯的现象——要明白了解我们知识的本质、方式和限 度,则我们应当在自己的观念方面,仔细注意一件事;就是说,有的 观念是简单的,有的观念是复杂的。 刺激各种感官的各种性质,在事物本身虽然都是联络着、混合 着,以至都不能分离,没有距离;不过我们分明看到,它们经过各种 感官以后在心中所产生的观念,却是单纯而非混杂的。因为视觉和 触觉虽然常从同…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1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