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谜。“自苏格拉底以来,没有 谁能够像海德格尔这样遭际到如此不同的毁誉褒贬。”①海德格尔与 纳粹的关系,他思想的离经叛道,尤其是他那让习惯于直线思维的人 们深感挫折,并因此而痛恨不已的表述风格,使他成为卡尔纳普眼中 最恶劣的形而上学范例、罗素西方哲学史》里容不下的异类、令多少 人愤慨的老顽固,以及被记者和思想史家们追捕的疑犯。但另一方 面,在欣赏海德格尔的人们(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哲学家与思想者)中 的激进者看来,海德格尔不只是20世纪最有创新力和影响力的西方哲 学家,也是能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这些西方哲学伟人相比 拟的思想巨匠。② 苏格拉底生前身后也曾激起过判然不同的评价,他的 “申辩”和被(民主制的合法程序)“处死”也曾是长期争论的疑案,需要 一个深长拉动的历史镜头,才能缓缓呈现出一个有着某种稳定性的哲 学家形象。以海德格尔思想的尺度而言,这些评论家们,尤其是西方评 论家们离它是太近了。那么,东亚的,尤其是中国的评论者们是否站在 一个更合适地理解海德格尔的距离上呢?如果我们确是文化上和思想 上的东亚人或中国人的话,回答应该是有几分肯定的。海德格尔生前 从他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那里得到的几乎都是误解和不解③,但他却

① 乔治·斯坦纳:《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第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② 参见同上书,第6页。 ③ 比如,海德格尔在 20世纪 20年代引为自己“战友”的雅斯贝斯,在50年代 “以赞成的态度把勒维特(Karl Loewith)的一句话抄了下来:‘事实是没人能够声称, 他懂得了海德格尔所谈的那个存在、那个秘密是什么。’”引自萨弗兰斯基(Rudiger Safranski):《海德格尔传》,靳希平译,第516页,商务印书馆,1999。

自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就开始关注中国的道家,以帮助自己实现思想 上的“转向”,从而更清楚地理解他所处的文化和思想的形势。所以 一位对海德格尔很有研究的韩国裔的美国学者讲:“一些德国哲学评 论家认为海德格尔对老子的兴趣,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插曲。…… 所以[他们认为]不知道老子的学说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海德格尔。”① 这样看来,我们与西方的距离和差异,在理解海德格尔的问题上,可 能确实具有某种解释学的积极效应。

不管怎样,弄懂海德格尔是了解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胡塞尔之 后的欧陆哲学发展的绝对必要的一环,也是了解西方当代思潮与文 化中的深层问题和中西哲学关系的一个契机。草草扫视一下当代西 方思想,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些明显受过海德格尔思想影响的思想家 们的名字: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阿伦特、利科、福柯、列维纳斯、 拉康、德里达、马塞尔(Gabriel Marcel)、阿多诺、阿佩尔(Karl-Otto Apel)、哈贝马斯、布洛赫、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等等,而且,海 德格尔的学说还越出了哲学领域,涉及神学、文学批评、历史学、心理 分析和广义上的人文学科,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范围,延 伸至那些进行文化创造的人们,比如诗人、艺术家、作家,甚至建筑 师。海德格尔在中、日、韩的影响则更有日渐扩大和深化的趋势。简 言之,海德格尔思想既是德国的,更是国际的,也是文化际的(intercultural, transcultural);在我们这样一个趋向全球化和“文明冲突”的 时代,它不应被忽视,也无法被忽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我们将从海德格尔的人生谈起,介绍这位从生到死都处于“争 执”与“问题”之中的思想家的生命路程。要进入一个以“人的实际生 活经验本身的形式指引”为命脉的思想,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了解这 位思想者的实际生活,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就如同要了解他的表达方 式一样。在这里,“是助跑决定了一切”。② 其次,我们来审视他的思 想形成期(约1910—1923),其中隐藏着理解海德格尔全部思想事业

① 曹街京(Kah Kyung Cho):《海德格尔与老子》,张祥龙译,载于《在北大听讲座 第七辑 思想的乐意》,文池主编,第196页,新世界出版社,2002。 ② 见《形而上学导论》,第134页,图宾根,马克斯·尼迈尔出版社,1987;中文版 《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第176页,商务印书馆,1996。

的方法论钥匙,即“人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形式显示”;迄今为止,还鲜 有人能充分领会之。第三部分将讨论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代表作 《存在与时间》,从它的文本特征、思想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思路和未 完成的理由等方面来展示它的内容、特点与成就。第四部分将分析 海德格尔思想从前期“转向”后期的原因与表现,不可避免地要涉及 到老庄的德文译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第五部分介绍海德格尔的后 期思想,其分量和精彩并不亚于他的前期作品。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知识的商品化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发现,一种技术装置需要一笔投 资,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装置提高了效率,它也就提高了来自这种改 进行为的剩余价值。正是在这时,在资本的流通中,科学成为一种生 产力。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产证据。证据需要证明, 一个科学观察依赖于感官所提供的事实证据。但是,感官在范围和 辨别能力方面都是有限的。技术在这里出现了。技术仪器服从性能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418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十二-在线阅读

    在绝望中也要训练自己 1.你辗转祈求的那一件东西,你立刻就可梁实秋∶自古以来,有操 以得到,只要你不拒绝给你自己。那即是说,如 ∶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 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 果你不怀念过去,把将来交付给上苍,以虔诚与 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 公道来面对现在∶"虔诚",以便爱你的命运,因 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 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 为自然把那命运交付给你,…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291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七卷 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赫里鲁斯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260年) 迦太基的赫里鲁斯(Herillus)宣称,行为的目的是知识,也就是说, 应该总是这样生活:让科学的生活成为一切事物的标准,且不为无知所误 导。他把知识定义为心灵在接受表象方面不为论辩所颠倒的一种习惯。有 时他常说,行为没有什么单一的目的,目的随着环境和对象的不同而变 动,就像同样一块青铜既可用来做亚历山大的雕像…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398
  • 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十三)退场-在线阅读

    (十三)退场 (伊阿宋偕仆人们上) 伊阿宋 你们这些站在屋前的女人啊, 那个做了这可怕事情的美狄亚 还在这家里呢还是从这里逃跑了? 因为,她如果想免遭王室的报复, 就得把自己藏入地下, 或者身上长出翅膀飞到空中去。 她既杀害了这地方的国王和公主, 还想能逃出这家不受惩罚吗? 但是我不是关心她,是关心儿子们; 那些吃了她苦头的人自然会给她苦头吃的, 我是来救我…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6日
    793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向缪斯女神祈求灵感-在线阅读

    向缪斯女神祈求灵感 本节文字与全书大异其趣,令读者大惑不解。书稿付梓之时,有人建议抽去此节,孟德斯鸠也曾有过犹豫。但他辩解说,倘若怪异是件好事,那就不但不必丢弃,反而有助于获得成功。《论法的精神》篇幅冗长,内容沉重,需要设法让读者轻松一下。于是,此节最终被保留下来。——译者 皮埃里亚山的诸位童贞女,听见我在向你们祈求吗?赐我以灵感吧!奔走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280
关注微信